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书名 | 货币的教训 | ||
| 作者 | 周其仁著 | ||
| 定价 | 36.00元 | ||
| ISBN号 | 9787301144800 | ||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
| 出版日期 | 2012-01-01 | ||
| 版次 | 5 | ||
|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
| 装帧:平装 | 开本:16开 | 重量:0.422 | |
| 版次:5 | 字数: | 页码: | |
| 插图 | |
| 目录 | |
| 内容提要 | |
《货币的教训:汇率与货币系列评论》汇集了周其仁教授2010—2011年在《经济观察报》“其仁其文”专栏发表的51篇汇率与货币系列评论,以及作者以往在其他媒体发表的数篇相关评论。作者直面这一年多来货币市场和汇率政策的风云变幻,以其精辟的见解和坚锐的笔锋为读者拨开云雾。“汇率者,货币间的市场之价也。”继“回望改革,面向未来”的《中做对了什么》之后,本书将教你在如何在新形势下看懂中的汇率与货币。 |
| 编辑推荐 | |
本书汇集了周其仁教授在《经济观察报》“其仁其文”专栏发表的51篇汇率与货币系列评论,以及作者以往在其他媒体发表的数篇相关评论。作者直面近年来货币市场和汇率政策的风云变幻,以其精辟的见解和坚锐的笔锋为读者拨开云雾。“口水能定汇率吗?”“货币是怎样炼成的?”“什么是治理通胀之道?”“人民币以何为锚?”……本书将引导读者在新形势下看懂中的汇率与货币。 |
| 作者介绍 | |
周其仁教授,北京大学发展研究院院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早年在黑龙江下乡,其中在完达山狩猎七年半。1978年从农村考入中人民大学经济系。毕业后工作于中社会科学院农村研究所和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发展研究所,在杜润生先生指导下从事农村改革发展的调查研究。1989年5月后在英牛津大学、美科罗拉多大学和芝加哥大学访问学习。1991年秋进入UCLA,后获硕士和博士学位。1996年春季起,回北京大学中经济研究中心任教,并应邀为中欧际工商管理学院、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和长江商学院开设课程。 |
| 序言 | |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堪称一绝,逻辑链条环环相扣,读起来有一种酣畅淋漓的畅快感。作者似乎深谙读者的心理节奏,知道什么时候该稍微放缓速度,引入一个反例或一个历史典故来加深理解,什么时候又该突然发力,抛出一个颠覆性的观点。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信息不对称”的论述,他没有停留在学院派的定义上,而是通过一系列生动的市场失灵案例,展示了信息在资源配置中的核心作用。比如,他分析某个特定行业内部的博弈时,简直细致入微,仿佛我正置身于那个场景之中,亲眼见证着决策的艰难与后果的深远。这种叙事技巧,让原本严肃的经济学讨论变得充满了张力和悬念,让人不禁想知道,接下来市场会如何反应,决策者又将如何应对。这哪里是教科书,分明是一部关于人类社会运行规则的精彩剧本!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更像是一次思维上的“拓荒之旅”。它没有提供简单的“一键式解决方案”,而是鼓励读者去拥抱复杂性,去理解经济世界的多面性和动态性。特别是书中对地方经济活力和市场自发秩序的赞美,让人耳目一新。作者对自由市场在资源优化配置中的作用持有一种审慎的乐观态度,他清晰地指出,限制与激励的设计,才是决定经济成败的关键。这种不偏不倚、注重实证的探讨方式,让人信服。读完后,我发现自己对“效率”和“公平”这两个概念的理解也变得更加 nuanced(细致入微)了。这本书不只是传授知识,更是在重塑你的认知框架,让你对“人与财富的关系”产生更深刻的哲学思考。
评分这本书的文笔实在是太抓人了!读起来就像是跟一位睿智的长者促膝长谈,他娓娓道来,将那些原本晦涩难懂的经济学原理,用最贴近生活的例子一一剖析开来。我特别欣赏作者那种不急不躁、层层递进的叙述方式,他绝不是那种生硬地抛出公式和定义的人。相反,他总能找到一个绝佳的切入点,比如从我们日常的菜市场交易,到国家宏观的汇率波动,都能被他巧妙地串联起来。读完第一部分,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我们习以为常的那些经济现象背后,竟然蕴含着如此深刻的逻辑。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简直让人爱不释手,恨不得一口气读完。对于那些想了解经济世界,但又害怕那些枯燥教科书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一扇通往理解世界的奇妙之门。它不追求高深的理论模型,而是脚踏实地,关注“人”在经济活动中的真实行为和选择,这才是最打动我的地方。
评分坦白说,我拿到这本书时,内心是有些抗拒的,毕竟经济学总是与“复杂”和“枯燥”挂钩。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刻板印象。作者的笔触充满了温度,他似乎有一种罕见的同理心,能够站在普通民众的角度去审视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书中对某些历史经济事件的回溯和反思,观点犀利而不失公允,他敢于挑战那些约定俗成的看法,引导读者进行批判性思考。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反复强调“制度”在经济发展中的基石地位,这超越了单纯的货币或技术讨论,直指问题的核心。读完后,我开始用一种全新的、更具穿透力的眼光去看待新闻里播报的各种经济动态,那些曾经模糊不清的术语和政策,现在都变得清晰可见,仿佛有一副透明的眼镜戴在了我的眼睛上。
评分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令人惊叹。它不仅仅是在解释“是什么”,更在探究“为什么会这样”,以及“我们能做些什么”。作者在论述中展现了极为扎实的学术功底,但行文风格却异常的朴实、接地气,几乎没有使用那些华而不实的专业术语“砖头”来垒高自己的理论大厦。相反,他擅长用类比和对比的方式,将复杂的金融工具或市场机制,比喻成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或场景,让读者能够毫不费力地抓住其本质。我感觉自己像是在听一位大师在雕琢一件艺术品,每一个论点都被精心打磨,既有力度又不失美感。这种将学术的严谨性与通俗的表达力完美结合的能力,是许多经济类书籍望尘莫及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