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胎教

唐诗胎教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汉竹 著
图书标签:
  • 唐诗
  • 胎教
  • 孕期
  • 诗歌
  • 古典
  • 育儿
  • 亲子
  • 文化
  • 教育
  • 宝宝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泰州新华书店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53743738
商品编码:24214685177
开本:12
出版时间:2015-05-01

具体描述


内容介绍
朗朗上口的961唐诗佳作,睡前五分钟,跟随爸爸妈妈儿时的记忆,一起读给宝贝听。 “等待”到“初相遇”,再到“甜蜜的‘腹’担”,准妈妈轻轻地诵读着美丽的诗篇,J像与腹中的宝贝交谈,回味与准爸爸相依相恋的感觉。 国学艺术的精华蕴藏在短小的一1诗中。宝贝在生命之初,摄取到美的力量,潜移默化间,传统文化的美与情,如涓涓溪流般,传递给腹中的胎宝宝。 人气插画师倾情打造的纯美绘本,结合古典与浪漫,融合清新与纯美,YL浑然一体的阅读感受,满卷的“诗情画意”令人耳目一新,让准妈妈全情体验W美胎教。 唐诗加胎教拓展阅读中的乐府诗、宋词,“一对一”精心编排,融入一幅画境中,互相唱和。一1唐诗更窥见国学的博大精深,如新生命般不断孕育、成长和茁壮。 唐诗胎教,陪妈妈的爱一起孕育聪慧宝宝。

关联推荐

生命的初心,是一块白板,明智的爸爸妈妈将它描上清新美丽的风景。而唐诗王国里的诗人们,他们的灵感J像天宇里的璀璨星星,妙笔将寻常之物幻化得奇妙无比,将深奥哲理展现成浅近明朗的画面,万物的神奇,心灵的美妙,都蕴藏在朗朗上口的诗句里。这些美丽的讯息都能被胎宝宝感知。

捧在手心的W美原创绘本,是人气插画师用100个日夜编织的飘逸梦境,守护着美妙的睡前时光。清新扑面的画卷,直达心灵的笔触,古人们的爱情、亲情、友情,还有高尚完美的人格理想,都是爱的风景。

即使不记得诗的名字,看一眼熟识名句组成的目录,字里行间的记忆J会跳入你的眼帘,领你从心底轻轻哼出全诗,如同邂逅故知的亲切和温馨。

如果本书的诗情画意已经轻轻汇入你的心跳,那J打开她吧,让妈妈和宝贝一起在唐诗的“心”宇宙遨游。母子间*自然的沟通,让万物显得如此美丽,爱的感觉会在小生命的心里延续,守护TA的一生。 
目录
上篇 等待 19/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19/田园乐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20/长干行(节选)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23/咏鹅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24/清明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中篇 初相遇 70/红豆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72/菩萨蛮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75/明月夜留别 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 76/春思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79/感遇(节选)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80/钓鱼湾 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

上篇 等待

19/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19/田园乐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20/长干行(节选)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23/咏鹅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24/清明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中篇 初相遇

70/红豆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72/菩萨蛮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75/明月夜留别 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

76/春思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79/感遇(节选)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80/钓鱼湾 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

80/江南曲(节选) 落花如有意,来去逐轻舟

……

下篇 甜蜜的“腹”担

122/游子吟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24/客至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125/饮中八仙歌(节选)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126/离思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128/春雪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30/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

164/附录 教子一艺,不如赐子好名

版权页 显示全部信息

在线试读
春晓 唐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 处处闻啼鸟。 ●●○○● 夜来风雨声, ●○○●○ 花落知多少。 ○●○○● 田园乐 唐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 ○○●○●● 柳绿更带朝烟。 ●●●●○○ 花落家童未扫, ○●○○●● 莺啼山客犹眠。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

处处闻啼鸟。

●●○○●

夜来风雨声,

●○○●○

花落知多少。

○●○○●

田园乐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

○○●○●●

柳绿更带朝烟。

●●●●○○

花落家童未扫,

○●○○●●

莺啼山客犹眠。

○○○●○○

 

梦里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50 岁时隐居在鹿门山。在一个春日的清晨,诗人睡起,刹那间被那阵阵鸟啼、沙沙春雨所感动,内心涌出的诗意,J成了清泉般动人的《春晓》。

鸟啼声、风雨声,都是诗人在室内的耳闻,却透露了无边春色。读者眼前顿时打开了一个春光融融的SJ。

奇巧的是,孟浩然和他描绘的春景,仿佛被王维的诗篇一齐纳入,两幅画面在不同的时空遥相呼应,成J心灵的交响,正像那句:“你在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看你。”

 

长干行(节选) 

李白

郎骑竹马来,

○○●●○

绕床弄青梅。

●○○○○

同居长干里,

○○○○●

两小无嫌猜。

●●○○○

“青梅竹马”的来历

“青梅竹马”“两小无猜”那美好纯真的感情,诗人借一位商人妻子的口吻写出,流传至今。长干里位于如今南京的秦淮河以南,雨花台以北,从春秋时代开始,J是繁华之地。

胎教拓展阅读:

闲居初夏午睡起

宋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

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

闲看儿童捉柳花。 显示全部信息
好的,这是为您构思的一份图书简介,侧重于内容详实、富有吸引力,同时避免提及您提供的书名《唐诗胎教》或与其相关的内容。 --- 《静水深流:古典诗词中的生命智慧与人文情怀》 一卷诗心,映照千年风骨;一怀情志,滋养当代心灵。 内容简介: 《静水深流》并非简单的诗词选集,它是一部深入探寻中国古典诗词精髓,并将其与现代人生哲学、审美情趣和内心构建紧密结合的深度读本。本书旨在带领读者穿越时空,与那些不朽的篇章进行一次精神上的对话,理解诗歌背后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个体生命体验以及中国人特有的宇宙观和处世之道。 全书结构精妙,分为“溯源:风骨的建立”“观物:情志的流转”“致远:哲思的沉淀”三大核心板块,辅以“雅集:诗意的栖居”作为结语,力求从宏观历史脉络到微观文本解读,全方位展现古典诗词的无穷魅力。 第一部分:溯源——风骨的建立:从宫廷宴饮到田园牧歌 本部分着重于梳理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几个关键时期的风格转型与核心精神的奠定。我们不满足于罗列名家名篇,而是深入剖析特定历史背景如何塑造了诗人的独特视角与表达方式。 1. 汉魏风骨的刚健与悲怆: 探讨建安文学如何以其沉郁顿挫的笔调,直面乱世的创伤与个体的无力感。重点分析曹氏父子的作品中蕴含的“慷慨悲歌”,揭示这种早期人文精神对后世文学的深远影响。我们还将考察《古诗十九首》中那种朴素而真挚的生命哀歌,是如何构建了中国古典诗歌情感表达的基调。 2. 盛唐气象的磅礴与浪漫: 盛唐是中国诗歌艺术的巅峰,但其成功并非偶然。本章细致描摹了当时的社会结构、边塞战争的激发以及文人阶层对功名与自由的追求,如何共同熔铸出那种“边塞的雄浑”与“盛世的自信”。李白诗歌中的“谪仙”气质,不仅是浪漫主义的极致,更是对僵化礼教的一种精神逃逸。杜甫的“沉郁顿挫”,则是在盛世的背面,对民生疾苦的深刻介入与人文关怀的极致体现。 3. 中晚唐的精微与变奏: 随着国力的衰退,诗歌开始转向更精微的内心世界和更精致的艺术形式。白居易的新乐府运动,展现了诗人对社会问题的直言不讳;而晚唐的李商隐、杜牧等人,则将情感的表达推向了极致的朦胧与唯美,其对意象的细致雕琢,为后世的词体美学奠定了基础。 第二部分:观物——情志的流转:自然、时间与情感的交织 古典诗词的永恒魅力在于其对“物”与“情”的微妙处理。本部分将视角聚焦于诗人如何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摹,来投射和升华人类共通的情感体验。 1. 山水之间的人文尺度: 中国诗人不畏惧自然的力量,而是试图在自然中寻找一个能安放自我精神的“坐标系”。我们考察了谢灵运开创的山水诗,以及王维“诗中有画”的禅意境界。这不仅仅是写景,更是将个体生命融入到更宏大、更永恒的宇宙秩序之中,从而获得一种超越性的平静。 2. 时间的辩证法: 咏史怀古、伤春悲秋,是古典诗歌中永恒的主题。本章分析了不同时代的诗人对“时间流逝”的不同态度。是如苏轼般旷达地拥抱变迁,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哲理;还是如李清照般,在记忆的碎片中苦苦追寻逝去的芳华?诗歌提供了一种与时间对话的独特方式,让我们学会珍惜当下,也敬畏历史的重量。 3. 离合悲欢的普世共鸣: 无论是送别友人、闺中思念,还是边塞征夫的乡愁,情感是诗歌最直接的感染力来源。本书选取了不同侧面的情感表达,解析其内在的修辞技巧——如意象的象征意义、对仗的韵律美感,以及如何通过克制的文字达到情感上的最大释放。 第三部分:致远——哲思的沉淀:道法自然与知行合一 古典诗词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古代知识分子修身养性的哲学载体。本部分提炼诗词中蕴含的东方智慧,探讨其对现代人精神生活的指导意义。 1. 道家思想的隐逸之美: 陶渊明是这一精神的集大成者。他的田园诗,是对魏晋玄学和道家“返璞归真”思想的最好注释。探究这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态度,并非消极避世,而是在复杂的人世间,为自己开辟出一条精神上的自由通道。 2. 儒家精神的担当与自省: 与道家的出世相对的,是儒家入世的责任感。杜甫、白居易等人的作品中,体现了“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理想。我们分析了诗歌中如何体现“克己复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实践路径,以及诗人对自我道德完善的持续要求。 3. 禅宗对意境的开拓: 尤其在宋诗中,禅宗的“空”“寂”“悟”对诗歌产生了深刻影响。它教导我们如何通过静观,打破事物的表象,直抵事物的本质。这种对空灵境界的追求,极大地拓展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深度。 结语:雅集——诗意的栖居 《静水深流》的最终目的,是激发读者在日常生活中“活出诗意”。我们提出了“审美实践”的概念,鼓励读者将诗词中学到的观察世界的方式,应用于现代生活的点滴之中:如何用诗人的眼光去品味一杯茶、一次散步、一次与他人的真诚交流。 本书为所有渴望深入理解中国文化内核,寻求精神宁静与审美愉悦的读者提供了一把钥匙。它不仅仅是知识的普及,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与重塑。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不得不提一下这本书在装帧设计上的用心。封面选用了一种低饱和度的色调,搭配着古朴的字体设计,初看之下就给人一种沉静、内敛的气质,非常符合诗歌本身所蕴含的意境。纸张的选择也非常考究,触感温润,翻动时几乎没有噪音,这对于追求沉浸式阅读体验的人来说至关重要。在细节处理上,比如每首诗的署名和出处,都采用了一种精致的排版方式,既清晰又不抢占主体内容的风头。这种对细节的关注,体现了出版方对“美”的执着追求。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可以安静置于案头、随时可供把玩和欣赏的艺术品。这种物理层面的品质,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仪式感和满足感。

评分

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流露出的那种对生命、对自然的深切关怀,这种情感是超越时空的。很多诗篇虽然诞生于千年之前,但其中所表达的对离别的伤感、对友谊的珍视、对短暂人生的感慨,放在今天依然能引起强烈的共鸣。作者的选篇似乎非常注重挖掘这种“共通性”,而不是仅仅追求名气最大的作品。我读到某些描写边塞风光的篇章时,能感受到那种雄浑的壮志和难掩的孤独;而阅读那些写田园生活的诗句时,则能体会到一种洗尽铅华后的宁静与满足。这本书仿佛是一座桥梁,将我们从喧嚣的现代拉回到那个充满诗意和哲思的古代世界,让人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和生活的节奏。它提供的不仅仅是文字,更是一种心境的沉淀。

评分

这本书在语言的运用上,展现出一种罕见的平衡感——既保留了古诗词原有的典雅韵味,又通过适度的注解和旁白,消解了许多初学者望而却步的隔阂。我通常对需要大量查阅注释才能理解的书籍感到头疼,但这本书的处理方式非常高明,它将必要的解释巧妙地融入到阅读流程中,不突兀,不打断心流。更让我惊喜的是,它似乎有一种魔力,能将那些我过去认为晦涩难懂的诗句,瞬间变得清晰明朗,仿佛蒙着灰尘的宝石被轻轻擦拭后重新焕发出光彩。这使得阅读过程变成了一种持续的“顿悟”体验,而非辛苦的“攻克”。对于希望提升自己文化素养,但又苦于没有专业背景的普通读者来说,这无疑是一份极其实用的指路明灯。

评分

初次捧读这本书时,我最大的感受是其结构的精妙。它不像传统的诗歌选本那样按时间或主题进行刻板的划分,而是似乎遵循了一种更内在的、更情感化的逻辑线索在推进。你会在不经意间发现,前一篇描绘山川壮丽的诗歌,下一篇可能就转到了细腻入微的闺怨,但这种过渡却出奇地自然流畅,仿佛是作者在引导我们进行一场情绪的漫游。这种编排方式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连贯性和趣味性,让原本可能有些疏离的古典诗词变得触手可及。我特别喜欢它对某些意象的重复引用,比如月亮、酒、远方的友人,每一次出现都有新的解读角度,显示出作者对这些核心母题的深刻理解和巧妙处理。它不是简单地堆砌名篇,而是在进行一次有目的的、充满哲思的引导。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为那些对古代文学充满向往,又希望以一种更温和、更贴近生活的方式来接触和学习的人量身定做的。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文字选择上的匠心独运,那些诗句的排列组合,仿佛带着一种自然的韵律感,读起来不仅不觉得枯燥,反倒像是在聆听一首首悠扬的乐曲。它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学术腔调,而是用一种非常接地气、娓娓道来的方式,将那些深奥的意境慢慢渗透到读者的心里。我记得有几篇选文,描绘的是春日雨后的景象,那种湿润的空气、泥土的芬芳,跃然纸上,让我仿佛真的置身于诗人的笔下。这本书的排版也做得非常舒服,字里行间留有足够的呼吸空间,让人在阅读时能够真正沉浸其中,而不是被密密麻麻的文字所压迫。可以说,这是一本让人愿意反复翻阅,每次都能从中品出新味道的佳作。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