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失败的育儿小妙招1 轻松养育 0-6岁的孩子 育儿知识书籍 0-3-6岁家庭教育启蒙早

不会失败的育儿小妙招1 轻松养育 0-6岁的孩子 育儿知识书籍 0-3-6岁家庭教育启蒙早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董然译 译
图书标签:
  • 育儿
  • 家庭教育
  • 0-6岁
  • 亲子关系
  • 早教
  • 育儿技巧
  • 儿童教育
  • 婴幼儿
  • 育儿指南
  • 启蒙教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与子偕老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妇女出版社
ISBN:9787512712027
商品编码:23978406947
丛书名: 不会失败的育儿小妙招1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1-01

具体描述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商品名称:   《不会失败的育儿小妙招1:轻松养育0~6岁的孩子》
作者:   (日) 祖川泰治 著 董然 译
市场价:   29.80
ISBN号:   9787512712027
出版社:   中国妇女出版社
商品类型:   图书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装帧:平装   开本:16   语种:中文
  出版时间:2016-1-1   版次:1   页数:216
  商品尺寸:21.4 x 15.2 x 1.4 cm   纸张:胶版纸   重量:340g
  编辑推荐

《不会失败的育儿小妙招1:轻松养育0~6岁的孩子》

 

★育儿就是这么简单!每天只需10分钟,全面掌握育儿小窍门!

日本亚马逊育儿类图书NO1,读者全5星评论,日本妈妈人手一册的早教育儿书!

拥有30多年幼教经验,教导超过12千名孩子,主张“兴趣就是学习”的超人气幼儿园园长——祖川泰治先生分享成功育儿的50个小妙招,让妈妈**次育儿就得心应手!

 


  目录
第一章 育儿竟然变得如此简单——日常生活中的小妙招 
01.让孩子吃得又快又多的小妙招 / 002 
02.让孩子马上进入梦乡的小妙招 / 006 
03.让孩子安安静静换尿布的小妙招 / 010 
04.让孩子爱上洗手的小妙招 / 014 
05.让孩子爱上画画的小妙招 / 018 
06.让孩子立即行动的小妙招 / 022 
07.终极小妙招,熟练掌握称赞的语言 / 026 
08.让孩子在十字路口不会乱跑的小妙招 / 030 
09.必读!让孩子学会穿鞋的小妙招 / 034 
10.加强孩子上厕所意识的小妙招 / 038 
11.让孩子不挑食的小妙招 / 042 
12.与孩子的沟通变得顺畅的小妙招 / 046 
13.让孩子把脱下的鞋摆放整齐的小妙招 / 050 
14.让孩子不再尿床、尿裤子的小妙招 / 054 
15.让孩子即便摔倒也不会碰到头的小妙招 / 058 
16.让孩子停止打嗝的小妙招 / 062 
第二章 幼儿园、小学入学考试也会用到——简单提升孩子能力的小妙招 
17.让孩子爱上学习的小妙招 / 066 
18.将日常生活和智育联系起来的小妙招 / 070 
19.让孩子学会说“谢谢”的小妙招 / 074 
20.让孩子在想“尿尿”之前能提示家长的小妙招 / 078 
21.让孩子学会排队的小妙招 / 082 
22.提高孩子方向感的小妙招 / 086 
23.让孩子出门自己背包的小妙招 / 089 
24.用孩子的画来装饰家 / 093 
25.让孩子学会单脚站立和跳跃的小妙招 / 097 
26.让孩子能够清楚发音的小妙招 / 101 
27.教孩子学会用筷子的小妙招 / 104 
28.教孩子学会“拧开”的小妙招 / 108 
29.简简单单就能教会孩子“打结”的小妙招 / 112 
30.看着孩子的眼睛同他说话,这就是小妙招 / 116 
31.让孩子尽早学会穿裤子的小妙招 / 120 
32.通过手的运动开发孩子智力的小妙招 / 124 
33.让孩子提高跑步速度的小妙招 / 127 
第三章 育儿最重要的是开心——让宝宝更喜欢妈妈的小妙招 
34.让孩子有“干劲”的小妙招 / 132 
35.通过对着镜子亲吻孩子,让他感受爱的小妙招 / 136 
36.活用英语使孩子更听话的小妙招 / 140 
37.必能逗笑孩子的小妙招 / 144 
38.批评孩子时要让他正坐 / 147 
39.如何说,孩子才能听话的小妙招 / 151 
40.应对孩子闹着“买这个,买这个”的小妙招 / 155 
41.应对孩子大叫“不要不要”的小妙招 / 159 
42.妈妈要“打”孩子时一定会用到的小妙招 / 163 
43.让婴儿停止哭泣的小妙招 / 167 
44.活用“第一”使孩子充满干劲 / 171 
45.活用孩子最喜欢的娃娃和布玩偶 / 175 
46.利用动漫人物让孩子克服不擅长的事物 / 179 
47.让孩子停下却被无视时会用到的小妙招 / 183 
48.让孩子看镜头的小妙招 / 187 
49.让孩子远离家庭中的危险的小妙招 / 191 
50.阻止手足吵架的小妙招 / 195 
结语 / 199

  内容推荐
《不会失败的育儿小妙招1:轻松养育0~6岁的孩子》内容简介:在育儿的过程中,你是否有过下面的疑问呢?

★怎么才能让孩子吃得又多又快?

让孩子主动上厕所怎样这么难?

能够轻松应对孩子打嗝?

如何利用玩具育儿?

怎样把英语应用在育儿当中?

母爱是天性,但是育儿的方法必须通过学习才能够具备。新手妈妈怎样才能够轻松应对复杂多变的育儿难题呢?来自德岛的资深幼儿园园长祖川泰治老师,根据自己从教30年的经验,总结出50个简单易行的育儿小妙招,手把手教新手妈妈带孩子的方法,让育儿的每一天都充满快乐。

  作者简介

祖川泰治

1950年生于德岛市。庆应义塾大学毕业后,进入钟纺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一名纤维销售开始了12年的职员工作。34岁时,为了继承父亲创办的“祖川幼儿教育中心”而回到老家,改行进入了他完全不熟悉的教育界。为了从零开始学习幼儿教育,35岁的时候他进入鸣门教育大学研究生学部,开始了对幼儿教育的研究。通过2年的学习生活,他不但学到了幼儿教育的基础,更通过各种实习感受到了幼儿教育的重要性。毕业后,他作为“祖川幼儿教育中心”的园长,在30年间每年指导孩子约400人。在“祖川幼儿教育中心”学习过的约12,000个孩子中,后来有很多考入了东京大学、京都大学等重点大学。他在幼儿教育中的口号就是“兴趣即学习”,他确信兴趣就是孩子成长的原动力。

·股份有限公司祖川幼儿教育中心 园长

·NPO法人“0岁开始的教育”推进协商会 理事

·德岛市保育园协议会  会长

  序言

动物的母亲十分善于“育儿”

从电视纪录片中可以看到,动物的母亲会给幼崽喂奶,为了杀菌会给幼崽舔身体,一切都进行得井然有序并且倾注了满满的爱。孩子们长大后,母亲会亲自示范教给它们打猎的方法;当子女能够独立的那一天到来时,她会突然离开以促使孩子们独立。动物的母亲看起来没有任何犹豫地实践着它们对子女的抚育。

与动物相比,我们人类的“育儿”是什么样的呢

人类从很久很久以前就已经开始了对孩子的养育,但我的周围还是有许多母亲对育儿有着很多疑问和烦恼。当然,母亲们都在很努力地抚育着自己的孩子,但是她们并不知道在这个没有标准答案的育儿过程中究竟要如何才好,加之来自周围与社会的压力,母亲们的烦恼与不安也并非是空穴来风的。在这样的环境中,即便是想“享受育儿的乐趣”,实际要做到恐怕也是很难的。

能使育儿过程变得更加快乐的小妙招

母亲的每一天都会遇到一些麻烦事,发生一些无法预测的事情。如果被这些麻烦事打败,那本该快乐的育儿过程便会成为极大的痛苦。但是,只要了解了应对这些麻烦事的方法,并很好地做出处理,那么所有的麻烦都会变成与孩子进行愉快互动的美好时光。本书汇集了我从30年的幼儿教育工作经验中总结出来的一些“小妙招”,并为了能在家庭中也可以简单实现而对它们做出了一些调整。请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从今天开始将这些小妙招运用到你的育儿中去吧!相信令人头疼的育儿过程一定会变得愉快起来!现在,让我们运用这些“小妙招”,开启没有迷惑、没有烦恼的育儿之旅吧!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01  让孩子吃得又快又多的小妙招

“磨磨蹭蹭不怎么吃东西”“一边玩一边吃”“吃得太少了”“吃得太慢了”……对母亲来说,在孩子的吃饭问题上有数不清的烦恼。最近,在小学生中不能把学校提供的伙食吃完的孩子越来越多。一个人的进餐习惯基本上是在幼儿时期形成的,因此为了孩子能够养成良好的习惯,请一定将这条小妙招作为参考。

在进入正题之前请先回答下面的三个问题:

①饭前一小时以内孩子是否吃过零食?

②吃饭时是否允许孩子看电视?

③孩子排便是否不正常(身体是否健康)?

以上三个问题中只要有一条答案是肯定的,那孩子必然不会好好吃饭,因此首先请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接下来,给大家介绍一个让孩子吃得又快又多的小妙招。餐桌礼仪是很重要,但过分强调会让进餐成为履行义务。想让孩子多吃一点儿的时候,可以试试放下礼仪,改让孩子用手拿着吃。做饭过程中,让孩子帮忙也可以提高他对吃的兴趣。另外,可以把孩子的食物单独装盘,量不要多并且尽量让食物色彩丰富一些。颜色可以增加孩子对食物的兴趣,同时把自己面前的食物吃完还能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当然,让吃饭的时间变得有趣也是很重要的。吃饭过程中讲一些与食物有关的话题,或者比赛谁吃得快(偶尔输给孩子是比赛的要点),又或者在日历上标记孩子把饭全部吃光的日子,这样做会让孩子很享受吃饭的过程。另外,偶尔试试去公园或在阳台上吃饭,因为环境的变化也会促进食欲。

最后,当“不管做什么孩子都不吃……”的时候,告诉孩子“不吃就算了”,然后收拾桌子饿他一顿。对孩子来说,一顿饭不吃是不会有任何问题的,而且下一顿孩子会连这顿的一起吃回来。


34  让孩子有“干劲”的小妙招

专心致志地画画,挑战扔球之类的运动,孩子的这些行为会令家长十分欣喜。这个时候,母亲常会因为不愿意错失提高孩子兴趣的机会,而对孩子说“再做一会儿吧”或者“再做一遍吧”等这样的话。然而,我行我素的孩子对此却不以为然,一旦厌烦了这件事,马上就会转去做其他的事情。这种情况下,如果想让孩子能够维持对一件事的兴趣,并保持积极性一直努力下去,给孩子“打分”是最合适的方法。做法很简单,当孩子做了某件事之后,大声地告诉他“70分”,这样就能提高他的“干劲”。

例如,在玩投接球游戏时,接到孩子扔过来的球之后,母亲要大声地说“×分”。分数是50也好,60也罢,都没有关系,但一开始的时候给的分数最好不要太高。孩子每次把球扔过来后,再像“60分”“比上次快了所以70分”“比刚才控制得好所以80分”这样一点点提高分数,孩子的干劲也会在无形中得到提高。同时,失败的时候要对他说“这次失败了,0分”。即便是0分也能让孩子感觉到“虽然不是很明白为什么,但妈妈对我的行为做出了反应”,而这能使孩子的干劲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

当然,对只能数到“10”的孩子来说,用“3分”“4分”这种形式打分也是可以的。孩子小的时候对“百分制”还没有概念,所以10以内的评分才能够提升孩子的干劲。而且,幼儿期的孩子对数字是很感兴趣的。但是,对于对分数更加敏感的小学生来说,“打分”的方法则需要有所控制,因为如果用得不好反而会适得其反。


42  妈妈要“打”孩子时一定会用到的小妙招

母亲批评孩子的时候是否需要“打”,对此有人持赞同意见,也有人持否定意见。但是,不怕被人误解,我认为对于1~3岁的孩子,与其用语言说明,“打”更能让孩子理解什么事情是不可以做的。例如,孩子要摸炉子或拽小朋友头发的时候,母亲可以轻轻地打一下他的手。手被打疼了,孩子自然就会停下来。所以,如果孩子太小,不能理解母亲说的话,那么让他用身体记住什么事情是不能做的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可是3岁之后要怎么办呢?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即使明白什么事情是不可以做的,也会有因为任性而管不住自己的时候。当孩子的任性已经让母亲忍无可忍的时候,母亲可以打他的手或者屁股(头部是相当重要的部位,绝对不可以打)。而且,打的同时希望母亲能够告诉孩子“妈妈已经到极限了,要打你了”。

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什么都没说就打孩子, 会让他感到十分不安。突然被打,孩子会吓一跳,并且感到惊慌失措和恐惧。如果类似的经历不断重复,那么对于被打这件事,孩子唯一会增长的只有反抗的心态。然而,如果提前说要打他了,孩子便会思考“为什么妈妈会那么生气呢”,也会反省自己的行为。这样一来,母亲打孩子的目的便达到了。

批评孩子是母亲表达意愿的一种方法,“希望他能明白什么事情是重要的”“希望他能成为好孩子”。而要实现这些愿望,必须让孩子想明白自己“为什么会被打”。因此,如果想让孩子成为“能够自己思考的孩子”,那么就不能什么都不说就打他。不得不打的时候一定要先宣布“不行了,妈妈要打你”,同时带着对孩子的爱,打他的手或者屁股。这一点绝对不能忘。

 

品质保证:

向您保证所售图书音像软件游戏产品为合法出版单位出版,与您亲临地面商店选购的商品享有同样的品质保证,请您放心购买!


《智慧父母的成长之路:从孕期到青春期的家庭教育实践指南》 引言: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为人父母无疑是人生中最深刻、最具挑战性的旅程。我们渴望为孩子提供最好的起点,但面对海量的育儿信息和各种教养观念的碰撞,许多父母感到迷茫和无措。《智慧父母的成长之路》并非提供一套僵化的“标准答案”,而是致力于成为您身边一位经验丰富、充满同理心的教育伙伴。本书聚焦于贯穿孩子整个成长阶段的深层教育理念、实用技能以及如何构建健康、充满爱的亲子关系。我们将一同探索,如何将“育儿”从一项任务,转变为一场自我发现与共同成长的旅程。 第一部分:构建坚实的基石——孕期与婴幼儿期(0-3岁)的心理构建 这一阶段是孩子安全感、依恋关系和大脑发育的黄金时期。本书将深入探讨: 1. 孕期的心理准备与联结: 探讨如何通过音乐、阅读和正念练习,在胎儿时期就开始建立与孩子的早期情感联结。强调父母自身情绪稳定对胎儿神经系统发育的影响。 2. 安全依恋的建立: 详细解析依恋理论,指导父母如何敏锐地捕捉婴儿的需求信号(哭声、眼神接触、肢体语言),并做出及时、一致的回应。我们将区分“溺爱”与“充分回应”的界限,强调高质量的陪伴胜过数量的陪伴。 3. 早期感官与运动发展引导: 介绍0-3岁关键的运动里程碑(如翻身、爬行、行走)对认知发展的重要性。推荐一系列安全、促进探索的家庭游戏,而非过度依赖昂贵的早教玩具。我们关注的重点是“经验”,而非“知识灌输”。 4. 睡眠与进食的自然节奏: 摒弃机械化的“训练”,转而学习如何解读孩子的生理信号,逐步建立健康的睡眠模式和多样化的饮食习惯。探讨如何引入辅食,培养孩子对食物的积极态度,预防挑食。 第二部分:探索与规则的平衡——学龄前期(3-6岁)的社会情感发展 当孩子开始进入幼儿园,他们进入了“为什么”的探索期,对自我和世界充满强烈的好奇心。这一部分着重于情商的培养和规则的建立: 1. 情绪的命名与接纳: 孩子的情绪波动是巨大的。本书提供了一套“情绪词汇库”,帮助父母引导孩子识别和表达愤怒、嫉妒、挫败感等复杂情绪,而不是简单地压制它们。教授“共情式倾听”的技巧。 2. 自主性与界限的博弈: 3-6岁是“我能行”的宣言阶段。我们探讨如何巧妙地提供“有限的选择权”,让孩子在安全范围内练习做决定(如穿哪件衣服、先玩哪个玩具),从而建立自信。同时,详细阐述如何设定清晰、一致且温和的管教界限(Positive Discipline),避免惩罚和羞辱。 3. 想象力与叙事能力的发展: 强调自由玩耍(Unstructured Play)对于创造力、问题解决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的核心作用。如何通过角色扮演、搭建积木和亲子共读,激发孩子的内在叙事世界。 4. 友谊的萌芽与冲突解决: 教授孩子处理分享、轮流和冲突的基础社交技能。父母应充当“冲突调解员”而非“裁判员”,帮助孩子理解他人的立场。 第三部分:跨越阶段的智慧——从学龄期到青春期准备(6岁以后)的视角拓展 虽然本书核心侧重于早期教育,但我们必须为孩子的未来打下认知和价值观的基础。这一部分提供宏观的指导原则: 1. 学习内驱力的激发: 探讨如何从“为了分数而学”转向“为了理解而学”。聚焦于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成长型思维”(Growth Mindset),让他们相信能力可以通过努力得到提升。 2. 家庭价值观的塑造与传承: 如何通过言传身教,将正直、责任感、同理心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生活。讨论家庭会议(Family Meetings)的模式,让孩子参与到家庭决策中。 3. 屏幕时间与数字素养的平衡艺术: 面对不可避免的数字时代,本书提供了一套“有意识地使用科技”的框架,强调父母的榜样作用,以及如何与孩子一起讨论网络安全和信息辨别能力。 4. 培养韧性(Resilience): 成功的教育不是避免孩子遭遇挫折,而是教他们如何从失败中站起来。介绍“可控失败”的概念,引导孩子将错误视为学习的机会,而不是终点。 结语:教育是一场“慢”的艺术 《智慧父母的成长之路》的核心理念是:育儿的成功不在于孩子达到了多少“里程碑”,而在于父母是否能在与孩子的互动中,保持觉察、保持连接、保持耐心。我们鼓励父母放下焦虑,停止盲目跟风,回归家庭内部的独特节奏。真正的教育,是父母先完成自己的成长,而后才能引领孩子。这本书,是您在家庭教育的漫长旅途中,值得信赖的、随时可以翻阅的实践手册。

用户评价

评分

有一本关于批判性思维的书,简直是为我这种容易被网络信息带着跑的人量身定做的。我经常在网上看到一些耸人听闻的标题或者看似有理有据的论述,很容易就陷入情绪化的讨论中。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没有直接告诉我“什么对什么错”,而是提供了一套非常清晰的“思维工具箱”。比如,它详细解析了“诉诸情感谬误”、“稻草人谬误”这些常见的逻辑陷阱,并且提供了大量的现实案例来佐证。书中的练习环节尤其棒,它会让你对一个观点进行多角度的解构,要求你不仅要找出支持的论据,还要主动去寻找反驳的证据,并评估每种证据的可信度。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心智免疫系统”被大大加强了。现在,当我看到一个新闻或者朋友分享的观点时,第一反应不再是赞同或反对,而是会下意识地问自己:“这个结论的证据链完整吗?”“有没有隐藏的前提假设?”这种变化是潜移默化的,但对我的日常判断力和人际交流质量都有质的提升,感觉自己变得更清醒、更少冲动了。

评分

我最近沉迷于一本关于城市规划和建筑历史的书籍,它完全颠覆了我对“城市”这个概念的认知。我以前觉得城市就是一堆高楼大厦,是水泥和钢筋的集合体。但这本书从城市起源讲起,追溯到不同历史时期,人们是如何通过建筑布局来组织社会结构和权力关系的。它里面有一段关于“街道尺度”的讨论特别吸引我,作者分析了为什么某些年代的街道让人感觉亲切舒适,而另一些现代的宽阔大道却让人感到疏离和压抑,这其中涉及到人的视觉、步行速度和空间感知之间的复杂关系。这本书的配图极其精美,很多老地图和历史照片的对比,直观地展示了城市肌理是如何随着时间演变的。读它的时候,我经常会放下书,走到窗边,观察我居住的小区的布局,开始思考:这里的绿化带是为了美观还是为了遮挡视野?公园的设计是否真的鼓励了邻里间的互动?它成功地把一个宏大的学科,用非常具象和人文关怀的方式呈现出来,让我对脚下这座城市产生了全新的、充满敬意的理解。

评分

天呐,我最近读到一本关于时间管理的书,简直像是给我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个挺有条理的人,结果那本书里讲的“番茄工作法”简直把我震撼到了。它不是那种枯燥的理论说教,而是非常实际地教你怎么把一天的时间切分成一个个小块,然后专注地完成任务。我试着用那个方法来处理工作邮件,以前我总是一边回邮件一边刷手机,效率低得可怜。但照着书里说的做,每25分钟的高度集中,让我感觉完成同样的工作量的时间都缩短了一半!更重要的是,它还强调了休息的重要性,告诉你每隔一段时间必须完全放空大脑。这让我深刻体会到,高效不是不停地工作,而是聪明地工作。这本书的排版也很舒服,图文并茂地解释了很多概念,比如“帕累托法则”在时间分配上的应用,读起来一点都不费劲,反而让人越陷越深,恨不得立刻就去实践书里的每一个建议。对于那些总感觉时间不够用、被待办事项压得喘不过气的人来说,这本书绝对是解药级别的存在,它让我重新掌控了我的生活节奏,而不是被时间推着跑。

评分

有一本探讨深度学习和创造力的书籍,真的非常鼓舞人心。我一直以为创造力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天赋,是少数天才才拥有的东西,读了这本书后,我彻底改变了看法。作者的核心观点是,所谓的“灵感迸发”往往是大量、有目的的“深度积累”在某一临界点上发生的“化学反应”,而不是凭空出现的。书中详细介绍了如何构建一个“知识的容器”,强调了跨领域学习和刻意练习的重要性。最让我受益的是关于“心流体验”的描述,作者详细拆解了进入这种完全沉浸状态所需的外部条件和内部心态,并且给出了非常实用的步骤来人为地诱导这种状态的发生。这本书的语气非常鼓励人,它没有用复杂的数学公式吓唬人,而是用生动的案例讲述了如何通过系统性的努力,让自己的创作产出从量变到质变。它让我明白,创造力不是等待缪斯女神的垂青,而是像锻炼肌肉一样,需要持续、高质量的投入和科学的方法。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未来的学习和工作都有了更坚定的方向感和更强的执行力。

评分

我最近迷上了一本讲极简主义生活哲学的书籍,说实话,刚开始我还挺怀疑的,觉得那些所谓的“断舍离”不就是把家里东西扔光光嘛,有什么深刻的?读完才发现,我完全误解了。这本书的核心思想远比清理杂物要深刻得多,它探讨的是“物品”如何影响我们的精神状态和决策能力。作者用了大量的笔墨去描述那些非必要的“拥有”如何像无形的枷锁一样,锁住了我们的精力和注意力。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数字极简”那一章,它没有强迫你卸载所有App,而是引导你去思考每一个App在你生活中的“价值权重”。读完之后,我默默清理了手机里那些一年都点不开几次的应用,那种感觉不是“失去”,而是“释放”——我的手机界面瞬间清爽了,注意力也更不容易被弹窗分散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冷静和诗意,它不是在教你怎么扔东西,而是在引导你重新审视自己内心真正看重的是什么。它让我意识到,生活中的很多“富裕”其实是精神上的贫瘠,这本书提供了一种优雅的方式,让我们回归到对体验和人际关系本身的关注上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