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初版于1922年,是梁漱溟新儒学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全书共五章,主要包括了本体论、认识论、文化观、历史观和伦理学思想五个部分内容。作者将西方的非理性注意和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相结合,对东西文化加以比较,极富开创性和启发性。梁漱溟(1893-1988),原名梁鼎焕,毕生致力于中国儒家文化的复兴和著述研究,主要代表作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乡村建设理论》、《印度哲学概论》、《中国文化要义》、《人心与人生》等。
##“蔽于主观成见或武断太过”
评分 评分##虽说有非常强的时代局限,今天读来还是有些启发,比如其中提到一些日本学者初见“西方文明”的体会,可以让我们更容易理解当时人们的心态和思想。梁漱溟的问题在于受进化论和政论荼毒太深,无论是对西方社会的讨论还是对中国哲学的讨论都有所偏废,但是我又不觉得他当时提出的方案是错的,或者说至少是有用的。如果当时的中国继续发展“出世”思想,今天的我们又会有怎样的生活呢?
评分 评分##过时了。
评分 评分##这絮絮叨叨的行文风格和字里行间对胡适的鄙夷,令人险些忘记作者是曾经准备皈依的人……
评分##中国近代思想史必读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