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外国法律制度简史》是一套基础性的以培养法学应用型人才为目的的法学本科教材,适用于广大普通高等院校法学专业学生,亦可适用于有志于从事法律职业的臼修者。该套教材有以下特色:基础性。立足中国高校法学教育的现实需求,在内容编写中,注重阐释法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制度,简明扼要、中心突出、概念准确、条理清晰。实用性。注重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侧重提高学生运用法学知识解决现实法律问题的能力。创新性。内容和体例开拓创新,文内设计了形式新颖的各种栏目,拓展学生学习视野,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基本信息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9月1日)
丛书名: 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平装: 316页
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300096933
条形码: 9787300096933
商品尺寸: 22.4 x 16.8 x 1.8 cm
商品重量: 399 g
品牌: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编辑推荐
《外国法律制度简史》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张培田,男,1992年获中国政法大学博士学位,曾任国家检察官学院教授、图书馆馆长,现任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杨联华,男,1958年北京大学法律系毕业,西南政法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
杨丽英,女,1996年获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西南政法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张晓蓓,女,2003年获中国政法大学博士学位,西南民族大学副教授,重庆大学副教授,四川省学科带头人后备人选,硕士生导师。
邓建宏,女,1989年获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湖南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吴治繁,女,1999年获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西南财经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冯引如,女,2001年获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2005年获华东政法大学博士学位,华东政法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孙德鹏,男,2005年获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2008年获中国政法大学博士学位,西南政法大学讲师。
唐丹,女,2006年获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西华大学讲师。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楔形文字法
第一节 楔形文字法的历史沿革
第二节 《汉穆拉比法典》
第三节 楔形文字法的基本特征和历史地位
第二章 古印度法
第一节 古印度法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 古印度法的渊源
第三节 《摩奴法典》
第四节 古印度法的特点和历史地位
第三章 古希腊法
第一节 古希腊法的沿革与特征
第二节 古希腊法的基本内容
第四章 古罗马法
第一节 罗马法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罗马法的体系与内容
第三节 罗马法的历史地位与影响
第五章 日耳曼法
第一节 日耳曼法与罗马法的并存与融合
第二节 日耳曼法的基本制度
第三节 日耳曼法的特点与历史地位
第六章 古伊斯兰法
第一节伊斯兰法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伊斯兰法的渊源与特点
第三节伊斯兰法的基本制度
第七章 中世纪教会法
第一节 教会法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教会法的基本制度
第三节 教会法的作用与影响
第八章 中世纪罗马法、城市法和商法
第一节 中世纪的罗马法复兴
第二节 中世纪西欧的城市法
第三节 中世纪西欧的商法
第九章 英国法
第一节 英国早期法制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英国早期法的基本制度
第三节 英国近代法制的改革与发展
第四节 近代英国法渊源变化
第五节 近代英国法律基本制度
第六节 英国现代法制的变化特点
第七节 英国现代法律的变化
第十章 美国法
第一节 美国法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节 美国法律制度的演变
第十一章 法国法
第一节 法国封建法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近现代法国法的演变
第三节 宪法
第四节行政法
第五节 民商法
第六节 经济与社会立法
第七节刑 法
第八节诉讼法
第九节 法国法的历史地位和价值
第十二章 的德国法
第一节 德国法的历史
第二节德国法的内容
第三节德国法的特点及其影响
第十三章 日本法
第一节 日本古代法律概况
第二节 日本近代法律制度
第三节 日本现代法律制度
第十四章 俄罗斯法
第一节 古代俄罗斯法律制度
第二节 资本主义发展与农奴制解体时期法律
第三节 苏联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创建与发展
第四节 苏联宪法
第五节 苏联民事立法
第六节 苏联刑事立法
第七节 苏联司法制度
第八节现代俄罗斯法制
第十五章 欧盟法制演进
第一节 欧盟法概述
第二节 欧盟法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 欧盟的司法制度
参考书目
文摘
第一章 楔形文字法
第一节 楔形文字法的历史沿革
二、楔形文字法的发展
(一)初创阶段
公元前21世纪,苏美尔人建立的乌尔第三王朝制定了一部著名的法典《乌尔纳姆法典》。这部法典比较完整的抄本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发现的,是迄今所知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典。该法典由序言和正文29条组成,主要特点是:
1.全体居民被划分为自由民和奴隶两个等级。自由民内部的等级划分尚不明显。奴隶的地位十分低下,不仅可以作为财产任意买卖,还可以作为实物赔偿给受害者。对奴隶的反抗还规定了严厉的刑罚。
2.在民事法律方面,严格保护私人土地所有制。强行耕种他人土地,或破坏他人土地者都要负赔偿责任。债的形式单一,只有损害赔偿,契约种类只有土地租赁。婚姻家庭关系中妇女没有任何权利,实行买卖婚姻制。
3.在刑事法律方面,关于犯罪,主要是侵犯人身权利罪,如伤害、诬告,奴隶对主人不尊敬也列为侵犯人身权的犯罪。关于刑罚,除犯通奸罪的妇女要处死刑外,其他犯罪都以赔偿金来惩罚或使用“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同态复仇制度。
4.在诉讼法方面,规定诉讼由私人提起,起诉后要经法庭审理,审理时必须有证人作证,作证者必须起誓不作伪证,作伪证或拒绝起誓者要受处罚。除法庭审理外,神明裁判也很盛行。
(二)发展阶段
乌尔第三王朝灭亡后,约在公元前20世纪,两河流域地区出现了多国并列局面,各国都制定了各自的法典,从法典的结构和内容上看都较以前有很大的发展。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透着一股严谨学究的气息,深蓝色的封底搭配白色的宋体字,简洁大方,一眼就能看出是出自正规出版社的学术著作。我一直对西方法律制度的演变颇感兴趣,尤其想了解那些影响深远的思想是如何一步步形成并传播开来的。市面上关于外国法律史的书籍不少,但真正能够深入浅出、条理清晰地梳理出其发展脉络的却不多。拿到这本书,我最先关注的就是它所覆盖的时间范围和地域广度。我期望它能带领我穿越古老的罗马,感受日耳曼法的粗犷,再到英美法系的独特发展,以及欧陆法系的理性构建。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罗列史实,更能从中挖掘出法律制度背后隐藏的社会、政治、经济以及文化因素,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例如,我想知道中世纪的教会法对世俗法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近代民族国家的兴起又是如何催生了法律的统一和现代化?这些都是我非常期待在书中得到解答的问题,希望能通过这本书,对西方法律的“前世今生”有一个系统性的认识。
评分拿到这本《外国法律制度简史》,我第一时间就翻看了目录,发现它确实覆盖了从古代文明到近现代欧洲大陆和普通法系的发展历程,这让我感到非常欣喜。我对古希腊罗马的法律传统一直充满好奇,毕竟很多现代法律原则都能追溯到那个时代。尤其想了解罗马法是如何从习惯法演变为成文法,以及它对后世法律体系产生的深远影响。同时,书中提及的日耳曼法和中世纪的教会法,也让我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一直认为,法律的演变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受到历史、文化、宗教等诸多因素的交织影响。因此,我希望这本书不仅能展现法律条文的变迁,更能深入剖析这些变迁背后的社会动因。比如,封建制度的出现对法律产生了哪些具体的影响?教会作为重要的社会力量,又是如何塑造了当时的法律观念和实践?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宏观的视角,让我理解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法律制度是如何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最终形成我们今天所熟知的法律体系的。
评分当我翻开这本书,首先吸引我的是它开篇对早期法律形态的探讨,比如习惯法在人类社会初期的重要性。我一直对人类社会早期那种基于传统和共识的规范性体系很感兴趣,想知道它们是如何逐渐发展出更具形式化的法律规则的。书中对古希腊和古罗马法律的介绍,我尤其期待。我希望了解雅典民主制度下的法律实践,以及罗马法体系是如何通过其严谨的逻辑和完备的体系,成为后来欧洲大陆法系的源头。另外,对中世纪法律的描述,我想了解在中世纪那个权力分散、教会影响巨大的时代,法律是如何维系社会秩序的。特别是教会法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它与世俗法律之间的互动关系,都是我非常想深入了解的部分。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清晰地勾勒出一条从古代到中世纪的法律发展主线,让我能够理解法律是如何在不断的社会变迁中,逐渐形成并演化出不同的形态和特征的。
评分我一直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文化差异感到着迷,而这本书的标题“外国法律制度简史”立刻就抓住了我的注意力。我希望能通过这本书,了解那些与我们东方文化截然不同的西方法律体系是如何一步步形成并发展至今的。尤其让我好奇的是,为什么欧洲会在近代出现大陆法系和普通法系这两大主要分支,它们各自的发展脉络和核心特征是什么?我对普通法系中“判例法”的概念一直很感兴趣,想知道它是如何通过法官的判决来不断丰富和完善法律的,这种“遵循先例”的原则又是如何在实践中发挥作用的。同时,我也想了解大陆法系是如何强调成文法典的权威性的,以及像《拿破仑法典》这样的经典法典,是如何对现代民法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这本书能否为我揭示这两大法律体系在基本理念、立法模式、司法程序等方面的根本区别,是我非常期待的。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学术性很强,尤其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这个标志,让我对它的专业性和权威性有了初步的信任。我一直认为,要理解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就必须了解它的历史渊源和发展演变。对于外国法律制度,我希望能通过这本书,不仅仅是了解其现状,更重要的是洞悉其“来路”。比如,我想知道英美法系的起源,它与罗马法有着怎样的区别,以及它在殖民扩张过程中是如何传播和演变的。更深层次地,我希望这本书能解释,为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欧洲社会会出现如此多样的法律思潮和法律实践?是怎样的社会变革和思想运动,促成了近代法律的理性化和系统化?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连贯的视角,让我理解法律制度并非孤立存在,而是深深植根于其所处的社会土壤之中,并与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相互作用,最终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多元化的世界法律格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