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黄帝内经》是中国现存早的中医理论专著。总结了春秋至战国时期的经验和学术理论,吸收了秦汉以前有关天文学、历算学、生物学、地理学、人类学、心理学研究成果,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对人体的解剖、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与,做了比较全面的阐述。
文摘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黄帝内经》:
病在心,愈在长夏,长夏不愈,甚于冬,冬不死,持于春,起于夏,禁温食热衣。心病者,愈在戊己,戊己不愈,加于壬癸,壬癸不死,持于甲乙,起于丙丁。心病者,日中慧,夜半甚,平旦静。心欲耍,急食咸以耍之,用咸补之,甘泻之。
心脏有病,到了长夏季节能够痊愈;若到长夏不愈,到了冬季病情就会加重;如果在冬季不死,到了明年的春季病情就会维持稳定不变状态,到了夏季病即好转。心有病的人应禁忌温热食物,衣服也不能穿得太暖。有心病的人,到了戊已日能够痊愈;如果戊已日不愈,到壬癸日病情就加重;如果在壬癸日不死,到甲已日病情就会维持稳定不变状态,到丙丁日病即好转。心脏有病的人,在中午的时候神清爽朗,半夜时病情就加重,早晨时便安静了。心病需要缓软,应该用成味来柔软它,需要补的,应采用成味来补养,需要泻的,采用甜味来泻心。
病在脾,愈在秋,秋不愈,甚于春,春不死,持于夏,起于长夏,禁温食饱食湿地濡衣。脾病者,愈在庚辛,庚辛不愈,加于甲乙,甲乙不死,持于丙丁,起于戊己。脾病者,日呋慧,日出甚,下晡静。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苦泻之,甘补之。
脾脏有病,到了秋季就能愈;若到了秋季不痊愈,到春季病就会加重;如果在春季不死,到夏季病情就会维持稳定不变状态,到长夏的时间病就好转。脾病应禁忌吃冷食、饱食,或居湿地,穿湿衣等。患有脾病的人,到了庚辛曰就痊愈;如果在庚辛日不愈,到甲已日就会加重;如果到甲已日不死,到丙丁日病情就会维持稳定不变状态,到了戊已日病就会好转。脾有病的人,在午后的时间精神清爽,日出时病就加重,傍晚时便安静了。脾病需要缓和,应该用甜味来缓和它,需要泻的,采用苦味来泻脾,需要补的,采用甜味来补脾。
病在肺,愈在冬,冬不愈,甚于夏,夏不死,持于长夏,起于秋,禁寒饮食寒衣。肺病者,愈在壬癸,壬癸不愈,加于丙丁,丙丁不死,持于戊己,起于庚辛。肺病者,下晡慧,日中甚,夜半静。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
肺脏有病,到了冬季就能痊愈;若到了冬季不愈的,到夏季病就会加重;如果在夏季不死,至长夏时病情就会维持稳定不变状态,到了秋季病就会好转。肺有病应禁忌吃寒冷饮食,或穿的太单薄。患有肺病的人,到了壬癸日就会痊愈;如果在壬癸日不愈,到丙丁日病就会加重;如果在丙丁日不死,到戊已日病情就会维持稳定不变状态,到了庚辛日,病就会好转。肺有病的人,傍晚的时候精神爽朗,到中午时病就加重,到半夜时便安静了。肺气需要收敛,应该用酸味来收敛,需要补的,用酸味来补肺,需要泻的,用辛味来泻肺。
病在肾,愈在春,春不愈,甚于长夏,长夏不死,持于秋,起于冬,禁犯焠焕热食温炙衣。肾病者,愈在甲乙,甲乙不愈,甚于戊己,戊己不死,持于庚辛,起于壬癸。肾病者,夜半慧,四季甚,下晡静。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咸泻之。
肾脏有病,到了春季就能痊愈;若到了春季不愈,到长夏时病就加重;如果在长夏不死,到秋季病情就会维持稳定不变状态,到冬季病就会好转。肾病禁食煎焯过热的食物和穿经火烘烤过的衣服。患有肾病的人,到甲乙日就能痊愈;如果到甲乙日不愈,到戊已日病就会加重;如果到戊已日不死,到庚辛日病情就会维持稳定不变状态,到壬癸日病就会好转。肾有病的人,在半夜的时候精神爽朗,在一日当中辰、戊、丑、未四个时辰病情加重,在傍晚时便安静了。肾脏病需要加强肾气,应该用苦味来加强它,需要补的,采用苦味来,需要泻的,采用成味来泻肾。
……
作者介绍
柴剑波,毕业于黑龙江中医大学,常年从事中医研究,对中医古籍研究颇深,并有多篇论文发表,对中医的发展影响深远。工作之余从事医学著作,将自己的医学心得与实践经验编撰成书,使更多人受益。
拿到这本书的瞬间,我就被它沉甸甸的质感吸引了,很有分量,感觉像是捧着一件珍贵的文物。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医理论有着浓厚的兴趣,而《黄帝内经》无疑是中医的鼻祖,是绕不开的经典。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的“文白对照”设计,我平时阅读古籍,最怕的就是遇到生僻的字词或者拗口的句式,常常会因为一个词语的阻碍而中断阅读的流畅性。但这本书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它将原文和白话文并列,仿佛是穿越了时空的对话,让晦涩的古文一下子变得生动易懂。更重要的是,它的白话文翻译并非只是简单的意译,而是深入理解了原文的精髓,并且用现代人的语言进行了准确的阐释,让我这个非专业读者也能领略到《黄帝内经》的博大精深。我个人特别喜欢书中的一些理论,比如关于“天人合一”的观念,以及对人身体各个脏腑功能的精细划分,这些都让我对生命有了更深的认识。每次读完,都会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觉得自己的身体和自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医学著作,更是一本哲学书,一本关于如何与生命和谐相处的指南。
评分我一直对中国传统养生之道非常着迷,尤其是《黄帝内经》,更是心中的圣经。之前也尝试过阅读一些版本,但要么是过于专业的古文,让我读起来非常吃力,要么是过于口语化的白话文,又感觉失去了原著的韵味和深度。直到我发现了这本《黄帝内经(足本典藏)》,才真正体验到了什么叫做“尽善尽美”。它的“文白对照”设计实在是太贴心了,我既可以沉浸在古朴的原文中,感受文字的魅力,又可以通过通俗易懂的白话文翻译,准确地把握原文的意思。最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的编排逻辑非常清晰,让我能够循序渐进地理解《黄帝内经》的内涵。每次阅读,我都会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仿佛看到了自己身体内部的奥秘,以及如何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书中的一些养生理念,比如顺应四时,调和情志,对于我这种生活节奏快的人来说,简直是及时雨。它让我意识到,真正的健康,不仅仅是身体没有疾病,更是身心与自然的平衡。这本书绝对是我书架上最珍贵的藏品之一,值得反复品读和实践。
评分说实话,我之前对《黄帝内经》一直抱有一种敬畏感,觉得它太过高深,不是我这种普通人能轻易读懂的。市面上能找到的各种解读版本,要么太过于学术化,要么太过于通俗化,总感觉难以找到一个平衡点。而这本《黄帝内经(足本典藏)》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采用的是原文、译文、文白对照的模式,可以说是把“友好阅读”做到了极致。我尤其欣赏它的“足本”和“全集”的定位,这意味着我能够接触到最完整、最原始的《黄帝内经》内容,而不必担心信息被删减或扭曲。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发现原文的语言虽然古老,但配合白话文翻译,竟然也能够体会到其中的精妙。有时候,我会先读白话文,对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然后再去啃原文,寻找其中的韵味。这种学习方式,大大降低了我阅读的门槛,也让我对中医的认识从“神秘”变成了“科学”。书中所讲的关于人体的运行规律,疾病的成因,以及养生的方法,都充满了智慧,让我对自己的身体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敬畏。这绝对是一本值得反复研读的经典之作,无论你是初学者还是有一定基础,都能从中获益匪浅。
评分这本《黄帝内经》简直是我近期阅读体验的天花板!我一直都知道《黄帝内经》很重要,但苦于古文功底不够,总是望而却步。市面上也有一些白话文的版本,但总感觉少了点原汁原味,而且有些翻译可能过于简化,丢失了原文的韵味。直到我遇到了这本“足本典藏”,它完美地结合了原文和白话文,而且还是“文白对照”的形式,这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我最喜欢的地方在于,它真的做到了“全集”的概念,没有删减,让我能够完整地接触到《黄帝内经》的每一个篇章。阅读的时候,我常常是先看原文,感受古人的语言魅力,然后再对照白话文,理解其中的深层含义,遇到不确定的地方,还会参考它提供的注释。这样的阅读方式,不仅效率高,而且让我对中医的理解更加深刻。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中医并不是神秘莫测的,而是基于对人体和自然的深刻观察和理解。它所倡导的“治未病”的理念,以及对生活方式、饮食起居的强调,放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读书,更是在与历史对话,学习古人的智慧。
评分这本《黄帝内经》算是我最近翻阅次数最多的书了,虽然封面看起来比较朴实,但是内容绝对是扎实的。一开始买它,是冲着“足本典藏”这几个字去的,我总觉得市面上有些版本会删减内容,不够原汁原味,而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对“完整性”的追求。打开之后,才发现它的编排也很有意思,原文、译文、文白对照,这样一来,即使我对古文功底不算特别扎实,也能顺畅地阅读。我尤其喜欢它提供的白话文翻译,不是那种生硬的直译,而是能把古籍的深意解读出来,很多我之前觉得晦涩难懂的段落,在白话文的对照下,豁然开朗。而且,它还配有一些解释性的注释,对于一些历史背景、医学概念的补充,都非常到位。我常常会一边读原文,一边对照译文,再看看旁边的注释,感觉就像有一个老中医在旁边细细讲解一样,非常有学习的乐趣。有时候,我会带着问题去读,比如最近天气变化,身体有些不适,就会翻到《黄帝内经》里关于时令养生的章节,读完之后,心里就有数了,知道该如何调整饮食和作息。这本书真的是一本居家必备的养生宝典,值得反复品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