于永成,男,1987年3月生,山东临沂人,哲学博士。2015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现执教于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德国古典哲学与政治哲学方面的教学与研究。
绪论
第一章 市民社会批判:理解人的自由的重要维度
第一节 社会关系与人的自由
一对马克思自由观理解的不同维度
二对人的本质的现实理解:社会关系中的存在
三人的自由理解的社会关系视角
第二节 市民社会的兴起与对人的自由的片面理解
一传统社会的特点与对个体的束缚
二市民社会基础上对人的自由的理解
三市民社会中所确立的人的自由的局限性
第三节 理解马克思自由观的根本视域:
市民社会批判
一市民社会与政治解放
二从政治解放到社会解放
三社会解放与人的自由的真实理解
第二章 黑格尔的市民社会批判及其自由观
第一节 黑格尔对市民社会的界定
一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概述及其理论地位
二对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逻辑定位
三市民社会建立的前提
四市民社会的基本原则:特殊性原则与普遍性
原则
五市民社会理论的内在结构
第二节 市民社会背景下黑格尔对人的自由理解
一黑格尔对人的法权自由的一般理解
二黑格尔立足市民社会对人的自由的解读
三市民社会中人的自由的性质
第三节 市民社会中人的自由片面性:黑格尔的批判
一自由优先原则引起的社会的贫富分化
二对贫困的解决与市民社会深层局限的揭示
三物质自由追求与精神自由追求的失衡
四生产过剩与市民社会内在逻辑的揭示
第四节 伦理共同体与黑格尔的自由理想
一对人的自由的*高理解:伦理
共同体中的自由
二黑格尔伦理思想的来源:古希腊
伦理与基督教伦理
三伦理共同体对异化关系中自由的**
第三章 市民社会批判视域中马克思自由观的确立
第一节 前“市民社会批判”视域中的马克思自由观
一对自由问题的初步关注:原子自由与自我意识理论
——“博士论文时期”的马克思
二市民社会中物质利益冲突与思想转向
——“《莱茵报》时期”的马克思
三社会政治结构的历史研究及对资产阶级**的批判
——“克罗茨纳赫时期”的历史政治研究
第二节 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与**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手稿
一自由理解的新地基:市民社会与**
关系的重建
作为一名对哲学史有浓厚兴趣的读者,这次能拜读《市民社会批判与人的自由--从黑格尔到马克思/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丛书》,无疑是一次难得的精神盛宴。本书的魅力在于其深邃的洞察力和严谨的逻辑推理。从黑格尔的理念辩证法出发,作者层层递进,深入剖析了市民社会在构建现代性过程中所扮演的双重角色——既是解放个体、实现个体价值的场域,又潜藏着异化、压迫的危机。这种辩证的视角,让我对“自由”的理解不再是单一的、绝对化的概念,而是看到了其在历史和社会发展中复杂的生成与消解过程。随后,作者将笔锋转向马克思,通过解读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的激进批判,揭示了经济基础对人的自由状态所产生的决定性影响。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阐释,它不仅仅是抽象的哲学讨论,而是直指工人阶级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的生存困境,让我们深刻体会到,脱离了物质基础的自由,往往是一种虚幻的承诺。本书的价值还在于其宏大的历史视野,它将黑格尔和马克思的思想放置在一个连续的哲学发展脉络中进行考察,使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他们思想之间的传承与超越,以及他们如何共同塑造了我们今天对自由和社会的理解。
评分我一直觉得,要理解一个社会,就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现象,而需要深入到其思想根源。这本书《市民社会批判与人的自由--从黑格尔到马克思/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丛书》恰好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路径。它将我们带回到了黑格尔和马克思这两位思想巨匠那里,通过对他们关于“市民社会”和“人的自由”的论述进行深入的辨析,揭示了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些更为根本性的矛盾和问题。书中对于马克思批判市民社会的论述,更是让我看到了一个截然不同的视角。马克思并没有简单地否定市民社会,而是看到了它在促进经济发展、物质生产方面的巨大潜力,但他同时又深刻地指出了,在资本主义的市民社会中,人如何被商品、被资本所异化,自由的许诺如何在现实中变得苍白无力。作者在梳理马克思的思想时,非常注重历史语境,让我们明白这些思想是如何在当时的社会现实中孕育而生的,又如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读到后面,总会不由自主地将书中的论述与当下的社会现实进行对比,那些关于劳动、商品、异化的讨论,即便放在今天,依然具有振聋发聩的力量。这本书真的不适合走马观花地阅读,需要静下心来,一点点地去体会,去思考,它会不断地挑战你的固有认知,让你对“自由”这个词产生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一直以来,“自由”这个词在我心中总是有点模糊,感觉它既遥不可及,又无处不在。读完《市民社会批判与人的自由--从黑格尔到马克思/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丛书》之后,我才真正开始意识到,我们所追求的自由,绝不仅仅是某种抽象的理念,而是与我们赖以生存的社会结构,尤其是经济活动紧密相连。书中对黑格尔市民社会论述的解读,让我明白了在现代社会中,个体是如何通过参与物质生产和交换来获得身份认同,同时又在这个过程中,不得不面对各种形式的利益冲突和竞争。这种分析非常具有现实意义,它让我们看到,我们日常生活中那些看似平常的经济行为,背后隐藏着多么深刻的社会哲学意义。而当作者深入到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的批判时,我更是感到一种强烈的震撼。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者如何被工具化、被异化,以及自由如何成为一种商品而存在的揭示,让我看到了隐藏在繁荣表象下的另一面。本书的语言并非晦涩难懂,而是努力地将复杂的哲学概念,用清晰的逻辑和生动的例证来呈现,这使得我这个非哲学专业的读者,也能在其中获得不少启发。它让我开始反思,我们今天所说的“自由”,是否真的摆脱了那些历史的束缚,是否真正实现了人的解放。
评分从黑格尔到马克思,这不仅仅是两位思想家的名字,更是一条通往理解现代社会核心困境的哲学之路。这次拜读《市民社会批判与人的自由--从黑格尔到马克思/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丛书》,我感觉自己像是踏上了这条道路,并且对“人的自由”有了更深刻、更具层次的认知。书中对于黑格尔市民社会概念的梳理,细致入微,展现了那个时代社会个体如何在一个相对独立于国家和家庭的领域中,通过经济活动来确立自我,追求利益,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与他人发生联系与冲突。这种对早期现代社会形态的描绘,具有很强的历史穿透力。而随后对马克思批判的解读,则像一把锋利的解剖刀,直指资本主义市民社会内在的矛盾。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异化”的分析印象深刻,它让我们看到,当人的劳动和创造物变成了商品,人本身也可能沦为被商品驱动的工具。这种论述,让我重新审视了当下社会中存在的许多现象,思考我们所追求的“自由”是否真的带来了全面的解放,还是在某些方面,我们变得更加被动和被限制。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有条理,循序渐进,并且在阐述过程中,不断地提醒读者回到历史语境,这使得我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些思想的产生背景及其意义,并且能够将这些深刻的洞见,应用到对当下社会的观察和反思之中。
评分这次有幸读到这本《市民社会批判与人的自由--从黑格尔到马克思/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丛书》,真是让我茅塞顿开。我一直对“自由”这个概念充满了好奇,总觉得它不仅仅是法律上的一纸空文,更应该是一种深植于个体生命和社群互动之中的实在感受。而这本书,恰恰从一个非常宏观的视角,将这种感受的源头追溯到了黑格尔和马克思的思想脉络之中。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黑格尔“市民社会”概念的梳理,它让我看到了一个与国家、家庭截然不同的社会领域,在这个领域里,个体如何通过经济活动、利益交换来构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同时又在这种看似自由的互动中,潜藏着怎样的权力关系和异化可能。作者的分析非常细致,不回避任何复杂的细节,而是层层剥茧,将黑格尔思想的精髓展现得淋漓尽致。我常常在阅读过程中,仿佛看到一副19世纪欧洲的社会画卷徐徐展开,其中有勤劳的工匠,精明的商人,也有困顿的劳动者,而这一切的背后,都交织着哲学家们关于自由与束缚、个体与整体的深刻思考。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学术上的严谨,更在于它能引导读者去重新审视我们所处的社会,去思考自由的真正含义,去辨析那些隐藏在日常生活中的不自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