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名称: 养器 致用一生的日本厨具护养术 日野明子 家居休闲 书籍 (致用一生的日式精致生活实用指南
日本专业SHOU*选品人解读24种生活器物的“用”与“养”)
作者: (日)日野明子
译者: 吴迪
市场价: 56元
ISBN号: 9787535681447
出版社: 湖南美术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语种:中文
出版时间:2017-12-01 版次:1 页数:145
印刷时间:2017-12-01 印次:1 字数:43千字
◎蒸笼的护养秘诀是“不要洗”?
◎银器与鸡蛋水火不容?
◎砂锅的久用要诀是“养出好的裂纹”?
◎锻铁平底锅“番茄酱禁入”?
◎漆器护养的上佳之策是“经常使用并清洗”?
器物的护养,很重要的是了解器物的“性格”,有所规避,有所侧重。
“体会用旧的感觉,并接纳它。”
是养器物,也是养生活。
慢下来,与器物悉心相处,认真生活。
深入专访:9位手艺人、24家日本zhi名器物工坊。
细致图解:150幅养护实拍,24种器物的使用、养护和保存方法。
舒适阅读:四色印刷,锁线装帧,高清大图。
日野明子
日本专业选品人,器物采购师。1967年出生于神奈川县,大学期间开始对日本工艺制品产生兴趣,毕业后曾就职于松屋商事株式会社。1997年创办“木瓜工作室”,目的是建立器物创作者与销售者之间的桥梁,进行器物采购、展览策划、工艺推广等工作。著有《器之手帖》。
译者 吴迪
七十年代初生于湖北,学生生涯在东北,毕业于大连外国语学院日语语言文化专业。现旅居日本。
译作有《做衣服》(山本耀司著)、《好物100》(松浦弥太郎 、伊藤正子著)、《深夜食堂 严选之味》(饭岛奈美、安倍夜郎著)等。
一. 原木器物
川端健夫的裸木器物
拜访裸木器物手艺人
木屋的砧板
柴田庆信商店的曲木餐盒
照宝的中式蒸笼
愉快社中宙组的木桶工艺米饭桶
滴生舍的漆器
拜访漆器手艺人
喜八工坊的拭漆器物
☆田代淳的金缮修复教室
二. 陶土器物
井山三希子的粉引、亚光白陶器物
拜访粉引、亚光白陶器物的手艺人
安藤雅信的银彩器物
山本忠正的砂锅
拜访砂锅手艺人
一阳窑的备前烧器物
☆惠藤文的厨具使用及护养
三. 金属器物
成田理俊的锻铁平底锅
拜访锻铁平底锅手艺人
及源铸造的南部铁器
拜访南部铁器手艺人
山田工业所的中式炒锅
和田助制作所的不锈钢锅
水野正美的铜锅
拜访铜锅手艺人
omoto铃木康人的钢制厨刀
拜访钢制厨刀手艺人
TAjiKA的不锈钢厨房剪刀
Lucky wood 的银制餐具
四. 各种生活用具
久保一幸的竹篮
拜访竹篮手艺人
木村硝子店的琉璃杯
fog 的亚麻厨巾
☆田中圣子的器物用法及护养术
五. 附录
厨具制作者联系方式
经营店铺名单
六. 小专栏
清洗工具
曲木餐盒、木桶和木樽
中式蒸笼与日式蒸笼
聚氨酯涂层
关于铝的二三事
金属器具的变化
《养器:致用一生的日本厨具护养术》是一册生活良品护理指南,也是一本日本精致生活指南。
日本专业选品人日野明子造访了9名手艺人、24家器物工坊,以原木、金属、陶土为序,严选24种优质厨房器物,深入解读器物的使用和护养,分享手艺人对器物的独到见解。
不同素材的器物有着迥异的气质,护养的需求也因此有差异。对待用心选择的美好厨具,如何感受其个性,因材施护,并在使用过程中养出du特的美,是至关重要的。
认真生活,从养器物开始。
手艺人的护养之道:
裸木匠人川端健夫:从“漂亮有型”到“方便好用”的彻悟。
滴生舍漆师小田岛勇:对于漆器,经常使用并清洗才是护养的上佳之策。
砂锅手艺人山本忠正:没有器物可以像砂锅一样,使用之初和用惯之后会出现云泥之别。
南部铁器手艺人成田理俊:火灼手敲造就美丽的铁锅。
锻铁平底锅手艺人及源铸造:车间里也有手工制造。
铜锅手艺人水野正美:抱着对器物的敬意,在一口锅上敲打数万锤。
钢制厨刀手艺人铃木康人:不锋利的刀具没有任何存在意义。
竹篮手艺人久保一幸:卓尔不群的美来自用心地准备。
这是致用一生的日本厨具护养术,但对我来说,却是充满了「想要的东西」的厨房器物目录。——日本读者
是想和器物一起珍藏的书。——日本读者
器物摆放着虽然也很美,但开始使用之后,就多了一种功用。——日野明子
前言
器物的护养
从前都是可以从母或祖母那里学到的平常事情,近却已呈失传之势。
虽然我也未曾从母那里习得,但幸运的是,我结识了的“手艺人”老师。
一旦了解了使用方法,使用本身就变得快乐许多。
体会用旧的感觉,并接纳它。
为了证实手艺人老师传授的技巧和方法,我进行了相关的查阅,然后惊异地发现很多知识点都以“化学”为基础。
“了解素材。”
这大概是合理使用厨房器物的关键所在。
你也许认为,“护养”就是“wan美地保持其原状”。
但是,我却经常听到手艺人老师这样讲:“如果恢复到崭新的状态,那么经年累月沉淀后的用旧之感便会顿然全无。”
使用后产生的质感。
称手好用并使人乐享其中,才是厨具的至高境界。
护养出犹胜崭新的器物。
在这一点上,本书如果能对你有所帮助,将是我莫大的荣幸。
从漂亮到好用的彻悟
在一座已有80年历史且曾是养蚕场的木造房子中,丈夫做着木工,妻子做着糕点。川端健夫原本研修农业并从事农业方面的工作,却误打误撞地进了木工职业训练学校,从此开始了与木头打交道的人生。早他是制作家具的匠人,而孩子的出生让他想到了尝试制作木勺子,可是一开始用这个自制的勺子喂奶,宝宝怎么也不肯喝,大人和孩子都精疲力竭正狼狈之时,有人建议说“用鹰嘴杯比较好喂”。于是他又做了小巧的鹰嘴木杯。鹰嘴杯的豁口刚好可以将牛奶自然地送入婴儿的小嘴,宝宝“咕咚咕咚”喝得好不畅快。
川端起初做家具的时候,一门心思要做“漂亮有型的东西”,却把方便好用置于一旁。可是当他看到家人心满意足地使用着自己制作的器具和勺子,便决心转而制作方便且耐用的物品。当然,他自己会认真地试用、摸索。因为器物盛装的都是入口的食物,所以他考虑使用天然材料,涂刷蜜蜡和紫苏油,这种特制涂料,将木头的本色衬托得更为醒目。
在与川端的交谈中,他讲述的一些日常琐事令人莞尔。“在我家里,裸木器物是‘年糕禁入’的。因为年糕一旦粘在裸木器物上,就很难清理掉。我可不想为了除净年糕渣而将木器长时间浸泡在水里。可是你瞧,孩子总是这样屡教不改。”他笑着说。
川端家这段看似题外话的家常,不觉道出了裸木器物使用和护养的关键。
田中圣子的器物使用及护养
“御饭屋云雀”是一家可以就着健康美味的菜肴轻酌慢饮的小店。田中圣子在机缘巧合下遇到了成田理俊制作的锻铁平底锅(参见第70页),而如今她已经熟练地使用着十几口成田制作的铁锅,于是我向她请教了使用方法。
“成田的平底锅,由于导热性能优异,可以烧至锅底的每个角落,所以可以容纳很多食材。小号锅火力更迅猛,烧出的菜肴口感爽脆。同样厚度的铁,直径与厚度的比例越小,功率越大,因此煎出来的肉非常鲜嫩。”
原来如此!她还介绍说,成田平底锅由于锅内面粗砺,食材不易黏。成田的手工制作,每一次敲击出来的都是恩物。而且,云雀早开店时的店招牌、椅子、餐桌都出自成田之手。随处可见的铁的幽黑,使店内气氛显得凝重安静。
在田中的店里,我也看到了吉田次朗和井山三希子手工制作的器物(参见第42页)。
“次朗的器物薄而轻巧,拿在手中自然而然地会小心起来。遇到磕碰时,冲击力很容易被吸收,十分结实耐用。而且器物本身造型优美,盛放食物的时候尽量做出留白,自然而随意地摆盘,看上去极美。”
再次受教!我问:“启用之初要用淘米水煮吗?”田中笑答:“我们是用玄米煮饭的,没有淘米水呀,所以没有这么做。使用前事先浸水就足够了。”
我问她在使用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头痛的事情,答曰:“因为底面没上釉药,容易发霉。”田中每天都会把所有用过的器物清洗干净之后,用布擦干,然后摆在桌子上,再下班回家。这样晾上一整晚,使其che底干燥,可防止发霉。
她说自己非常享受井山的手作器物发生的变化。真想让那些厌恶开片的人看看御饭屋云雀使用的器物。“这才是真正的养器!”御饭屋云雀的使用简直是养器的标杆。
筷子和饭铲用的是山梨的竹艺手艺人冲原沙耶的作品。田中自言,手握细筷才有认真吃饭的感觉,所以为店里特别定制了细筷。我一直觉得竹子虽因弹性而结实耐用,但因为没有涂层保护,容易发霉。田中告诉我:“竹筷立在沥水篮中,筷子头与篮筐的接触面由于汪水容易发霉,那把筷子躺着放不就好了吗?我这样想着,便找到了可以横放筷子的沥水篮,果然如此!完全不会发霉哦。”哦!可真是获益良多。
井山三希子的粉引、亚光白陶器物
何为粉引、亚光白陶
井山的手作器物只有白与黑两种颜色,其中白色分为两类,即粉引和亚光白陶。
粉引的胎体是陶器。由于陶器极易吸水,所以通常要在表面施以玻璃质的釉药,粉引则是在胎体上涂以白色的化妆土再行烧制。而亚光白陶是陶土中掺入了陶石的半瓷器,属于陶器类。在烧制出的半瓷器胎体上施以无光泽的白色釉药,是为亚光白陶。
粉引烧成之后,胎体的赤土颜色透析而出,呈现微红的色调,亚光白陶的器具透水较慢,这是二者各自不同的特点。与易“开片”的粉引比起来,近人们多喜欢不易开片的亚光白陶。
花纹般的开片
所谓开片,是因胎体与釉药的收缩不一致,导致胎体上的细小龟裂沾染了颜色。陶器买来的时候净白无瑕,但只要盛装了水,就会渐渐形成开片。水干掉之后,裂纹的浸染不易发现,但随着使用,食物和饮料的颜色会渐渐渗入,形成花纹般的图案。当然,根据制作方法和烧制方法的不同,也有易开片和不易开片之分。
淘米水的问题
常常听到陶器启用之初要用淘米水煮的说法。据说这是预防开片的一种方法,对此有人赞成有人反对。即便用淘米水煮,也会开片冰裂,并且,反对派认为这种方法会诱发霉菌,所以推荐在盛装菜肴和饮料之前先将器物浸水。井山属于浸水派。
我也建议在使用前先以水浸润。淘米水法大概是从砂锅的开锅封眼(参见第53页)中派生出来的,而我认为器皿浸水比较普遍。
“用旧”的乐趣
当自己使用的器皿被称赞“开片开得真好”的时候,我会喜不自胜。开片的妙趣与难度在于,即使是同一个作者的作品也会呈现出不同的风韵。陶土的质地以及烧制状态,甚至使用方法的不同,都会导致开片的纹路千差万别。对于粉引和亚光白陶器皿,你必须拥有一份能够欣赏其开片之不同意趣的朗阔豁达。
..........
..........
我一直觉得,日本的文化中有一种特别的“侘寂”之美,体现在器物上,就是那种不完美中的极致韵味,以及对时间痕迹的全然接纳。所以,《养器》这个书名,立刻勾起了我对这种审美的联想。我猜想,这本书不会仅仅是教你如何保养厨具,而是会让你领略到一种更深层次的哲学。它可能会告诉我们,为什么有些看起来老旧的铁锅,却比新买的更受厨师喜爱?为什么有些木质的砧板,用久了反而更显温润?这其中一定蕴含着关于材质特性、使用习惯、以及时间沉淀的智慧。或许,本书会从不同角度去解读“养器”,比如,如何通过合理的养护,让厨具的功能发挥到极致,让烹饪变得更顺畅、更有效率;又比如,如何通过日常的呵护,让厨具成为家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提升整个厨房的格调。我更希望,它能传递一种“慢生活”的理念,让我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找到与器物共处,与时间对话的空间。这种对器物的“养”,最终是对生活的一种“养”,是对内心的一种“润”。这本书,或许能成为我厨房里的“良师益友”,指引我在平凡的日常中,发现不凡的美好。
评分在琳琅满目的厨具市场里,我常常感到迷茫,不知道如何选择,更不知道如何去保养。直到看到《养器》这本书,我仿佛看到了一盏指引灯。书名中的“致用一生”,更是让我眼前一亮。这意味着,它所教授的不仅仅是短期的技巧,而是能够伴随我们整个烹饪生涯的智慧。我期待这本书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长者,娓娓道来,传授那些在实践中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它可能会细致地讲解不同材质的厨具,比如铸铁锅、铝锅、不锈钢锅、以及各种天然材质的工具,在面对油污、锈蚀、高温、低温等不同情况时,应该如何“对症下药”。我猜想,书中可能还会包含很多关于“预防胜于治疗”的理念,强调日常的正确使用和清洁,才是保持厨具良好状态的关键。也许,它还会分享一些在厨房中,可能被忽略但却非常重要的细节,例如刀具的正确存放方式,可以避免刀刃卷曲;木质厨具的定期“喂油”,能保持其光泽和韧性。总而言之,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一种踏实的感觉,让我不再对厨具的保养感到束手无策,而是能够自信地去使用,去爱护,让这些厨房里的伙伴,能够长久地陪伴我,分享我的烹饪时光。
评分我一直认为,一件好的厨具,不仅仅是材料和工艺的堆砌,它更像是厨房里的灵魂,是烹饪故事的讲述者。而《养器》这本书,恰恰捕捉到了这一点。《养器:致用一生的日本厨具护养术》——光是这个书名,就充满了温情和智慧。我猜想,它可能会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为我们揭示日本家庭中,那些世代相传的厨具保养秘诀。我期待它能带领我们走进日本的厨房,去感受那种对器物的虔诚与敬畏。这本书或许会像一本“工具书”,提供清晰的指导,比如如何正确清洗和收纳不同材质的锅具,如何应对不同污渍的侵蚀,甚至是如何处理一些细小的磨损,让它们在时间的流逝中,焕发出更独特的光彩。但同时,我又觉得它不仅仅是实用指南,它更可能是一本关于“生活美学”的书。它会让我们明白,所谓的“养器”,不仅仅是为了延长厨具的使用寿命,更是为了在每一次的互动中,体会到一种与器物建立连接的乐趣。这种乐趣,来自于对细节的关注,对过程的享受,以及对生命的热爱。我希望,读完这本书,我能带着一份更加从容和感恩的心,去对待我厨房里的每一件器物,让它们在我的手中,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评分说实话,我对厨具的认识一直停留在“能用就行”的阶段,总觉得它们不过是实现美食的工具,用坏了再换就是了。然而,当我看到《养器》这本书的书名时,内心深处某种被压抑的仪式感被唤醒了。我开始思考,那些陪伴我们度过无数餐桌时光的厨具,它们背后是否也隐藏着一段段值得被珍视的故事?这本书或许会颠覆我过去对厨具的认知,让我意识到,每一次的擦拭、每一次的晾干,都是在与器物进行一场温和的对话,是在为它们注入新的生命力。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养护技巧,比如不同木材的砧板应该如何清洁和保养,才能避免开裂和发霉;铜锅用久了会氧化发黑,是否有简单的方法能让它重拾光泽;甚至连最普通的刀具,也需要细心的打磨和存放,才能保持锋利,并减少危险。我想,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教授护养技巧,更在于引导读者建立一种“物我合一”的厨房哲学,理解每一件厨具都值得被温柔对待,因为它们承载着我们对食物的热爱,对家人的关怀,以及对生活的热情。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厨具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用心生活,如何拥抱并珍视身边一切事物的指南。
评分拿到这本《养器:致用一生的日本厨具护养术》的瞬间,我就被它浑厚沉静的书名所吸引。我一直以来都对日本的匠人精神和器物文化抱有浓厚的兴趣,总觉得那些经过岁月洗礼,承载着使用痕迹的物件,本身就蕴含着一种无言的生命力。而“养器”二字,更是点明了本书的核心,它不仅仅是关于如何使用厨具,更是一种关于如何与器物建立情感联系,让它们长久地陪伴我们的生活哲思。我设想,这本书可能会深入探讨不同材质厨具(例如铸铁锅、铜锅、木质砧板、陶瓷碗碟等)在日常使用中的特性,以及针对这些特性,有哪些科学而又充满智慧的养护方法。也许它会从清洁、收纳、防锈、保养油的运用、甚至到细微的划痕和磕碰如何处理,都给予详尽的指导。我尤其期待它能阐述“为什么”要这样养护,这种养护背后所蕴含的,是对器物本身的尊重,对烹饪过程的投入,以及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我猜想,本书或许还会穿插一些日本家庭厨房的真实场景,通过这些生动的画面,让我们体会到厨具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它们是如何与使用者一同成长的。这是一种将实用技艺与生活美学完美融合的尝试,让人迫不及待地想一探究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