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台湾政局60年
定价:98.00元
作者:李松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5-01
ISBN:978701011957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1.103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文字简练,史料丰富。引用、考证了大量的史料,做到言出有据,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可信度,不仅对重大历史现象做了详细描述,而且对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和造成的后果做了认真的深层次的分析,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对我们了解和研究台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书中充分吸收作者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学术界*研究动态,既尊重前贤的学术见解,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许多新的观点,拓宽了研究的深度与广度,有益于人们加深对台湾的认识,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可以说,本书是目前比较全面、系统、高水准地研究台湾政治的专著。
目录
前言
章 与台湾社会发展
节 丢失大陆政权
一、兵败退台
二、迟到的反省
三、“从头做起”
四、改造国民党
五、国民党七大召开
第二节 经济起飞的发动者
一、建设“三民主义模范省”
二、开展土地改革
三、改革币制
四、实施“四年经建计划”
五、进口替代
第三节 的派
一、军事上集兵保台
二、国民党戒严体制的确立
三、修补思想体系
四、“革命实践运动”
五、“中华文化复兴运动”
六、“反攻”方案与关闭和谈大门
七、“八二三”炮战与“反攻”梦破灭
第四节 与反“”并行
一、追杀吴国桢与清除孙立人
二、冷冻老将
三、万年“国代”
四、蒋、陈失和
五、部署传位于子
六、坚决打击“”
第五节 “外交”危机
一、依美求存
二、联大代表权之争
三、对日媾和
四、签订《共同防御条约》
五、台美“蜜月”结束
六、联合国被逐
第二章 蒋经国与台湾社会繁荣
节 从走向开明
一、艰苦的历练
二、病逝
三、承继大统
四、重登大宝
五、传子构想夭折
六、集体接班
第二节 坚持不断革新
一、行政革新
二、党务革新
三、政治革新
四、革新阻力
五、解除“戒严”
六、开放“党禁”
第三节 创造经济奇迹
一、“台湾经验”
二、修建东西横贯公路
三、推进农业建设
四、应对国际风暴
五、开展“实质外交”
第四节 鼓吹与坚持统一
一、承继其父遗志
二、“一国两制”冲击波
三、鼓吹“三民主义统一中国”
四、正确处理华航货机事件
第五节 开放民众赴大陆探
一、返乡省运动
二、《自立晚报》记者大陆行
三、晚年抉择
四、制约“”的杀手锏
第三章 李登辉与台湾社会动荡
节 走向权力
一、蒋经国突逝
二、承继“大统”
三、“李登辉时代”来临
四、利用党代会巩固权力
第二节 推行“独台”路线
一、“二月政争”
二、八大老整合
三、纵容“”的“国是会议”
四、借“宪政改革”为“”铺路
第三节 两岸关系的“麻烦制造者”
一、背弃一个中国原则
二、鼓吹“分裂分治”与“两国论”
三、在“外交”领域制造“两个中国”
四、与美国携手制造分裂
第四节 毁掉国民党
一、清除郝柏村
二、逼走“新国民党连线”
三、改变国民党性质
四、封杀林洋港
五、打压宋楚瑜
六、再度丢失“政权”
第四章 陈与台湾社会撕裂
节 台湾政党轮替
一、竞选台南县长
二、主政台北市
三、以“民主”、“改革”进攻“大位”
四、走向“执政”
五、“全民”破局
第二节 挑战一中原则与对抗大陆
一、否认“九二共识”
二、鼓吹“一边一国论”
三、拖延“三通”
四、决战境外与“毒蝎作战计划”
五、废除“国统会”与“国统纲领”
第三节 撕裂台湾社会
一、停建“核四”引发政坛危机
二、挑动“公投”
三、“去中国化”与“去蒋化”
四、喧嚣文化“”
五、制造“319枪击案”
第四节 陈神话破灭
一、百万红衫军倒扁
二、迷航之旅
三、“立委”竞选惨败
四、迟到的判决
结束语
一、台湾当局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反对“”的立场是台湾政坛趋向稳定与两岸关系走向和平的内因
二、中国党捐弃前嫌,不断调整对台政策,坚持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是稳定两岸关系与台湾政局的关键因素
三、台湾多数民众对“九二共识”的认同与反对“”的立场是台湾社会趋向稳定与发展两岸关系的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介绍
李松林,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史学会全国高校专业研究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北京高教学会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会理事长,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基地负责人。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专著有:《蒋氏父子在台湾》(获北京市第三属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晚年》、《蒋经国晚年》、《蒋经国大传》、《王朝终结》、《我国和平统一的进程》等;主编有《中国国民党大事记》、《中国国民党在台湾40年纪事》、《中国国民党史大辞典》、《台湾40年》等书。曾主持社科基金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6项。
文摘
序言
读完《台湾政局60年》的序言和目录,我对它怀抱了一种审慎的期待。作为一个长期关注亚太区域政治格局的观察者,我深知“六十年”这个时间维度包含了多少跌宕起伏的故事,又孕育了多少值得深思的现象。《台湾政局60年》的标题本身就暗示着一种宏观的历史视角,试图在一张长卷上描绘出岛屿政治舞台上演员们的更迭、剧本的变迁以及观众情绪的起伏。我特别留意到书中可能涉及到的几个关键时期,比如冷战背景下的政治生态,以及改革开放后两岸关系的新走向。我想了解的是,作者将如何处理历史事件的叙述与理论分析之间的平衡。是侧重于史实的客观呈现,还是会深入挖掘事件背后的深层原因?我希望看到的是一种既有学术深度又不乏故事性的解读,能够让非专业读者也能从中获得清晰的认知。书号9787010119571,这个数字背后,承载着一本关于特定历史时期特定区域政治演变的尝试,我期待它能够成为一个有价值的参考。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叫《台湾政局60年》,书号是9787010119571。 初次翻阅这本厚重的著作,就被它宏大的时间跨度和深刻的历史洞察所吸引。书名简洁明了,直接点出了其核心主题——六十载的台湾政坛风云变幻。作为一名对近代中国史和地区政治动态颇感兴趣的普通读者,我期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理解台湾政治发展脉络的钥匙。我尤其关注的是,作者将如何梳理这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复杂叙事,从两岸关系的历史节点,到岛内政治力量的此消彼长,再到不同时期社会思潮的演进,这些都将是构成我阅读兴趣的基石。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清晰的因果分析,而不是简单的事件堆砌。比如,在国民党迁台初期,其内部的权力结构是如何形成的?又是什么因素促使了后来民主化运动的兴起?民进党的崛起又经历了怎样的曲折?这些问题,是我迫切希望在这本书中得到解答的。同时,书中对台湾经济发展与政治变革之间相互影响的探讨,也同样令人期待。毕竟,经济基础的稳固往往是政治格局演变的坚实后盾。总而言之,这本书在我心中承载着一种“拨云见日”的期盼,希望能借此更透彻地理解一个地域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评分看到《台湾政局60年》这本书,我立刻联想到了许多历史画面。六十年,对于一个地方的政治生态来说,足以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戒严到解严,从一党独大到多元政治,这中间的每一个节点都充满了故事。《台湾政局60年》这个名字,让我感觉到它试图将这些零散的历史碎片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叙事。作为一个对历史发展逻辑充满好奇的读者,我最想知道的是,书中是如何解释这些转变的内在驱动力。例如,经济发展对政治格局的影响,社会力量的崛起在推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以及外部国际环境的变化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是罗列事实,而是能够提供一些深刻的洞察,帮助我理解台湾政治的独特性,以及它在更广阔的亚洲政治版图中的位置。书号9787010119571,我希望它所涵盖的内容,能够给我带来对这段历史更为全面和深刻的认识,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如今的台湾。
评分《台湾政局60年》这本书,光从名字上就给人一种史诗般的厚重感。六十载的风云变幻,对于任何一个地区的政治发展而言,都足以浓缩成一部跌宕起伏的长篇小说。我一直对台湾的政治发展轨迹深感着迷,尤其是其独特的转型过程。这本书是否会深入剖析“党国体制”的形成与瓦解?它又将如何描绘台湾社会民主化进程中的关键人物和重要事件?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对不同时期,岛内各种政治力量的博弈和演变进行细致的梳理,例如国民党内部的权力斗争,民进党的崛起与壮大,以及新兴政治力量的出现。此外,两岸关系在台湾政治版图中的作用,及其历史性的变化,也是我非常关注的焦点。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视角,帮助我理解台湾政治的复杂性,以及其背后的深层逻辑。
评分《台湾政局60年》这个书名,立刻勾起了我对台湾近现代史的兴趣。六十年,这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跨度,足以见证一个地区政治面貌的巨大变迁。我之所以会对这本书产生好奇,是因为我一直试图理解台湾政治发展背后复杂的驱动因素。这本书是否会深入探讨国民党迁台后的政治体制建设?它会如何分析解严后,台湾社会民主化进程中的关键事件和重要人物?民进党的崛起,以及随后的政党轮替,这些历史性的转折点,书中又将如何呈现?我尤其关注的是,作者是否能够清晰地勾勒出不同时期,台湾内部社会力量的互动,以及这些互动如何塑造了政治的走向。同时,两岸关系的演变,作为台湾政治绕不开的重要议题,在书中又会占据怎样的篇幅和视角?我期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个连贯而具有深度的解读,帮助我从一个更宏观的视角去理解台湾政治的独特轨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