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模具结构设计200例

冲压模具结构设计200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名望 著
图书标签:
  • 冲压模具
  • 模具设计
  • 结构设计
  • 机械设计
  • 制造业
  • 工程技术
  • 案例分析
  • 图纸
  • 工艺
  • 冲压加工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东台新华书店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15376
商品编码:23885112675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4-11-01

具体描述


内容介绍
基本信息
书名: 冲压模具结构设计200例
作者: 李名望 开本:
YJ: 59
页数:
现价: 见1;CY=CY部 出版时间 2014-10-01
书号: 9787122215376 印刷时间: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版次:
商品类型: 正版图书 印次:
内容提要 作者简介 精彩导读 目录 D1章  落料模
  1.1  薄焊料片落料模
  1.2  纸垫落料模
  1.3  锤头板落料模
  1.4  角形垫块开式落料模
  1.5  凸台垫块导板式落料模
  1.6  保压阀支架无废料落料模
  1.7  接水盘落料拉深模
  1.8  油封落料弯曲拉深成形复合模
  1.9  定子扇形冲槽落料模
  1.10  货车门板冲孔落料模
  1.11  调整垫片聚氨酯冲裁模
  1.12  聚氨酯橡胶落料模
  1.13  云母片冲孔落料复合模
  1.14  非金属材料冲裁模
  1.15  锌基合金落料模
  1.16  凹模为钢结硬质合金落料模
D2章  冲孔模
  2.1  偏心盘冲孔模
  2.2  加固板冲孔模
  2.3  J片冲孔模
  2.4  连接板冲孔模
  2.5  前悬臂支架冲孔模
  2.6  支撑圈冲孔模
  2.7  薄板冲小孔模
  2.8  过滤网冲孔模
  2.9  聚酰亚胺薄料多小孔冲模
  2.10  管子汽缸1;CY=CY出式冲孔模
  2.11  支撑管冲孔模
  2.12  套筒悬臂式冲孔模
  2.13  横梁冲孔模
  2.14  锁前板冲方孔模
  2.15  固定架冲侧孔模
  2.16  侧向冲孔模
  2.17  汽车轮辐自动分度冲孔模
  2.18  舌簧片冲孔落料复合模
  2.19  谐振窗冲孔落料复合模
  2.20  异形板冲孔落料复合模
  2.21  卡板冲孔落料复合模
  2.22  支座落料冲孔复合模
  2.23  制动蹄压簧座落料冲孔复合模
  2.24  十字块冲孔落料复合模
  2.25  弹簧卡片冲孔落料折弯模
  2.26  多小孔冲孔落料复合模
D3章  弯曲模
  3.1  V形件弯曲模
  3.2  L形件弯曲模
  3.3  Z形件弯曲模
  3.4  U形支板弯曲模
  3.5  U形件闭角弯曲模
  3.6  帽形件摆动式弯曲模
  3.7  横梁弯曲模
  3.8  卡簧自动卸料弯曲模
  3.9  钢丝夹摆动弯曲模
  3.10  电缆夹弯曲模
  3.11  双下斜楔弯曲模
  3.12  座架弯曲扭转模
  3.13  卡箍旋转弯曲模
  3.14  搭接圆筒弯曲模
  3.15  矩形架弯曲模
  3.16  支架弯曲冲孔模
  3.17  倒挡拨叉折弯模
  3.18  支架双凸模弯曲模
  3.19  弹簧片弯曲模
  3.20  支承板弯曲模
  3.21  波纹片弯曲模
  3.22  发动机支架下板弯曲模
  3.23  小套筒卷圆模
  3.24  卡夹滑板式卷圆模
  3.25  钣金件推平模
  3.26  电器支架弯曲成形模
  3.27  片簧半卷圆弯曲自动卸料模
  3.28  注油锁紧片折弯压凸复合模
  3.29  加固支架弯曲冲孔复合模
  3.30  电缆夹弯曲整形切边复合模
  3.31  微波炉门体侧向折弯成形模
  3.32  机壳斜楔滑块弯曲模
  3.33  卡箍双斜楔弯曲成形模
  3.34  盖板一模两件落料冲孔切断弯曲复合模
D4章  拉深模
  4.1  无凸缘圆筒形件1次拉深模
  4.2  后桥壳盖拉深模
  4.3  凸碗倒装拉深模
  4.4  变速箱壳体拉深模
  4.5  冰箱基体拉深模
  4.6  柴油机油箱拉深模
  4.7  无凸缘圆筒形件再次拉深模
  4.8  盒形壳体二次拉深模
  4.9  带浮动凸模的拉深模
  4.10  带凸缘可调式拉深模
  4.11  高圆筒形件拉深模
  4.12  后盖拉深模
  4.13  矩形端盖拉深模
  4.14  咖啡煲杯嘴拉深模
  4.15  异形件拉深复合模
  4.16  油封骨架拉深模
  4.17  油壳落料拉深模
  4.18  平底铁杯落料拉深模
  4.19  圆筒形件落料拉深复合模
  4.20  通风口座子拉深冲孔复合模
  4.21  导流罩落料正反拉深模
  4.22  方盖带浮动凸模拉深模
  4.23  带凸缘矩形盒拉深模
  4.24  不等边盒形件拉深模
  4.25  油底壳落料拉深切边成形复合模
  4.26  车轴盖落料拉深冲孔翻边复合模
  4.27  罩圈落料拉深冲孔翻边复合模
  4.28  锅盖落料拉深切边冲孔复合模
  4.29  张力盘落料拉深冲孔整形复合模
  4.30  椭圆形装饰盖落料冲孔拉深复合模
  4.31  双动压力机1次拉深模
  4.32  油箱上体低熔点合金拉深模
D5章  成形模
  5.1  长底门挡成形模
  5.2  大型防尘盖成形模
  5.3  过滤网成形模
  5.4  加强板长凸筋成形模
  5.5  散热器进出水管成形模
  5.6  连接管压筋成形模
  5.7  两圆相扣结构件成形模
  5.8  螺簧座弯曲成形模
  5.9  扇形环成形模
  5.10  消声器卷边成形模
  5.11  支架成形模
  5.12  座椅安全带支架成形模
  5.13  油壳压环模
  5.14  涡轮外壳聚氨酯胀形模
  5.15  线圈骨架胀形模
  5.16  电子管罩胀形模
  5.17  杯形件侧壁胀形模
  5.18  1;CY=CY罩壳无凸模胀形模
  5.19  不锈钢锅聚氨酯橡胶胀形模
  5.20  圆孔翻边模
  5.21  底盘内外缘翻边模
  5.22  机油标尺座翻边模
  5.23  外骨架翻边模
  5.24  变速箱壳体翻孔模
  5.25  冰箱基体弯曲翻边压筋模
  5.26  气瓶缩口模
  5.27  管子端头缩口模
  5.28  混合管缩口模
  5.29  空心球体缩口模
  5.30  支承套扩口模
  5.31  罩壳扩口模
  5.32  管子端头扩口模
  5.33  风扇传动带盘胀形模
  5.34  风扇传动带盘压形模
  5.35  消声器铆合模
  5.36  漏盘成形冲孔复合模
D6章  切断模
  6.1  棒料切断模
  6.2  管子切断模
  6.3  角钢切断模
  6.4  方盒剖切模
  6.5  管夹剪切模
  6.6  薄壁圆筒形件横向切边模
  6.7  制室壳体切边模
  6.8  异形件切边模
  6.9  板簧支座切边模
  6.10  车轮轮辐可调节式切边模
  6.11  无凸缘零件拉深后切边模
  6.12  平衡器浮动分离式切边模
  6.13  变速器螺纹板切槽模
  6.14  底座切槽模
  6.15  不封闭缺口零件切口模
  6.16  车厢侧板通风窗切口模
  6.17  板料切舌模
  6.18  齿圈冲窗口分度模
D7章  精冲模
  7.1  扳机落料冲孔精冲模
  7.2  侧滑板精冲模
  7.3  测量环多个缺口精冲模
  7.4  从动链轮精冲模
  7.5  无卤印制电路板精冲模
  7.6  支挡板修边精冲模
  7.7  制动器底板精冲模
  7.8  光洁冲裁模
  7.9  无间隙冲裁模
  7.10  负间隙整修模
D8章  挤压模
  8.1  杆杯形件挤压模
  8.2  齿轮轴正冷挤压模
  8.3  连接套热挤压模
  8.4  铝锅反挤压模
  8.5  轮辐螺钉孔冷挤压模
  8.6  轮胎螺母复合挤压模
  8.7  内六角小孔冷挤压模
  8.8  钛合金六角法兰面自锁螺母挤压模
  8.9  铝合金外壳反挤压模
  8.10  铝套复合挤压模
  8.11  套筒热挤压模
  8.12  行星齿轮温热挤压模
  8.13  外屏蔽冷挤压模
D9章  级进模
  9.1  安装耳环级进模
  9.2  推板级进模
  9.3  冰箱接地插脚级进模
  9.4  弹簧挂钩级进模
  9.5  齿轮支架级进模
  9.6  异形孔加强片级进模
  9.7  螺母板簧片级进模
  9.8  背靠盖固定架级进模
  9.9  偏心板冲孔落料级进模
  9.10  连接板冲孔落料级进模
  9.11  凸耳块冲孔落料级进模
  9.12  梭形板冲孔落料级进模
D10章  附零件图的模具
  10.1  铜排弯曲模
  10.2  连接管压筋模
  10.3  格栅板冲缺口模
  10.4  密封盖翻边成形模
  10.5  遮阳罩拉深折弯模
  10.6  圆形垫片冲孔落料复合模
  10.7  防尘板冲孔落料复合模
  10.8  凸缘块冲孔落料级进模
参考文献

 


暂时没有目录,请见谅!

《金属材料成形工艺手册》 内容简介: 《金属材料成形工艺手册》是一部系统、全面、实用性极强的工程技术参考书,旨在为从事金属材料加工、制造、设计和研究的工程师、技术人员、学生以及相关行业从业者提供权威性的指导和详尽的技术信息。本书涵盖了金属材料从原材料到最终成形产品的整个流程,深入剖析了各种主流的金属成形工艺,并辅以大量实例分析和数据图表,使其成为一本不可多得的案头必备工具书。 本书的编写宗旨在于 bridging the gap between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我们深知,在日新月异的工业生产中,理论的深度固然重要,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优化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的能力更为关键。《金属材料成形工艺手册》正是基于这一理念,力求将前沿的理论知识与丰富的实践经验相结合,为读者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和技术指导。 第一部分:金属材料基础与选材 本部分首先系统回顾了金属材料的基本概念,包括金属的原子结构、晶体结构、金相组织及其对宏观性能的影响。重点介绍了常见的金属及其合金,如钢铁(碳钢、合金钢、不锈钢)、铝合金、铜合金、钛合金、镁合金等,对其物理性能(密度、熔点、热导率、电导率)、力学性能(强度、硬度、塑性、韧性、疲劳强度)、化学性能(耐腐蚀性)以及加工性能(可焊性、切削性、塑性变形能力)进行了详细阐述。 更重要的是,本部分深入探讨了金属材料的选材原则与方法。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和性能要求,例如承受高温、高压、腐蚀环境,或者对轻质、高强度、高导电性有特殊需求的应用,本书提供了系统的选材思路和决策流程。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材料的优缺点,结合成本效益,帮助读者做出最优的材料选择。此外,还介绍了材料性能测试与评定的基本方法,以及材料标准体系(如GB, ASTM, ISO等)的应用。 第二部分:金属塑性成形工艺详解 这一部分是本书的核心内容,系统地介绍了各种主要的金属塑性成形工艺。我们力求做到“广而有深”,不仅涵盖了基础的成形方法,也对一些先进的、特殊的成形技术进行了深入的介绍。 2.1 锻造工艺 基本原理: 深入解析了自由锻、模锻(闭式模锻、半闭式模锻)、滚压成形等锻造工艺的变形机理、应力状态与应变过程。 工艺特点与应用: 详细阐述了不同锻造方式的优缺点,如模锻生产效率高、精度好,适合大批量生产;自由锻灵活性强,适合单件小批量或大型零件。 关键工艺参数: 讲解了锻造温度(始锻温度、终锻温度)、变形量、锻造比、模具设计(拔模斜度、圆角半径、间隙)、润滑等关键因素对锻件质量的影响。 实例分析: 提供了典型锻件(如汽车曲轴、齿轮、航空发动机叶片)的锻造工艺设计案例,包括模具设计、工艺流程、质量控制要点。 2.2 冲压工艺 基本原理: 详细介绍了冲裁(落料、冲孔)、弯曲、拉深、翻边、胀形、旋压、饺连接等冲压基本工序的变形特点与成形机理。 模具设计与制造: 重点讲解了冲压模具的组成(凸模、凹模、导向装置、卸料装置、推件装置等)、结构类型(复合模、级进模、传递模)、精度要求、材料选择与热处理。 工艺过程与参数控制: 阐述了冲压件的尺寸精度、表面质量、形状精度控制方法,以及间隙、凸凹模尺寸、压力、送料长度、润滑等工艺参数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典型冲压件设计与生产: 提供了大量具有代表性的冲压件(如汽车车身覆盖件、家用电器外壳、电子连接器、容器)的设计与生产案例,包括工艺路线选择、模具设计要点、生产中常见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2.3 挤压工艺 基本原理: 讲解了正挤压、反挤压、侧向挤压等挤压工艺的变形特点,分析了材料在挤压过程中的流动规律。 工艺特点与应用: 介绍了挤压工艺在制造管材、型材、棒材、齿轮、套筒等高精度、复杂截面零件方面的优势。 设备与模具: 简述了挤压机的类型、挤压筒、挤压杆、模具等主要组成部分。 工艺参数与质量控制: 探讨了挤压比、挤压速度、挤压温度、润滑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2.4 轧制工艺 基本原理: 深入阐述了板材轧制、型材轧制(如H型钢、轨道钢)、管材轧制(如三辊斜轧、二辊斜轧)的变形机理。 轧辊设计与轧制过程控制: 介绍了不同轧制工艺的轧辊结构、轧制道次设计、温度控制、轧制速度控制等。 典型轧材与应用: 列举了各种常用轧材(如钢板、钢管、铝型材)的生产工艺流程及其在建筑、交通、机械制造等领域的应用。 2.5 焊接与连接工艺 基本原理: 系统介绍了电弧焊(手工焊、埋弧焊、MIG/MAG焊、TIG焊)、电阻焊(点焊、缝焊、对焊)、钎焊、螺纹连接、铆接等常见的金属连接方式的原理。 工艺参数与质量评定: 探讨了焊接电流、电压、速度、保护气体、焊丝选择、接头形式等对焊接质量的影响,以及焊缝的缺陷类型、检测方法(无损检测、破坏性试验)。 应用实例: 提供了各种典型结构的焊接与连接工艺设计案例,如钢结构、管道、车辆部件的连接。 第三部分:金属材料成形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分析与控制 本部分聚焦于在金属材料成形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共性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 塑性变形中的应力应变分析: 运用材料力学和塑性力学原理,分析材料在各种成形过程中的应力分布、应变累积,并解释屈服、强化、断裂等现象。 表面质量控制: 探讨了影响金属材料表面质量的因素,如模具表面粗糙度、润滑不良、氧化、划伤等,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改进措施。 尺寸精度控制: 分析了导致尺寸偏差的原因,如材料回弹、模具磨损、温度变化等,并介绍补偿方法。 残余应力与形变: 讲解了残余应力产生的原因、影响以及消除方法,并讨论了避免或减小零件变形的工艺措施。 润滑技术: 详细介绍了各种成形工艺所需的润滑剂类型、性能特点、选择原则以及润滑方式。 热处理在成形过程中的作用: 阐述了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等热处理工艺对材料加工性能、最终性能的影响,以及在成形前后进行热处理的必要性。 第四部分:先进成形技术与未来发展趋势 为了紧跟技术发展的步伐,本部分介绍了部分新兴的金属材料成形技术。 增材制造(3D打印): 介绍了金属3D打印的原理、工艺(如SLM, EBM, DED)及其在复杂零件制造、定制化生产方面的应用前景。 精密与超精密成形技术: 探讨了如精密锻造、超塑性成形、等温锻造、粉末冶金等高精度成形方法。 智能化与自动化生产: 讨论了如何将先进的传感器、控制系统、机器人技术应用于金属成形生产过程,实现智能化、柔性化生产。 绿色制造与可持续发展: 关注节能减排、材料循环利用、环保型润滑剂等在金属成形领域的应用。 本书的特色: 系统性与全面性: 覆盖了金属材料成形的主要工艺,内容详实,体系完整。 实用性与可操作性: 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供大量工程实例和解决方案。 权威性与前沿性: 汇集了领域内专家的知识和经验,并关注行业最新发展动态。 图文并茂: 配备了大量的图表、示意图和照片,帮助读者更直观地理解复杂的技术概念。 工具书性质: 结构清晰,检索方便,是工程技术人员案头必备的参考手册。 《金属材料成形工艺手册》不仅是一本知识的宝库,更是一座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旨在赋能广大工程技术人员,提升金属材料成形领域的整体技术水平,推动中国制造业的创新与发展。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曾以为,模具结构设计是一门纯粹的工程学科,充斥着冰冷的图纸和公式。然而,这本书却颠覆了我的认知。它在讲解模具结构的同时,巧妙地融入了材料力学、机械原理等相关的基础知识,并且,更让我惊喜的是,它还涉及了一些关于模具制造工艺、材料选择以及成本控制的实用信息。这就好比,它不仅仅是一本“怎么做”的书,更是一本“为什么这么做,以及这样做有什么好处”的书。例如,在介绍某种特殊的模具钢材时,它会详细说明该钢材的性能特点,以及它适用于哪些类型的冲压工艺,还会提及使用该钢材在成本上的考量。这种综合性的视角,让我意识到,一个优秀的模具结构设计,绝不仅仅是图纸上的完美,而是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最终实现经济效益和技术性能的平衡。它让我从更宏观的角度去理解模具设计,而不仅仅局限于微观的结构堆砌。

评分

作为一名资深的模具工程师,我阅览过不少关于模具设计的书籍。但这本书,依然给了我耳目一新的感觉。它在继承传统模具设计理论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对最新技术和发展趋势的体现。比如,书中在介绍某些复杂零件的成形模设计时,就融入了对自动化生产线的要求,对模具的快速换模、在线监测等方面的考量也做了深入的探讨。这一点对于我们这些需要不断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从业者来说,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此外,书中对于一些细节的处理也十分到位,例如,在讲解滑块机构时,它不仅给出了基本的运动学分析,还深入探讨了如何通过优化滑块的导轨设计来提高模具的稳定性和寿命。这种对细节的关注,正是优秀模具结构设计的精髓所在。这本书不仅能为新手提供入门的阶梯,也能为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带来新的启发和思考。

评分

作为一名初入模具设计领域的新手,我时常感到力不从心,面对各种各样的冲压件,总觉得无从下手,即便学了理论知识,也感觉离实际应用还有很大距离。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是我职业生涯中的一盏明灯。它没有一开始就抛出那些令人望而生畏的复杂理论,而是从最基础、最常见的冲压模具结构入手,通过大量的图文并茂的实例,循序渐进地引导我理解各种结构件的功能和作用。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一些细节的讲解,比如在设计压料结构时,如何根据材料的塑性变形和冲压力的变化来选择合适的压料方式,又或者在导向结构设计中,如何考虑模具的精度和使用寿命。这些看似微小的细节,却往往是决定模具成败的关键。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学到了具体的模具结构设计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一种严谨细致的设计思维,这对于我日后独立完成设计任务至关重要。

评分

这本书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在我迷茫于繁杂的模具结构设计时,像指南针一样指明了方向。我尤其欣赏它将理论知识融入实际案例的编排方式,不再是枯燥的公式堆砌,而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例子”来阐述设计原理。比如,书中对某个复杂冲压件的成形模设计,它不仅给出了最终的模具图纸,更详细地拆解了每一步的考量:为什么选择这种凸模形状?为什么这里的导向柱要这样布置?压料结构又是如何考虑的?它教会我的是一种思考的逻辑,一种面对实际问题时的解决思路。很多时候,书本上的理论讲得很好,但一到了实际操作,就感觉无从下手,这本书恰好弥补了这一空白。它不会告诉你“照着做就行”,而是通过对每个案例的深入剖析,让你理解“为什么这么做”,从而举一反三,在面对新的设计任务时,也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它不是简单地罗列“200个案例”,而是通过这200个案例,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模具结构设计知识体系,让我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

评分

在我看来,这本书最独特的价值在于它所展现出的“设计哲学”。它不是在灌输死的知识点,而是在传递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我记得书中关于卸料板设计的一个案例,它没有仅仅给出一个通用的卸料板尺寸,而是根据冲压件的形状、材料以及卸料力的方向,详细分析了不同卸料板结构形式的优缺点,并最终选择了一种最能兼顾卸料效果和模具强度的方案。这让我意识到,模具结构设计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的调整和优化。书中的每一个案例,都像是一个独立的“思考实验”,引导读者去探索不同的可能性,去权衡各种利弊,最终做出最合理的设计决策。这种启发式的学习方式,远比死记硬背更为深刻和有效,它能真正地培养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不是仅仅成为一个图纸的搬运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