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考:跳脫慣性的思考模式(二版)(精裝版)/繁体中文

批判性思考:跳脫慣性的思考模式(二版)(精裝版)/繁体中文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批判性思考
  • 思维模式
  • 逻辑思维
  • 决策制定
  • 问题解决
  • 认知偏差
  • 理性思考
  • 学习方法
  • 自我提升
  • 精装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善本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深思文化-寂天
ISBN:9789863184072
商品编码:24369376213
包装:平装

具体描述

Isbn:9789863184072
作者:Stella Cottrell
譯者:鄭淑芬
頁數:400頁
開數:17x23
裝訂:精裝
出版日:20151210
出版社:深思文化-寂天

作者Stella Cottrell是英國知名的教育類叢書作家,尤其是學習技巧與思考類書籍首屈一指的專業作家,著作全球熱賣超過75萬本,本書中文版也一直深受讀者喜愛,廣受學校通識課程,以及批判性思考訓練課程採用,繼推出全新編排的彩色版後,再推出彩色精裝版,值得您保存珍藏。

如何跳脫慣性的思考窠臼,突破思考上的迷思與局限?
如何運用理性與邏輯能力,作出zui正確周全的判斷與決定?


本書將幫助您──


跳脫慣性思考的窠臼,突破盲點與迷思!
明辨是非真偽,培養zui敏銳的觀察力!
透徹問題與真相,做出zui周密的分析!
訓練理性與邏輯能力,做出zui正確的判斷與決策!
全面發展出優異的學業、研究、工作及生活能力!

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將開創你的角度,開闊你的視野,
讓你擁有zuijia的思考能力,培養zui敏銳的觀察力,發揮zuida的潛能!
不論是面對學業、職場或人生,在課業、工作或生活上,
批判性思考都能讓你覷破思考的盲點、邏輯的破綻、論述的漏洞、理論的缺陷,
幫助你做zui周密的考量與分析評估,下zui正確的判斷與決策,
擁有zui強的學業能力、研究能力、工作能力及生活能力!

本書內容共分11da章,主題詳盡完備,範文豐富,
並精心設計各種評估表和練習活動,內容循序漸進,活潑多元,
幫助實際培養判批性思考的能力!

目錄
簡介
單元內容簡介
語彙表
範例:利用語彙進行論證評估

Unit 1 什麼是批判性思考


1什麼是批判性思考?
2講理
3 為什麼要培養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4 基本的技巧與態度
5 培養自覺,正確判斷
6 批判性思考的個人策略
7 學術領域中的批判性思考
8 批判性思考的障礙
9 批判性思考:知識、技巧與態度
10 培養思辨能力的優先順序
11 本章摘要

Unit 2你有多會思考?

1 評估你的思考技巧
2 集中注意力
3 分類
4 細讀
5 參考資料及解答

Unit 3他們的重點在哪裡?

1 作者的立場 & 練習
2 論證:以理服人
3 把論證找出來 & 練習
4 抽絲剝繭找結論
5 論證要素一覽
6 本章摘要
7 參考資料及解答

Unit 4這是一個論證嗎?

1 論證與反對 & 練習
2 非論證:描述
3 非論證:解釋
4 非論證:摘要
5 練習:這是哪一種訊息?
6 區分論證與其他資訊
7 練習:把論證找出來
8 本章摘要
9 參考資料及解答

Unit 5他們講得好嗎?

1 作者的立場清楚嗎?
2 論點一致性 & 練習
3 邏輯一致性 & 練習
4 獨立理由與聯合理由 & 練習
5 暫時性結論
6 暫時性結論作為理由 & 練習
7 歸納式結論與推論式結論 & 練習
8 邏輯順序 & 練習
9 本章摘要
10 參考資料及解答

Unit6聽懂言外之意


1 假設 & 練習
2 找出隱性假設
3 作為理由之用的隱性假設 & 練習
4 偽前提
5 隱性的論證 & 練習
6 顯義與隱義
7 本章摘要
8 參考資料及解答

Unit7這樣講有道理嗎?


1 錯誤認定因果關係 & 練習
2 相關與假相關 & 練習
3 未符合必要條件
4 未符合充分條件
5 練習:必要條件與充分條件
6 不當的類比 & 練習
7 轉移焦點、同盟和排他
8 其他論證漏洞 & 練習
9 跳躍式推論與紙牌城堡
10 情緒性的語言:人身攻擊
11 其他問題與更多練習
12 扭曲事實、貶抑對方
13 贅述;負負不得正
14 本章摘要
15 參考資料及解答

Unit8證據在哪裡?

1 原始資料與二手資料
2 尋找證據
3 文獻研究
4 可靠的資料來源
5 真實性與有效性
6 適用性與可靠性
7 選用zuijia證據
8 相關證據與不相關證據 & 練習
9 具代表性的樣本 & 練習
10 確定性與可能性
11 樣本da小和統計顯著性
12 以偏概全
13 控制變項
14 事實與意見
15 目擊證人的證詞
16 交叉比對
17 評估da量的證據
18 本章摘要
19 參考資料及解答

Unit9批判閱讀與寫筆記


1 批判閱讀的準備工作
2 找出理論觀點
3 理論與論證的關係
4 分類與挑選
5 正確解讀
6 利用筆記輔助批判閱讀
7 為特定目的閱讀與做筆記
8 簡要的批評筆記:分析論證
9 簡要的批評筆記:書籍
10 簡要的批評筆記:論文與報告
11 篩選筆記內容
12 練習:明智的篩選〈筆記A〉
13 練習:明智的篩選〈筆記B〉
14 解說分析:明智的篩選練習
15 註明資料來源
16 本章摘要
17 參考資料及解答

Unit10評論與分析性寫作


1 評論文章的特色
2 先給讀者一些基本概念 & 練習
3 寫文獻研究
4 引導論述進行的文字
5 標示其他觀點的字詞
6 標示結論的字詞
7 標示論述進行的英文字詞
8 得出暫時性結論 & 練習
9 本章摘要
10 參考資料及解答

Unit11分析!分析!分析!

1 〈文章一〉的查核表
2 〈文章一〉
3 〈文章一〉的查核結果
4 〈文章一〉的解說分析
5 〈文章二〉的查核表
6 〈文章二〉
7 〈文章二〉的查核結果
8 〈文章二〉的解說分析
9 評量自己的評論分析文章

附錄 本章摘要

1 第八、九、十一章的練習文本
2 長篇文章練習
3 〈練習一〉:論證的要素
4 〈練習二〉:找出論證的漏洞
5 〈練習三〉:論證的要素
6 〈練習四〉:找出論證的漏洞

附錄



Stella Cottrell

Stella Cottrell

Stella Cottrell是英國里茲da學的「終身學習長」(Director for Lifelong Learning)。曾任於路頓da學(University of Luton)終身學習計畫的署長。同時她也在英國東倫敦da學(University of East London)長期致力於學習技巧、誦讀困難的研究,以及教育的發展。著作有《da學生了沒》(The Study Skills Handbook)、《築人生的願景》(Skills for Success),以及《考試da師》(Skills for Success)(以上均為深思出版)等十幾本暢銷著作,全球暢銷熱賣75萬本以上。

好的,以下是一本与您提供的书名和内容完全无关的图书简介,力求内容详实、自然流畅: 《迷雾中的灯塔:航海时代的科学、探险与文明的交汇》 作者: 艾萨克·范德比尔特(Isaac Vanderbilt) 出版社: 环球人文出版社 装帧: 精装,附录收录珍贵航海日志手稿复刻件 页数: 约850页 定价: 1280 新台币 / 45 美元 ISBN: 978-986-XXXX-XX-X --- 书籍简介: 当我们凝视浩瀚无垠的大海时,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水与天空的交界,更是人类历史上最壮丽、最危险的史诗之一——地理大发现时代的缩影。《迷雾中的灯塔:航海时代的科学、探险与文明的交汇》并非仅仅是一部关于船只和航线的编年史,它深入剖析了十五世纪至十七世纪间,欧洲探险家们如何凭借着对未知世界的渴望、对财富的追逐,以及至关重要的科学工具的革新,彻底重塑了全球的地理认知、贸易结构乃至文化版图。 本书的主旨在于揭示,这场席卷全球的“大航海时代”并非仅仅依赖于勇气和运气,它是一个由数学、天文学、冶金学和经济学共同驱动的复杂系统工程。范德比尔特教授,一位享誉国际的海洋史与科学史交叉学科专家,以其严谨的考据和引人入胜的叙事风格,带领读者穿越了风暴肆虐的南美洲海岸线,潜入了满载香料和黄金的东方港口,并最终抵达了人类文明交汇的十字路口。 科学的曙光:导航技术的革命 本书的开篇聚焦于技术革新。在那个“地平线即是世界尽头”的时代,准确判断船只位置是生死攸关的难题。范德比尔特详细考察了浑天仪、星盘以及更具革命性的象限仪的发展历程。他细致描绘了葡萄牙和西班牙的皇家航海学校如何将天文学知识转化为实用的导航手册,以及如何克服“测定经度”这一困扰了数个世纪的难题。我们得以一窥早期经度测定仪器的笨拙与精妙,以及历法计算在远洋航行中的关键作用。书中特别辟出章节,分析了磁罗盘技术的改进,以及如何利用对风向和洋流的深入理解,将危险的航行转化为可预测的商业路径。 探险背后的经济逻辑与国家意志 “发现”的背后,是赤裸裸的商业竞争与国家战略。本书深入剖析了早期探险背后的经济驱动力——对香料(胡椒、肉桂、丁香)和贵金属的狂热追求。范德比尔特教授引用了大量档案文献,揭示了早期特许贸易公司的运作模式,如葡萄牙的“印度政府”和后来的荷兰东印度公司(VOC)的早期雏形。他探讨了资本的积累如何支持了远超当时技术水平的庞大远航项目,以及“股份制”概念在资助跨洋探险中的萌芽。 通过对里斯本、塞维利亚、安特卫普等主要贸易枢纽的深入考察,本书展示了全球贸易网络是如何在短短数十年间,从地中海中心转向大西洋沿岸,永久性地改变了欧洲的财富分配和政治力量对比。 跨文化碰撞的复杂性 《迷雾中的灯塔》的另一重要贡献,在于其对“接触”过程的细致描摹。探险家们并非孤立的英雄,他们的到来对美洲、非洲西海岸和东南亚的土著文明产生了深远而往往是灾难性的影响。本书避免了简单的“英雄史观”,而是审慎地探讨了文化冲突、疾病传播以及早期殖民体系的建立过程。 范德基教授巧妙地将欧洲探险家的官方记录与当地口述历史及考古发现相结合,力求呈现一个更平衡的视角。例如,书中详尽分析了麦哲伦船队在菲律宾的遭遇,如何从一场技术展示演变为一场复杂的政治与宗教干预。这些章节探讨了欧洲人如何利用自身的航海优势和对火药的掌握,迅速打破了既有的权力平衡,但也反思了随之而来的生态交换(哥伦布大交换)对全球生物多样性和人类社会的长期影响。 航海的日常:船上的生命与挑战 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远洋航行的艰辛,书中有一部分内容专注于船上的微观世界。从船体设计(卡拉克帆船到盖伦帆船的演变)、补给策略(如何应对维生素缺乏导致的坏血病),到船员的等级制度和心理压力,无不展现了人类在极端环境下的适应与挣扎。 我们跟随船医和水手留下的日记,体验了漫长航行中单调乏味、疾病肆虐的生活,以及面对未知海域时普遍存在的迷信与敬畏。这些细节,使得冰冷的地理坐标和贸易数字充满了人性的温度。 结语:现代世界的奠基石 《迷雾中的灯塔》的最终结论指出,航海时代的探险,无论其动机多么功利或充满争议,都是现代全球化进程无可替代的起点。它不仅绘制了世界地图,更重要的是,它将分散的文明碎片整合到了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中。 本书以精炼的笔触,总结了这一时代对地理学、生物学、乃至国际法观念的永久性贡献。对于任何对全球史、科学史、或人类探索精神感兴趣的读者而言,这都是一部不可或缺的里程碑式著作。书中附录的详尽地图集和珍贵的手稿复刻件,更为这部史诗般的叙事提供了强有力的视觉与文献支撑。

用户评价

评分

老实讲,我一开始对“批判性思考”这个主题有些敬而远之,总觉得那是不是属于学院派的东西,离我的日常生活很远。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非常巧妙地将这种高阶思维应用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评估广告宣传、筛选新闻报道,甚至是理解家庭财务规划的建议。其中关于“概率思维”的探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教会我如何理性地评估风险和收益,而不是被情绪化的描述所左右。例如,当新闻报道某个事件的发生率时,这本书会引导我去思考“基准率”是多少,而不是仅仅被耸人听闻的绝对数字所震撼。这种思维上的“降维打击”,让我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选择和信息冲击时,都能保持一种超然的冷静。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让它成为我书架上不可或缺的一本“反直觉指南”,时刻提醒我:保持好奇心,永远不要停止追问“为什么”。

评分

我购买这本书纯粹是出于对提升自我表达能力的渴望,希望我的观点能够更有力量,更具说服力。在社交媒体时代,每个人都在努力发声,但真正有影响力的声音往往是那些逻辑严密、论据扎实的观点。这本书并没有直接教你如何“雄辩”,而是从根源上解决了“如何形成一个值得一提的观点”这个问题。它强调了清晰定义问题的关键性,以及如何避免在辩论中偷换概念。我发现,很多争论的失败,并不是因为某一方的动机不纯,而是因为双方对核心术语的理解存在偏差。这本书提供了一套强有力的“澄清工具”,让我能够迅速识别并指出这些模糊之处。这使得我在与人交流时,对话质量得到了质的飞跃,我们不再纠缠于表面的言辞冲突,而是开始聚焦于核心的分歧点。这是一种高效率的沟通方式,让人感到非常畅快,不再是无效的口舌之争。

评分

我最近对提升自己的认知深度非常感兴趣,市面上的成功学书籍汗牛充栋,但大多只是告诉你“该怎么做”,很少深入剖析“为什么应该这么想”。这本书恰好填补了我的空白。它没有给我现成的答案,反而更像是一位耐心的导师,引导我进行自我对话。我印象最深的是它关于“确认偏误”(confirmation bias)的讨论,虽然很多地方都在提这个概念,但这本书的切入点非常独特,它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案例展示了我们大脑是如何不自觉地过滤掉与自己既有观念相悖的信息的。这对我个人生活中的决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比如在选择投资标的时,我过去总是倾向于寻找支持我已有观点的报告,现在我强迫自己去阅读反对意见,并认真分析其合理性。这种阅读体验是反直觉的,一开始甚至有些不适,但长期坚持下来,我的判断准确性明显提高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逼迫你走出舒适区,去拥抱那些让你感到不舒服的、挑战你固有认知的思想。它不是一本让你读完就束之高阁的书,而是需要不断翻阅、在实践中印证的工具书。

评分

这本书真是让我眼前一亮,尤其是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常常被各种观点裹挟,很容易迷失在信息的洪流中。我记得有一次在工作中,面对一个棘手的跨部门协作难题,大家各执己见,场面一度陷入僵局。当时我就意识到,如果只是停留在表面现象去争论,恐怕永远找不到问题的根源。这本书的某些章节(虽然我不能具体说出内容)提供了一种系统性的框架,帮助我把复杂的状况拆解开来,看清隐藏的假设和逻辑漏洞。它不像那种纯理论的哲学著作,而是非常注重实践应用,教你如何去质疑那些看似理所当然的“常识”。读完后,我在分析同事的论点时,不再是单纯地反驳,而是开始追问“你的这个结论是基于什么证据得出的?”以及“有没有其他可能性我们没有考虑?”这种思维方式的转变,让我处理问题时更加沉着、有条理,不仅解决了当下的难题,更重要的是,它培养了一种长期受益的审视习惯。那种感觉就像是,你突然获得了一副能看穿迷雾的眼镜,世界一下子变得清晰了许多,不再是人云亦云。

评分

说实话,我是一个对文字和结构要求比较高的人,很多工具书的排版和论述方式都显得过于干涩、学术化,让人望而却步。但这本书的行文风格非常流畅,而且作者在构建复杂的逻辑体系时,运用了大量的类比和图示(虽然我不能描述具体内容),这极大地降低了理解的门槛。我发现,即使是那些我之前觉得晦涩难懂的逻辑谬误,经过这本书的阐释后,也变得清晰明了,就像把一个复杂的机械装置拆解成了易于观察的零部件。特别是书中关于“论证结构”的分析方法,非常实用。我记得我以前写报告时,总觉得论点和论据之间缺乏紧密的连接,读完这本书后,我开始用“前提-推论-结论”的清晰路径来组织我的思路。这不仅仅是写作技巧的提升,更是一种思维清晰度的体现。它让你从一个漫无目的的思考者,蜕变成一个有目的地构建思想的架构师。对于任何需要进行深度分析和表达的人来说,这本书的结构设计本身就是一种示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