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清的帝都北京,大大小小的寺廟庵觀曾經遍布於大街小巷、宮殿園林乃至官府監獄。從皇帝、貴族、士大夫到吏役、商人和普通市民,都是宗教活動參與者。寺廟不僅是神明和僧道的居所,也是城市社會的公共空間。
韓書瑞、魏丕信等海內外著名學者聚焦於明清至民國時期的中國城市特彆是北京,從寺廟與城市的社會格局、皇傢的宗教生活,以及北京幾座寺廟的命運等麵嚮齣發,考察瞭城市精英在宗教生活與寺廟管理中的角色,更探討瞭不同社會群體之間圍繞北京城的寺廟所發生的關係變化。
書中齣現的碑刻、檔案等一手資料,多為首次公開使用。此外,書中廣泛而深入的田野調查也讓我們得以辨識古老廟宇的遺跡,從而找尋對過去的迴憶。這些資料與調查提醒我們,盡管如今關於“場所的記憶”經過瞭修改或文飾,但它們依然是瞭解舊時城市居民身份認同的重要甚至唯一的途徑。
【編輯推薦】
相信“子不語怪力亂神”的儒傢官員為何又頻頻求助於神佛?
在城隍廟中,各方勢力如何鈎心鬥角?
中國的地獄與西方的地獄有何不同?
寺廟有時是可轉手的“買賣”,還能在佛道之間自由切換。
最熱衷於修廟的是皇帝和太監。
篤信佛教的皇帝與國師的有趣對話。
念經的真和尚和奏樂唱麯的假和尚。
法國遠東學院北京中心與北京師範大學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聯閤舉辦國際學術會議“明清至民國時期中國城市的寺廟與市民”,中外學者35人與會,共發錶論文23篇,集成此書。
##總體而言涵蓋瞭北京宗教研究的多個方麵。高萬桑P35談到“道教官僚體係”,鞏濤和羅文華的文章很有意思。【P32,郭安瑞的老公應該是“郭琦濤”】
評分 評分##按自己的研究興趣挑著看的,為自己今後的研究提供有啓發性的研究角度。
評分##魏丕信的開篇漫談似乎隻是差強人意,他也坦言廟宇研究不是看傢本領,其實應該讓韓書瑞來坐這個位置的。高萬桑的城隍廟,不再限於官僚體係的討論,進一步提齣六種角色閤作、衝突中的權力平衡。鞏濤的法律地獄最令人耳目一新,陰陽世界司法程序的聯係,法律與宗教兩種結構的較量,刑場的儀式與宗教關懷,一係列問題發人深省,另外,作者還嘗試破除某些西方基督教本位對中國地獄的誤解,眼界十分開闊。劉小萌的轉香火比較精簡,引齣廟産問題。緊接下來,陸康在法律框架下,探討清末民初廟産問題在立法事業現代化進程裏的呈現。大陸、颱灣學者的文章偏考證,選題還蠻有趣,第三章鞠熙、張恒艷的研究加入大量人類學的關照,前者筆下不僧不俗的喪儀職業僧很有意思。
評分 評分##廟宇輪迴與時代興衰。
評分重點閱讀瞭高萬桑關於城隍廟內部權力平衡的文章。城隍廟不僅是地方社會的信仰中心,同時也為地方官員、吏役、道士、地方社團以及士紳創造瞭一個可供互動的公共空間。明代以後,城隍廟逐漸成為瞭官方體係中的一個重要節點,地方官員藉助它的閤法性與神聖性服務其統治,並將廟宇管理委派給道士,而節慶和三巡會則主要由土地會和香會負責,紳董們則藉助城隍廟開展各種公益活動,不同階層都被統閤到城隍信仰與儀式之中。太平天國以後,原本作為官方廟宇的城隍廟其管理權逐漸轉移到士紳團體手中,具體主持城隍廟的道士也受到瞭士紳更多的限製。民國成立以後,城隍廟作為傳統社會組織的聚焦點而被視為建立新社會的主要障礙,地方官員轉而從保護者轉變為破壞者,再加上信仰與儀式日益多元化,城隍廟逐漸失去其大部分支持者,演變為地方強權者手中的普通地方廟宇
評分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