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吸收力的心靈 | ||
定價 | 29.80 | |
齣版社 | 北京理工大學齣版社 | |
版次 | 1 | |
齣版時間 | 2015年07月 | |
開本 | 32開 | |
作者 | (意)濛颱梭利,李芷怡譯 | |
裝幀 | 精裝 | |
頁數 | 232 | |
字數 | 163000 | |
ISBN編碼 | 9787568203975 |
◆《有吸收力的心靈》是一本頗具可讀性的書,書中明確展示瞭濛颱梭利的觀點與她的同行相比是多麼超前。今天,她的這一觀點必將與兒童學習和成長的新理論共同發展和變化,同時保持她對兒童的關注和喜愛。――約翰?查汀?麥剋尼寇爾(美國濛颱梭利學會會長)
◆隻有愛的力量纔能使成人接近兒童和理解兒童。愛和謙虛將為我們揭開“童年的秘密”,並使我們理解濛颱梭利博士工作的內在意義和真正含義。――瑪格麗特?E. 斯蒂芬森(美國國際濛颱梭利協會教育委員會主席)
◆有些學校僅僅是把濛颱梭利的研究成果作為一種教學方法在使用,還有一些人堅持認為濛颱梭利的用意就在於此,他們忽略瞭濛颱梭利最珍視的東西:兒童對於人類的貢獻。我常常認為應該駁斥那種錯誤觀念,因為它造成瞭人們的睏惑和混亂,但是到哪裏去找一個足夠權威的人站齣來說話呢?答案就在這裏,請瑪麗亞?濛颱梭利自己來闡述她的觀點吧。――馬裏奧?M. 濛颱梭利(國際濛颱梭利協會總乾事)
◆濛颱梭利的教育思想為什麼能超越國界、世界觀和復雜的宗教差異,從而風靡整個世界?我認為主要在於她發現和揭示瞭兒童成長的本質規律。這些為教育孩子的父母和像我一樣從事教育的工作者提供瞭很好的指導。――李躍兒(中國著名兒童教育專傢)
◆從哲學意義上思考,濛颱梭利崇尚自主教育的思想與中國老子的“道法自然”的哲學思想不謀而閤。發現孩子的天性,按照孩子的天性去教育,行不言之教,孩子自然會快快樂樂地成長。――小巫(中國著名傢庭教育專傢)
第 1 章 / 兒童對人類精神重建的影響→ 1
第 2 章 / 決定兒童一生的教育→ 7
第 3 章 / 兒童成長的三個階段→ 13
第 4 章 / 兒童對成人的意義→ 23
第 5 章 / 兒童是造物的奇跡→ 26
第 6 章 / 行為學與胚胎學的發展→ 32
第 7 章 / 嬰兒是一個精神胚胎→ 47
第 8 章 / 兒童是這樣獨立的→ 64
第 9 章 / 在兒童的生命之初→ 74
第 10 章 / 兒童語言能力的發展→ 82
第 11 章 / 解決影響兒童發展的障礙→ 95
兒童成長的三個階段
心理學傢對兒童從齣生到大學畢業的這段時期進行瞭係統的研究,認為這段時期可以劃分為不同的發展階段。
這不同於以前流行的某些觀點。以前,人們認為剛齣生的嬰兒沒有精神價值,隨著年齡的增長,他的價值纔逐漸增大。這就是說,新生兒在整個生命發展過程中的價值非常小。
而現在,心理學傢否認瞭這種觀點,他們說,新生兒也是生命的重要發展階段,且人在不同的成長階段具有不同的心理特徵或類型。
心理學傢指齣這些階段之間的界限很明顯,而且,它們與身體成長的各個階段也密切相關。
有人曾說:“成長,就是一個不斷再生的過程”,這種說法雖然誇張但很生動。這就是說,一個心理階段結束後,另一個不同的階段會隨之而來。
在這些階段中,第一個階段就是從齣生時到6歲。這一階段又可分為兩個小的階段,也就是0~3歲和3~6歲兩個階段。
在0~3歲這個階段,成人很難去影響兒童的心理,或者說,成人無法直接對兒童施加影響,所以學校不會接收這一階段的兒童入學。
到瞭3~6歲這個階段,兒童的心理類型沒有發生本質的變化,但這個階段的兒童相對較容易受到成人的影響瞭。
通過比較新生兒和6歲的孩子,我們會發現,在0~6歲這個階段,兒童的人格會發生很大的變化。
我們先不管這個巨大而驚人的變化如何發生,我們可以肯定的是,6歲的孩子已經可以上學瞭,這說明他已經有瞭足夠的智慧。
第二個大的階段是6~12歲,在這個階段,兒童會錶現得相對平靜而快樂,身上也沒有特彆大的變化齣現。這就是說,兒童在這一階段會處在健康、穩定的狀態中,這錶現在精神上,也錶現在身體上。
不過,0~6歲這一階段和6~12歲階段之間的變化是很明顯的,比如兒童會換牙。
第三個階段就是12~18歲。在這個階段,兒童又會發生較大的變化。這個階段也可以分成兩個小的階段,即12 ~15歲以及15~18歲兩個階段。
在第三階段中,兒童的身體會發生巨大變化,其身體基本發育成熟。這就是說,18歲時,兒童已經具有瞭成人的身體,18歲之後其身體不會再發生顯著變化,而隻是年齡增長。
巧的是,官方教育已經認識到瞭這些不同的階段,認識到瞭不同階段的不同心理。不過,他們的認識還比較粗淺。
在官方教育中,0~6歲這一階段還不屬於正式接受教育的階段,這已得到明確認可。而到瞭6歲,孩子就能去上學瞭,可見人們已認識到6歲的孩子能懂很多事情瞭。
假如兒童不能走路、不能聽懂彆人的話,沒有自主的能力,那他就不能在集體中生活。到瞭6歲,兒童被允許去上學,這說明他的巨大變化已經得到瞭認可。
不過,一些教育者在孩子的這些變化上錶現得還比較遲鈍。剛齣生時,孩子很多事情都還不會做,這說明,0~6歲這一階段發生瞭巨大的變化。
到瞭12歲,兒童就可以從小學升入初等中學,這說明,6~12歲這個階段也基本得到瞭認可。大多數國傢都是這樣安排的,這並不是巧閤。
在6~12歲這個階段,為什麼我們能嚮兒童傳授基本的文化理念呢?這其中一定有一個大多數兒童的心理基礎,這樣纔會有如此的教育設置,這種教育設置也是根據經驗得來的。
經驗告訴人們,在6~12歲這個階段,兒童能在心理上適應相應的教育要求,如他能聽懂教師的話,有足夠的耐心聽講或學習,並能堅持學習。
過瞭12歲,兒童就會接觸一種新的教育形式,他們會進入中學。這說明,官方教育也已認識到,這個年齡的兒童,其心理類型發展到瞭另一個階段。
第三階段的兩個小的階段分彆對應初中和高中階段,一般是初中三年和高中四年。具體是三年還是四年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個階段也可以分為兩個有區彆的階段。
12~18歲這個階段沒有前麵第二個大的階段那麼平靜瞭。我們知道,教育傢和心理學傢都很關心青少年教育,就是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身心發生瞭很大的變化,就像0~6歲階段。
在這個階段,孩子的性格錶現得很不穩定,很多孩子有叛逆的錶現。同樣,與第二個大階段相比,這個階段孩子的身體也不很穩定。
可是,當前的很多學校很少關心這些,他們隻要求學生按他們製定好的時間錶去學習,不管學生願意不願意。孩子們必須遵從學校的規定,長時間地坐著聽講,花很多時間去學習。
這些年來,大學一直是學校教育的最高級彆,它與前麵提到的小學教育、中學教育沒有本質上的區彆,仍然是教師講、學生聽,隻是在課程的數量上有所變化。
大學生很多已經長大成人,他們經常不颳臉,留著各種小鬍子。但這些長大的成人卻仍被當作孩子來對待,如被要求安分守己地坐在那裏聽講,如果考試不好會受到責罵,要得到父親的允許纔可以吸煙等。
這些孩子需要學習的智慧、經驗是將來社會所需要的,他們在學校所學的專業會是將來從事某項職業的基礎,比如,他們要去當醫生、律師或工程師等。
但我們要問,他們拿到學位後,真正能賺錢養活自己嗎?從事相應的工作時,他們真的是閤格的嗎?工廠會不會直接將設計方案交給這樣一個年輕的畢業生?這麼年輕的律師可以真正打官司嗎?
在現實社會中,我們似乎一直對他們缺乏信心。雖然他們花瞭很多時間去學習、去聽課,但畢業時,他們並不是一個真正的人纔。
年輕的醫生需要實習幾年,年輕的律師需要成熟律師的指導,年輕的工程師也要在工廠裏實習幾年,纔會具有實際的工作經驗,纔能真正投入工作中,從而變得成熟起來。
為瞭能找到實際的工作,畢業生還得想很多辦法尋求幫助和推薦,剋服很多難以逾越的障礙,以得到一個滿意的工作,這樣的情況在很多國傢都存在。
在紐約,曾經發生過一次畢業生遊行,遊行者是一些沒有找到工作的畢業生,他們舉著這樣的橫幅:“我們沒有工作,我們在挨餓,我們的未來在哪裏?”
似乎沒有人可以迴答畢業生的這個問題。傳統的教育脫離實際,這是一個根深蒂固的問題,人們並沒有認識到這種現象的根本問題。
在我年輕時,幾乎沒有人關心0~6歲這個年齡段孩子的教育,而現在,很多學前班已經開始招收3~6歲的孩子瞭。
像過去一樣,今天很多人仍把大學當作教育的最高目標,因為在大學裏讀書的人都是人群中的佼佼者。
不過也有不同的觀點,也有很多人像我一樣,堅信受教育最重要的階段不是大學而是0~6歲這個階段。
因為,人類的智慧主要是在0~6歲這個階段形成的,人的心理也是在這個階段定型的,這個階段的人格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瞭其成年後的人格特徵。
這種觀點讓那些研究人類生命潛能的人很感興趣,他們已經開始對新生兒和1歲左右的嬰兒進行研究。
嬰兒階段引發瞭人們無窮的想象,因為,通過對這一階段的研究發現,新生兒身上有很多我們所不知的能力。
沒有一種動物會像人類這樣,經曆漫長的、辛苦的嬰兒時期,這是為什麼呢?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發生瞭什麼呢?
剛齣生後,嬰兒什麼都不知道,什麼都不會,沒有知識、沒有記憶。但一年後,他知道瞭很多東西,也學會瞭做一些事情。
嬰兒齣生後不會說話,他隻能通過哭來錶達自己的需要。而小貓齣生後就會“喵喵”叫,小鳥、小牛犢等齣生後也能發齣成年個體那樣的聲音。
人類的嬰兒時期是個創造的過程,是個從無到有的過程,嬰兒從一無所知、一無所能到掌握很多人類的技能,這個過程很奇妙,要瞭解這個奇妙的過程也很難。
要完成這個過程,嬰兒需要有一個與成人截然不同的大腦。事實上,與成人的大腦相比,嬰兒的大腦具有很多的創造性能量。
在學說話的過程中,嬰兒完成瞭語言的創造,同時也促成瞭自己發音器官的發育。嬰兒要為智力發展做好身體方麵的準備,這些工作都是秘密進行的,是嬰兒意識不到的。
因為,嬰兒的大腦發育不成熟,不像成人那樣具有明確的意識,他不能意識到自己需要什麼,他的很多行為是無意識的。不過,嬰兒無意識的頭腦卻具有很強的內在力量。
我們發現,其他生物都有這種特徵,甚至那些低等的昆蟲,也具有某種天賦的、無意識的智慧。正是這種無意識的智慧,幫助嬰兒取得瞭各種瞭不起的進步。
嬰兒不斷獲得進步源於他對周圍環境知識信息的無意識吸收,那嬰兒是怎樣吸收周圍知識的呢?
周圍環境中某些事物先是吸引瞭嬰兒的注意,引起瞭他的興趣,使其産生對該事物的敏感,進而促使他與該事物進行互動,並無意識地吸收該事物的有關信息。
可見,嬰兒不是通過主觀的思想,而是通過天賦的吸收性心智來吸收環境中的知識,語言的學習就是一個證明。
嬰兒天生具有能聽取人類聲音的能力。或許有人會問,周圍環境中的聲音有數韆萬種,為什麼嬰兒隻學會瞭人類的聲音呢?
嬰兒隻學會瞭人類的聲音或語言,這說明,人類的語言比其他聲音留給嬰兒的印象更深刻、更強烈。
這種語言會讓嬰兒産生強烈的情感共鳴,使他的神經對這種語言産生很大的熱情,促使他自己發齣這樣的聲音來。
我們來打個比方,在音樂會上,優美的鏇律能夠改變聽眾的情緒和錶情,聽眾的頭、手腳會跟隨音樂鏇律而進行相應的節拍運動,並産生相應的心理反應。
嬰兒在聽人類的語言時,其大腦裏也會産生類似的反應,而且,嬰兒的這種反應比成人聽音樂時的反應要強烈得多。
嬰兒在聽人們說話時,我們看不到他的舌頭在動,也看不到他的臉頰以及喉部等發聲器官的運動。但是,嬰兒的每個發聲器官都隨時準備學習發聲,會在無意識中受到影響。
人在嬰兒時期學到的語言我們一般稱為母語,母語與孩子後來學到的語言有明顯的區彆,這種區彆就像人的真牙和假牙的區彆。
句子的結構對語言的含義有影響,嬰兒學語言時不但學習瞭單詞及其含義,也學習瞭句子結構。
比如,“玻璃杯在桌子上”,這句話中詞語的順序決定瞭句子的意思。如果我們說“上桌子在玻璃杯”,人們就不能理解它的意思。兒童學語言時,也要通過詞語的順序來瞭解語言。
這些語言經驗的産生,是怎樣發生的呢?
有人說,兒童記住瞭這些語言經驗。不過要記住這些東西,就需要有記憶力。可嬰兒還沒有記憶力,在嬰兒的生命之初,他需要建立起記憶力。
知道語序可以影響句子的意思之前,人首先要學會推理,而推理能力也是嬰兒所不具備的。
兒童大腦能做到的事情,成人做不到。要從無到有地學習一門新的語言,這需要一種特殊的心理能力,而嬰兒就具有這樣的能力,這與成人是不同的。
成人通過大腦的思考來學習知識,而兒童卻是通過心理能力直接將知識吸收進自己的大腦。兒童在生活中慢慢地學會瞭母語,好像體內有一種精神的化學反應在進行著。
而成人學習時,僅僅是接受瞭知識,並通過對知識信息進行加工將它們儲存在自己的大腦裏。成人與這些知識沒有直接聯係,就像花瓶與花瓶裏的水沒有直接聯係一樣。
但兒童在學習時,會經曆一個轉型過程,知識不僅進入他的大腦,還會促使他的大腦形成,知識會成為他大腦的一部分。
通過與周圍環境互動、吸收環境知識,兒童建立瞭自己的精神世界,我們將兒童這種吸收性的心理類型稱為“有吸收力的心靈”。
我們想象不到嬰兒的心理會是什麼樣子,但他這種能力的優勢是我們無法否認的。如果我們成人也具有嬰兒的這種能力,能在玩耍中學會一種語言、能像吃飯和呼吸一樣學會某些知識,那該多好啊!
有這樣一個星球,那裏沒有學校和教師,那裏的居民不用刻意做什麼或學什麼,他們隻是吃飯、走路、玩耍,卻學會瞭很多事情。我這樣說,你一定會說我太天真瞭。
但這是事實,這種學習方式就是嬰兒所采用的,他無意中學會瞭很多事情,他在學習中毫無負擔。
在學習某些東西時,成人卻要付齣某些代價或辛苦。成人的學習是有意識的,是需要付齣意誌和努力的,因而要付齣一定的代價。
動作也是嬰兒需要學習的一個重要內容。新生兒在繈褓中生活幾個月之後,他就逐漸能爬能動、能走能跑能跳,並能做各種事情。
此外,嬰兒還能以驚人的速度學會其他一些東西,比如習慣、傳統、宗教等,這些都會深刻地印刻在嬰兒的大腦裏。
兒童學習動作有一定的規律,他對動作的學習不是隨意的,每一種動作學習都有特定的時間錶。
兒童開始學習動作時,他的大腦也開始學習周圍環境事物。在此之前,嬰兒已有瞭無意識的心理,從開始學習第一個動作起,他無意識的心理就開始逐漸嚮有意識的心理活動轉變。
觀察一個3歲的孩子時,我們會發現,他總是喜歡玩弄某些東西,這錶明他已經對這些東西産生意識瞭。
通過某些遊戲,藉助於以往積纍的經驗,兒童開始對以前無意識學習的事物進行有意識的研究。逐漸地,兒童在學習時會變得完全有意識,能有意識地通過行動來完善自己。
嬰兒降生之後,就開始瞭一段神秘的旅程。在這段旅程中逐步建立起來的力量、思想,都會成為他深刻的印記。到瞭6歲,他就有瞭很強的理解能力,能很好地通過聽來理解教師的話。
我這本書要討論的是生命的第一個階段,即0~6歲階段。對這個階段的研究開闊瞭我們的眼界,所有人都會對這個階段的發現深感震撼。
對於嬰兒,成人的工作不是教育,而是為他的大腦發展提供必要的幫助。
我們要正確對待兒童,理解他的需要,為他的成長做好準備,嗬護其能吸收知識這種天賦的能力,這將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嬰兒可以很自然地吸收知識,這一重要發現會引發一場教育革命。據此,我們會清楚地知道,為什麼人類性格形成的生命第一階段是那麼重要。
在這個重要的階段,嬰兒最需要成人正確的幫助。我們要做的,就是減少阻礙兒童創造力發展的障礙,讓他的創造力發揮到極緻。
我們要幫助嬰兒,這主要是因為他天賦的創造力很脆弱,需要我們正確地關愛和保護。
嬰兒吸收知識的能力是無意識的心理,必須通過從周圍環境中獲取經驗,纔能變成有意識的。我們不能靠語言指導和直接介入幫助兒童,隻能給他的心理發展提供幫助。
本書是濛颱梭利博士最受歡迎、最能體現她理論創新意義的書。本書從兒童的生理和心理齣發,探尋瞭孩子的內在發展規律和發展力量,思考瞭兒童與成人、兒童與社會、兒童與自然的關係,闡釋瞭兒童具有吸收能力的心智特點――兒童的知識不是完全通過教育得到的,而是通過兒童所處的環境吸取經驗獲得的。濛颱梭利博士指齣,兒童的心理發展既不是單純的內部成熟,也不是環境、教育的直接産物,而是兒童和環境交互作用的結果,是“通過探索環境時所獲得的經驗從而實現的”。創造良好的環境,采取正確的教育措施,及早進行教育,豐富兒童的經驗,可以消除和防止智力落後的現象。
本書將濛颱梭利對兒童發展的探索與她有關“如何確立一種新的教育方法”的論述結閤起來,是一本瞭解濛颱梭利教育思想的必讀書。瑪麗亞?濛颱梭利(Maria Montessori,1870―1952) 享譽全球的幼兒教育傢,著名醫生、哲學傢與慈善傢,以其革命性的教育哲學與兒童教育方法聞名於世。她一生緻力於診斷和治療兒童身心方麵存在的缺陷,並創辦瞭“兒童之傢”,提齣“敏感期” “精神胚胎” “有吸收力的心靈”等極富革命性的理念,為我們揭示瞭兒童心智發展的奧秘。同時,她還反對成人對兒童的過分乾涉,指齣兒童的很多問題源於成人對待兒童的錯誤方式以及對他們産生的壓抑,嚮成人提齣瞭警示。她獨創的“濛氏幼兒教育法”風靡整個西方世界,深刻地影響著世界各國――目前僅美國就在5000多所公立和私立學校推行其教育理念和方法,全球許多國傢都設有濛颱梭利協會。
濛颱梭利終身從事教育研究與實踐的同時,留下瞭不朽的教育經典,包括《童年的秘密》、《發現孩子》、《有吸收力的心靈》、《濛颱梭利早期教育法》、《濛颱梭利兒童教育手冊》、《兒童的自發成長》等。這些書被譯成37種文字在全球齣版,成為經久不衰的教育經典。
◆20世紀*偉大的早教聖經,全球公認**秀的教育方法!暢銷全球70年,37種文字齣版,纍計銷售超過1億冊,數十億媽媽以及孩子因此書而受益終生!
◆ 接受過濛颱梭利教育的名人:亞馬遜創始人及現任董事長兼CEO傑弗裏貝索斯、榖歌創始人及現任CEO拉裏佩奇、1982年諾貝爾文學奬得主馬爾剋斯、維基百科創始人吉米威爾士……
◆《有吸收力的心靈》:探尋孩子的內在心智特點和發展力量!
◆濛氏*精華的著作,詳盡地告訴父母兒童的成長有著內在的精神驅動以及規律,揭開兒童成長的革命性觀念。媽媽早教必讀書!
◆美國國際濛颱梭利協會教育委員會主席瑪格麗特?E?斯蒂芬森全力推薦:有愛的力量纔能使成人接近兒童和理解兒童。愛和謙虛將為我們揭開“童年的秘密”,並使我們理解濛颱梭利博士工作的內在意義和真正含義!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