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工作室混音制作指南

小型工作室混音制作指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 迈克·西尼尔(MikeSenior)著曹勐译 著
图书标签:
  • 混音
  • 录音
  • 音乐制作
  • 小型工作室
  • 家庭录音
  • 音频工程
  • 后期制作
  • DIY录音
  • 音乐技术
  • 混音技巧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旗舰店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453495
商品编码:16269423662
出版时间:2017-09-01

具体描述

作  者:(英)迈克·西尼尔(Mike Senior) 著;曹勐 译 定  价:99 出 版 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年09月01日 页  数:309 装  帧:平装 ISBN:9787115453495 第1部分听与所听
第1章近场监听的使用
1.1选择你的武器
1.2音箱的定位
1.3声反射的处理
1.4房间共振的处理
1.5我的监听系统什么时候准备好
小结
第2章补充监听
2.1Auratone5C超级声立方的灵魂
2.2耳机
2.3家用廉价小音箱
小结
第3章低频危害
3.1处理廉价的倒相式音箱
3.2取室内的平均值
3.3频谱分析和测量
3.4观察那些纸盆
3.5先发制人
小结
部分目录

内容简介

本书探索了如何在小型工作室环境中运用那些成功制作人常用的不错混音技巧,获得专业出版级质量的混音效果。
对那些充满热情且急切希望进入专业混音领域的初学者而言,这是一本切实有效的入门指导书。借助上百位著-名工程师的混音秘技,本书将带领初学者一步步进入混音的世界,从简单的均衡、动态处理到不错的频率动态处理和其他神奇的效果,为大家逐步揭开混音的神秘面纱。
(英)迈克·西尼尔(Mike Senior) 著;曹勐 译 Mike Senior是知名的专业音频工程师,曾经与Wet Wet Wet、The Charlatans、Reef、Therapy和Nigel Kennedy等音乐人合作。擅长将不错混音技巧运用于小成本混音制作中。从2007年开始在《Sound On Sound》杂志的热门专栏“混音救援”中呈现了大量混音修改案例,并通过这些实例证明:掌握正确的方法,就能获得商业出版水准的混音效果。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一本名为《微型录音棚构建与声学优化实践》的图书简介,完全避开了您提到的《小型工作室混音制作指南》的具体内容,并力求详实、自然: --- 图书简介:《微型录音棚构建与声学优化实践》 沉浸式音频世界的基石:从零开始打造您的专业听音环境 在数字音频制作日益普及的今天,即便是最顶尖的录音师和音乐制作人,也越来越依赖高效、精准的家庭或小型专业空间。然而,许多人忽视了一个核心真理:任何混音的最终准确性,都取决于房间本身的声音特性。您可能拥有世界上最昂贵的监听音箱和最先进的数字处理单元,但如果房间存在严重的驻波、梳状滤波效应或不恰当的混响时间,那么您所听到的一切都将是扭曲的。 《微型录音棚构建与声学优化实践》并非一本关于如何操作均衡器或压缩器的书籍,它是一本深入剖析声学物理与空间设计的实战手册。本书旨在指导读者,无论空间大小如何,都能系统性地理解、测量并最终驯服他们工作环境中的声波行为。 第一部分:理解声音与空间——诊断您的听音环境 本部分是所有声学优化的理论基础。我们将从最基本的声学原理入手,解释声音是如何在三维空间中传播、反射、吸收和衍射的。 1. 基础声学概念的重构: 我们将详细解析频率响应、瞬态响应、混响时间(RT60)与早期反射点的物理意义。重点将放在如何将这些抽象的声学参数,转化为可操作的工程指标。 2. 空间形态的声学影响: 为什么立方体会产生灾难性的低频问题?如何利用房间的长宽比来规避某些模式的叠加?本章将运用房间模式计算的简易公式(如Bolt公式的实用应用),帮助读者识别并预判其工作空间可能出现的固有缺陷,如低频陷阱的位置和强度。 3. 测量工具与数据解读: 告别盲目尝试。本书将详细介绍如何使用经济高效的测量麦克风和专业软件(如REW等)进行准确的脉冲响应测试。我们将重点讲解频谱分析图、瀑布图(Waterfall Plot)和相干性图表的实际解读方法,教会读者“看清”房间里真正发生的事情,而非仅仅相信耳朵的主观感受。 第二部分:声学处理的设计蓝图与材料科学 在明确了问题之后,本部分将进入具体的解决方案设计。本书强调系统化的、分层级的声学处理策略,确保投入的每一分资源都能带来最大的效能提升。 4. 陷阱的艺术:低频控制的优先级: 低频处理是微型空间中最具挑战性也最关键的一环。我们将深入探讨四种主要的低频陷阱设计类型:基于共振的Helmholtz共振器、多孔性吸收体、薄膜振动吸收体(Panel Absorber)以及深度薄膜陷阱。书中会提供不同频率范围目标陷阱的详细制作图纸和材料配比,特别是针对角落处理的最佳实践。 5. 中高频的扩散与吸收平衡: 过度的吸收会导致房间“死寂”,混音听起来干涩且缺乏生气。因此,有效的扩散(Diffusion)至关重要。本章将详尽介绍不同类型的扩散体,如二次余数扩散体(QRD)和圆柱扩散体的设计原理。我们将提供如何根据房间的听音距离,精确计算所需的扩散板数量和位置的实用指南,确保早期反射声能被均匀地打散,而非被完全消除。 6. 监听位置的声学优化: 一个完美的处理过的房间,如果监听位置不对,一切努力都将付诸东流。我们将聚焦于“声学甜蜜点”(Sweet Spot)的确定。内容包括:等边三角形原则的精确应用、第一反射点(First Reflection Points)的标记与处理、以及如何在桌面布局中最小化来自电脑屏幕、键盘等表面的干扰反射。 第三部分:实施、校准与维护 理论和材料准备就绪后,本书的最后部分聚焦于实际安装、系统集成与长期的声学维护。 7. 悬挂、安装与集成: 声学材料的安装角度和离墙距离对效果影响巨大。我们将提供关于如何安全、高效地悬挂重型吸收板和扩散体的技术指导,包括使用隔音吊挂件以避免结构传声的考量。此外,还会讨论如何将吸音体集成到家具设计中,实现功能与美观的统一。 8. 系统校准与声场匹配: 在完成物理处理后,如何进行系统的电子校准?本章将介绍房间校正软件(如Dirac Live或Sonarworks等)的应用,但更强调其原理——如何用数字技术去弥补物理声学中难以完全解决的残余问题。我们会指导读者如何解读校正曲线,并判断何时应依赖物理声学,何时应适度使用数字补偿。 9. 长期维护与动态环境适应: 声学环境并非一成不变。随着季节变化、湿度波动以及房间内家具的移动,房间的声学特性也会微妙变化。本书最后提醒读者如何建立定期的声学自检流程,确保您的“声学堡垒”始终保持在最佳工作状态。 --- 目标读者: 本书适合所有希望将自己的家庭录音室、小型专业母带工作室,或高保真(Hi-Fi)试听空间的声音表现提升到专业水准的音频工程师、音乐制作人、声学爱好者,以及任何对声音空间学有深入探究兴趣的专业人士。它提供的是一套结构化的、可验证的、基于物理学的方法论,而非经验主义的建议。读完此书,您将不再是声学环境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主动的设计者和驯服者。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指向“制作指南”,这意味着它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理论介绍,而是要提供一套完整的、可复制的工作流程。我关注的是,如果我只有一套入门级的立体声监听系统,如何保证我的立体声像(Stereo Image)是准确且平衡的。在小型空间里,听音位置的微小变动都可能导致相位抵消或声像漂移,这使得混音变得非常困难。我希望书中能详细阐述如何通过精心的摆位和软件工具(比如房间校正软件的使用,如果适用),来建立一个可靠的声场。此外,关于空间混响和效果器的选择,小工作室往往受限于插件数量和CPU性能。书中是否会推荐一些轻量级但高效的混响算法,以及如何通过巧妙的发送(Send)和返回(Return)通道设计,来营造出具有深度和空间感的混音,而不是让每个音轨都独立地“贴在”你面前?我期待看到关于如何“欺骗”耳朵,让小空间听起来有大录音棚的深度感的心得分享。

评分

作为一名主要进行电子音乐制作的人,我对母带处理(Mastering)部分的要求总是比较高,因为它直接决定了作品在不同播放系统上的最终表现力。我通常在混音阶段会非常小心,但总觉得在推向商业平台时,自己的母带处理环节总差那么一点火候,声音不够响亮、动态范围被压得太扁,或者高频显得过于刺耳。我希望这本书能专门开辟一个章节,深入探讨针对小型工作室环境下的母带处理流程。这里面应该涵盖如何选择合适的限制器和均衡器,以及如何在不使用昂贵专业母带设备的前提下,最大化作品的响度(Loudness)而不牺牲动态。特别是,针对流媒体平台(如Spotify、Apple Music)的响度标准,书中是否会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预设工作流程?我想了解,在听觉疲劳容易发生的家庭环境中,如何保持对母带处理的客观性,以及如何利用频谱分析仪等工具来辅助视觉判断,确保最终成品既有力量感又保持了音乐的呼吸感。

评分

我最近在尝试将我的家庭录音棚从“能出声”提升到“能听出问题”的阶段,最大的困惑点在于如何处理人声和鼓组的混音平衡。特别是当涉及到多轨鼓组的相位问题和底鼓的冲击力时,我的尝试总是以失败告终,混出来的声音要么太糊,要么缺乏力量感。因此,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在这方面给予突破性的指导。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实用的混音技巧,例如,针对小房间混音中常见的“中频浑浊”现象,有没有什么快速有效的 EQ 策略?对于鼓组的压缩,是否会介绍一些“层叠压缩”或者“并行压缩”的进阶应用?更关键的是,我一直好奇,在小房间的声学环境下,我们应该如何调整监听音量和我们对混音效果的判断?是不是有一些特定的参照标准,可以帮助我们绕过房间带来的频率响应失真,做出更可靠的决策?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展示从原始干声到最终成品混音的每一个关键步骤和决策背后的原因,那将是无价之宝。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听起来非常吸引人,尤其对于那些刚刚踏入音频制作领域,或者已经在家里的小空间里摸索了好一段时间的朋友们来说,简直就像找到了救星一样。我期待它能深入浅出地讲解那些让小工作室的音质瞬间提升的“秘密武器”。我尤其想知道,书中是否会详细剖析如何利用有限的空间,通过科学的声学处理,把一个普通的卧室变成一个听感更准确的监听环境。毕竟,在家里做音乐,最大的敌人往往不是预算,而是空间本身的声学缺陷。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DIY声学处理方案,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那就太棒了。比如,关于低频陷阱的布置、扩散板和吸音板的黄金比例,以及如何在不破坏整体美观的前提下实现这些目标。另外,对于预算有限的初学者,书中是否提供了针对入门级监听音箱和声卡的选择指南?如何通过调整软件插件参数,最大限度地榨干现有设备的潜力,让小规模的配置也能发出令人信服的混音?我希望它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大哥在旁边手把手教导,而不是一本冷冰冰的教科书。

评分

我更倾向于那些注重“心态”和“实践效率”的书籍,因为在家里制作音乐,最大的挑战往往是自律和如何高效地度过创作瓶颈期。我希望这本书能超越纯粹的技术参数,谈谈如何在有限的设备资源下,保持创作灵感的持续性。比如,对于那些拥有大量音色库和效果器却无从下手的制作人,书中是否有关于“如何快速锁定声音方向”的建议?或者,有没有关于如何建立一个“快速原型”制作流程的章节,让我们可以迅速捕捉灵感,而不是陷入无休止的参数调整陷阱中?我特别想了解,顶级制作人在面对一个“听起来不对劲”的混音时,他们通常会采取哪些“打破常规”的步骤来重新审视问题?是选择听不同的音箱、转换参考曲目,还是干脆离开工作台一段时间?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构建一个高效、低压力的家庭工作室工作哲学的指导,对我来说,其价值可能远超任何技术参数的讲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