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岸书

彼岸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俄] 赫尔岑
图书标签: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给我儿子亚历山大
引语
别了(1849年3月1日于巴黎)
雷雨之前(甲板上的谈话)
雷雨之后
共和国第57周年(同意与不可分割)
活过一生
安慰
1849年的尾声
把所有东西带在身上(你门口站的不是卡吉林娜,而是死神!)
多诺佑·科尔考斯、瓦尔德加马斯侯爵和罗马皇帝尤里安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彼岸书》是赫尔岑流亡欧洲期间的一部重要作品,也是俄罗斯思想史上的一部名著。这是一部思想、文字绝不亚于《往事与随想》的思想文献,作者以书信体的方式表达了对俄罗斯的命运、欧洲的前景的忧虑和关注,对革命、自由、民主等概念做出了深刻的思考,对人类的未来充满焦虑的精神探索。严谨的政论说理与激情昂扬的文学叙说的交融成为这部“文学政论”的鲜明特点。作家的社会和哲学思想洋溢着强烈的“和平演进的乐观主义”,它对于我们摸索作家的精神骨骼,探讨19世纪俄罗斯的思想演进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有批评家这样说:“《彼岸书》的主人公不是赫尔岑,而是赫尔岑的思想。”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小书收录的皆是赫尔岑所写的1847-1850年革命前后的欧洲,作为一个外来者与流亡者,赫尔岑以一个历史见证者的身份冷眼旁观着一个巨大而濒死的时代的风云激荡,而同时又为欧洲之外尤其是他的祖国俄国提供一种观望欧洲的视角,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彼岸书》乃是双重的此岸与彼岸目光的交互。赫尔岑以对话体进行着自我探索,但却常常有语焉不详、似是而非之处,而这仿佛也对应了历史本身的混沌,他纷纷的思绪、他所经历的精神危机以及他从巨大的失望与崩塌中自我重建与更新的尝试。“革命家成了保守派,保守派又成了无政府主义者,共和国扼杀了国王时期保留下来的最后一批自由的机构”,这是赫尔岑对二月革命理解,而革命的失败与革命果实的被窃取,也让赫尔岑继续寻找着另外的道路、另外的港湾,虽然后来被证明是另一条不可能实现的道路。

评分

##因为看伯林的《俄国思想家》对这本书的引用,于是对赫尔岑产生了兴趣。不过可能是对法国历史不是很熟悉,不能感同身受,所以读这本书反而没有产生什么共鸣,而且说来这本小书放在今天来读,也没有特别发人深省了。不过,他对“人民”“大众”的看法,对于“精英”的认识还是有长远意义的。书中体现了他对法国革命后的失望,也体现了他对俄国的担忧,那个知识阶层分崩离析,人民愚昧,而统治者比知识阶层更知道如何利用愚昧的国度。不过书中有一点让我十分认可,就是知识阶层对大众人民的认识,来自于自己的想象,而不是现实的真实,因此他们为人民争取的东西反而在人民看来不那么重要。另外《俄国思想家》是引用台湾翻译的本子,读起来十分通畅,而这本书翻译的就比较差了,许多形容词之类的并排摆着,没有那么通畅,翻译什么书还是什么专业的人比较好。

评分

目睹1848年革命失败后的失意之作,“对西欧文化绝望的判决”(郁达夫语),形式上采用了我偏爱的对话体。其实怀疑是以丧失行动力为代价的,真正的左派不可能与赫尔岑这样犹疑的人为伍。赫尔岑对此也深有体会:“之所以为怀疑,正在于它准备同意别人的观点,或从别人的话中虚心寻找意义,以致丧失了为准备反驳所必需的宝贵时间,它对真理的谦恭态度往往使它丧失一切活动能力。”鲁迅也发过类似的感慨:“希望我做一点什么事的人,也颇有几个了,但我自己知道,是不行的。凡做领导的人,一须勇猛,而我看事情太仔细,一仔细,即多疑虑,不易勇往直前;二须不惜用牺牲,而我最不愿使别人做牺牲,也就不能有大局面。”但其实在革命的时代,这种有底线的怀疑者能起到冲和的作用,他们的数量是太少,不是太多。

评分

##2018 11;初读赫尔岑 也许是因为对那个充斥革命与理想的年代过于陌生 我对这类作品已经难以再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在我看来那些句句不离“人民”一词的革命领袖和投机分子无异 而历史上的人民大多被革命的号角所感召 为虚无的目标而流血 最终果实却被另一小批人篡夺;人群永远不知道他们在反抗什么 在追求什么 到最后他们只能吞下盲目的苦果

评分

##因为看伯林的《俄国思想家》对这本书的引用,于是对赫尔岑产生了兴趣。不过可能是对法国历史不是很熟悉,不能感同身受,所以读这本书反而没有产生什么共鸣,而且说来这本小书放在今天来读,也没有特别发人深省了。不过,他对“人民”“大众”的看法,对于“精英”的认识还是有长远意义的。书中体现了他对法国革命后的失望,也体现了他对俄国的担忧,那个知识阶层分崩离析,人民愚昧,而统治者比知识阶层更知道如何利用愚昧的国度。不过书中有一点让我十分认可,就是知识阶层对大众人民的认识,来自于自己的想象,而不是现实的真实,因此他们为人民争取的东西反而在人民看来不那么重要。另外《俄国思想家》是引用台湾翻译的本子,读起来十分通畅,而这本书翻译的就比较差了,许多形容词之类的并排摆着,没有那么通畅,翻译什么书还是什么专业的人比较好。

评分

##三四年前吧,曾经如饥似渴地拜读了《往事与随想》上中下三册。时过境迁,薄薄一本彼岸书艰难地读了一个月。无论如何灰心失望,赫尔岑终究在对未来的模糊而遥远的希望中找到出路。但我找不到,对人类社会和文明,想得越多越是绝望。

评分

##2018 11;初读赫尔岑 也许是因为对那个充斥革命与理想的年代过于陌生 我对这类作品已经难以再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在我看来那些句句不离“人民”一词的革命领袖和投机分子无异 而历史上的人民大多被革命的号角所感召 为虚无的目标而流血 最终果实却被另一小批人篡夺;人群永远不知道他们在反抗什么 在追求什么 到最后他们只能吞下盲目的苦果

评分

##多年前读《往事与随想》,少年赫尔岑与朋友远眺城市,彼此相拥的时刻是个人阅读史中难以磨灭的一幕。《彼岸书》则以书信体、狄德罗式的对话体展现出一种细腻且精准的历史哲学观:一个文明和天才的信奉者,观察着法国革命前后群体心性的游移,个人在历史处境中的荒诞与软弱。太多言说可以借古讽今了。

评分

##赫尔岑太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