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商原版】建國方略建國大綱 九版 港颱原版 社會科學 建國方略建國大綱 孫文 颱灣三民書局

【中商原版】建國方略建國大綱 九版 港颱原版 社會科學 建國方略建國大綱 孫文 颱灣三民書局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孫文 著
圖書標籤:
  • 孫中山
  • 建國方略
  • 建國大綱
  • 三民主義
  • 颱灣三民書局
  • 港颱原版
  • 社會科學
  • 政治學
  • 曆史
  • 近代史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中華商務進口圖書旗艦店
齣版社: 三民書局
ISBN:9789571462837
商品編碼:14503431928

具體描述

《建國方略建國大綱》(九版)

作者:孫文  

齣版社:三民  

齣版日期:2017/06/30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571462837

規格:平裝 / 384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九版

齣版地:颱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 政治> 概論

內容簡介

《建國方略》是孫文於1917年至1920年期間完成的3本著作的閤訂本。它們分別是:一、心理建設《孫文學說》於1919年完稿;二、物質建設《實業計畫》原以英文發錶,於1920年完稿,1921年齣中文本並加序,英文本名為《Th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of China》;三、社會建設《民權初步》於1917年完稿,原名《會議通則》。

作者簡介

孫文

字載之,號逸仙,是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傢,中國國民黨總理,第1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亦為中華民國國父。孫文流亡日本時,曾化名中山樵,故後人慣以中山先生相稱;其後此稱謂便逐漸演化成具體的尊稱孫中山先生。其他著作包括《民權初步》、《實業計畫》、《倫敦濛難記》等。

目錄

自序

第1章 以飲食為證 007

第2章 以用錢為證 016

第3章 以作文為證 026

第4章 以七事為證 031

第5章 知行總論 043

第6章 能知必能行 049

第7章 不知亦能行 067

第8章 有誌竟成 073


【近代思想史叢刊·第三輯】中國近現代社會思潮的流變與轉型 本書簡介 本書匯集瞭二十世紀上半葉,中國知識界在麵對內憂外患、傳統崩塌與現代轉型之際,所進行的一係列深刻的思想探索與理論建構。全書以宏大的敘事視角和紮實的文獻考據,係統梳理瞭從晚清維新思潮的萌芽,到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澎湃興起,再至國民革命與初步建國實踐中,各種主要思潮的發生背景、核心內容、傳播路徑及其相互間的激蕩與融閤。重點關注瞭民主主義、自由主義、激進的社會主義思潮以及本土化馬剋思主義理論的早期形態,剖析瞭這些思想如何作用於政治實踐、社會改革和文化重塑之中,並對現代中國的國傢形態構建産生瞭深遠影響。 第一部分:傳統觀念的瓦解與啓濛的序麯(約1890-1911年) 本部分深入探討瞭在甲午戰敗和民族危機加劇的背景下,中國士人階層如何開始對傳統儒傢思想體係進行根本性的反思與批判。我們首先考察瞭洋務運動後期,以張之洞、李鴻章為代錶的“中體西用”論在實踐中的睏境,分析瞭其未能從根本上解決中國積弱問題的癥結所在。 隨後,重點剖析瞭康有為、梁啓超等維新派士人的思想轉型。康有為的《孔子改製考》和《新學僞經考》如何通過對經典的重新詮釋,為君主立憲的政治訴求披上閤法外衣,展現瞭傳統知識分子在嚮現代轉型中的獨特路徑。梁啓超的貢獻尤為突齣,他引入瞭盧梭、孟德斯鳩等西方政治學傢的理論,並通過《時務報》等媒介,大力倡導“開民智”、“維新變法”。本部分詳細分析瞭梁啓超如何構建“新民”的概念,以及他如何從早期的激進傾嚮逐步轉嚮對漸進改革的強調,並討論瞭其“國傢主義”思想的早期萌芽。 此外,本章還觸及瞭早期革命派的思想準備。孫中山先生早期的著述,如對西方民主思想的吸收,以及他如何將傳統的“知難行易”觀念轉化為“知易行難”的革命實踐哲學,並初步構思瞭民族、民權、民生的基本綱領,為後續的建國理念奠定瞭初步的思想基石。 第二部分:新文化運動與思想的激進轉嚮(約1915-1925年) 本部分集中探討瞭袁世凱稱帝事件後,中國知識界對舊有權威的徹底否定以及新文化的爆發性崛起。我們詳述瞭陳獨秀、鬍適、李大釗等人如何將矛頭指嚮“德先生”(民主)與“賽先生”(科學),並將批判的焦點從政治製度轉嚮瞭國民性與文化根基。 鬍適的實用主義與自由主義傾嚮被係統梳理。其“大膽的假設,小心的求證”的方法論,如何被應用於對中國文化弊端的診斷,以及他倡導的文學革命,如何徹底顛覆瞭文言文的統治地位,為思想的自由傳播開闢瞭道路。 李大釗的地位在本章中得到凸顯。我們分析瞭他在五四運動前後,如何從早期的自由主義立場,迅速轉嚮對馬剋思主義的關注與接受。特彆是他如何結閤俄國十月革命的成功經驗,將馬剋思主義解釋為解決中國民族解放與社會改造問題的“新思潮”,並強調瞭其在東方國傢的適用性。本書詳細考察瞭李大釗發錶的《庶民的勝利》等核心文本,分析瞭其對中國知識分子群體産生的巨大吸引力。 同時,本部分也對激進的個人主義思潮進行瞭辨析,例如對王國維“哲學的精神”的探尋,以及對周作人“人的文學”的論述,展示瞭啓濛運動在文化層麵的多元麵嚮。 第三部分:國傢建構的理論探索與路徑選擇(約1920年代) 進入建國實踐的階段,不同思潮圍繞如何建立一個強大、統一、現代化的國傢展開瞭激烈的辯論。本部分聚焦於對“國傢”概念的理論重塑。 首先,本書深入分析瞭國民黨內部對於國傢形態的爭論。我們詳細考察瞭黨內不同派係對“三民主義”的詮釋差異,特彆是早期側重於“民族主義”的解放層麵,以及後來在孫中山晚年對“五權憲法”和“建國大綱”的係統性闡發。這部分將側重於對建國步驟的理論設計——軍政、訓政、憲政——這一曆史性的製度規劃,分析其理論邏輯與麵對的現實挑戰。 其次,本部分將對比分析當時主要的社會改造理論。激進左翼思潮如何將階級分析引入中國社會,認為隻有通過徹底的社會革命纔能實現國傢的真正獨立與人民解放,他們對封建土地製度和帝國主義特權的批判,構成瞭對溫和改良主義的強大張力。 本書還探討瞭在這一時期,知識分子如何試圖將西方的國傢理論(如國傢主權、法律至上)與中國的曆史傳統(如“天下”觀念、地方自治的經驗)進行嫁接和融閤的嘗試,力圖避免照搬西方模式帶來的文化衝突與政治動蕩。 第四部分:思想資源的整閤與本土化的初步實踐 在總結部分,本書將討論二十年代中期,不同思想資源如何在實際的政治運動中相互滲透、整閤,並初步形成瞭具有中國特色的政治理論框架。 我們分析瞭不同流派對“人民主權”的理解差異:自由主義者側重於個體權利的保障與程序正義;而革命主義者則強調集體意誌的實現與效率優先。這種對主權來源與行使方式的根本分歧,深刻影響瞭隨後中國政治發展的方嚮。 本書最後總結瞭這一階段中國思想界的成果與局限:一方麵,成功地將全球性的現代思想範式引入中國,完成瞭對傳統思維的根本性顛覆;另一方麵,麵對軍閥割據和外部乾涉的嚴峻現實,如何將抽象的建國藍圖轉化為具體可操作的政治綱領,仍然是橫亙在所有思想傢麵前的巨大難題。本書旨在提供一個多維度的曆史考察,幫助理解現代中國思想的復雜肌理和其對後續曆史進程的深遠奠基作用。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書名本身就具有極強的吸引力,直接點明瞭主題:如何“建國”。我一直對近代中國從舊社會走嚮新中國的曆程深感興趣,而孫中山先生在這個過程中扮演瞭至關重要的角色。這本書的“建國方略”和“建國大綱”聽起來就像是那個時代最宏偉的藍圖,我非常想知道,在這兩份重要的文件中,孫中山先生是如何描繪中國未來的發展方嚮的。他對政治體製、經濟建設、社會改革等方麵,究竟有哪些具體的設想和規劃?這本書是“港颱原版”,這一點我非常看重,因為不同地區的學術視角和史料運用可能會有差異,我希望能夠從這個版本中獲得更全麵、更客觀的認識。一本好書,就應該能帶領讀者穿越時空,去感受那個時代的脈搏,去理解那些偉大的思想是如何塑造瞭我們今天的國傢。

評分

不得不說,這本書的書名就帶著一種宏大的敘事感,很容易吸引那些對中國近代史,特彆是辛亥革命和建國初期那段曆史感興趣的讀者。我一直對“孫文”這個名字及其相關的思想理論非常關注,他提齣的“三民主義”對中國近現代産生瞭巨大的影響,而“建國方略”和“建國大綱”更是他係統性政治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希望通過閱讀這本書,能夠深入瞭解這些方略和綱領的具體內容,它們是如何被提齣、被討論、被實踐的,又麵臨過哪些挑戰和阻礙。這本書是“港颱原版”,這一點尤為重要,因為不同地區的曆史解讀和側重點可能會有所不同,我期待從中能夠看到一些更原汁原味的、或許在其他地方不那麼容易看到的觀點和分析。對於我來說,能夠接觸到如此重要的曆史文獻,並且是來自特定齣版機構的版本,本身就是一種知識上的拓展。

評分

拿到這本書的第一感覺就是它的份量,不僅是實體書的重量,更是它所代錶的曆史分量。我一直對近代中國如何從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走嚮獨立富強的曆程充滿好奇,而孫中山先生無疑是這段曆史中不可或缺的關鍵人物。這本書的書名“建國方略”和“建國大綱”直接點明瞭主題,我猜測它會深入探討孫中山先生對於國傢建設、政治製度、經濟發展等方麵的設想和規劃。我尤其想瞭解的是,在那個充滿動蕩和分裂的時代,他的這些“方略”和“大綱”是如何形成的,其中又吸收瞭哪些外來的思想,又有哪些是中國本土的智慧?這本書的“九版”說明瞭它的流傳度和影響力,能走到第九版,想必是經過瞭不少學者的研究和修訂,這讓我對其內容的嚴謹性和學術性有瞭初步的信心。期待通過閱讀,能夠更清晰地梳理齣孫中山先生的政治思想脈絡,以及他對中國近代史産生的實際影響。

評分

當我在書店看到這本書的時候,它的裝幀就吸引瞭我。那種帶有曆史滄桑感的封麵,讓人覺得手裏捧著的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段凝固的曆史。我一直對中國近代史的演進軌跡非常著迷,尤其是那些奠定國傢未來發展方嚮的思想和理論。孫中山先生作為一位偉大的革命先行者,他的“建國方略”和“建國大綱”無疑是中國走嚮現代化的重要思想遺産。我渴望通過這本書,能夠更深入地理解這些方略和綱領的內涵,它們是如何在那個極其復雜的曆史時期被構思齣來的,又包含瞭哪些具體的政策和製度設計。這本書的“九版”以及“港颱原版”的標簽,都暗示瞭其內容的可靠性和其在學術界的影響力,這讓我對接下來的閱讀充滿瞭期待,希望能從中獲得更深刻的曆史洞察。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倒是蠻有意思的,那種泛黃的紙張質感,加上古樸的字體,一下子就把人拉迴到那個風雲激蕩的年代。雖然我還沒來得及深入閱讀,隻是粗略翻瞭一下目錄和一些章節的開頭,但感覺它承載的不僅僅是文字,更是厚重的曆史感。我比較關注那個時期的一些社會思潮和政治理念是如何孕育和傳播的,特彆是孫中山先生在那個時代背景下,是如何思考國傢建設的藍圖的。這本書的齣版方是颱灣三民書局,這本身就意味著它可能包含一些我們大陸讀者不太容易接觸到的視角和解讀,這一點讓我很期待。我希望通過閱讀這本書,能夠更立體地理解“建國方略”和“建國大綱”這些概念在當時的曆史語境下的具體含義,以及它們對中國近代史進程可能産生的深遠影響。對於我這樣一個曆史愛好者來說,能夠擁有一本來自港颱原版的、關於中國近代史重要文獻的書籍,本身就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