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法律文獻學引論
:46.00元
作者:田慶峰,何青洲,邢文艷 編著
齣版社:中國政法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07-01
ISBN:9787562055358
字數:300000
頁碼:294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
編輯推薦
暫無相關內容
目錄
前言
章 中國法律文獻學學科概論
一、中國法律文獻學的研究對象
二、中國法律文獻學學科屬性
三、中國法律文獻學的研究範圍與體係
第二章 中國法律文獻學研究的曆史與現狀
一、正史、類書、政書、律學之法律文獻學成就
二、現代法律文獻學的研究成果述評
三、中國法律文獻學研究的特點與不足
第三章 中國法律文獻學之基本範疇
一、法律文獻與法律文獻學
二、法律文獻載體
三、法律文獻的記錄
四、法律文獻的分類
五、法律文獻目錄
六、法律文獻版本
七、法律文獻整理
第四章 綜閤類法律文獻整理概述
一、綜閤類傳世法律文獻
二、綜閤類齣土法律文獻
第五章 先秦法律文獻的整理與利用
一、先秦法律文獻的特徵
二、先秦法律文獻整理概述
第六章 秦漢魏晉南北朝法律文獻整理與利用
一、秦漢魏晉南北朝法律文獻的特點
二、秦漢魏晉南北朝法律文獻整理概述
第七章 隋唐五代時期法律文獻整理與利用
一、隋唐五代時期法律文獻的特徵
二、隋唐五代時期法律文獻整理概述
第八章 宋遼夏金元時期法律文獻整理與利用
一、宋遼夏金元時期法律文獻的特徵
二、宋遼夏金元法律文獻的整理綜述
第九章 明清時期法律文獻整理與利用
一、明清時期法律文獻的特徵
二、明清時期法律文獻整理綜述
參考文獻
後記
內容提要
由田慶鋒、何青洲、邢文艷編著的《中國法律文 獻學引論》共分為九章,主要對中國法律文獻學相關 基本理論進行初步探討, 對中國法律文獻學史進行初步考察,重點對中國先秦 至清代法律文獻的特點 及其整理工作進行較為係統的梳理與綜述,以期能夠 為初入理論法學研究殿 堂的學子提供一部入門的小書。本書不足之處,敬請 方傢批評指正。
文摘
暫無相關內容
作者介紹
田慶鋒,男,漢族,1977年8月齣生,河南洛陽人,甘肅政法學院副教授,中國政法大學法學博士。“2011計劃”法文明協同創新中心蘭州基地專職研究員、甘肅政法學院·吉林大學法學院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研究員。主持國傢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和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項目2項,在核心期刊發錶論文多篇,研究專長為法史學、法律與宗教等。
何青洲,男,漢族,1979年12月齣生,甘肅慶陽人,甘肅政法學院副教授,西南政法大學法學博士。“2011計劃”法文明協同創新中心蘭州基地專職研究員、西南政法大學人權教育與研究中心研究員、甘肅政法學院·吉林大學法學院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研究員。參加國傢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和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多項,在核心期刊發錶論文多篇,研究專長為法理學、政治學法學理論、法律社會學等。
邢文艷,女,漢族,1975年6月齣生,河北石傢莊人,蘭州職業技術學院講師,法學碩士。主要研究方嚮為民商法學等,發錶學術論文多篇。
在我的求學經曆中,閱讀一本優秀的教材或導論,往往能夠極大地影響我對某一學科的認知和興趣。這本書的作者陣容,讓我對它的內容産生瞭極大的信心。我非常期待作者們能夠以一種既嚴謹又不失生動的方式,嚮我們介紹中國法律文獻學的研究對象、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我尤其關心作者們是如何處理那些年代久遠、信息相對零散的古代法律文獻的,以及他們是如何運用現代學術研究的工具和理論來解讀這些寶貴遺産的。我希望這本書能夠不僅傳授知識,更能激發我深入思考和獨立研究的興趣,讓我能夠真正理解法律文獻的意義所在,並能夠運用所學知識去探索更廣闊的領域。這種對知識的渴望,是我在翻開這本書時,內心最真實的聲音。
評分我一直認為,對於任何一門學科的入門書籍,其最核心的價值在於能否構建起一個清晰、準確且易於理解的知識框架。我對於“文獻學”這個概念本身就充滿瞭好感,覺得它能夠幫助我們更深入地理解和運用各種信息。這本書的標題,直接點明瞭其主題,讓我立刻感受到瞭它的專業性和深度。在閱讀的初期,我非常關注作者們是如何定義“法律文獻”這個概念的,它是否涵蓋瞭法律條文、司法解釋、學術著作,還是更為廣泛的社會文化文本。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為我打開一扇新的窗戶,讓我能夠從一個全新的視角去審視那些我曾經接觸過的法律文本,理解它們是如何被創造、傳播和解讀的。同時,我也期待作者們能夠分享一些關於如何有效檢索、分析和評價法律文獻的實用方法,這對於我未來的學術研究和實際工作都將大有裨益。
評分我一直對法律文獻的源流和發展有著濃厚的興趣,總覺得在浩瀚的法律條文和判例背後,隱藏著深刻的曆史印記和智慧的光芒。這本書的齣現,恰好滿足瞭我對這一領域的好奇心。作者們在序言中提及的梳理和研究思路,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似乎預示著一段令人期待的學術旅程。我非常欣賞那種循序漸進、層層遞進的講解方式,能夠讓讀者在理解復雜的概念時,不至於感到迷失。我期望這本書能夠像一位博學的嚮導,帶領我穿越中國法律文獻的曆史長河,認識那些裏程碑式的文獻,理解它們在中國法律發展進程中的關鍵作用。我特彆想知道,作者們是如何看待不同曆史時期文獻的特點和價值的,以及他們是如何將這些分散的知識點串聯起來,形成一個完整而有邏輯的體係的。這種期待,如同即將踏上一場未知的探險,充滿瞭期待和一絲小小的緊張。
評分我一直深信,理解一個國傢的法律體係,離不開對其法律文獻的深入研究。這本書的齣版,對我而言,就像是打開瞭一扇通往中國法律文獻研究寶庫的鑰匙。我希望這本書能夠係統地介紹中國法律文獻學的研究曆史、主要流派以及當前的學術前沿。我非常好奇,在不同的曆史時期,法律文獻的研究側重點有何不同,以及有哪些具有開創性的研究成果。同時,我也期待作者們能夠分享一些他們自己對於中國法律文獻學的獨到見解和研究方法。這本書的價值,對我來說,不僅在於知識的傳遞,更在於它能否啓發我獨立思考,培養我批判性分析的能力,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中國法律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這種期待,源於我對知識的尊重和對學術的嚮往。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帶著一股沉穩而學術的氣息,紙張的手感也相當不錯,拿在手裏很有分量。我是在一個雨天的下午,翻開它的。書頁的裁剪和裝訂都很精緻,翻閱起來毫不費力,不會齣現紙張粘連或者鬆散的情況,這對於長期閱讀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我尤其喜歡它排版的間距,看起來舒服,不會讓眼睛感到疲勞,字體的選擇也恰到好處,清晰易讀。更讓我感到驚喜的是,齣版社在細節上的用心。比如,扉頁的設計、目錄的清晰度,以及索引的編排,都透露齣嚴謹的態度。有時候,一本好書不僅僅是內容本身,它的載體,也就是這本書的“形”,同樣能夠影響閱讀的體驗。這本書無疑給瞭我一個非常愉悅的開始,讓人迫不及待地想深入其中,探索它所蘊藏的知識。這種初見的觸感和視覺上的舒適,為我後續的閱讀奠定瞭良好的基礎,也讓我對作者和齣版社的專業性有瞭初步的認可。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