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小说课套装2册(小说课I+小说课II)
定价:76.00元
作者:许荣哲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2016-02-0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ISBN:9787508656663T
套装包含:
| 9787508656663 | 小说课I:折磨读者的秘密 | 38 |
| 9787508656618 | 小说课II:偷故事的人 | 38 |
《小说课I》
《小说课II》
◆这是一个讲好故事比写说明书更重要的年代:哈佛大学把写作课作为全校必修课;关于写作,也许我们更愿意相信它需要天赋,不可复制。其实不然,写出好故事,是有方法的。未来的广告、营销、游戏甚至更广泛的商业领域,要求人人都必须擅长讲故事;能不能3分钟内打动面试官、投资人或者消费者,讲好一个故事,很重要。
◆3分钟讲好一个故事,任何人都可以做到。《小说课》直接传授故事心法,从小说创作的65个关键词入手,教你看懂故事吸引人的秘密。讲故事不必靠天赋,通过训练,即便是中人之资,也大有可能讲好一个及格线以上的故事。
◆ 罗振宇盛赞本书作者许荣哲是 “适合中国人的故事入门教练”。在台湾,许荣哲被誉为70后CJ会说故事的人,每年做300多场关于写作的培训和讲座。本书台湾版上市J进入金石堂人文社会类销售排行榜前十。
◆《小说课》抛弃西方图书中大量编剧理论和陌生素材,采用了中国读者熟悉的经典故事、好莱坞电影、以及许多华语文学素材。本书不仅是一套有趣好用的创意写作教程,还是一个好看到爆的书单。书中列举的故事,几乎人人耳熟能详,值得一读再读。
《小说课I》
《小说课II》
《小说课》是一套关于小说的武功秘籍。它要教给你的,不是怎么写小说,而是怎么讲故事。从招式解密到内功心法,引用古今中外65部经典作品,解读其中的关键点,以浅显的方式带你深入故事的SJ:
关于“人物”,它说:描写性格比描写长相重要!
关于“场景”,它说:每间星巴克都长得不一样!
关于“对话”,它说:看得到的对话是水面上的1/8,看不到的对话是水面下的7/8!
关于“故事”,它说:只要回答7个简单的问题,按照目标-阻碍-努力-结果-意外-转弯-结局的公式,三分钟J可以写出一个完整的故事来!
《小说课[壹]:折磨读者的秘密》是一本CJ实用的创意写作教材!更是一个好看到爆的书单! 从“全SJ好的小说开头”到“一切都是罗生门”,许荣哲带你深入故事的SJ──读过,看懂,学到!
《小说课I》
《小说课II》
自序 折磨读者的秘密
三国演义
1. 人物/无边无际的那个人
命若琴弦
2. 场景/每一间星巴克都长得不一样
白象似的群山
3. 对话/除了水面上还有水面下的对话
百年孤D
4. 开场/全SJ小说开头
哈姆雷特
5. 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YT
6. 形式/小说的人类进化图
赛鸽
7. 故事/偷矛盾与两难的贼
儿子的大玩偶
8. 故事/双重的两难
Z后一片叶子
9. 叙事者/谁来说故事Z好
母亲
10. 叙事观点/我的三棱镜母亲
鹰溪桥上
11. 有问题的叙事者/真诚可信的谎言
苦恼
12. 聆听者/谁来听他说说话
十八岁出门远行
13. 时间/倒着走的人生
赖索
14. 时间/小说时间的花式跳水
将军碑
15. 时间/无视时间存在的将军
黑洞频率
16. 穿梭时空/挣脱时间的三种方法
你们这些回魂尸
17. 穿越时空/可怕的咎由自取
变形记
18. 自订规则/老子J是想变成虫
七信使
19. 迟滞效应/悲剧发生的速度
小事情
20. 蝴蝶效应/谁是真正的罪人
为什么都没有人相信
21. 想象力/轻功和鬼来电
红玫瑰与白玫瑰
22. 内心景观/万事万物都是活的
倾城之恋
23. 寂寞/墙上的绿手印
东方快车谋杀案
24. 反常/吃错药是一件大大的好事
三国演义
25. 障眼法/华丽的想象舞台
金色的别针
26. 装神弄鬼/神鬼不是拿来凑数的
青番公的故事
27. 人情世故/比桥和盐更重要的东西
流动的邮局
28. 绕远路/小说的信息传递
我
29. 冲突/三个安安静静的眼神
神雕侠侣
30. 凌迟/折磨读者的秘密
那山那人那狗
31. 三的妙用/两片吐司中间的牛肉
漂泊的湖
32. 留白/消失的时间
巴斯克维尔的猎犬
33. 附会杀人/用恐怖的传说来装饰尸体
国境以南太阳以西
34. 因果/有各种可能性的小说
竹林中
35. 黑暗之心/一切都是罗生门
D三个河岸
36. 黑暗之心/看不见的D三个河岸
孔雀
37. 黑暗之心/WQ不可能的孔雀
附录 一种注目
《小说课I》
《小说课II》
人物
无边无际的那个人
大作家C :“现在的年轻人啊,都不会写作,他们写的小说千篇一律都是‘两个面貌模糊的人在一个空旷的地方对话’。”
D时还是个小说新手的我冷汗直冒,心想那不是我吗?
后来我J根据这句话里的三个关键字:面貌、场景、对话,回家把以前写的烂小说统统拿出来修改。从此,我的小说开始离地起飞了。
正因如此,小说的入门课,我都会从这三个基本元素开始谈起。
D一节课J让我们先来聊一聊小说人物的面貌吧!
每次我问学生,一提到“面貌”你们会想到什么时,几乎没有一次例外,大家的答案都是“长相”,但D我再追问还有没有其他答案时,同样也没有一次例外,大家都会补上“性格”。
但问题是……如果我没有追问呢?性格是不是J被忽略了?
事实上,小说创作时,性格比长相更重要,但绝大多数人只看到外在面貌,而看不见内在面貌。
现在我们J把面貌分成内外两种,一是外在面貌(长相),一是内在面貌(性格),并举《三国演义》里的关羽和曹操为例说明。
外在面貌(长相),以关羽为例:
一提到关公,大家绝不可能把他跟其他人搞混,因为罗贯中是这样描写他的:“身长九尺,髯长两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手持青龙偃月刀,胯骑赤兔胭脂马: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经罗贯中这么一刻画,从此关羽的外在面貌明确而单一,因此你绝不可能叫曾志伟来扮演关羽。
内在面貌(性格),以曹操为例:
那曹操呢?一提起他,你会想到什么?
《三国演义》里,曹操出场不久,J因为刺杀董卓失败,和谋士陈宫逃到他父亲的结义兄弟吕伯奢家里。吕伯奢为了款待曹操特地到隔壁村子买酒,这时,天性多疑的曹操听到后院有磨刀的声音,而且还有人说“先把他绑起来,然后再杀”。曹操一听,决定先下手为强,冲出去见人J杀,直到杀光吕伯奢家人之后,才看到厨房里绑着一头活猪。
陈宫埋怨曹操没搞清楚状况J乱杀人,曹操回道,人都杀了,说什么都没用了,我们快走吧。然而半路上,曹操遇到买酒回来的吕伯奢了。
吕伯奢不知内情,还热情挽留曹操,曹操D然只能J力婉拒。
正D曹操和吕伯奢分手,各自前行不久之后,曹操突然转头朝吕伯奢而去,并且大叫一声:“看!那边来的人是谁?”然后一刀把吕伯奢杀了。
一旁的陈宫见了,惊骇不已:“刚才杀人是误会,现在你为什么又杀人?”
曹操解释,吕伯奢回去见到家人被杀,一定会带人追上来,到时候我们J逃不了了。Z后曹操还补上一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正是这一句话,把曹操的内心面貌刻画出来了。
注意!这句话指涉的不只是此刻杀害吕伯奢一家人这件事而已,而是从今以后,曹操所有可能犯下的“恶”。从此,在读者心目中,曹操不只多疑,不只自私, 不只奸诈……还多了那么一点微微的恐怖感—他随时都有可能干出让读者吓破胆的坏事—这一点是外在面貌无论如何都刻画不出来的。
折磨读者的秘密
我喜欢玩解谜的游戏。
举个例子:十二袋金币之中,只有一袋是伪币,真币每一枚重十克,伪币重九克。请问Z少必须秤几次,才能找出哪一袋是伪币?(出自漫画书《金田一少年之事件簿》)
答案是“一次”。
不给读者答案是一种折磨。
给读者答案,却不告诉他到底是怎么算出来的,是另一种折磨。
不过说真的,上面的解答真的不重要,因为它是数学,这是一本关于小说创作的专书,所以我想跟你分享
的是有关“文学的谜”(我想你已经开始遭受折磨了)。
文学的谜有很多种不同的样貌,其中一个长成这样:
丈夫和妻子到湖畔露营,在宁静美好的氛围下,丈夫向妻子坦白,他爱上了另一个女人,但问题是他并没有因此而少爱妻子一些,他还是像以前那样深爱着妻子。D时,妻子没有多说什么,那一晚他们依然同床而眠,一切似乎跟以前一样,他们还是人人称羡的爱侣。隔天清晨,丈夫起床,发现妻子不见了,他里里外外找了好几遍,Z后在湖里发现了妻子的尸体。故事Z后, 包括丈夫在内,没有人知道妻子究竟是死于意外,还是投湖自杀。(出自电影《幸福》)
马尔克斯说得J好,每篇好小说都是这个SJ的一个谜。
有了谜,J带来了折磨。
然而J像一开始的那道数学谜题一样,折磨通常不止一种。
聪慧的读者选择好的折磨,平庸的读者选择坏的折磨。
平庸的读者像检察官,他把所有的心力,都集中在找出正确答案上。对他而言,“真相”Z重要。然而聪慧的读者在意的不是正确答案,他在意的是哪一项选择,才能呈现出人性的复杂度。
死于意外?还是投湖自杀?哪一种选择更具有深度?(折磨持续中。)
选定之后,下一步J是解谜了。文学的谜千奇百怪,所以解法也五花八门,现在我来示范其中一种,姑且称之为“比例式”的解法。
文学里,Z常被拿来设谜的基本元素叫譬喻,下面先帮大家复习一下:何谓譬喻。
譬喻:利用两件事物的相似点,用彼方来说明此方。例如用莲花譬喻君子,因为两者同样出淤泥而不染。
数学里,有一样东西FC神似譬喻,那J是“比例式”。别看到数学J慌,比例式很简单,我们中学J学过了(我知道你对数学有阴影)。举个例子,1∶2=3∶6 J是比例式,够简单吧。现在,我们J用数学的比例式,来解文学的譬喻之谜,以陈黎《小宇宙》的现代俳句为例。
一颗痣因肉体的白
成为一座岛:我想念
你衣服里波光万顷的海
看完这1俳句之后,有感觉吗?如果有,试着把你的感受说出来。“嗯……啊……J是那个、这个……” 事实上,的确不容易,我曾对不同学生做过多次实验, 他们常常对文学有感觉,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然而,只要丢给他们一个简单的比例式,如前面提到的1∶2=3∶6,他们便能轻易地穿透迷雾,看穿俳句里究竟藏了些什么东西。
痣∶肉体(身体)= 岛∶海
作者利用譬喻的手法,将痣和身体、岛和海,两组相似的事物,巧妙地联结在一块儿,创造出这1俳句。
有了比例式的暗示之后,大部分人便能轻易理解, 俳句的重点在Z后一句。从身体与海之间的对应关系, 可以轻易推出“我想念你衣服里波光万顷的海”其实暗示了“我想念你的身体”。
D然啦,如果纯粹用数学(或逻辑)来解读文学作品,那么J太小看文学了,用一句《灌篮高手》里樱木花道的名言:左手只是辅助。
然而,正因为有了比例式的辅助,我们才得以继续往下走,看穿比“我想念你的身体”更重要的事。
因为作者加进了岛与海的譬喻,于是这1俳句瞬间从“痣→身体”的小情小爱,变成“痣→海”(痣→ 身体→岛→海)的丰饶之海。两者之间,不管是大小规模、精神层次,还是情感的丰沛度,皆不可同日而语。
是的,理性的思维只是辅助,但有了这样的辅助, 你便能轻易地看得更高、更远、更澄澈,而不再只是盲人摸象。
聪慧的读者,现在J让我们开始接受折磨,并且试着解谜吧!一遍、两遍、三遍之后,你J会慢慢变成创作者,Z后换成你出谜,折磨下一位读者。
Z后:别再想那道数学难题了,你想成为的……应该是小说家吧!
……
《小说课I》
《小说课II》
许荣哲,1975年生,台湾小说家、编剧、导演。台湾大学、国立东华大学双硕士。曾任《联合文学》主编,获台湾时报及联合报文学奖、梁实秋文学奖、台湾新闻局剧本奖等多种奖项。现为台湾某电影文化事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在台湾他被称为70后CJ会说故事的人。
这套书简直是为我这种对文学创作充满热情却又不知从何下手的“小白”量身定做的!我一直觉得写小说就是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但读完前几章,我才意识到,好的故事背后藏着一套严谨的逻辑和方法。它不像那些故作高深的理论著作,而是用一种极其生活化的语言,把“如何构建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骨架”掰开了揉碎了教你。比如,书中对“冲突”的解析,让我豁然开朗,原来冲突不仅仅是主角和反派的正面交锋,它可以是内在的挣扎,甚至是环境的压迫。作者讲解得非常细致,结合了不少经典案例进行分析,让你能立刻理解理论如何落地。更重要的是,它不像有些教程只会告诉你“该怎么做”,而是会引导你去思考“为什么这么做能抓住读者的心”。读完第一册,我立刻就有了想动笔的冲动,感觉自己像拿到了一张藏宝图,知道该往哪个方向去探索我的故事世界了。那种从迷茫到清晰的转变,非常令人振奋。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我对“小说课”这类书抱有很大怀疑,总觉得它们要么过于空泛,要么就是把公认的名著生硬地套上某种理论模板。但许老师的这套书完全打破了我的刻板印象。它的深度和广度都拿捏得恰到好处。特别是第二册的部分内容,它开始探讨叙事声音的微妙变化和人物塑造的立体感,这一点对我触动尤其大。我以前写的人物总是扁平的,像个符号,而不是活生生的人。书中通过对比不同叙事角度对同一事件产生的情感张力的差异,我才明白,选择“谁”来讲故事,比“讲什么故事”本身更具杀伤力。它不是一套死记硬背的公式,更像是一次高级的“故事解剖课”,让你学会用批判性的眼光去审视每一部成功的作品,并内化为自己的创作工具箱。这种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结构安排,让人读起来酣畅淋漓,知识点吸收效率非常高。
评分我给这本书的评价是:它是一把精准的尺子,衡量你故事的骨骼是否健康。我之前尝试写过一些短篇,总觉得故事“差了点意思”,但又说不上哪里不对劲。读了这套书后,我终于找到了症结所在——节奏感和高潮点的设置完全是凭感觉在走。书中关于情节推进速度的讲解,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它用图表和清晰的步骤图,展示了如何巧妙地拉长读者期待,又在最恰当的时机释放张力。而且,它非常注重“在地性”,尽管是普适性的写作理论,但作者在举例和分析时,似乎总能考虑到我们东方读者的审美习惯和文化背景,这让书中的指导原则读起来特别“亲切”,没有那种被硬塞西方叙事套路的生硬感。这是一本真正愿意为中国学习者打地基的书,脚踏实地,很有说服力。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欣赏的一点是它的“去神秘化”态度。很多写作导师总是把“灵感”和“天赋”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让你觉得不具备这些就别想写出好东西。但许荣哲老师这本书旗帜鲜明地指出:好的故事是可以被学习、被拆解、被系统训练出来的。它给了像我这样自认为天赋平平,但愿意付出努力的人极大的信心。我特别喜欢它里面关于“主题”和“寓意”的讨论,它不是要求你写说教作品,而是教你如何将深刻的思考自然而然地融入到角色的命运和情节的转折之中,做到“润物细无声”。这种对创作者心理建设的关怀,使得整套书读起来非常温暖,而不是冰冷的指导手册。它教会你如何成为一个有思想的叙事者。
评分坦白讲,我收藏了不少写作技巧的书,但真正能让我反复翻阅并实践的没几本。这套《小说课》绝对是其中的佼佼者。它的排版和用词都非常考究,阅读体验极佳,不会让人产生阅读疲劳。尤其值得称赞的是它对“细节”的处理。很多细节的描写,比如环境烘托、人物微表情的捕捉,往往是区分平庸和优秀作品的关键。书中针对这些“微小但致命”的元素,给出了非常具体的操作建议和大量的对比分析,让你明白一个不经意的道具摆放,或者一句人物的内心独白,能在多大程度上丰富故事的层次。读完后,我感觉自己看任何影视剧或阅读任何小说时,都会不自觉地启动“解析模式”,这是一种非常宝贵的思维习惯的养成,远超出一本“如何写小说”的书籍所能提供的价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