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方略建國大綱》(九版)
作者:孫文
出版社:三民
出版日期:2017/06/30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571462837
規格:平裝 / 384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 政治> 概論
內容簡介
《建國方略》是孫文於1917年至1920年期間完成的3本著作的合訂本。它們分別是:一、心理建設《孫文學說》於1919年完稿;二、物質建設《實業計畫》原以英文發表,於1920年完稿,1921年出中文本並加序,英文本名為《Th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of China》;三、社會建設《民權初步》於1917年完稿,原名《會議通則》。
作者簡介
孫文
字載之,號逸仙,是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家,中國國民黨總理,第1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亦為中華民國國父。孫文流亡日本時,曾化名中山樵,故後人慣以中山先生相稱;其後此稱謂便逐漸演化成具體的尊稱孫中山先生。其他著作包括《民權初步》、《實業計畫》、《倫敦蒙難記》等。
目錄
自序
第1章 以飲食為證 007
第2章 以用錢為證 016
第3章 以作文為證 026
第4章 以七事為證 031
第5章 知行總論 043
第6章 能知必能行 049
第7章 不知亦能行 067
第8章 有志竟成 073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倒是蛮有意思的,那种泛黄的纸张质感,加上古朴的字体,一下子就把人拉回到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只是粗略翻了一下目录和一些章节的开头,但感觉它承载的不仅仅是文字,更是厚重的历史感。我比较关注那个时期的一些社会思潮和政治理念是如何孕育和传播的,特别是孙中山先生在那个时代背景下,是如何思考国家建设的蓝图的。这本书的出版方是台湾三民书局,这本身就意味着它可能包含一些我们大陆读者不太容易接触到的视角和解读,这一点让我很期待。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更立体地理解“建国方略”和“建国大纲”这些概念在当时的历史语境下的具体含义,以及它们对中国近代史进程可能产生的深远影响。对于我这样一个历史爱好者来说,能够拥有一本来自港台原版的、关于中国近代史重要文献的书籍,本身就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评分拿到这本书的第一感觉就是它的份量,不仅是实体书的重量,更是它所代表的历史分量。我一直对近代中国如何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走向独立富强的历程充满好奇,而孙中山先生无疑是这段历史中不可或缺的关键人物。这本书的书名“建国方略”和“建国大纲”直接点明了主题,我猜测它会深入探讨孙中山先生对于国家建设、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等方面的设想和规划。我尤其想了解的是,在那个充满动荡和分裂的时代,他的这些“方略”和“大纲”是如何形成的,其中又吸收了哪些外来的思想,又有哪些是中国本土的智慧?这本书的“九版”说明了它的流传度和影响力,能走到第九版,想必是经过了不少学者的研究和修订,这让我对其内容的严谨性和学术性有了初步的信心。期待通过阅读,能够更清晰地梳理出孙中山先生的政治思想脉络,以及他对中国近代史产生的实际影响。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的书名就带着一种宏大的叙事感,很容易吸引那些对中国近代史,特别是辛亥革命和建国初期那段历史感兴趣的读者。我一直对“孙文”这个名字及其相关的思想理论非常关注,他提出的“三民主义”对中国近现代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建国方略”和“建国大纲”更是他系统性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深入了解这些方略和纲领的具体内容,它们是如何被提出、被讨论、被实践的,又面临过哪些挑战和阻碍。这本书是“港台原版”,这一点尤为重要,因为不同地区的历史解读和侧重点可能会有所不同,我期待从中能够看到一些更原汁原味的、或许在其他地方不那么容易看到的观点和分析。对于我来说,能够接触到如此重要的历史文献,并且是来自特定出版机构的版本,本身就是一种知识上的拓展。
评分当我在书店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它的装帧就吸引了我。那种带有历史沧桑感的封面,让人觉得手里捧着的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段凝固的历史。我一直对中国近代史的演进轨迹非常着迷,尤其是那些奠定国家未来发展方向的思想和理论。孙中山先生作为一位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他的“建国方略”和“建国大纲”无疑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思想遗产。我渴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这些方略和纲领的内涵,它们是如何在那个极其复杂的历史时期被构思出来的,又包含了哪些具体的政策和制度设计。这本书的“九版”以及“港台原版”的标签,都暗示了其内容的可靠性和其在学术界的影响力,这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希望能从中获得更深刻的历史洞察。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具有极强的吸引力,直接点明了主题:如何“建国”。我一直对近代中国从旧社会走向新中国的历程深感兴趣,而孙中山先生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这本书的“建国方略”和“建国大纲”听起来就像是那个时代最宏伟的蓝图,我非常想知道,在这两份重要的文件中,孙中山先生是如何描绘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的。他对政治体制、经济建设、社会改革等方面,究竟有哪些具体的设想和规划?这本书是“港台原版”,这一点我非常看重,因为不同地区的学术视角和史料运用可能会有差异,我希望能够从这个版本中获得更全面、更客观的认识。一本好书,就应该能带领读者穿越时空,去感受那个时代的脉搏,去理解那些伟大的思想是如何塑造了我们今天的国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