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极经世书中的中国大历史观

皇极经世书中的中国大历史观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阳添翼 编
图书标签:
  • 皇极经世书
  • 中国历史观
  • 历史哲学
  • 古代思想
  • 文化研究
  • 经世致用
  • 传统文化
  • 历史分期
  • 循环论
  • 阴阳五行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土星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上海书店
ISBN:9787545812046
商品编码:26313927409
开本:32
出版时间:2015-12-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皇极经世书中的中国大历史观
  • 作者:陈阳//添翼
  • 定价:35
  • 出版社:上海书店
  • ISBN号:9787545812046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15-12-01
  • 印刷时间:2015-12-01
  • 版次:1
  • 印次:1
  • 开本:32开
  • 包装:平装
  • 页数:404
  • 字数:240千字

编辑推荐语

陈阳、添翼编著的《皇极经世书中的中国大历史观》正文分上中下三篇。上篇具体讲解《皇极经世》一书的数学模型,以及中国古代的先秦史。通过这个部分,我们探讨了中国传统的历史观,以及中华文化的根本精神。中篇讲解中国古代的明清史,通过明清两个朝代中,中国政治与文化教育的关系,探讨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变迁与中华国运的关系。下篇附录了我们研究《皇极经世》时运用到的材料,包括:《公元年代与易卦对照表》、《六十四卦立体和三百八十四爻解析》、《皇极经世以运经世表》。

内容提要

北宋大儒邵雍,周密研究出中华民族的国运循环 ,列于《皇极经世》一书中,与史实相佐证,每言必 中。研修《皇极经世》大历史,可知天地人事,通世 事变迁之规,明人生通达之道。
     《皇极经世》遵循“经史合参”的人文传统,以 经解史,以史证经,让历史现身说法,以史实伟大磅 礴的人物与事迹,彰显光辉灿烂的中国文化精神。
     学习《皇极经世》中的中国大历史观,可以寻回 我们血脉里的根,从而深刻了解:我是谁?我应该在 我的时代中怎样处世、怎样活过? 陈阳、添翼编著的《皇极经世书中的中国大历史 观》为你解答!

作者简介

陈阳,人文学者,自幼习《易》,著有《易理乾坤》、《易经传习》、《呼吸之间》、《从当下出发:和佛陀一起去修行》等作品。 添翼,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编审,主要研究中国文化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在《史学理论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出版学术著作一部。

目录

前言:人类历史的起源与终结
1.人类文明6万年
2.“天书”本是易经历史学
3.由薄到厚的历史
4.人类历史的末日论
5.自从盘古开天地
6.240万年的中华文明
7.“末日”还需6万年
8.人类*初的祖先
9.人若不得道,生死皆程序
上篇:中华文化的起源与奠基
1.历史由人心决定
2.****“数理历史学”
3.寒门也出邵神仙
4.《西游记》里的“创世纪”
5.一匹马,一把火
6.一元之始,一阳来复
7.五行和六爻
8.一甲子,两世人
9.大禹的老婆是悍妇?
10.夏朝的“亢龙有悔”
11.历史有没有规律?
12.历史的因果报应律
13.定业不可改,神佛亦无力
14.南师的比喻
15.历史由“天心”创造
16.无主宰,非自然,自作自受
17.政权怎么传?
18.为何不愿当天子?
19.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
20.人文道德的退化论
21.“道”是个什么东东?
22.历史观的古今不同
23.旬卦与年卦
24.数是“神”生的
25.坐等也能“捞干的”?
26.“后人无此聪明”
27.比《史记》*早的纪年史
28.大洪水
29.*高明的执政者
30.圣人尧帝
31.圣人舜帝
32.红颜祸水
33.英雄不如英雌
34.被压弯了腰的帝王
35.圣人大禹
36.皇帝我家做
37.“王二代”夏太康
38.太康失国
39.射日的后羿
40.想甩小人不容易
41.圣人独爱中华
42.当暴君遇到美眉,当革命遇到高士
43.昏君+祸水
44.外患*可怕
45.商朝的文治
46.宋朝的文治
47.**裸奔**人
48.周武王的革命
49.“姬革命”遇到高士
50.结果是平时“积”出来的
51.周人的孝道精神
52.父子两代圣人
53.周朝是“封建社会”
54.百代皆行秦政治
55.见面礼
56.周公之冤
57.圣人无私,圣人公平
58.周朝版“政府专营”
59.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60.烽火戏诸侯
61.不要嫁给“凤凰男”
62.欺亲啃老杀熟
63.一切只论业绩
64.男女之间*没道德
65.话说“光棍士”
66.伟大的“周公体系”
67.孔圣人的出身
68.孔圣人的绯闻
69.孔子的“礼”
70.圣人的胸怀
71.圣人得到的回报
72.文化教育靠圣人
73.*不靠谱的人文教育
74.儒家当老大的原因
75.文化革命行不通
76.纠纠老秦,杀人如麻
77.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中篇:现代中国的前夜
78.打天下,坐江山
79.“臭老九”的来历
80.元朝的“喇嘛文官”
81.汉文明的倒退
82.暴力是“元规则”
83.所谓“父母官”
84.“钱圣人”的威力
85.朱元璋的历史功劳
86.井卦,重建家园
87.没有成佛,成了皇帝
88.“大革文臣命”
89.朱明特色:士可杀,也可辱
90.惹不起,也躲不起
91.既让马儿跑,又让马儿不吃草
92.大明有董事长,没有总经理
93.干部恶斗,老板退隐
94.*好的干部,*惨的下场
95.明朝的太监“圣人”
96.越努力,越糟糕
97.朱家的历史报应
98.没有历史通识的当代
99.清朝的大屠杀
100.*好学的皇帝
101.“忠孝宣讲团”
102.不加赋,改卖官
103.将文人变成笼中兽
104.将中国变成动物园
105.雍正帝的挽救
106.天下皆贪腐,好官靠边站
107.当流氓进入政府
108.神棍洪秀全
109.中国人集体吸毒的时代
110.传统之士的终结
111.清朝的历史报应
112.豺狼当道,安问狐狸
下篇:《皇极经世》书研究材料
公元年代与易卦对照表
六十四卦立体与三百八十四爻解析
《皇极经世》以运经世表


《千年回响:一部探寻中国文明脉络的宏大史诗》 这是一部宏伟的史诗,它并非简单地罗列历史事件,而是致力于揭示中华文明数千年发展演变的深层逻辑与独特韵律。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触,穿梭于磅礴的历史长河,从远古的传说与文明的曙光开始,一路追溯至近现代的跌宕起伏。本书旨在构建一个融汇贯通的中国历史叙事,深入探讨塑造中华民族精神内核、影响其社会结构、文化特质乃至地缘政治格局的根本性力量。 我们并非将中国历史视为一系列孤立的片段,而是将其看作一个有机生长、不断自我革新与传承的生命体。本书的叙事框架,将围绕几个核心维度展开: 一、文明的基因与地缘的塑造: 中国文明的起源,绝非偶然。我们将从黄河、长江流域孕育出的早期文明曙光出发,审视那些奠定中华文明基石的要素。这包括早期农业的成熟、早期国家形态的萌芽,以及与自然环境的互动。本书将重点分析中国独特的地理环境,如广袤的陆地、纵横交错的河流、以及四周相对封闭的地缘格局,是如何在漫长的历史中,深刻影响了中国农业文明的形成、民族的融合、以及中央集权体制的演变。我们将会看到,这种地缘特征,既带来了稳定与连续性,也孕育了内部整合与外部互动所面临的独特挑战。 二、王朝的潮汐与制度的演进: 中国历史,常常被概括为王朝的更迭。然而,本书将超越简单的“兴衰史”,而着力探究王朝更迭背后的深层原因,以及不同王朝在政治制度、经济结构、社会组织等方面所进行的探索与演变。从夏商周的早期封建,到秦汉大一统帝国确立的中央集权模式,再到唐宋的繁荣与变迁,以及明清近代的巩固与转型,每一个王朝的兴衰,都折射出中国社会内部的张力与适应。我们将深入剖析科举制度、官僚体系、土地制度、赋税制度等一系列关键性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对社会结构和文化观念的长期影响。特别是,本书将关注中国历代王朝如何处理“治”与“乱”的循环,如何在维护国家统一与解决社会矛盾之间寻求平衡。 三、思想的熔炉与文化的传承: 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绵延至今,思想的创造与文化的传承功不可没。本书将深入探讨在中国历史上扮演重要角色的各种思想流派,特别是儒家、道家、法家以及后来的佛教等,它们如何相互激荡、融合,最终构建起中华文化的主体框架。我们将分析这些思想如何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塑造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念、道德伦理、行为规范乃至思维方式。从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到汉唐宋明理学的集大成,再到近代的思想启蒙与革新,本书将呈现中国思想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的传承、发展与创新,以及不同时代对“中国之道”的理解与诠释。 四、民族的融合与多元的共生: 中国并非一个单一民族构成的国家,而是一个多元民族长期融合、共同发展的统一体。本书将聚焦于中国历史上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冲突与融合过程。从古代中原王朝与周边游牧民族的关系,到北方民族入主中原,再到西南、西北各民族与汉族的长期互动,我们将看到一个不断多元化、不断整合的中国。本书将强调,中华文明的强大生命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其包容与整合不同文化、不同族群的能力,以及由此形成的“大中华”认同。 五、对外开放与文明的互动: 中国并非孤立发展,而是与世界保持着持续的联系。本书将考察中国在不同历史时期与外部世界的互动模式。从汉唐盛世的丝绸之路,到宋元时期的海外贸易,再到明清时期的有限交往,以及近代以来被迫的开放与学习,我们将看到中国在不同程度上参与到全球文明的交流与碰撞之中。本书将分析这些互动对中国社会、经济、技术、思想等方面产生的深刻影响,以及中国在不同历史时期所扮演的世界角色。 六、社会生活的变迁与普通人的命运: 一部宏大的历史,终究是由无数个体命运汇聚而成。本书将努力摆脱精英史观的局限,关注普通人的生活状态、社会习俗、家庭结构、经济活动以及他们在历史洪流中的角色与体验。我们将通过对社会史、经济史、文化史等多个维度的考察,力求呈现一个更加立体、鲜活的中国历史。从古代的士农工商,到近代的社会分层,本书将展现中国社会结构和普通人生计的变迁,以及他们在不同历史时期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七、挑战与革新:近代以降的转型之路: 本书将重点梳理中国在近代以降所经历的剧烈转型。从鸦片战争的屈辱,到洋务运动的自强,再到辛亥革命的推翻帝制,以及之后一系列社会变革的探索,本书将深入分析中国如何应对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如何寻求国家富强与民族复兴的道路。我们将考察这一时期中国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发生的深刻变革,以及这些变革所带来的复杂后果。本书将关注中国知识分子、社会精英以及普通民众在这一转型时期的思考、行动与牺牲,以及他们为探索中国未来发展方向所付出的努力。 《千年回响》 并非一本枯燥的历史教科书,而是一次思想的旅程,一次对中华文明独特魅力的深度探索。它旨在启发读者思考:是什么塑造了今天的中国?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展现了怎样的智慧、韧性与创造力?未来的中国,又将沿着怎样的脉络,继续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本书希望能够成为一面镜子,映照出中国历史的深邃与广阔,激发读者对民族文化与历史命运的深刻思考。它将以一种宏大的视野、细腻的笔触、以及严谨的态度,为读者呈现一部波澜壮阔、充满启示的中国大历史。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是一部需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的著作,急躁的读者可能会错过许多精妙之处。我发现自己常常需要停下来,合上书本,在脑海中构建作者所描述的那个历史场景,反复咀嚼那些富有哲理性的论断。全书的论证链条非常坚固,几乎找不到可以被轻易攻破的薄弱环节,这显示了作者在资料收集和逻辑构建上付出的巨大心血。它更像是一部地图集,不是告诉你某个地方有什么,而是告诉你如何去绘制地图,如何理解地图上的经纬交错所代表的真实世界的力量关系。对我个人而言,这本书极大地提升了我对时间概念的理解,不再认为历史是线性的、单向的,而是一种螺旋上升、充满周期性规律的复杂运动。读完后,我感觉自己看待当下的世界,也多了一层历史的厚度与深度。

评分

这本书的行文节奏把握得相当到位,尽管主题宏大,但作者的笔触却如同高手雕刻,既有大刀阔斧的气势,又不失细腻入微的打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自己仿佛置身于历史的洪流之中,时而为那些王朝兴衰的必然性感到叹息,时而又为那些伟大人物的挣扎与抉择而心潮澎湃。特别是那些关于社会结构变迁的论述,逻辑推演得非常顺畅,简直就像是在看一场精心编排的舞台剧,每个环节都扣人心弦。作者似乎有一种魔力,能将那些晦涩难懂的古代哲学思想,用非常现代且易于理解的语言阐述出来,这对于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来说,简直是福音。读完后,我感到思维被极大地激发了,不再满足于简单的“谁赢了谁输了”的历史结论,而是开始追问“为什么会这样”的深层原因。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又不失古韵的风格,仿佛能让人一下子穿越回那个波澜壮阔的历史现场。初翻开扉页,我就被那种严谨的学术态度所吸引,作者似乎在试图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去解构我们习以为常的历史叙事框架。读完第一部分后,我深刻感受到了一种由内而外的震撼,它不仅仅是对过往事件的简单罗列,更像是一场关于时间、命运与人类文明演进规律的深度对话。那种对宏大历史脉络的把握能力,让人不禁拍案叫绝,它成功地将那些看似零散的历史片段,编织成了一幅逻辑严密、气势磅礴的时代画卷。尤其是在论述早期文明的起源与发展时,那种抽丝剥茧的分析方法,极大地拓宽了我对“历史是什么”的认知边界。我能从中体会到作者深厚的学养和对史料的精湛运用,绝非泛泛而谈,而是基于扎实的考据,展现出极高的洞察力。

评分

坦率地说,这本书的观点相当具有颠覆性,它挑战了许多传统史学界约定俗成的看法,读起来让人既兴奋又有些许的“不适应”。作者的视角极其独特,总能从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角度切入,将那些被我们忽略的细微线索,提升到影响整个历史走向的关键因素。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那些模糊不清的历史节点时的那种审慎态度,没有急于下定论,而是留下了足够的空间供读者去思考和辩驳。这种开放性的探讨,恰恰体现了一部优秀学术著作应有的风范。每一次翻阅,我都能发现一些新的感悟,仿佛每一次阅读都是一次对既有知识体系的重构。它不是提供标准答案,而是提供了一套强有力的分析工具,让我们学会如何带着批判的眼光去看待历史的记载。

评分

这本书的学术严谨性毋庸置疑,但更难能可贵的是,它并没有沦为那种只有专家才能读懂的“象牙塔”著作。作者在保持学术深度的同时,非常注重文本的可读性,语言风格时而磅礴大气,时而又幽默风趣,如同与一位博学睿智的长者在促膝长谈。我曾试着将其中几章推荐给身边对历史略感兴趣的朋友,他们反馈都非常好,认为这本书让他们对古代社会运作的复杂性有了前所未有的清晰认识。那种结构上的对称美和思想上的层层递进,使得阅读体验非常流畅且富有成效。它真正做到了“以小见大”,通过对局部细节的精妙刻画,勾勒出了宏大历史背景下的众生相,让人在叹服于历史规律的同时,也对个体命运产生了更深的同情与理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