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与美感(杨飞云范学德对话录)

灵魂与美感(杨飞云范学德对话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杨飞云(美)范学德昌旭正... 编
图书标签:
  • 哲学
  • 美学
  • 对话录
  • 杨飞云
  • 范学德
  • 思想
  • 文化
  • 艺术
  • 人生
  • 灵魂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土星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广西师大
ISBN:9787549578924
商品编码:26738913440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7-08-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灵魂与美感(杨飞云范学德对话录)
  • 作者:杨飞云//(美)范学德//昌旭正
  • 定价:68
  • 出版社:广西师大
  • ISBN号:9787549578924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17-08-01
  • 印刷时间:2017-08-01
  • 版次:1
  • 印次:1
  • 开本:16开
  • 包装:平装
  • 页数:420
  • 字数:396千字

编辑推荐语

杨飞云、范学德、昌旭正著的《灵魂与美感(杨飞云范学德对话录)》是油画家杨飞云**部有关自己艺术生涯的谈艺录。本书以与美籍华人作家范学德对话的形式,讲述了杨飞云艺术生涯的点滴。这既是一部艺术对话录,也是人生对话录;既能给年轻的艺术家以艺术上的指导,*能给他们以精神上的启发。

内容提要

。。。

作者简介

。。。

目录

上篇
第一章 画画了
1.我爷爷一辈子太善了
2.4岁就画画了
3.他们都反对我画画
4.生活在泥土里
5.“哭的爱”画画
6.**功利
第二章 12岁
1.处女作
2.跟民间艺人学艺
3.*痛苦的时期
4.两本禁书
5.再也不画那些画了
6.知遇之恩
7.**次画芃芃
8.妥木斯:我的启蒙老师
第三章 上大学了
1.“逼考”
2.“美院范儿”
3.着魔了
4.文化只有向上向下的方向
5.给我的画提点意见
6.我的毛病
7.“无山不美,无水不秀”
8.陈丹青、朝戈和刘小东
第四章 “活着的经典”
1.“对上碴儿”
2.精神贵族
3.难以言状
4.他改变了我的一生
5.*失败的作品
6.厕所中的“奇迹”
7.画画确实让我高兴
8.换回中央美院
9.《我与古典主义绘画》
10.画出北方女子的美
中篇
第五章 **次出国
1.给吉布提总统画像
2.经典应该刻在心里
3.我怎么可能是大师
4.“怎么老杨和表妹结婚了?”
5.没想到它能这么轰动
6.《十九岁》惹出了一场官司
7.***的创造
8.一个画家能做什么呢?
第六章 美国:去了又回来
1.*迷茫的时候
2.我很感恩
3.你要是挑一个画家来崇拜的话
4.我被大师征服了
第七章 转变
1.拍卖跟我没太大关系
2.*成功的作品
3.静静的时光
4.瞳瞳
5.国画的前途
6.真正的中国性
第八章 在人性里寻找神性
1.成功后
2.只有在这上面才能找到绘画的意义
3.沿着伏尔加河走
4.《洗》与《圣洁的爱》
5.那天写完后我全身火热
6.“神圣价值”
7.忘我是我的提升
第九章 我也可以画风景画
1.以前我从没想到对景写生创作
2.灵魂的美感
3.画俄罗斯风景
4.《画外随想》
5.“杨飞云绘画艺术展”
第十章 中国写实画派
1.穿越《杨飞云·教学篇》
2.与艾轩、王沂东发起写实派
3.“它会不朽”
4.写实就是写真
5.绘画里*大的智慧就是比较学
6.展现上天给你的独特才华
7.《2008·热血五月》
8.写实绘画的危机
9.中国油画真正缺乏的是水平
下篇
第十一章 2007:中国油画院
1.离开中央美院
2.高碑店,大垃圾站,速写与改造厂房
3.没想到变成了中国油画院
4.我老想到书院
5.“寻源问道”
第十二章 策展人
1.我策展有我自己的想法
2.我们临摹得太晚了
3.回到写生
4.“心灵与诚实”
5.“中国精神”
6.卢奥画展
7.个案展:从陈丹青、朝戈开始
8.老先生们
第十三章 新人展中的新人们
1.把他们挖掘出来
2.“澄怀观道”
3.名师*欣赏的学子
4.中国油画院的中青年画家们
5.一定要有标杆
第十四章 **教学
1.从这个目的出发
2.我只能把他们带到学术上
3.先考虑你能成为什么
4.是我在画
5.中国油画馆:我得把它做成
6.阅历是一种财富
第十五章 老代表
1.人大代表
2.《红》
3.从史铁生到德兰修女
4.寻源问道·西去东来
5.我还在追求之中
6.你真不该缺席授勋仪式
第十六章 老头们
1.在有限的这个点上
2.他特别地喜乐
3.跟着自己的心走
4.当我画老人时
5.比真人*真
6.战胜了那个失败
7.父亲的心
8.庆阳大山门林场
9.年轻人要去追求**
第十七章 信心
1.千万不要去模仿别人
2.画出*普通人里面的美
3.在他们身上看到人本身
4.艺术家的每一笔都应该想着创造
5.好作品不是关在房间里想出来的
6.让自己拼命地生长
7.要先把表达放在前面
8.现在有信心了
9.黄安伦、杨飞云、北村
附录一:评当代中国油画名家杨飞云
附录二:“岭南名师提名展”提名的中青年画家杨飞云
附录三:“天天向上”名师提名展提名的青年画家杨飞云
附录四:杨飞云年表范学德/392
后记


笔尖上的生命回响——关于艺术、思想与人生之思 这是一部引人入胜的对话录,它汇聚了两位在各自领域深耕多年的智者——著名画家杨飞云先生与学者范学德先生。当油画的色彩碰撞上思想的火花,当艺术的感性遇见哲学的理性,一场关于生命本质、艺术真谛、人文精神以及时代变迁的深刻对话便由此展开。本书并非单纯的艺术评论或学术探讨,而是一场充满温度与智慧的交流,它触及了我们内心最柔软也最坚韧的部分,引领读者在沉思中发现自我,在共鸣中获得启迪。 第一章:笔触与灵魂的共舞——艺术的初心与征途 杨飞云先生,作为当代中国写实主义绘画的代表人物,其作品以其精湛的写实技巧、深邃的内在情感以及对古典主义精神的传承而著称。在这部对话录中,他娓娓道来自己数十年的艺术创作生涯,从早年对古典油画的痴迷,到如何在中国当代语境下探索写实绘画的可能性,再到对写实艺术背后精神性的不懈追求。他分享了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心路历程,那些日复一日的素描练习,那些在画布前与光影、色彩、形的搏斗,那些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致体察。 范学德先生以其深厚的思想底蕴和广博的学识,敏锐地捕捉到杨飞云先生艺术创作中的哲学维度。他深入分析了写实主义艺术在当下中国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其如何承载和传递一种超越物质层面的精神价值。在两位先生的对话中,“真实”的含义被赋予了更丰富的解读。它不仅仅是对客观世界的形似,更是对生命状态、情感真实以及人性深度的内在显现。他们探讨了艺术如何成为一种“感通”的桥梁,连接艺术家与观者,连接当下与历史,连接个体与普遍。 杨飞云先生坦诚地谈到了艺术创作中的孤独与坚持,以及在信息爆炸、潮流迭起的时代,如何保持艺术的独立性与纯粹性。他分享了对大师作品的学习与感悟,那些穿越时空的艺术经典是如何赋予他力量和方向。他认为,真正的艺术创作,是对生命的一种虔诚的献祭,是对美与真理永不枯竭的追寻。 范学德先生则从历史和文化的高度,阐释了写实主义艺术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中的地位与意义。他认为,在经历了一系列思想解放与文化变革之后,写实主义艺术所强调的严谨、真实、以及对人物精神世界的关注,恰恰是当下社会所亟需的,它能够帮助我们校准失焦的目光,重新审视自身的存在与价值。 第二章:思想的深渊与光芒——时代浪潮下的个体反思 对话的触角很快延伸到更广阔的领域。两位先生将艺术的视野拓展到社会、历史与哲学,他们不回避当下中国社会转型期所面临的各种复杂问题,而是以一种审慎而深刻的态度进行剖析。 范学德先生以其对中国历史文化脉络的洞察,引导对话深入到对“现代化”的理解。他质疑那种单一的、以物质至上为导向的现代化模式,强调了精神文明、人文关怀在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他追溯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探讨了在快速的社会变迁中,我们如何找回失落的文化根脉,构建有根的现代性。 杨飞云先生则从艺术家的视角,回应了时代变革对个体精神的影响。他以自己对人物形象的刻画为例,表达了对当下社会中个体疏离感、身份焦虑的关切。他认为,艺术不仅是对美的描绘,更是对人性的探问,是对个体在宏大叙事中如何保持独立性、尊严与价值的思考。他分享了自己对“生命力”的理解,那种源于内心深处、不受外界干扰的生命自觉,是如何在艰难的环境中支撑起一个人的精神世界。 他们的对话充满了对“精神家园”的呼唤,对“失落的文明”的追忆,以及对“真实的自我”的探索。他们讨论了媒介革命对信息传播、思维方式的影响,探讨了在真假难辨的时代,如何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如何不被洪流裹挟,如何坚守内心的清醒与判断。 第三章:人生海海,审美同行——关于生命、情感与智慧的体悟 在深入的哲学与社会探讨之后,对话又回归到更为个体化的层面——关于生命、情感与人生。两位先生在各自的人生阅历中,都积累了丰富的智慧与感悟,这些宝贵的经验在对话中得以分享。 杨飞云先生谈及了对家庭、友情、师生关系的珍视,以及这些情感如何在艺术创作中给予他灵感与支撑。他以真挚的情感,描述了生活中那些朴素而动人的瞬间,那些平凡中的伟大,是如何构成了他对生命的热爱与理解。他对“美”的定义,也超越了单纯的视觉享受,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和谐与纯净,一种对生命力的肯定与赞美。 范学德先生则从更宏观的人生哲学角度,阐释了如何面对人生的起伏与无常。他分享了古今中外智者关于“生与死”、“得与失”、“爱与恨”的深刻见解,并结合自身经历,阐述了如何在经历苦难与挫折后,依然保持对生命的热情与希望。他强调了“感恩”与“爱”的重要性,认为这些是连接人与人、人与世界最根本的情感纽带。 对话中,两位先生反复提及“内观”的重要性。他们鼓励读者向内审视,去倾听内心的声音,去发现潜藏在生命深处的能量。他们认为,真正的成长,并非向外索取,而是在向内探索中,不断地丰盈与升华自己的精神世界。 结语:思想的盛宴,灵魂的慰藉 《灵魂与美感(杨飞云范学德对话录)》并非一本提供现成答案的教科书,而是一场引人深思的智力与情感的盛宴。它邀请读者一同踏上这场关于艺术、思想、人生与时代的探索之旅。在字里行间,我们能感受到艺术家对生命的尊重与敬畏,能领略到学者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洞察,更能体会到两位智者共同传递的那份对真理的追求,对美的向往,以及对人类精神自由的深切关怀。 这是一本能够触动你灵魂深处,让你在阅读后,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重新感受这个世界的美好与复杂。它如同一盏明灯,在迷茫的时代,为你照亮前行的道路;又如同一股清泉,在你疲惫的心灵,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无论你是艺术爱好者,还是对人生有深刻思考的探索者,这本书都将为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与启迪。它证明了,当艺术的笔触与思想的光芒交织,当灵魂的深度与审美的力量共舞,生命便能绽放出最绚烂的光彩。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灵魂与美感》是一次精神上的长途旅行。读它的时候,我时常会停下来,反复咀嚼其中的文字,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智慧的殿堂,聆听两位大师的睿智之语。杨飞云先生的艺术,我一直觉得是那种不动声色的震撼,他的画作总能轻易地触动我内心最柔软的部分,让我感受到一种宁静而又饱满的力量。在这本书中,他并没有仅仅停留在作品的解读,而是将这种感受延伸到了对生命、对人文的理解。范学德先生的引导,则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船长,带领着我们在这片思想的海洋中航行,时而遇到惊涛骇浪,时而又驶入风平浪静的港湾。他们对“灵魂”的探讨,不是空洞的概念,而是与艺术创作紧密相连,与每一个个体生命的体验息息相关。我特别喜欢他们讨论到艺术如何成为一种精神寄托,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帮助我们找回失落的自我。这本书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真正的美,不仅仅在于视觉的享受,更在于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升华。

评分

读完《灵魂与美感》,我真的感受到了一种涤荡心灵的力量。杨飞云先生作为中国当代写实油画的旗帜性人物,他的艺术创作不仅仅是对形的描摹,更是对生命深层情感的触及。而范学德先生,以其深邃的思想和敏锐的观察力,在对谈中如同一个引导者,不断地将艺术的边界向更广阔的精神领域延展。书中,他们关于“何为美”的讨论,没有落入空泛的理论,而是结合了杨飞云先生的创作历程,从他对人体的独特理解,到他对色彩、光影的精妙运用,再到他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探索,这一切都让我看到了美感是如何从具象走向抽象,又如何从抽象回归到生命本身。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杨飞云先生谈到自己如何透过画笔去捕捉瞬间的情绪,那种对艺术极致的追求,以及范学德先生如何将这种追求上升到哲学层面,探讨艺术与真理、与存在的关联。这不仅仅是一场艺术家的对话,更是一次关于生命意义的深度挖掘,让我重新审视了艺术在我生活中的位置,也让我对“美”有了更丰富、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

我一直以来都对“写实”的艺术表现形式抱有某种敬畏感,觉得它在当下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似乎显得有些“不合时宜”。然而,翻开《灵魂与美感》这本书,我被杨飞云先生的艺术理念和创作实践深深吸引。他并没有将写实视为一种僵化的模仿,而是将其作为一种探索现实、挖掘人性深度的有力工具。而范学德先生的对谈,则为这种探索提供了更广阔的哲学视角。他们关于“人物的灵魂”如何在画布上得以呈现的讨论,让我开始重新思考“肖像画”的意义。不再是简单的“照搬”,而是通过对人物神态、表情、姿态的细致捕捉,去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起伏与波澜。书中,杨飞云先生分享了许多关于创作的细节,比如他对光线的偏爱,他对色彩的敏感,以及他如何通过这些“技术”层面的东西,去传递更深层的情感信息。范学德先生则适时地将这些创作实践提升到对人类情感、对社会现实的观察,使得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越了单纯的艺术评论,成为一本关于人生、关于哲学思考的读物。

评分

对于我这种对艺术门外汉来说,艺术总是带着一种神秘的光环,让人望而却步。《灵魂与美感》这本书,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艺术世界的窗户,而且是一扇能让我看到里面最真实、最动人景象的窗户。杨飞云先生,作为一位中国写实油画的大家,他的名字我早已如雷贯耳,但总觉得他的艺术是高高在上的。然而,在这本书的对谈中,我看到了一个更立体、更鲜活的杨飞云。他毫不回避自己创作过程中的迷茫和对艺术的探索,这种坦诚让我倍感亲切。而范学德先生的提问,更是精准地抓住了我作为读者的好奇点,他引导着杨飞云先生去阐述那些我一直想要理解但又难以言说的东西。我尤其喜欢他们关于“美感”是如何在细微之处体现的讨论,比如人物眼神的流转,比如衣服褶皱的光影变化。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在两位大师的对话中,被赋予了深刻的意义,它们共同构成了艺术作品的灵魂。这本书让我觉得,艺术并不是离我们很远,它就蕴藏在生活之中,也蕴藏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对我来说,简直是一场思想的及时雨。我一直对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总感觉隔着一层纱,不够通透。杨飞云和范学德先生的对谈,就像一把钥匙,一下子就打开了那层厚重的帷幕。我曾以为艺术创作是天赋异禀者的专属,是遥不可及的殿堂,但通过书中的交流,我看到了艺术背后那种日复一日的坚守、对细节的极致打磨,以及艺术家内心深处那份对美的永恒的渴望。范学德先生的提问非常有启发性,他总是能从一个看似平凡的角度切入,然后将话题引向人性的深处,引向艺术与社会、与时代的碰撞。杨飞云先生的回答则坦诚而真挚,他分享了自己创作过程中的困惑、挣扎,以及最终如何克服困难,找到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我最喜欢的部分是他们讨论到艺术家的孤独感,以及如何在这种孤独中寻找力量。这种真实而赤裸的表达,让我看到了艺术家的另一面,他们也是有血有肉、有情感、有困扰的普通人,只是他们用画笔承载了比常人更深沉的思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