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利剖析深层机制,揭示日本经济增长和停滞背后的奥秘
作为率先对“房地产泡沫”提出公开警告的经济学家,野口悠纪雄以对日本经济的冷峻洞察和不懈思索而著称。针对战后日本经济的基本结构,他在本书中提出了与以往观点截然不同的“1940年体制史观”,为我们理解日本经济的崛起和发展、泡沫的形成和崩溃,以及后来长期停滞的根本原因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启发。
◎回顾70年境遇变迁,生动描绘时代大潮中的社会众生相
除了从全局视角“鸟瞰”日本经济的整体格局,野口悠纪雄还在本书中记录了自己和家人、朋友所经历的经济和社会变迁。他们曾经在高速增长时期意气风发,也曾经为经济衰落萧条而黯然神伤,现在仍有很多人在为未知的明天而焦虑和迷茫。作者饱含深情的回顾和叙述,使战后日本经济史不再是冰冷枯燥的数据和图表,而是化作一幕幕立体、生动的人生场景展现在我们面前。
◎借鉴日本经济的起起落落,思考如何走好自己的路
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过程可以为我们提供极为重要的参考和借鉴。特别是泡沫经济时期人们对股票和房地产的狂热和痴迷,泡沫经济崩溃给人们带来的巨大冲击和惨痛损失。这些都促使我们进一步思考:中国经济会重蹈日本覆辙吗?会如当时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一样,在“爆买全球”之后经历“失去的三十年”吗?
日本如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废墟中迅速实现了经济复兴?是什么力量推动日本经济走上了高速发展之路?曾经喧嚣一时的“泡沫经济”到底是如何产生,又终究归于破灭?将近30年的沉寂之后,日本的未来,路在何方?
在日本举国上下都沉浸在辉煌盛世的狂热气氛中时,野口悠纪雄率先对“房地产泡沫”提出了公开警告。如今,当日本逐渐被世界经济的大潮抛在身后,而“安倍经济学”却收效甚微之际,野口悠纪雄又通过本书,将多年思索和追问的答案公之于众。
野口悠纪雄在书中追忆,其人生的最初影像始于1945年东京大空袭中的恐怖经历,他这一代人亲历和参与了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整个过程。他们曾为高速发展的无限风光而豪情满怀,也曾因经济失速后的衰落萧条而五味杂陈。他们中有很多人因时代的变幻而饱受命运的捉弄,或者被无情地湮没在时代的洪流之中。
本书论述经济发展历程及其深层机制的同时,还穿插介绍了野口悠纪雄本人及其好友、同事的大量真实经历,为读者还原出一幅幅生动、立体的战后日本社会经济图景。相信无论是野口悠纪雄对经济问题冷峻犀利的剖析,还是他对往昔经历满含深情的回望,都会为读者带来不同凡响的阅读体验。
野口悠纪雄,1940年出生于东京。东京大学工学部毕业后,进入大藏省工作。1972年在美国耶鲁大学取得经济学博士学位。曾先后在一桥大学、东京大学、斯坦福大学及早稻田大学等任教授,于2017年9月起任早稻田大学商业及金融研究中心顾问。专业为金融理论、日本经济论。著有《信息经济理论》《财政危机的结构》《土地经济学》《泡沫经济学》《经济危机的途径》《金融政策之死》《制造业毁灭日本》等。
前 言 1
序 章 1
3 月10 日,侥幸活了下来 1
从此不再信任“国家” 3
1940 年前后,改革派官僚改变了日本 6
金融财政制度大改革 7
战后的日本企业成形于战争时期 9
我们如今身处何方 12
第1 章 战时体制延续到战后 1945 年—1959 年 15
1 废墟中再次出发 17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17
军国少年的水雷游戏 18
毫发无伤的经济官僚 22
占领军民主化政策的真相 24
“阎王不在,小鬼当家”的公务员改革 27
德国也保留了技术官僚 29
农地改革其实是战时改革 29
层层选拔出来的大企业管理者 30
工会与公司是命运共同体 32
神秘的芦之湖 33
2 倾斜生产方式与通货膨胀 37
重建基础产业 37
在通货膨胀中没落的旧地主阶级 39
道奇成了大藏省官僚的傀儡 41
空洞无物的夏普建议书 44
真实目的在于拉拢个体经营者 47
审议会制度初具雏形 49
3 经济高速增长前的助跑 51
迎来朝鲜特需 51
价格方式与配给方式 52
通产省的外汇管理 54
日本银行的窗口限制 55
有了1940 年体制,重化工业才得以发展 57
4 告别战后 59
“神武景气”与“岩户景气”的开始 59
我们来到了卡美洛 62
5 战后史观与1940 年体制史观 67
通常观点:通过非军事化和民主化实现复兴 67
1940 年体制史观:复兴是战时体制首战告捷 68
第2 章 高速增长是如何实现的? 1960 年—1970 年 71
1 高速增长正式开始 73
安保斗争到底是什么 73
收入倍增计划与高速增长 75
工业化飞速发展 77
人们为何怀念“昭和三十年代(1955 年到1965 年)” 80
高速增长的阴影之一:煤炭 81
高速增长的阴影之二:农业 82
高速增长的阴影之三:中小企业 84
2 在大藏省看到的1940 年体制真貌 85
“从今天起,你就是通产省的人” 85
被拉进大藏省 87
别具一格的入职训话 88
大藏省的人们 90
大藏省万能演讲法 92
在全世界面前的首次亮相 93
1940 年体制的庐山真面目 94
著述《21 世纪的日本》 95
3 高速增长的机制 97
一般观点 97
高速增长时期是重化工业的时代 98
优越的国际环境 99
高速增长的制度基础之一:低利率与资金配给 100
高速增长的制度基础之二:财政投融资政策 102
大藏省是唯一的赢家 104
财政投融资对低生产率部门的支援 105
是谁发明了财政投融资 105
《特振法》及其挫败 107
“日银特融”挽救了山一证券 110
4 从美国看日本 114
白人在干体力活儿! 114
让人眼花缭乱的富裕美国 116
回日本工作一年后求学耶鲁 119
越南战争与嬉皮士的时代 120
遥远的日本 123
第3 章 企业大家庭战胜了石油危机 1971 年—1979 年 125
1 尼克松冲击与浮动汇率制 127
日本和德国经济实力增强 127
爆发尼克松冲击 130
向浮动汇率制的转变 131
2 爆发了石油危机 134
在日本受到文化冲击 134
调任主计局 137
石油危机引发日本大乱 139
向总需求抑制政策的急转弯 141
每月加班300 小时 144
走进大学:纵向社会中的又一次横向移动 146
大型组织的信息特权 148
石油危机后的世界 149
20 世纪70 年代的世界与日本 151
3 石油危机与浮动汇率制的意义 153
价格从固定时代进入变动时代 153
日本式工会战胜石油危机 156
礼赞日本式体系成为惯例 159
第4 章 金光闪闪的80 年代 1980 年—1989 年 161
1 日本第一 163
汽车和半导体超过美国,称霸世界 163
日本式先进管理打造出卓越产品 166
海外通信极不方便 168
下一代还能享受到与我们同样富裕的生活吗? 169
留学生抱团形成日本城 170
镀金时代 171
日美贸易摩擦激化 173
广场协议导致日元升值 175
无法自拔的金融缓和 176
2 自由主义思想再度盛行 179
日益紧张的冷战气氛 179
从柏林到波茨坦的漫长旅程 181
苏联陷入瘫痪 183
市场主义的扩张 184
中曾根改革下的三大公司民营化 187
3 泡沫形成 190
没有理财技术就是无能 190
地价开始暴涨 193
股价也开始上涨 196
世界名画:挂在墙上的土地? 197
日本资金买下全世界 200
4 强烈感觉到时代在偏离轨道 202
日本真的如此强大吗? 202
天道未必酬勤,巨富源于“虚业” 204
土地问题的原因并非土地不足 205
提出泡沫经济的警告,却被当作耳边风 207
泡沫经济是1940 年体制的垂死挣扎 210
第5 章 泡沫与1940 年体制同时消亡 1990 年—1999 年 213
1 泡沫崩溃 215
牛顿来到了日本 215
股价下跌,地价未降 217
泡沫崩溃了,才能知道是泡沫 218
仍然认为日本比美国强大 219
2 金融机构的不良债权问题 222
不良债权增加 222
山一证券破产 225
日本长期信用银行破产 227
处理不良债权给国民带来了10 万亿日元负担 229
约100 万亿日元无法收回 231
不良债权处理在税收方面的问题 232
3 陷入混乱的大藏省 236
大藏省丑闻 236
大藏省的名称不复存在 238
排除政治上的人事干预 240
被命运捉弄的人们 241
制造业日落西山 244
第6 章 前进中的世界把日本抛在了身后 1980 年— 247
1 德国统一前后 249
留有社会主义痕迹的原民主德国 249
墙倒湖现 251
然而没有出现“德国的时代” 252
2 中国成功实现工业化 254
北京站的一幕 254
国有企业改革步入正轨 255
高新科技企业诞生 256
3 IT 革命为经济活动带来重大变化 258
IT 革命意味着成本的急剧下降 258
制造业由垂直一体化走向水平分工 259
4 90 年代以后,日本逆风而行 261
日本经济的根基动摇了 261
我也没有看透变化的意义 262
5 日本陷入长期停滞 264
美国没有工厂 264
日本沦为“其他” 265
90 年代中期是日本经济的顶峰 266
经济停滞的原因并非通货紧缩 271
6 21 世纪,日本的历史停下了脚步 273
日本为美国房地产泡沫提供了资金 273
饮鸩止渴:制造业因日元贬值回归日本 276
房地产泡沫的破灭与全球金融危机 278
受金融危机打击最重的是日本制造业 279
小泉内阁改革了什么? 280
终章 我们应该何去何从 283
对泡沫感到不对劲儿 283
对人们欢迎日元贬值感到不对劲儿 284
日本人变成了绿魔吗? 285
“不对劲儿”是因为“劳动致富”原则不再成立 286
解决护理问题必须依靠高生产率产业 288
用竹枪和水桶迎接超高龄社会 290
安倍内阁的经济政策还是抓住战后体制不放 292
后记 摆脱“头脑中的1940 年体制” 295
附录:战后七十年回顾年表 298
出版后记 308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