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是晚唐著名的詩人,與杜牧並稱“小李杜”。他的詩歌尤其是《無題》詩在穠艷綺麗的外衣內,包裹著憤懣淒苦的內核,因此最為人所傳誦。當晚唐詩歌在前輩的光芒照耀下日漸式微時,李商隱卻又將唐詩推嚮瞭又一個高峰。《李商隱詩集》一書收錄的就是他的詩歌作品,由硃鶴齡箋注。
##第一本義山集
評分##點校質量不高,還有明顯的繁簡轉換不當。還把書名給改瞭……當然有個橫排簡體方便閱讀還是好的
評分##愛義山絕句勝過律體。這個版本的注疏相當簡煉,隻對必要的字詞用典做齣說明而幾乎不涉其他,隻能說義山詩之不可解確實是有利有弊的,無定詁所帶來的多義性給讀者以廣闊的詮釋空間,但與此同時,創作背景的模糊及其所帶來的下語用事不明使得讀者喪失瞭進一步體悟義山詩情感內核的可能性,使得後世如我等不夠聰慧的讀者對義山詩更多的隻能停留在對作品外在形式美的感知,正如他批評瀋宋那樣,很容易就落入“今日惟觀對屬能”的境地瞭。
評分##“此情可待成追憶,隻是當時已惘然。” “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 “我是夢中傳彩筆,欲書花葉寄朝雲。” “直道相思瞭無益,未妨惆悵是清狂。” “人生豈得長無謂,懷古思鄉共白頭。”
評分##看瞭兩個多月,上班間隙看的,終於囫圇吞棗讀完瞭。注的評價,後附的總目提要恐怕已經非常公允瞭。記下瞭很多有趣的典故,義山不知道寫詩引用是不是要翻書的,各種異誌啊、道傢啊信手拈來。情緒是真的繾綣纏綿,但真的是看不懂????
評分##硃注以釋典故為主,極少涉及對義山詩意的主觀詮解,較為簡明。「夫君自有恨,聊藉此中傳」。個人來看,義山詩主要分為詠物、詠史、即事、感懷、酬贈五類。詠史與詠物應為義山最著力處,篇幅約佔全集的十分之七。詠物偏好柳、蝶、荷、雨,詠史則偏好南北朝事。就詠物詩而言,可謂極盡體物之能事,且舉幾例:「為報行人休盡摺,半留相送半迎歸」(柳)、「莫學啼成血,從教夢寄魂」(杏花)、「遠恐芳塵斷,輕憂艷雪融」(蝶)。另,發現其詠史詩有一常用題材,即「好色誤國」,如「地下若逢陳後主,豈宜重問《後庭花》」「滿宮學士皆顏色,江令當年隻費纔」「小憐玉體橫陳夜,已報周師入晉陽」「如何一夢高唐雨,自此無心入武關」,大有「四兩撥韆斤」之效。但若加入性別視角,此類對於亡國的歸因模式,在集中如此大篇幅齣現,也頗有耐人尋味之處。
評分##非常喜歡。
評分##詩自然是好的,注大多嘩嘩嘩翻過去瞭(簡體橫排的好處!)所以不打分……注裏大把的“見上捲”“見中捲”,誰找得到啊……
評分##每天讀幾首,懷念一下那麼熱愛的小時候。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