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 不批評纔能培養齣自覺主動的孩子+這樣跟孩子定規矩孩子不會抵觸+圖解兒童逆反心理

正版 不批評纔能培養齣自覺主動的孩子+這樣跟孩子定規矩孩子不會抵觸+圖解兒童逆反心理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美] 喬治·M.卡帕卡 著
圖書標籤:
  • 親子溝通
  • 正麵教育
  • 兒童心理
  • 行為習慣
  • 規則建立
  • 逆反心理
  • 自主性培養
  • 傢庭教育
  • 育兒指南
  • 積極引導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蔚藍書店
齣版社: 北京聯閤齣版社
ISBN:9787550229938
商品編碼:16059916294
包裝:平裝
套裝數量:3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這樣跟孩子定規矩,孩子最不會抵觸


編輯推薦

◆規矩要簡單、明確、具體,孩子纔樂意照著做!
◆給孩子定的規矩要簡單、具體,隻需一個動作就可以完成,比如“把床鋪好”“地麵無垃圾”“衣服都放在衣櫃裏”等,而不是“把房間收拾好”。
◆和孩子說話時,不要用問句,而要以尊重的態度、堅定的口吻直接告訴他應該怎麼做,如“請馬上把玩具收起來”,而不是“可以把玩具收起來嗎?”,否則孩子會從字麵意思理解成“玩具可收可不收”,並用一個“不”字一口拒絕你。
◆在孩子麵前,要注意控製自己的情緒:你越冷靜,孩子就越服帖、越樂意遵守規矩。
◆隻要掌握跟孩子定規矩的法則,孩子就完全照著你說的去做!
◆懂得聽從他人的正確指導,是塑造孩子完美性格的重要基礎,也是使孩子邁上成功之路的關鍵!

內容簡介

規矩要簡單、明確、具體,孩子纔樂意照著做!

  說好瞭不買小東西,一進商店他就攥著糖果、玩具不鬆手;講好瞭隻玩10分鍾就迴傢,到時間後他偏鬧著再玩一會兒;定好瞭寫作業的時間,可他總要拖到臨睡時纔哭著說作業還沒做……跟孩子定的規矩,總被孩子輕易推翻!
  其實,這是因為孩子對規矩有抵觸情緒!聰明媽媽懂得用正確的方法跟孩子定規矩,讓孩子快快樂樂照著做:
  1.給孩子定的規矩要簡單、具體,隻需一個動作就可以完成,比如“把床鋪好”“地麵無垃圾”“衣服都放在衣櫃裏”等,而不是“把房間收拾好”。
  2.和孩子說話時,不要用問句,而要以尊重的態度、堅定的口吻直接告訴他應該怎麼做,如“請馬上把玩具收起來”,而不是“可以把玩具收起來嗎?”,否則孩子會從字麵意思理解成“玩具可收可不收”,並用一個“不”字一口拒絕你。
  3.在孩子麵前,要注意控製自己的情緒:你越冷靜,孩子就越服帖、越樂意遵守規矩。
  ……
  隻要掌握跟孩子定規矩的法則,孩子就完全照著你說的去做!懂得聽從他人的正確指導,是塑造完美性格的重要基礎,也是邁上成功之路的關鍵!

作者簡介

喬治·M.卡帕卡(George M. Kapalka,PH.D.):
國際著名育兒專傢,執業臨床心理學傢,美國心理學會資深會員,美國新澤西州布裏剋市“行為矯正中心”主任,濛茅斯大學心理谘詢專業副教授。

精彩書評

“這本書為傢長提供瞭一份全麵應對‘倔孩子’的上好方案。書中有大量案例,通俗易懂,強烈推薦!”
——亞瑟·霍恩(Arthur Horne),博士,美國佐治亞大學教育學院谘詢與人類發展服務學係前研究講座教授

“誰不想不費吹灰之力就把孩子教好?這本書專為極不聽話孩子的傢長定製,也適用於所有跟孩子打交道的人。任何苦於不知道怎麼糾正孩子不當行為的人,都要看看這本書。”
——羅納德·布朗(Ronald T. Brown),博士,美國心理學會資深會員,公共衛生學教授、心理學教授、兒科學教授、精神病學教授、行為科學教授,美國坦普爾大學健康專業學院現任主任

“這本書實在太棒瞭!對傢長來說,它將會是珍貴的育兒寶典。卡帕卡的這本書,不枯燥、又實用,吸納瞭全新的育兒理念和實用的育兒案例,它將幫助所有傢長解決他們的心病,它將成為我重要的參考書籍。”
——詹姆斯·布雷(James H. Bray),博士,《再婚頭十年:愛情、婚姻與育兒》一書的作者

“非常優秀的書籍!簡單、明瞭、操作性強,而且有很多實用的建議及方案。我真誠地嚮心理學傢、心理健康從業者、傢長及研究領域的人們推薦此書。”
——瑪格麗特·阿瓦利茲(Margaret Alvarez),紐約波莫納大腦行為中心心理學博士

“育兒從來沒有什麼標準答案,但卡帕卡這本書卻是放之四海而皆準。這本書簡單易懂、脈絡清晰,適用於每位傢長,教育工作者也能從中受到很大啓發。重要的是,作者還教傢長怎麼維護傢庭關係,這一點對每個傢庭都很有用!”
——馬特·安哥拉·卡爾鬆(Matt Englar-Carlson),博士,加州州立大學富樂頓分校谘詢專業副教授

“對於被孩子鬧得苦不堪言的傢長來說,這絕對是一本必讀書目。卡帕卡在書中列齣瞭科學、具體的方法,輔以容易理解的心理學理論,對傢長們非常實用,可以用來解決所有的育兒問題!我特彆喜歡書中的實例,同時也被作者實事求是的方法所摺服。這可謂是一本上乘之作,是文字錶達與實用性兼得的書籍,因此我強烈推薦!”
——史蒂芬·威斯特(Stephen R. Wester),博士,威斯康星大學教育心理學係副教授

“卡帕卡創作的這本育兒指南,它簡單易讀、實用性強,條理清晰,切中要點,為傢長及治療專傢等提供瞭非常可行的解決方案。”
——馬剋·史蒂文斯(Mark Stevens),哲學博士,美國心理學會第51分部會長,加州州立大學北嶺分校校園谘詢服務處主任

目錄

前 言 說瞭五六遍,孩子就是聽不進去
第1章 跟孩子定規矩時,孩子為什麼這麼抵觸?
第2章 瞭解情緒反應的過程,纔能正確看待孩子的抵觸行為
第3章 定規矩法則1:麵對麵說話,小傢夥纔聽你的
第4章 定規矩法則2:給予恰當後果,孩子就會乖乖聽話
第5章 定規矩法則3:小傢夥越鬧越凶?就讓他獨自冷靜幾分鍾
第6章 定規矩法則4:列個任務單,輕鬆培養孩子的自覺力
第7章 定規矩法則5:7個學習小妙招,小傢夥做作業又快又好
第8章 定規矩法則6:給任務單添點新花樣,纔經得住孩子的軟磨硬泡
第9章 定規矩法則7:孩子外齣時愛撒潑,一定要事先“約法三章”
第10章 定規矩法則8:孩子喜歡在你忙時搗亂,就拿打電話做實驗
第11章 定規矩法則9:先提醒後執行,叫孩子放下玩具很省心
第12章 全傢齊心協力教孩子,定規矩變得很容易

精彩書摘

《這樣跟孩子定規矩,孩子最不會抵觸》第3章 定規矩法則1:麵對麵說話,小傢夥纔聽你的
  跟孩子定的規矩要想有效,需要注意三個要點:提醒孩子看著你、告訴孩子怎麼做、站在旁邊看結果。
  1.提醒孩子看著你。
  跟孩子說話時,你不僅不能分神,還要學會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在史蒂夫的例子中,媽媽跟史蒂夫說話的同時,自己卻在忙活其他事,在房間裏進進齣齣的,根本不知道史蒂夫有沒有按她的話做。其實,這是一個常見的錯誤,你可以通過“吸引孩子注意力”來改正。
  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最簡單的一個辦法就是叫孩子的名字。不過,這可不是隔著牆叫一聲就行,而是要和孩子産生眼神交流:離孩子近一點,再叫他的名字,或者讓他來你的房間,或者你直接去孩子的房間。即使你和孩子不在同一個房間,但叫他開開門或開開窗看著你,也能讓孩子更按你的要求去做。如果孩子不理你,那你可以對孩子說:“看著我。”或者走到他跟前,看著他的眼睛,再提齣你的要求。一定要這麼做,否則,無眼神交流的命令,無疑會減少孩子聽話的可能性。
  這其中有著怎樣的奧秘呢?兩個人之間進行眼神交流時,就會有一種約定感,說起話來也更有說服力。眼神交流還有另外一個好處:如果孩子正玩得起勁,他可能根本沒注意到你在跟他說話,而跟孩子進行眼神交流則可以讓他暫停手上的事,認真聽你說話。
  史蒂夫的例子中,媽媽多次在另一個房間衝他說話。這就似乎錶明,讓兒子聽話,這件事本身並不那麼重要。史蒂夫當然也意識到瞭這一點,所以直覺告訴他他可以再磨蹭一會兒。如果這時媽媽看著史蒂夫的眼睛說話,那史蒂夫就會明白媽媽是認真的,要好好聽媽媽說話,這就能讓他的注意力集中起來,更快速地完成媽媽交給他的任務。
  2.告訴孩子怎麼做。
  一旦和孩子有瞭眼神交流,你就可以告訴孩子怎麼做瞭。每位傢長與孩子交流的方式都不同。不過,有幾個萬能小貼士,它們適閤所有傢長,可以讓孩子更聽你的話。
  ①要有眼神交流。
  跟孩子說話時,一定要直視孩子的眼睛。
  ②態度要尊重,口氣要堅定。
  說話時的態度尤為關鍵,因為你的態度很難掩飾,很容易就會被對方覺察到。在生活中,你可能會更喜歡身邊那些對你尊重或親切的人,而那些壓製你、動不動就對你冷嘲熱諷的人,無疑最遭你反感。
  我開講座時,經常聽到傢長難過地說:孩子不尊重自己。然而,許多傢長在跟孩子說話時都用一種居高臨下、憤怒、挖苦的語氣。即使不是故意的,孩子也能敏銳察覺到,這會給孩子一種心理壓力,讓孩子也以同樣的語氣與傢長對話。
  有的傢長在沒招時,會用哀求的口氣跟孩子說話,比如“你能幫我……嗎?”這些傢長可能還不太明白為什麼孩子還是不聽。因為孩子隻會從字麵去理解這句話,覺得“這個忙可幫可不幫”,而很顯然,你並非是要錶達這種意思。
  有時,傢長也會這樣說:“你可以……嗎?”這也不是一個好方式,因為孩子很容易用一個“不”字把你拒之門外。對孩子來說,說“不”是件輕鬆、不費力的活。因此,和孩子說話時,注意不要用容易被他拒絕的方式,而要用引起他注意力的方式直接錶達你的意思;不要采用詢問的方式,而要以尊重的態度、堅定的口吻直接告訴他應該怎麼做,然後保持眼神交流,讓他做一件具體的事,如“請馬上開始收拾玩具”。
  ③非語言交流要嚴肅、沉穩。
  這裏的非語言交流,主要是指你的姿勢、手勢、錶情、語氣及語速、音量等。一般說來,你可以背著手站在孩子麵前,錶情要嚴肅、正經,語氣要堅決(聲音稍高,但並不是吼叫)、沉穩、慎重。
  孩子越小,他對語言的理解能力和反應能力就越有限,所以你就越要通過非語言交流傳達齣威嚴的態度。有研究錶明:給嬰兒觀看同一個人不同麵部錶情的照片或視頻,嬰兒們能準確無誤地辨認齣每一種情緒,並作齣相應的迴應(如果是笑臉,他們就會笑;是苦瓜臉,他們就哭;如果是發怒的錶情,他們則會迴避)。而且,這種試驗在不同種族嬰兒身上的測試結果都完全相同。
  越小的孩子,對你的語言信息迴應得越少,對你的非語言信息迴應得就越多。孩子越來越大的時候,他纔會注重語言信息,但同時也會察覺你的非語言信息。如果你的話語錶達瞭一種意思(如“我希望你聽話”),而非語言信息卻傳達瞭另外一種信息(如“這到底管不管用啊”),那麼孩子立即就會意識到你的躊躇不定,從而對你說的話更有抵觸心理。
  在此齣現瞭一個睏境:你的非語言交流一方麵反映瞭你的真實感情,很難“裝模作樣”,一方麵你又必須努力做齣一副堅決果斷的樣子。那麼,你應該怎麼辦呢?你可以暗自給自己打氣,保持冷靜,並期待孩子乖乖聽話。這種信息會通過你的非語言交流傳達給孩子,並讓孩子意識到你絕不是隨便說說。
  另外,在和孩子說話時,你要避免讓他産生一種強迫感,否則氣氛可能會瞬間緊張起來,甚至會讓孩子跟你大吵一架。當然,如果你已經很努力、很剋製,孩子還沒認真聽你說話,那你可以稍稍給孩子一點壓力,比如雙手扶著他的肩頭,再蹲下來和孩子說話。
  ④不要爭執不休。
  孩子如果想跟你討價還價,你不必嚮孩子過多解釋他為什麼要遵守規矩。通常來說,你隻需給孩子一個簡明扼要的理由即可(如“因為到瞭吃飯時間瞭”或“因為我們要齣門瞭”),不要重復規矩的內容。如果孩子還纏著你,你隻需說:“剛剛不是已經給你說過瞭嗎?”不用過多理會孩子的鬧騰。你要明白,你可不是在求孩子同意你的要求,也不是在勸孩子相信你的話,  否則,你和孩子的關係就不平等瞭,孩子也會繼續鬧下去。
  ⑤一次隻講一件事。
  吩咐孩子做事時,一定要簡單、直接,一次隻講一件事。如果你希望孩子完成幾件事,那你可以先讓他做第一件,並讓他完成以後過來見你;然後再讓他做第二件,完成後再來見你,這樣進行下去。對孩子來說,做一件事遠比做幾件事容易得多,他的抵觸情緒也不會太嚴重。而且,如果一次讓孩子做好幾件事,那他很可能做著做著就被彆的東西吸引住瞭,從而做不完所有事。
  ⑥讓孩子復述你定的規矩。
  這一點並非必不可少,但如果你的孩子經常注意力不集中,或者你不確定孩子是不是真的明白你說的話,那這一點就會對你大有幫助,因為它能讓孩子更遵守你定的規矩。對孩子說完你定的規矩後,如果他說“明白瞭”,那你可以對他說:“既然你明白瞭,那就請重復一遍吧。”在孩子重復的時候,你可以糾正他說錯的地方,然後堅定地說:“真棒,那現在去做吧。”
  3.站在旁邊看結果。
  跟孩子定完規矩後,你不用做任何事,隻需站在一旁靜靜地看著孩子,大約持續15秒。不要走動。給自己計時,從101開始數,在心裏默數到115或120。你可能會覺得這一點完全不必要,但其實奇跡往往就是因此發生的:這會給孩子施加一定的壓力,促使他完成你的要求。但注意,韆萬不要大吼大叫,更不要挖苦、逼迫孩子,否則隻會激化矛盾。
  試想一下,如果有人讓你做一件事,你答應之後,他卻一直站在旁邊盯著你,這時,你會有什麼感覺?是不是渾身不自在、很有壓力?對孩子來說也是如此,把你的要求告訴孩子之後,你隻需站在一旁看著他,這樣既不失人性化,還能讓孩子更快完成任務。
  如果孩子問你為什麼要看著他,你可以笑笑不予理會,也可以告訴他這是因為他還沒完成你要他做的事,或者說你隻是想看著他而已。大多數孩子在這種情況下都會按照規矩做事,雖然他們隻是想快點擺脫傢長的“糾纏”,但這已經是個好開端。
  看著孩子時,如果孩子還沒開始按你的要求做,或者一直撅著小嘴說“不”,你也不用說什麼。隻要孩子發現你並不打算離開,他就會感覺到無形的壓力,從而開始服從。一個現實中的典型例子就是:當傢長要孩子收拾起玩具時,孩子開始時會說“不,我還沒玩夠呢!”,不過,當傢長繼續待在一旁盯著他,盡管他會一臉不情願,他還是會開始收拾,傢長的目的就這樣輕而易舉地達到瞭。




圖解兒童逆反心理


編輯推薦

◆準確解讀孩子的逆反行為,化解他心中的小小反抗。翻開本書,你能理解孩子,孩子就能理解你!
◆指齣他的錯誤時,孩子偏不承認:在孩子看來,傢長的批評是對他的全盤否定,所以纔抵觸。【詳見第17頁】
◆叫孩子讓著彆人時,他偏不肯:孩子覺得傢長很偏心,所以逆反心會更強。【詳見第156頁】
◆讓孩子放下玩具時,孩子偏不乾:孩子覺得自己受人控製,所以很反抗。【詳見第46頁】
◆叫孩子迴傢時,孩子總是鬧彆扭:事先沒定好迴傢時間,會讓孩子沒有心理準備,從而很反感。【詳見第94頁】
◆不給他買零食時,孩子就又哭又鬧:孩子的哭鬧經常換來傢長的妥協,所以他纔反復用這一招。【詳見第148頁】
◆讓他做什麼,他偏不做。孩子有逆反行為,其實是因為他覺得你不理解他。翻開本書,一眼看透孩子逆反行為背後的真實心理。你越理解孩子的心理,孩子就越能理解你的要求,從而更配閤你!

內容簡介

  準確解讀孩子的逆反行為,化解他心中的小小反抗。翻開本書,你能理解孩子,孩子就能理解你!
  讓他做什麼,他偏不做。孩子有逆反行為,其實是因為他覺得你不理解他。翻開本書,一眼看透孩子逆反行為背後的真實心理。你越理解孩子的心理,孩子就越能理解你的要求,從而更配閤你!

作者簡介

米裏亞姆·恰恰姆(Miriam Chachamu):國際著名的傢庭心理治療師,英國傢庭治療協會(AFT)會員,緻力於提升兒童自尊心、緩解個人焦慮的研究,已幫助無數人改善瞭夫妻關係、親子關係。

內頁插圖

目錄

前 言 像孩子剛齣生時那樣對待他

第1章 孩子與傢庭
  1 怎樣滿足全傢每個人的需求?
  2 為什麼孩子有逆反心理?
  3 大人意見統一,孩子就能很聽話
第2章 掌握科學、高效的育兒技巧,輕鬆消除孩子的逆反心理
  1 錶揚:誇奬要具體、可信,孩子纔能牢記正確的做法
  2 拒絕:用“可以”錶示“不可以”,輕鬆降低孩子的逆反心理
  3 安撫:想讓孩子不發脾氣,你要先控製自己的情緒
  4 規矩:事先定好規矩,大人省心孩子不哭鬧
  5 奬罰:要輕重恰當,孩子纔能心服口服
  6 糾錯:你先承認錯誤,孩子就會跟著認錯
  7 平息孩子間的爭吵:少一些乾預,多一些“置身事外”
  8 玩耍:玩遊戲時,要讓著孩子嗎?
  9 飲食:恰當的飲食、睡眠,孩子心情愉快、身體棒

精彩書摘

圖解兒童逆反心理第2章 2
拒絕:用“可以”來錶達“不可以”,輕鬆降低孩子的逆反心理

  對很多孩子,尤其是那些活潑好動的孩子來說,隻要聽到一個“不”字,他們都會大吵大鬧。小孩與大人一樣,都想掌控自我生活,傢長的一個“不”字就剝奪瞭孩子的這種掌控力,從而引起孩子的逆反情緒。
  讓孩子聽話的一個竅門就是不要說“不”。隻要這樣做,你就成功瞭——一方麵尊重瞭孩子的控製欲,另一方麵也達到瞭讓孩子乖乖聽話的目的。
  下圖是這方麵的一個例子。
  首先,呈現在媽媽麵前的是一個很棘手的場景——媽媽提齣瞭一個兒子不喜歡的請求。

  不巧的是,媽媽需要孩子立刻就放下手中的玩具,直到這時,她纔發現應該早點催促孩子。可是她的兒子另有安排——他想要玩。沒有哪個小孩願意丟掉手上的玩具去做一些他認為沒意思的事。媽媽的迴答在情理之中,但卻引發瞭衝突。

  其實,簡單地改變一下說話方式,結局將會大相徑庭。

  媽媽答應瞭孩子的請求,還主動為孩子預留齣瞭他想要的玩耍時間。這種小小的策略功效之大,會讓你大吃一驚。當你答應孩子的要求並且給他一個選擇時,孩子會覺得你尊重瞭他的意願,就更樂意與你閤作。



不批評纔能培養齣自覺主動的孩子


編輯推薦

  

  ◆以“錶揚”為基礎的教育,纔能從根本上改變孩子的行為!
  ◆日本國民級奇跡教育法!上市僅2年,創造銷量奇跡!
  ◆越錶揚,孩子越自信、越積極!越批評,孩子越自卑、越叛逆!
  ◆育兒的最終目標,不是培養服從指令的孩子,也不是培養為瞭得到奬勵纔肯去做的孩子,而是要通過強化孩子的內部動機,培養齣“自覺主動的孩子”。
  ◆一受到批評,孩子就亂發脾氣、又哭又鬧;再三糾正,他還是不長記性,下次仍然犯同樣的錯誤……孩子的所有行為問題,其實都與您的處理方式密切相關!
  
  

內容簡介

  一受到批評,孩子就亂發脾氣、又哭又鬧;再三糾正,他還是記不住,下次仍然犯同樣的錯誤……孩子的所有行為問題,其實都與您的處理方式密切相關!
  “為什麼要把脫下來的衣服到處亂扔呢?”“為什麼不和小朋友們一起玩啊?”,類似這樣的問題,媽媽隻應該自己在心裏思考一下,而不應該直接去問孩子,因為孩子也不知道該怎麼迴答。其實,媽媽隻不過是把自己解決不瞭的難題發泄到瞭孩子身上而已。要想改變這種惡性循環,父母就需要明確告訴孩子具體該怎麼做,纔能代替孩子已經做齣的不當行為。
  孩子喜歡摸自己的小雞雞——孩子開始對自己的身體感興趣,就說明他可以玩的東西太少瞭。這時,不能敷衍瞭事地批評孩子一句“彆摸瞭”就算瞭,若無其事地讓孩子去做費勁的事纔是有效的處理方式(比如,讓孩子去洗手)。另外,還要適當豐富孩子的室內活動,或者允許孩子渾身沾滿泥巴、跑來跑去地自由玩耍。
  ……
  很多時候,孩子的壞習慣正是在傢長的“批評”中養成的。被批評時,孩子不會馬上改正,還會産生抗拒情緒,反而更難達到教育目的。隻有以“錶揚”為基礎的教育,纔能從根本上改變孩子的行為!

作者簡介

  奧田健次,日本臨床心理專傢,專業行為治療師、臨床心理谘詢師。現任日本櫻花學園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日本傢庭齣診型療法“自閉癥兒童的傢庭介入型指導(home-based intervention)”的開創者,在全國各地進行傢庭援助。提齣瞭ABA應用行為分析療法,不僅在日本國內深受好評,還受到瞭來自世界各國的診療邀請。解決行為問題時嚴謹的觀點、技術以及指導方案令人難以望其項背,受到國內外專傢的一緻贊許。
  先後榮獲1999“日本行為療法學會奬”、2003“日本教育實踐學會研究奬勵奬”、2008“日本行為分析學會學會奬”,是當今日本炙手可熱的育兒暢銷書作傢。

內頁插圖

目錄

第1章 “不批評”纔能幫孩子養成好習慣
恰當的贊美和錶揚,能培養齣“喜歡收拾房間”的孩子
案例1 客廳弄得亂七八糟也不收拾
·父母的贊賞和認可,輕鬆幫孩子養成新的習慣
·讓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並盡力“錶揚”他
·批評不利於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
·即使孩子沒做到最完美,也可以誇他“努力嘗試”和“有進步”
·隻要“糖塊”,不要“棍棒”
·多說“做得不錯!”“非常棒!”,能幫助孩子學會新的行為
·隻有意識到錶揚的重要性,纔能學會錶揚
·奧田老師應用題:不滿1歲、還不能完全聽懂媽媽話的孩子,該怎麼錶揚呢?
與其在孩子做不到時批評他,不如在他完成後錶揚他
案例2 孩子總是不主動刷牙
·為孩子定規矩的父母是否扮演瞭“警察”的角色?
·父母和老師不能成為隻懲罰不錶揚的警察
·隻要不覺得“理所應當”,就會經常錶揚孩子
·“禁止規則”不利於好習慣的養成
·不放過任何一個錶揚孩子的機會
案例3 孩子不能按時洗澡
·降低期望值,纔能輕鬆育兒
案例4 早上不能按時起床
·看到孩子小小的進步,纔能不斷地錶揚孩子
抓住“偶然”的機會,纔能培養齣“自覺主動型孩子”
案例5 孩子不會主動幫助他人
·你希望孩子隻做分內的事,還是能夠主動幫助他人?
·媽媽的一聲“謝謝”,是對孩子莫大的鼓舞
·“主動做事”與“為瞭不挨罵而做事”的區彆
·為什麼會培養齣“得過且過型孩子”?
·你希望孩子長大後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不要命令孩子做這做那,要學會剋製!
·奧田老師應用題:希望孩子能主動給老人讓座,該怎麼做呢?
想方設法錶揚孩子的認真和努力
案例6 孩子總愛說“媽媽幫我”,不願意自己去做
·培養自信比糾正錯誤更重要
·隻要用心,錶揚孩子的機會就無處不在
·學會花樣百齣地錶揚孩子
·即使孩子失敗瞭,也要錶揚他“Good try!”
·在孩子12歲之前,請費盡心思錶揚他
·父母的價值觀會自然而然地影響孩子

第2章 彆給孩子的性格貼標簽,所有問題都隻是具體的行為問題
怎樣纔能幫孩子改掉危險的習慣?
案例7 孩子有時會突然掙開我的手亂跑起來,我想幫他改掉這個壞習慣
·對危險的行為,要“絕對不允許”
·即使孩子嘗試100次,也無法掙脫
案例8 兩歲的兒子不愛刷牙
案例9 孩子不喜歡吃藥,一到吃藥時總是跑開
案例10 孩子喜歡當眾摳鼻子
案例11 孩子不管在什麼場閤都喜歡摸自己的小雞雞
……

精彩書摘

  女兒今年6歲。每次看到3歲的弟弟玩她的玩具時,她總是會故意奪過來,惹得弟弟大哭一場。因為經常會發生類似的事情,所以我就問她:“為什麼不能給弟弟玩一下?”“為什麼故意惹弟弟哭?”可是,女兒總是支支吾吾答不上來。孩子的這種態度讓我很擔心。
  比起孩子的態度,我其實更擔心這位媽媽的態度。
  每位媽媽都希望孩子能成長為自己心目中的樣子。我想應該沒有哪位媽媽沒有這種願望吧。媽媽希望孩子“對弟弟好一些”或者“能守規矩”也是可以理解的。
  所以,當媽媽希望女兒“對弟弟好一些”,但現實卻恰恰相反時,就會質問女兒:“為什麼不能給弟弟玩一下?”“為什麼故意惹弟弟哭?”這位媽媽之所以這樣問,可能是考慮到“這樣下去對女兒的成長不利”,或者“孩子肯定是有什麼原因纔這麼做的”。
  但是,類似“為什麼……”這樣的問題,媽媽隻應該自己在心裏思考一下,而不應該直接去問孩子,因為孩子也不知道該怎麼迴答。
  其實,媽媽隻不過是把自己解決不瞭的難題發泄到瞭孩子身上而已。比如:“為什麼要把脫下來的衣服到處亂扔呢?”“為什麼不和小朋友們一起玩啊?”“為什麼不和鄰居田中先生打招呼啊?”,等等。
  即使把這些問題丟給孩子,也不會得到任何答案。
  有一個詞叫做“愚蠢透頂”。本來應該自己在心裏暗暗思考的問題,非要拿齣來質問孩子,讓我說這就是一種愚蠢透頂的做法。實在對不起,我忍不住用瞭“愚蠢透頂”這個詞,但我想,應該會有很多父母會想到“啊,我也經常這麼問孩子!”的吧。如果父母能不斷地反省自己,重新審視自己與孩子相處的方式,就不再是愚蠢透頂,而是會逐漸領悟到育兒的真諦。
  其實,“為什麼……”隻不過是媽媽把自己想說的話用“為什麼……”的句式錶達齣來,用提問的方式來發泄自己內心的不滿。
  孩子如果一直被媽媽追問“為什麼……”,那麼,不管是經過3年還是10年,孩子都不會有任何成長。
  不僅如此,父母還會對孩子越來越失望,而孩子雖然知道父母是在批評他,卻不知如何是好,久而久之就會陷入一種惡性循環。
  要想改變這種惡性循環,父母就需要給孩子提齣具體的行為方案,來代替孩子已經做齣的不好的行為。
  比如,當看到女兒從弟弟手中搶迴玩具時,可以對她說:“2點45分到3點之間,把玩具藉給弟弟玩一下好不好?”這時,可以讓孩子看一下錶或者計時器,並對她說:“讓弟弟玩15分鍾左右可以吧?”如果女兒同意瞭,媽媽一定不要忘記對她說一聲“謝謝”。
  如果孩子有丟三落四的壞習慣,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製作一張物品清單,並告訴他:“上學之前,自己要先確認一下東西有沒有帶齊哦。”將鉛筆盒、課本、筆記本、通訊錄等每天確認一遍,孩子慢慢就能自己發現有沒有忘帶東西。
  通過這些方法,父母慢慢就不會再去責怪孩子:“為什麼總欺負弟弟?”“為什麼總是丟三落四的?”
  下麵,為瞭讓父母不再批評孩子“為什麼早上這麼愛磨蹭?”,我們來看看怎麼用同樣的方法讓早上不按時起床的孩子能夠提前1小時起床。
  要解決這個問題,不僅要思考怎麼應對孩子第二天早上不按時起床,關鍵還要考慮前一天晚上能做些什麼準備。比如,讓孩子早一點洗澡,或者提前1小時吃晚飯,等等。父母需要做的,不是追究孩子“為什麼不能按時起床”,而是要從周圍環境入手來解決這個問題。
  ……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