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炮制传统技术
定价:198元
作者:曹晖,吴玢,王孝涛 编著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8-01
ISBN:9787513215268
字数:318000
页码:319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
内容提要
“中药炮制技术”虽为guojia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但受“口传心授”传承模式的影响,一直以来都颇感神秘。本书由首批中医药guojia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王孝涛研究员及其弟子,从国内外图书馆保存的多部古代本草著作中精心挑选出380佘幅具有代表性的炮制彩绘图谱,配以名称、出处、炮制方法等说明文字,详细介绍了古代中药炮制技术,填补了国内外中药传统炮制技艺图典的空白。本书不但适宜国内外中医药学者、企业人士参考,也适合从事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专业人士和业余爱好者阅读,实为欣赏与鉴赏的上乘之作。
文摘
暂无相关内容 更新中................
作者介绍
曹晖,第二届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王孝涛)学术经验继承人(2000年),获全国首届中医药传承高徒奖。香港中文大学哲学博士,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研究员,guojia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分会常务委员,中国中药协会中药饮片专业委员会专家组副组长,中国药学会药学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编辑推荐
从多部馆藏本草善本中精心辑选,380余幅中药炮制古图原味呈现。
目录
总 论
章 中药传统炮制技术的传承和创新
第二章 中药炮制相关古籍简介
◎节 炮制专著
◎第二节 本草古籍
◎第三节 医方古籍
第三章 中国古代制药(炮制)工艺图选
各论
第四章 水部
◎节 天水分部
雨水类
雪水类
◎第二节 地水分部
井水类
泉水类
花水类
第五章 土部
东壁土
梁上尘
……
参考文献
这本书简直是我的“寻宝地图”,对于任何一个对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医药领域感兴趣的人来说,都是一份无可替代的珍宝。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来细细品味,那种感觉就像是无意中翻开了一本尘封已久的古籍,却发现里面的内容比想象中更加鲜活、更具操作性。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述每一种炮制方法时所流露出的那种尊重和敬畏。这不是简单的文字罗述,而是将千百年来代代相传的经验和智慧,用现代的、清晰的图示进行了完美的转译。比如,对于一些看似简单的“炒”制过程,书中不仅展示了火候的细微变化,还通过对比图展示了不同阶段药材形态的微妙差异,让人真切体会到“火候”在传统中药里的哲学意义。这种细致入微的观察和记录,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大致领略到炮制过程中那种“毫厘之差,天地之别”的精妙。我甚至开始想象,在古代那些简陋的作坊里,那些老药师是如何凭借着手感和经验,完成这些看似神奇的转化过程的。这本书不仅仅是工具书,它更像是一部关于匠人精神的史诗,让人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被深深地触动。
评分老实说,当我拿到这本书时,我还有点担心它会过于学术化,充满晦涩难懂的术语。毕竟,中药炮制本身就是一个门槛很高的领域,既涉及化学变化,又关乎历史传承。然而,这本书的处理方式彻底颠覆了我的预期。它的编排逻辑清晰得令人赞叹,更重要的是,它在保持专业性的同时,做到了极佳的普及性。那些精美的插图,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我特别喜欢其中对“蒸、煮、炙、煅”等核心技法的分步解析,即便是初次接触这些概念的人,也能通过图文并茂的对照,迅速建立起正确的概念框架。图注部分用词精炼,没有过多的冗余,直击要害。这让我意识到,好的技艺展示,图胜于文,而这本书恰恰抓住了这一点。对于我们这些身处信息爆炸时代的人来说,能够有一本如此清晰、直观、且能沉下心来细读的实体书,简直是一种奢侈的享受。它让我感觉自己不是在“看”书,而是在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手把手地“学”手艺。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用纸质量也体现了对内容本身的尊重。拿到手里就有一种沉甸甸的厚实感,这与书中承载的那些古老、厚重的技艺相得益彰。我翻阅了一些关于“特殊炮制法”的部分,比如涉及到矿物类药材的“煅烧”和“煅淬”,那些图解非常直观地展现了材料在高温处理后的质地变化,甚至能感受到那种热烈的气息。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似乎不仅仅停留在“怎么做”,还在探索“为什么这么做”。在某些关键步骤的旁边,总会穿插一些简短的文字说明,解释这种炮制方式对于提升药效、降低毒性或改变药性的原理。这种由表及里的探讨,极大地提升了本书的深度。它成功地架起了一座桥梁,连接了传统经验和现代科学的视角,让读者在欣赏传统工艺之美的同时,也能理解其背后的逻辑支撑。这对于我们重新审视和推广传统中医药体系,是非常有力的佐证。
评分我必须承认,我过去对中药炮制的了解非常有限,可能只停留在“把药材烘干碾碎”的初级印象。但这本书彻底拓宽了我的视野,让我看到了一个充满活力和细致的微观世界。尤其是书中对不同地域、不同流派在同一种药材炮制上的差异性对比,展现出了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地域特色。比如,描述到某几种常用饮片的炮制差异时,图示中的颜色、颗粒大小的微小变化,都体现了匠人们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这种对比非常具有启发性,让我开始思考,原来中药的“道地药材”概念,不仅在于产地,更在于其后续的“道地炮制”。这种对“道”的追求,渗透在每一个环节中。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将这些原本只存在于专业圈子内部的秘密和技巧,以一种非常平易近人、却又不失权威性的方式呈现了出来,极大地降低了普通人了解和接触这一精深技艺的门槛。
评分从设计美学的角度来看,这本书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排版疏密有致,色彩的运用非常考究,既要突出药材的本色,又要清晰地标识出炮制过程中的变化。我尤其注意到了那些手工绘制或精修的细节图,它们精准地捕捉了药材在热力作用下发生形变的瞬间,那些焦斑的分布、纤维的断裂,都处理得极具表现力。翻阅这本书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审美享受,它将枯燥的工艺流程变得富有诗意。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技术”的书籍,更是一部关于“时间、火候与材料”的哲学探讨。它让人感受到,真正的传统技艺,是与自然规律的和谐共处,是对原材料最大的尊重。读完之后,我感到对传统文化多了一份敬意和亲近感,它让我看到,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依然有这样一群人,默默守护着这份需要耐心和专注才能传承的宝贵技艺。这本书,无疑是现代人了解和传承这些“隐形非遗”的绝佳入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