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剧作见长的迪伦马特自70年代起基本就告别了戏剧舞台。他雄心勃勃地开启了一项庞大的写作计划--《素材》。在某种程度上《迷宫:素材Ⅰ--Ⅲ》《巴别塔:素材Ⅳ--Ⅸ》与遗稿《思想赋格》可以被看作是理解迪伦马特全部作品和思想的钥匙。它以一种结合了自传、随笔与小说的“混合文体”呈现了部分素材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以此探询生活、思想与素材之间的关系,并进而对这种关系的构建过程以及认识原则进行反思。直至生命的最后时刻,迪伦马特仍旧笔耕不地筹备着《素材》的后续篇目,本书即是在他逝世之后从这部分遗稿中择其较完整、独立的章节、片段编辑出版而成,于这些吉光片羽中我们可窥得其思想的最后锋芒。
##一流思想家,一流作家。
评分 评分##4.5。思想、文学与批评的美妙赋格。卡夫卡日记式写作,虚实相间,真假莫辨。迪伦马特真的是全能型作家,写什么都好看。两个科幻短篇(似乎还只是未完稿)太厉害了,推荐推荐~
评分##怎麼只翻譯了這一點兒啊⋯
评分##从馨宁书架上拿的。一气儿读下来觉得迪伦马特什么都讲了却又都讲得不深,反倒在文章中一味地重复..较喜欢书中的同名短文对个体与国家、自由与法律、主观与客观的辩证分析,这篇算是全书中论证最彻底的了,但论说的观点也不是很新颖(个体出于保有自由的愿望选择建立国家、撰写法条,但这些“规则”反而是对自由的压制)。另有两篇采用数理化的撰写方式,好几页的数学公式和物理名词,我一看就头大,一头大就看都不想看之间跳过(即《物理学的卡巴拉》《尝试》)。此外,迪伦马特认同亚里士多德曾指出的“文学比历史更真实”(强调一定要基于时代现实,并对其进行抽象和再创造),即回应了“究竟还能不能通过戏剧来表现当今世界”的问题,认为“不借助虚构的冒进不可能走近认识”。
评分沒有什麼閃光的洞見,花哨;但是,可愛,罵不起來。
评分##怎麼只翻譯了這一點兒啊⋯
评分##我们现代的很多疑问,都能归结回古希腊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