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 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外国法律制度简史 张培田 中国人民大学出

正版 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外国法律制度简史 张培田 中国人民大学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培田 编
图书标签:
  • 法学
  • 外国法律制度
  • 法律史
  • 教材
  • 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
  • 张培田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法学概论
  • 法律史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与子偕老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096933
商品编码:26641288089
丛书名: 外国法律制度简史(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
开本:16
出版时间:2008-12-01

具体描述

 

外国法律制度简史

 

内容简介

《外国法律制度简史》是一套基础性的以培养法学应用型人才为目的的法学本科教材,适用于广大普通高等院校法学专业学生,亦可适用于有志于从事法律职业的臼修者。该套教材有以下特色:基础性。立足中国高校法学教育的现实需求,在内容编写中,注重阐释法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制度,简明扼要、中心突出、概念准确、条理清晰。实用性。注重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侧重提高学生运用法学知识解决现实法律问题的能力。创新性。内容和体例开拓创新,文内设计了形式新颖的各种栏目,拓展学生学习视野,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基本信息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9月1日)

丛书名: 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平装: 316页

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300096933

条形码: 9787300096933

商品尺寸: 22.4 x 16.8 x 1.8 cm

商品重量: 399 g

品牌: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编辑推荐

《外国法律制度简史》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张培田,男,1992年获中国政法大学博士学位,曾任国家检察官学院教授、图书馆馆长,现任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杨联华,男,1958年北京大学法律系毕业,西南政法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

杨丽英,女,1996年获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西南政法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张晓蓓,女,2003年获中国政法大学博士学位,西南民族大学副教授,重庆大学副教授,四川省学科带头人后备人选,硕士生导师。

邓建宏,女,1989年获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湖南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吴治繁,女,1999年获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西南财经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冯引如,女,2001年获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2005年获华东政法大学博士学位,华东政法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孙德鹏,男,2005年获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2008年获中国政法大学博士学位,西南政法大学讲师。

唐丹,女,2006年获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西华大学讲师。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楔形文字法

第一节 楔形文字法的历史沿革

第二节 《汉穆拉比法典》

第三节 楔形文字法的基本特征和历史地位


第二章 古印度法

第一节 古印度法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 古印度法的渊源

第三节 《摩奴法典》

第四节 古印度法的特点和历史地位


第三章 古希腊法

第一节 古希腊法的沿革与特征

第二节 古希腊法的基本内容


第四章 古罗马法

第一节 罗马法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罗马法的体系与内容

第三节 罗马法的历史地位与影响


第五章 日耳曼法

第一节 日耳曼法与罗马法的并存与融合

第二节 日耳曼法的基本制度

第三节 日耳曼法的特点与历史地位


第六章 古伊斯兰法

第一节伊斯兰法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伊斯兰法的渊源与特点

第三节伊斯兰法的基本制度


第七章 中世纪教会法

第一节 教会法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教会法的基本制度

第三节 教会法的作用与影响


第八章 中世纪罗马法、城市法和商法

第一节 中世纪的罗马法复兴

第二节 中世纪西欧的城市法

第三节 中世纪西欧的商法


第九章 英国法

第一节 英国早期法制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英国早期法的基本制度

第三节 英国近代法制的改革与发展

第四节 近代英国法渊源变化

第五节 近代英国法律基本制度

第六节 英国现代法制的变化特点

第七节 英国现代法律的变化


第十章 美国法

第一节 美国法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节 美国法律制度的演变


第十一章 法国法

第一节 法国封建法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近现代法国法的演变

第三节 宪法

第四节行政法

第五节 民商法

第六节 经济与社会立法

第七节刑 法

第八节诉讼法

第九节 法国法的历史地位和价值


第十二章 的德国法

第一节 德国法的历史

第二节德国法的内容

第三节德国法的特点及其影响


第十三章 日本法

第一节 日本古代法律概况

第二节 日本近代法律制度

第三节 日本现代法律制度


第十四章 俄罗斯法

第一节 古代俄罗斯法律制度

第二节 资本主义发展与农奴制解体时期法律

第三节 苏联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创建与发展

第四节 苏联宪法

第五节 苏联民事立法

第六节 苏联刑事立法

第七节 苏联司法制度

第八节现代俄罗斯法制


第十五章 欧盟法制演进

第一节 欧盟法概述

第二节 欧盟法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 欧盟的司法制度

参考书目


文摘

第一章 楔形文字法

第一节 楔形文字法的历史沿革

二、楔形文字法的发展

(一)初创阶段

公元前21世纪,苏美尔人建立的乌尔第三王朝制定了一部著名的法典《乌尔纳姆法典》。这部法典比较完整的抄本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发现的,是迄今所知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典。该法典由序言和正文29条组成,主要特点是:

1.全体居民被划分为自由民和奴隶两个等级。自由民内部的等级划分尚不明显。奴隶的地位十分低下,不仅可以作为财产任意买卖,还可以作为实物赔偿给受害者。对奴隶的反抗还规定了严厉的刑罚。

2.在民事法律方面,严格保护私人土地所有制。强行耕种他人土地,或破坏他人土地者都要负赔偿责任。债的形式单一,只有损害赔偿,契约种类只有土地租赁。婚姻家庭关系中妇女没有任何权利,实行买卖婚姻制。

3.在刑事法律方面,关于犯罪,主要是侵犯人身权利罪,如伤害、诬告,奴隶对主人不尊敬也列为侵犯人身权的犯罪。关于刑罚,除犯通奸罪的妇女要处死刑外,其他犯罪都以赔偿金来惩罚或使用“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同态复仇制度。

4.在诉讼法方面,规定诉讼由私人提起,起诉后要经法庭审理,审理时必须有证人作证,作证者必须起誓不作伪证,作伪证或拒绝起誓者要受处罚。除法庭审理外,神明裁判也很盛行。

(二)发展阶段

乌尔第三王朝灭亡后,约在公元前20世纪,两河流域地区出现了多国并列局面,各国都制定了各自的法典,从法典的结构和内容上看都较以前有很大的发展。


外国法律制度简史:穿越时空的法治脉络 本书旨在为读者勾勒一幅跨越数千年、横跨全球的外国法律制度演变图景,深入浅出地剖析不同文明、不同时代背景下法律制度的形成、发展与变迁。我们并非要详尽介绍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时期错综复杂的法律条文,而是力图提炼出那些塑造了今日世界法治格局的关键性脉络与里程碑式的成就,让读者在宏大的历史视野中理解法律作为一种社会建构的本质,以及其与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多元因素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 第一部分:文明的曙光与早期法律的萌芽 我们的旅程始于人类文明的早期。在文字尚未普及、社会组织初具雏形的时代,法律的雏形已经悄然显现。本书将首先回溯至美索不达米亚的城邦,探寻如《汉谟拉比法典》这样早期成文法的伟大成就。我们将分析这些法典不仅是法律条文的汇编,更是古老社会秩序、道德观念和王权意志的集中体现。从“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复仇原则,到对财产、婚姻、奴隶制度等社会生活的详细规定,我们得以窥见早期法律试图解决的社会冲突,以及其所蕴含的朴素正义观。 接着,我们将目光投向古埃及。古埃及的法律,虽然不如汉谟拉比法典那样系统和详尽,却深受其神权统治和对来世的信仰影响。本书将探讨法老作为至高无上统治者的角色,以及法律如何服务于维护神圣秩序和国家统一。我们将分析埃及法律中体现出的等级观念,以及其在诉讼程序、合同、继承等方面的特点,理解法律在构建一个庞大而稳定的帝国中所扮演的角色。 古代希腊,作为西方文明的摇篮,为我们提供了理解法律制度的另一重要维度。本书将重点关注雅典的民主制度。我们将深入剖析其独特的公民大会、陪审法庭和演说家文化。这里的法律并非由立法者单方面制定,而是通过公民的集体讨论和投票形成。我们将探讨雅典法律如何体现“主权在民”的理念,以及其在刑事诉讼、民事纠纷解决方面的创新。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的法治思想,也将成为我们分析的重点,理解他们对理想城邦和公正法律的思考,如何为后世的法哲学奠定基础。 古代罗马,则是西方法律传统的集大成者。其法律制度的演进,从早期的习惯法到《十二铜表法》,再到帝国时期日臻完善的罗马法,构成了一部波澜壮阔的法治史诗。本书将详细阐述罗马法如何从解决具体案件出发,逐步形成抽象的法律原则和概念。我们将重点分析罗马法在私法领域,尤其是在财产法、债权法、继承法上的辉煌成就,及其对现代民法体系的深远影响。罗马法学家们的智慧,以及其通过解释和创造性适用法律来适应社会变化的机制,将是本书探讨的核心内容。 第二部分:中世纪的法律变迁与新大陆的法律曙光 随着罗马帝国的衰落,欧洲进入了漫长而复杂的中世纪。这一时期,法律的制定和执行呈现出碎片化、多样化的特点。本书将分析封建制度对法律的影响,领主法、教会法、国王法并存的局面。我们将深入探讨日耳曼习惯法在欧洲大陆的传播与融合,以及这些习惯法如何为当地的法律体系注入新的活力。 基督教教会作为中世纪最重要的社会力量,其教会法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对当时的欧洲法律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本书将分析教会法在婚姻、家庭、道德、甚至刑罚等方面的规定,以及其如何与世俗法律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教会法在诉讼程序上的某些创新,例如证据规则和审判程序,也为后世的法律发展提供了借鉴。 本书还将带领读者走出欧洲,将目光投向遥远的东方。我们将简要介绍中国古代的法律制度,例如秦朝的法家思想和汉唐时期的律令。虽然本书不以中国法律为重点,但将其置于世界法律史的宏大背景下进行对比,有助于读者更深刻地理解不同文明在法律发展道路上的异同。 随着地理大发现和殖民时代的到来,欧洲的法律制度被带到了世界各地。本书将探讨殖民者如何将其母国的法律移植到新的土地,以及这些法律如何在与当地原有习俗和制度的碰撞中发生变化。这一过程往往是复杂的,充满了不平等和冲突,但也孕育了新的法律实践。 第三部分:近代法律的转型与现代法治的构建 进入近代,随着民族国家的兴起、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启蒙思想的传播,欧洲的法律制度经历了一场深刻的革命。本书将重点分析理性主义和自然法思想对法律提出的挑战,以及其如何推动法律的世俗化、科学化和系统化。 法国大革命及其后的《拿破仑法典》,无疑是这一时期的标志性成就。本书将详细分析《拿破仑法典》的立法理念、核心原则及其对后世民法典的巨大影响。我们将探讨其如何确立了自由、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以及其在合同法、物权法、继承法等方面的精妙设计。 英国的普通法传统,则为另一条重要的近代法律发展道路。本书将分析普通法基于判例的形成机制,以及其“遵循先例”原则的意义。我们将探讨陪审团制度、衡平法等在英国法律体系中的独特地位,以及普通法如何通过不断的司法实践来适应社会变化。 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和社会矛盾的加剧,各国法律面临新的挑战。德国的潘德克吞学派及其编纂的《德国民法典》(BGB),代表了法律科学化、体系化的另一高峰。本书将分析BGB的严谨结构和抽象原则,及其在现代民法理论中的重要地位。 与此同时,现代刑法、商法、行政法等专门法律部门也在这一时期逐渐形成和发展。本书将探讨这些法律部门的出现,是如何回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及其所确立的原则和制度如何塑造了现代社会治理的框架。 第四部分:20世纪至今的法律多元化与全球化趋势 20世纪,世界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冷战、以及全球化浪潮的冲击。这些重大的历史事件,深刻地改变了各国法律制度的走向。本书将分析两次世界大战对国际法的影响,以及国际人权法、国际经济法等新领域的发展。 冷战时期,社会主义法系与资本主义法系之间的对立与交流,为我们提供了理解法律意识形态差异的绝佳案例。本书将简要分析不同法系在国家干预、财产制度、个人权利等方面的根本区别,以及冷战结束后这些法系之间的融合与挑战。 进入21世纪,全球化进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国际条约、国际组织的法律规范,以及跨国公司的商业惯例,都在深刻地影响着各国国内法。本书将探讨全球化背景下法律的趋同与异质性,以及国际法与国内法之间的互动关系。 此外,本书还将关注新兴的法律领域,例如环境法、知识产权法、网络法等,以及它们在全球化时代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我们也将简要探讨后现代法律思潮,例如法律的解释学、批判法学等,它们如何挑战传统的法律观念,并为我们思考未来的法律发展提供新的视角。 结语 《外国法律制度简史》并非一本枯燥的法律条文汇编,而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法治探索之旅。它试图揭示法律制度并非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人类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为了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实现社会理想而不断探索、实践、创造的产物。通过了解外国法律制度的演变,我们不仅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世界的多样性,更能反观我们自身的法律传统,汲取智慧,为建设更加公正、文明的法治社会提供有益的启示。本书希望能够激发读者对法律的兴趣,培养其独立思考和批判性分析的能力,从而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我们所处的这个日益复杂的法律世界。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透着一股严谨学究的气息,深蓝色的封底搭配白色的宋体字,简洁大方,一眼就能看出是出自正规出版社的学术著作。我一直对西方法律制度的演变颇感兴趣,尤其想了解那些影响深远的思想是如何一步步形成并传播开来的。市面上关于外国法律史的书籍不少,但真正能够深入浅出、条理清晰地梳理出其发展脉络的却不多。拿到这本书,我最先关注的就是它所覆盖的时间范围和地域广度。我期望它能带领我穿越古老的罗马,感受日耳曼法的粗犷,再到英美法系的独特发展,以及欧陆法系的理性构建。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罗列史实,更能从中挖掘出法律制度背后隐藏的社会、政治、经济以及文化因素,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例如,我想知道中世纪的教会法对世俗法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近代民族国家的兴起又是如何催生了法律的统一和现代化?这些都是我非常期待在书中得到解答的问题,希望能通过这本书,对西方法律的“前世今生”有一个系统性的认识。

评分

拿到这本《外国法律制度简史》,我第一时间就翻看了目录,发现它确实覆盖了从古代文明到近现代欧洲大陆和普通法系的发展历程,这让我感到非常欣喜。我对古希腊罗马的法律传统一直充满好奇,毕竟很多现代法律原则都能追溯到那个时代。尤其想了解罗马法是如何从习惯法演变为成文法,以及它对后世法律体系产生的深远影响。同时,书中提及的日耳曼法和中世纪的教会法,也让我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一直认为,法律的演变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受到历史、文化、宗教等诸多因素的交织影响。因此,我希望这本书不仅能展现法律条文的变迁,更能深入剖析这些变迁背后的社会动因。比如,封建制度的出现对法律产生了哪些具体的影响?教会作为重要的社会力量,又是如何塑造了当时的法律观念和实践?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宏观的视角,让我理解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法律制度是如何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最终形成我们今天所熟知的法律体系的。

评分

当我翻开这本书,首先吸引我的是它开篇对早期法律形态的探讨,比如习惯法在人类社会初期的重要性。我一直对人类社会早期那种基于传统和共识的规范性体系很感兴趣,想知道它们是如何逐渐发展出更具形式化的法律规则的。书中对古希腊和古罗马法律的介绍,我尤其期待。我希望了解雅典民主制度下的法律实践,以及罗马法体系是如何通过其严谨的逻辑和完备的体系,成为后来欧洲大陆法系的源头。另外,对中世纪法律的描述,我想了解在中世纪那个权力分散、教会影响巨大的时代,法律是如何维系社会秩序的。特别是教会法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它与世俗法律之间的互动关系,都是我非常想深入了解的部分。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清晰地勾勒出一条从古代到中世纪的法律发展主线,让我能够理解法律是如何在不断的社会变迁中,逐渐形成并演化出不同的形态和特征的。

评分

我一直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文化差异感到着迷,而这本书的标题“外国法律制度简史”立刻就抓住了我的注意力。我希望能通过这本书,了解那些与我们东方文化截然不同的西方法律体系是如何一步步形成并发展至今的。尤其让我好奇的是,为什么欧洲会在近代出现大陆法系和普通法系这两大主要分支,它们各自的发展脉络和核心特征是什么?我对普通法系中“判例法”的概念一直很感兴趣,想知道它是如何通过法官的判决来不断丰富和完善法律的,这种“遵循先例”的原则又是如何在实践中发挥作用的。同时,我也想了解大陆法系是如何强调成文法典的权威性的,以及像《拿破仑法典》这样的经典法典,是如何对现代民法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这本书能否为我揭示这两大法律体系在基本理念、立法模式、司法程序等方面的根本区别,是我非常期待的。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学术性很强,尤其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这个标志,让我对它的专业性和权威性有了初步的信任。我一直认为,要理解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就必须了解它的历史渊源和发展演变。对于外国法律制度,我希望能通过这本书,不仅仅是了解其现状,更重要的是洞悉其“来路”。比如,我想知道英美法系的起源,它与罗马法有着怎样的区别,以及它在殖民扩张过程中是如何传播和演变的。更深层次地,我希望这本书能解释,为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欧洲社会会出现如此多样的法律思潮和法律实践?是怎样的社会变革和思想运动,促成了近代法律的理性化和系统化?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连贯的视角,让我理解法律制度并非孤立存在,而是深深植根于其所处的社会土壤之中,并与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相互作用,最终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多元化的世界法律格局。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