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的教训 周其仁著

货币的教训 周其仁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周其仁著 著
图书标签:
  • 货币经济学
  • 金融史
  • 经济思想史
  • 周其仁
  • 货币理论
  • 经济学
  • 历史
  • 中国经济
  • 金融
  • 投资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典则俊雅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144800
商品编码:26710615941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2-01-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书名 货币的教训
作者 周其仁著
定价 36.00元
ISBN号 9787301144800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2-01-01
版次 5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重量:0.422
版次:5 字数: 页码:
  插图

  目录

  内容提要

《货币的教训:汇率与货币系列评论》汇集了周其仁教授2010—2011年在《经济观察报》“其仁其文”专栏发表的51篇汇率与货币系列评论,以及作者以往在其他媒体发表的数篇相关评论。作者直面这一年多来货币市场和汇率政策的风云变幻,以其精辟的见解和坚锐的笔锋为读者拨开云雾。“汇率者,货币间的市场之价也。”继“回望改革,面向未来”的《中做对了什么》之后,本书将教你在如何在新形势下看懂中的汇率与货币。


  编辑推荐

本书汇集了周其仁教授在《经济观察报》“其仁其文”专栏发表的51篇汇率与货币系列评论,以及作者以往在其他媒体发表的数篇相关评论。作者直面近年来货币市场和汇率政策的风云变幻,以其精辟的见解和坚锐的笔锋为读者拨开云雾。“口水能定汇率吗?”“货币是怎样炼成的?”“什么是治理通胀之道?”“人民币以何为锚?”……本书将引导读者在新形势下看懂中的汇率与货币。


  作者介绍

周其仁教授,北京大学发展研究院院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早年在黑龙江下乡,其中在完达山狩猎七年半。1978年从农村考入中人民大学经济系。毕业后工作于中社会科学院农村研究所和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发展研究所,在杜润生先生指导下从事农村改革发展的调查研究。1989年5月后在英牛津大学、美科罗拉多大学和芝加哥大学访问学习。1991年秋进入UCLA,后获硕士和博士学位。1996年春季起,回北京大学中经济研究中心任教,并应邀为中欧际工商管理学院、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和长江商学院开设课程。


  序言

《金钱的秘密:理解货币的运作与未来》 作者:[虚构作者名,如:陈伟] 出版社:[虚构出版社名,如:远见文化出版社] 出版日期:[虚构日期,如:2024年秋] --- 内容提要 在当今这个由金融驱动的世界中,理解货币的本质、历史演变及其对社会经济结构的深远影响,已不再是少数经济学家的专利,而是每个现代公民的必修课。 《金钱的秘密:理解货币的运作与未来》是一部雄心勃勃的著作,旨在为普通读者揭开笼罩在“货币”之上的神秘面纱。本书并非枯燥的经济学教科书,而是一场穿越时空的思想漫游,带领读者深入探究货币如何从简单的物物交换工具,演变为影响国家兴衰、全球贸易命脉的复杂系统。 本书的核心论点是:货币的价值并非源于其物理形态,而是根植于人类社会的信任与制度安排。 这种信任的建立与瓦解,构成了金融史的全部张力。 第一部分:货币的起源与进化——信任的筑基 本部分追溯了人类历史上各种形态的货币,从贝壳、牲畜到金属铸币,重点分析了它们作为价值储藏、交换媒介和记账单位的功能是如何逐步完善的。 第一章:未开化的交换:易货的局限 探讨了在缺乏普遍接受媒介时,交易成本如何扼杀早期经济活动。 分析了“双重需求吻合”的悖论,以及为何社会需要一种“共同的幻觉”来简化交易。 第二章:金属的荣耀:贵金属的统治 详细描述了黄金和白银如何因其稀缺性、可分割性和耐腐蚀性,成为古代世界最理想的货币载体。 引入了“铸币权”的概念,解释了国家权力如何通过标准化金属重量和纯度来确立对货币的垄断和信誉背书。 第三章:纸币的诞生:信用的萌芽 考察了中世纪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的早期票据实践,以及欧洲金匠如何意外地成为了现代银行体系的雏形。 深入剖析了“可兑换性”在纸币早期生命中的核心地位,即人们相信手中的纸张可以随时换回等价的贵金属。 第二部分:现代金融的骨架——法定货币与中央银行 本部分将焦点转向近现代,探讨了金本位制的崩溃,以及我们今天赖以生存的法定货币体系是如何建立起来的。 第四章:脱缰的马: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兴衰 清晰梳理了二战后建立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秩序。 重点分析了美国财政压力如何导致尼克松在1971年单方面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这一历史性事件如何彻底终结了实体资产约束的时代。 第五章:看不见的手:现代中央银行的权责 深入解析了中央银行(如美联储、欧洲央行)的运作机制,包括公开市场操作、准备金制度和贴现窗口。 本书强调,现代货币发行已不再受物理稀缺性制约,而是基于对经济未来预期的“信用创造”。这既是经济扩张的引擎,也是系统性风险的温床。 第六章:通胀的阴影与通缩的陷阱 运用丰富的历史案例,解释了货币供应量与物价水平之间的复杂关系。 区分了结构性通胀与货币性通胀,并探讨了为什么温和的通胀(2%目标)被视为现代经济的润滑剂,而恶性通货膨胀如何迅速瓦解社会契约。 第三部分:货币的全球化与新边界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货币的影响力超越了国界。本部分关注国际贸易、金融危机和新兴技术对传统货币体系的冲击。 第七章:汇率的战争:跨国资金的流动 阐述了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优劣,以及资本账户开放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分析了巨额贸易顺差或逆差如何转化为政治和经济影响力,例如全球“美元霸权”的根基。 第八章:金融危机的货币回响 通过研究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揭示了信贷泡沫的形成机制——银行通过创造债务来“凭空”生成货币。 本书批判性地审视了“大而不能倒”的道德风险,以及央行在危机中采取的量化宽松(QE)政策的长期影响。 第九章:数字货币的黎明:比特币与超越 本书对新兴的加密货币现象进行了冷静的评估。它探讨了区块链技术如何提供一种“无需信任的信任机制”,挑战了国家对货币发行的传统垄断。 分析了央行数字货币(CBDC)的崛起,这被视为各国政府在面对去中心化浪潮时,力图重新夺回货币控制权的一种尝试。 结论:我们与货币的未来契约 在结语中,作者总结道:货币的未来,是技术进步与人类集体选择的交汇点。无论是回归实体资产支撑,还是进一步走向纯粹的数字信用,其核心挑战始终未变——如何设计一个既能促进效率,又能维护公平,并能经受住贪婪与恐惧考验的信任体系。 《金钱的秘密》为读者提供了一套强大的分析工具,帮助他们看穿金融新闻中的术语迷雾,理解每一次利率调整、每一次货币政策声明背后的真正含义,从而更好地驾驭这个由“看不见的钱”所塑造的世界。 --- 本书特色: 跨学科视角: 结合了经济史、社会学和技术哲学,使论述生动且富有洞察力。 案例丰富: 引用了罗马帝国晚期的铸币贬值、荷兰郁金香狂热、魏玛共和国的恶性通胀等经典案例。 聚焦本质: 剥离了金融的复杂外壳,直指货币作为人类合作工具的社会本质。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堪称一绝,逻辑链条环环相扣,读起来有一种酣畅淋漓的畅快感。作者似乎深谙读者的心理节奏,知道什么时候该稍微放缓速度,引入一个反例或一个历史典故来加深理解,什么时候又该突然发力,抛出一个颠覆性的观点。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信息不对称”的论述,他没有停留在学院派的定义上,而是通过一系列生动的市场失灵案例,展示了信息在资源配置中的核心作用。比如,他分析某个特定行业内部的博弈时,简直细致入微,仿佛我正置身于那个场景之中,亲眼见证着决策的艰难与后果的深远。这种叙事技巧,让原本严肃的经济学讨论变得充满了张力和悬念,让人不禁想知道,接下来市场会如何反应,决策者又将如何应对。这哪里是教科书,分明是一部关于人类社会运行规则的精彩剧本!

评分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更像是一次思维上的“拓荒之旅”。它没有提供简单的“一键式解决方案”,而是鼓励读者去拥抱复杂性,去理解经济世界的多面性和动态性。特别是书中对地方经济活力和市场自发秩序的赞美,让人耳目一新。作者对自由市场在资源优化配置中的作用持有一种审慎的乐观态度,他清晰地指出,限制与激励的设计,才是决定经济成败的关键。这种不偏不倚、注重实证的探讨方式,让人信服。读完后,我发现自己对“效率”和“公平”这两个概念的理解也变得更加 nuanced(细致入微)了。这本书不只是传授知识,更是在重塑你的认知框架,让你对“人与财富的关系”产生更深刻的哲学思考。

评分

这本书的文笔实在是太抓人了!读起来就像是跟一位睿智的长者促膝长谈,他娓娓道来,将那些原本晦涩难懂的经济学原理,用最贴近生活的例子一一剖析开来。我特别欣赏作者那种不急不躁、层层递进的叙述方式,他绝不是那种生硬地抛出公式和定义的人。相反,他总能找到一个绝佳的切入点,比如从我们日常的菜市场交易,到国家宏观的汇率波动,都能被他巧妙地串联起来。读完第一部分,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我们习以为常的那些经济现象背后,竟然蕴含着如此深刻的逻辑。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简直让人爱不释手,恨不得一口气读完。对于那些想了解经济世界,但又害怕那些枯燥教科书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一扇通往理解世界的奇妙之门。它不追求高深的理论模型,而是脚踏实地,关注“人”在经济活动中的真实行为和选择,这才是最打动我的地方。

评分

坦白说,我拿到这本书时,内心是有些抗拒的,毕竟经济学总是与“复杂”和“枯燥”挂钩。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刻板印象。作者的笔触充满了温度,他似乎有一种罕见的同理心,能够站在普通民众的角度去审视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书中对某些历史经济事件的回溯和反思,观点犀利而不失公允,他敢于挑战那些约定俗成的看法,引导读者进行批判性思考。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反复强调“制度”在经济发展中的基石地位,这超越了单纯的货币或技术讨论,直指问题的核心。读完后,我开始用一种全新的、更具穿透力的眼光去看待新闻里播报的各种经济动态,那些曾经模糊不清的术语和政策,现在都变得清晰可见,仿佛有一副透明的眼镜戴在了我的眼睛上。

评分

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令人惊叹。它不仅仅是在解释“是什么”,更在探究“为什么会这样”,以及“我们能做些什么”。作者在论述中展现了极为扎实的学术功底,但行文风格却异常的朴实、接地气,几乎没有使用那些华而不实的专业术语“砖头”来垒高自己的理论大厦。相反,他擅长用类比和对比的方式,将复杂的金融工具或市场机制,比喻成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或场景,让读者能够毫不费力地抓住其本质。我感觉自己像是在听一位大师在雕琢一件艺术品,每一个论点都被精心打磨,既有力度又不失美感。这种将学术的严谨性与通俗的表达力完美结合的能力,是许多经济类书籍望尘莫及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