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百科

孕期百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宝宝树 编
图书标签:
  • 孕期
  • 孕妇
  • 育儿
  • 备孕
  • 怀孕
  • 母婴
  • 健康
  • 指南
  • 生理
  • 知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唐人文化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3948177
商品编码:13162903704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7-06-01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产检报告怎么看?
孕期不能有性生活吗?
怎么吃才能长胎不长肉?
怎么数胎动?
脐带绕颈怎么办?
孕期感冒能用药吗?
如何应对突发分娩?
真假宫缩如何区分?
唐氏筛查、羊水穿刺、大排畸、妊高征、糖耐量、拉梅兹呼吸法……

别紧张,这本书可以帮到你。

宝宝树诚邀妇产科专家团队为《孕期百科》编撰内容并结合了十年来亿万用户的孕育经验,用专业的内容、贴心的提醒为准妈妈们献上一份*真挚的礼物。
《孕期百科》的内容完全贴合中国妈妈的需求,包括产检流程、饮食习惯、日常保健。
手绘图搭配数据复杂的内容,同时也为"小食堂"搭配了160道美食图,阅读起来轻松惬意。

  内容简介 《孕期百科》以周为单位,设计出准妈妈每周必知的版块内容,有"每周胎儿发育、致准爸妈的话、产检提示、产检项目精读、孕期保健、每周膳食建议以及小食堂",每一个小版块的实用性都很强。将40周孕期中准妈妈在每个孕周需要注意的各种问题,包括产检项目了解、饮食营养、疾病防治以及临产注意事项做出专业性指导。书中也分阶段地将准爸爸需要参与和了解的内容添加了进去。
这本书将帮助中国妈妈度过一个安心、健康的孕期。




作者简介 宝宝树是中*婴与家庭服务领军企业,此次诚邀并组建妇产科专家团队为本书编撰内容,旨在为备孕及孕期中的准妈妈们提供*前沿、*的资讯。让年轻的中国妈妈们更好地享受孕育中的家庭生活。 目 录 1周/精子与卵子的恋爱
2周/进入排卵期
3周/胎儿还是一个受精卵
4周/宝宝"入宫"啦
5周/开始早孕反应
6周/胎儿开始心跳
7周/胎儿做出第*个动作
8周/做一次B超检查
9周/胎儿的尾巴消失啦
10周/让胎儿与你一起快乐成长
11周/有一点孕妇的模样了
12周/建档啦
13周/Goodbye,早孕反应
14周/妊娠纹请走开
15周/宝宝的性别不重要
16周/唐筛检查,你不必不安
17周/听见体内的小马在奔腾
18周/胎动,和宝宝的第*次亲密接触
19周/腰酸背痛,怎么办
20周/大排畸检查来啦
21周/我不要得妊高征
22周/开始变得笨拙
23周/痒痒痒
24周/对糖妈妈say no
25周/胎儿喜欢甜食
26周/流鼻血还不够,刷牙也出血
27周/胖还是肿
28周/进入孕晚期
29周/胎动减少
30周/开始每两周做一次产检
31周/身体越发沉重
32周/胎儿生殖器发育接近成熟
33周/胎儿为分娩做准备
34周/水肿更需要多喝水
35周/母乳喂养,从现在就开始准备
36周/开始每周做一次产检
37周/胎儿足月啦
38周/胎儿随时都会出生
39周/即将告别孕期
40周/卸货啦
索引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孕期百科》

10周
让胎儿与你一起快乐成长

【本周胎儿发育】

胎儿现在长约4厘米,重约13克。他的肾、肺、生殖器和胃肠系统都已存在,只是还没有发育成熟。他的肝脏继续制造着红血球,在这之前,卵黄囊一直负责向红血球提供养料,但现在它已经不再被需要,并开始逐渐消失。如果胎儿是个男孩,他的睾丸已经开始产生睾酮,当胎儿的性别为女性时,会出现阴蒂并开始形成卵巢。
从比例上看,胎儿的头虽然小了一些,但仍占整个身体长度的一半左右。他(她)的眼睛从脸部侧面逐渐向脸部中央位移。由于大脑的发育,他的前额位于头部的上端,高高地向前凸出。随后宝宝凸起的前额会后缩,让他看上去更像一个人。宝宝手腕和脚踝发育完成,并清晰可见。他的手臂更长,肘部更弯曲。在之后的3周里,胎儿的长度会增加1倍左右,接近10厘米。

【致准妈妈】

在你怀孕前,你的子宫大概和一个小梨一样大,到这周的时候,它已经长到一个大橙子那么大了。胎盘已经成熟,它是支持胎儿生长发育的营养大本营。有过怀孕生产史的孕妇腹部会稍有突出,初次怀孕的女性现在还看不出腹部的变化。
你的乳头上可能会长出白色的小微粒,这些微粒内含有白色的润滑剂,提早为母乳喂养做好准备。
你会变得怕冷,因为怀孕初期为了胎盘的发育,准妈妈的体温会保持在较高的水平,等过了怀孕初期,胎盘发育完善,准妈妈的体温就会恢复正常。无论是冬天还是夏天,准妈妈都要注意保暖,合理调节室温,以免感冒。夏季不需要额外的保暖,但要注意空调不要开得太低,不要对着风口吹,冬天*好开暖气,把温度调到舒适程度即可。
受孕激素的影响,你的情绪波动也会很大,可能会使你感觉生气、伤心、愉快和易怒,有时这些变化就集中在10秒钟内。你的神经特别敏感,常会因一点小事而大动肝火。因此,准妈妈需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中医有"孕借母气以生,呼吸相通,喜怒相应,一有偏奇,即致子疾"的理论;现代医学研究也认为母亲的情绪直接影响内分泌的变化,而内分泌物又经过血液流到胎儿体内,你的快乐与悲伤会让胎儿与你一同感受。所以平稳安乐的情绪尤为重要,能让腹中的胎儿与你一起快乐成长。

【孕期保健】

1.阴道炎

随着雌激素的急剧增加,这时阴道酸性增大,容易感染念珠菌,由此引发阴部瘙痒、妇科炎症等各种症状。如果你也出现了这种情况,就需及时处理,使用护理液是一个简单易行的方法,但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购买,以免影响胎儿健康。
2.预防溶血症

如果准爸爸是A型血、B型血或AB型血,准妈妈是O型血,且有过流产史或者输血史的话,那么生下来的宝宝有可能会发生溶血症。另外,如果准妈妈以前有过不明原因的流产、早产、死胎,或上一胎有过新生儿重症黄疸,或确诊为新生儿溶血病的情况,也属于高危人群。容易导致溶血症的准妈妈应定期检测血液中抗体的情况,从12周开始,每4周左右检查一次,以监测宝宝是否有发生溶血的可能。睡觉时,建议脱下内衣,这样有利于乳腺的血液循环。平时*好能做一些乳房按摩,可以促进乳腺的发育和缓解乳房的不适。还可以在洗澡时用莲蓬头冲洗乳房,每侧1分钟,可以刺激乳房的血液循环,促进乳腺的发育,增加乳房的柔韧性,防止乳房下垂。


【每周膳食建议】
早孕反应严重的准妈妈,现在尤其要注意加强钙和维生素D的补充,每天钙的补充量应在800毫克左右。喝牛奶是一个很好的补钙选择,因为它富含钙质,可以使尿液中的钠排泄增多,降低血容量以消除水肿,还可以防治妊娠高血压,并有益于胎儿骨骼的发育。
这个时期碘和甲状腺激素对脑细胞的发育和增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一生中补碘的*有效时期,可以让胎儿的智力发育得以正常进行,因此需要重视补碘工作。倘若是中度缺碘,那么到了28周以后,准妈妈很可能会有甲状腺机能减退的困扰。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准妈妈每天应补碘100-200微克,碘补充必须尽早进行,并维持至产后哺乳期。我国目前已经实施全民补碘计划,市场上供应的食盐均为含碘盐,如果食用含碘盐则不需要再额外补碘。

【TIPS:补碘并非多多益善】
人体对碘的需要量极微,以微克(μg)计,高碘的危害一点儿也不亚于缺碘。补碘过多可能造成准妈妈甲状腺功能亢进,并引发胎儿甲状腺功能损伤。当准妈妈尿碘高于800μg/L,则表明身体已处于高碘状态,不能再补充碘,以免发生中毒。


【小食堂】

橘味海带丝

食材→◆干海带150克◆白菜150克◆干橘皮50克
调料→◆白糖、味精、醋、酱油、香油、香菜段各适量
做法→
1.干海带放锅内蒸25分钟左右后取出,放热水中浸泡
30分钟。
2.将海带切丝;白菜洗净切成细丝;干橘皮浸软洗净,切成末。
3.将海带丝、白菜丝和橘皮末放入大碗内,加酱油、醋、白糖、味精和香油,撒上香菜段,拌匀即可。


橙香小排

食材→◆猪小排500克◆橙子2个
调料→◆食盐、酱油、柠檬、植物油、白糖各适量
做法→
1.新鲜橙子(也可以用橙汁代替)用搅拌机榨汁;橙皮切成细丝。
2.将排骨洗净,去掉血水,然后剁小块。
3.排骨凉水下锅,开锅后煮4-5分钟,边煮边撇去浮沫。
4.捞出排骨用热水将排骨冲洗干净。
5.锅内放入榨好的橙汁,加入少许橙皮及一大碗开水煮开。
6.倒入排骨改小火炖45分钟,再倒入用盐、糖、酱油和柠檬汁调成的料汁,改小火,等排骨炖烂后撒入新鲜橙皮即可。


紫薯苦瓜圈
食材→◆苦瓜1条◆紫薯1-2个
调料→◆蜂蜜适量
做法→
1.紫薯去皮切小块,紫薯块放保鲜袋里,洒入一点水,微波炉高火转3分钟。
2.用勺子按碎烤熟的紫薯块,淋入蜂蜜,搅拌均匀成泥。
3.苦瓜洗净去两头,中间切两段,去瓤。
4.水烧开,焯一下苦瓜。
5.焯好的苦瓜用凉水冲凉,往苦瓜里填满紫薯泥,压紧实即可。

紫甘蓝话梅糖渍藕片

食材→◆紫甘蓝300克◆话梅肉30克◆莲藕1节
调料→◆盐、白糖、白醋各适量
做法→
1.莲藕切成薄片。
2.甘蓝切成丝,放入搅拌机中加水打成汁,加入白醋、白糖调味。
3.用小锅烧开水,将切好的藕片放入滚水中焯一下,拌入话梅肉。
4.将藕片浸入紫甘蓝汁,放入冰箱中冷藏5小时以上,待入味爽脆后即可。




《寰宇探秘:失落文明的足迹》图书简介 作者: 艾琳·哈珀 (Erin Harper) 装帧形式: 精装,附赠高清地图集与文物插页 页数: 780页正文 + 120页附录 出版社: 历史之光国际出版社 --- 内容提要: 《寰宇探秘:失落文明的足迹》是一部跨越五大洲、历时十年田野考察的恢宏巨著。本书并非聚焦于已知的古埃及、古罗马等辉煌帝国,而是将聚光灯投向了历史长河中那些如同昙花一现、或被时间尘埃彻底掩埋的神秘文明。作者艾琳·哈珀,一位以其大胆的理论和严谨的考据著称的独立考古学家兼历史地理学家,带领读者深入人迹罕至的偏远角落,重新审视人类文明起源与传播的传统叙事。 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其批判性的视角和对“未解之谜”的系统性梳理。哈珀教授摒弃了依赖单一文献的传统方法,而是将地质学、气候变化模型、符号学、比较人类学以及最新的碳十四测年技术融为一体,力图从多学科交叉的角度,重构这些失落文明的社会结构、技术水平乃至精神信仰体系。 全书结构严谨,分为上篇:美洲大陆的“史前巨人”、中篇:欧亚交汇处的“影子王国”、下篇:太平洋深处的“海洋先驱” 三大部分,辅以详尽的专业附录。 --- 上篇:美洲大陆的“史前巨人” 本篇着重探讨了前哥伦布时期美洲,特别是亚马逊雨林深处和安第斯山脉高海拔地区,那些尚未被充分解读的巨石文化遗迹。 第一章:亚马逊的几何学——特鲁希略遗址的重新测绘。 传统的观点认为,亚马逊盆地在欧洲人到来前仅是分散的部落社会。然而,哈珀教授展示了通过激光雷达(LiDAR)技术在秘鲁和巴西边境发现的、规模远超预期的几何化聚落群。她详细分析了这些遗址中发现的、与已知印加符号体系截然不同的石刻符号,推测这可能代表了一个独立于或早于瓦里(Wari)文明的复杂社会网络。重点探讨了该文明似乎掌握的、用于雨林地区水利灌溉的复杂系统。 第二章:的的喀喀湖的“湖底之城”与气候断代。 聚焦于玻利维亚一侧的的喀喀湖水下发现的数个结构性遗迹。通过分析湖泊沉积物核心数据,哈珀教授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说:这些建筑群的衰落可能并非源于内部冲突,而是与一次突发的、持续数百年的剧烈气候波动直接相关。书中细致描绘了这些水下遗址的建筑材料特性,指出其抗侵蚀能力远超同期其他文明。 第三章:北美落基山脉的“时间标记者”——克洛维斯前文化的社会动态。 本章挑战了北美洲早期人类定居的传统时间线。作者通过对新墨西哥州某些特定洞穴壁画中描绘的星象图的深度解读,结合天文学计算,暗示了某些北美原住民群体的知识体系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早、更精确地记录了宇宙事件。 --- 中篇:欧亚交汇处的“影子王国” 本篇将目光转向欧亚大陆,探寻那些被大一统帝国阴影所笼罩,或在东西方贸易链条中扮演关键却被历史遗忘的中间地带文明。 第四章:高加索山脉的“青铜熔炉”——阿拉拉特河谷的冶金革命。 重点描述了在土耳其、伊朗和亚美尼亚三国交界地带发现的一系列复杂的铜锡合金作坊遗址。本书首次系统地整理了这些遗址出土的、具有高度标准化规格的工具和武器。哈珀教授推测,该地区的冶金技术可能独立于两河流域或安纳托利亚腹地,并且其传播路径对后来的希泰(Hittite)文明产生了更直接的影响。 第五章:黑海北岸的“游牧帝国”——斯基泰人的知识继承。 传统上,斯基泰人被视为以游牧和军事著称的民族。然而,本书通过分析其贵族墓葬(库尔干)中发现的漆器、丝绸残片以及精细的黄金饰品,论证了斯基泰精英阶层在艺术审美和哲学思想上,从更西部的文明(可能是爱琴海文明的残余)继承了高度发达的叙事传统,而非仅仅是军事上的剽窃。 第六章:中亚沙漠的“绿洲档案”——塔里木盆地边缘的文字系统。 本章深入分析了在罗布泊地区附近发现的、尚未被充分破译的楔形文字变体。作者结合植物学证据,推测这些文字记录的可能是一个高度依赖季节性水源且拥有复杂契约制度的商业联盟,其衰亡与河流改道的时间节点高度吻合。 --- 下篇:太平洋深处的“海洋先驱” 本篇是本书最具争议和创新性的部分,它将焦点投向了波利尼西亚的早期航海者以及太平洋岛屿文明的深层连接。 第七章:复活节岛(Rapa Nui)的“石语者”——摩艾石像的结构工程学。 哈珀教授提出了一种基于声学共振原理的理论,解释了拉帕努伊人如何在缺乏大型机械的情况下移动和竖立巨大的摩艾石像。书中详细引用了现场实验数据和当地口述历史的交叉比对,暗示了他们对基础物理学的朴素认知。 第八章:密克罗尼西亚群岛的“星辰导航者”——拉皮塔陶器的符号学地图。 本章专注于拉皮塔陶器上那些看似随机的几何图案。通过对比现代波利尼西亚航海知识和陶器图案的密度与分布,作者认为这些陶器不仅仅是生活用具,更是早期的导航图谱,记录了跨洋航行的关键洋流和季节性风向。 第九章:南太平洋的“连接点”——澳大利亚原住民与东南亚的文化渗透。 本章利用遗传学和考古学的新发现,审视了澳大利亚北部海岸线与印尼群岛之间,在冰河期末期可能存在的、更为紧密的文化交流网络。作者推测,某些独特的工具制造技术和神话原型,可能证明了早期人类在大陆架连接时期进行了更广泛的互动。 --- 结论与方法论 在全书的最后部分,哈珀教授总结了她的研究方法论——“非线性考古学”(A-Linear Archaeology)。她强调,历史的进程并非一条直线,而是由无数并行和交错的文明之光构成的复杂网络。本书的最终目标是鼓励读者跳出既有的历史框架,用更开放的心态去理解人类智慧在不同环境下的独立爆发与融合。书中附带的地图集,首次将所有失落文明的地理坐标点进行综合标注,清晰地展示了人类历史上那些“空白”的连接线索。 适合读者: 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专业人士、对古代文明、未解之谜和跨学科研究抱有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本书以其严谨的学术支撑和引人入胜的叙事风格,被誉为近年来最值得收藏的“人类文明修正史”著作之一。 --- 读者评价节选: “哈珀教授的这部作品彻底颠覆了我对史前史的认知。她不是在填补空白,而是在质疑空白本身是否存在。” —— 剑桥大学,考古系主任 A.R. 詹金斯 博士 “细节丰富,考证扎实,阅读体验酣畅淋漓。这是一次真正的寰宇之旅。” —— 《地理学观察》月刊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让我这个已经读过好几本相关书籍的“老手”都感到惊喜。它真正的价值在于对“变化”的精准捕捉和前瞻性指导。我最欣赏它的地方是,它并没有把怀孕过程描绘成一条完美的、线性的上升曲线,而是坦诚地展示了孕期中那些难以预测的“小插曲”。比如,它深入探讨了孕中期可能出现的韧带疼痛、水肿,并不仅仅给出拉伸建议,而是结合了不同体态的个体差异,提出了定制化的缓解方案,这一点是很多泛泛之作所欠缺的。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孕晚期到分娩过程的描述,那种细致入微的铺陈,几乎让我提前“走”了一遍产房。从临产征兆的识别,到不同分娩方式(顺产、剖宫产)的利弊分析,再到无痛分娩的原理和流程,介绍得极其客观、全面,减少了我对未知医疗程序的焦虑。它甚至还专门开辟了一章,讨论了孕期如何与工作、与社会的关系进行平衡,这体现了作者对现代职场妈妈困境的深刻洞察。这本书的论述逻辑严密,引用了许多近期的研究数据,但表达方式又非常流畅自然,让人信服的同时又觉得亲切,是一本真正兼具学术严谨性和人文关怀的孕期宝典。

评分

说实话,我买这本书的时候有点犹豫,因为市面上的孕期书籍太多了,大部分都大同小异,无非是“这个月宝宝多大,你要吃什么”。但是,《孕期百科》完全颠覆了我的预期。它的核心优势在于,它把“胎教”和“父母自我成长”放在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上。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要多听莫扎特”,而是深入探讨了声波对胎儿神经发育的影响机制,并提供了非常多样的感官刺激方案,从触觉到嗅觉,全方位地构建了一个支持宝宝早期发展的环境。更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关于“父亲参与”的部分。它细致地分析了准爸爸在不同孕期阶段如何有效支持伴侣,如何建立亲子联结,甚至提供了一些“准爸爸小课堂”的互动游戏。这对于我们家那位一开始还觉得“孕期和自己关系不大”的先生,起到了非常积极的引导作用,他看完后主动开始学习如何给孕肚做按摩了。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具有启发性,它鼓励父母跳出传统的框架,思考“我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父母”,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标准答案。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未来的家庭角色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和更积极的规划。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为初次为人父母者量身定做的指南!我翻开它的时候,就被那种扑面而来的踏实感所包围。它不像有些育儿书那样堆砌枯燥的医学术语,而是用一种非常生活化、甚至带点幽默感的口吻,把所有孕期需要注意的细节都掰开了揉碎了讲清楚。比如,它详细分析了孕早期那些让人措手不及的孕吐、嗜睡,不是简单地告诉你“多休息”,而是提供了十几种不同情境下的实用小妙招,我试了其中几个应对晨吐的方法,效果立竿见影。再比如,书中对营养的讲解也极其细致,它没有直接罗列维生素的化学名称,而是把“叶酸应该吃什么蔬菜补”、“铁元素怎么和维C搭配吸收更好”这些问题,转化成了具体的购物清单和每日食谱建议。我特别欣赏它关于孕期心理健康的讨论,那些关于情绪波动、伴侣沟通的章节,写得太真实了,感觉作者就像一个经验丰富、又极其理解人情世故的闺蜜在旁边开导你,而不是一个冷冰冰的专家在说教。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是在学习知识,而是在进行一场与宝宝的亲密对话,准备工作做得越充分,对未知的恐惧就越少。这本书的排版和插图也深得我心,色彩柔和,信息图表清晰明了,阅读体验非常舒适,即使在疲惫的孕晚期,也能轻松地找到需要的信息并快速吸收。

评分

这本书的文字功底非常深厚,它成功地将科学知识与哲学思考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它没有止步于“如何生一个健康的宝宝”,而是深入探讨了“如何迎接一个全新的生命个体”。书中关于“选择性阅读”的建议让我耳目一新,它承认了信息爆炸时代下,父母可能会被各种相互矛盾的建议淹没,因此,它引导读者去建立自己的“信息过滤系统”,根据自己的身体反应和家庭情况来定制化的采纳信息。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完美的母亲形象”的解构,它坦诚地指出,在育儿路上,自我关怀与爱孩子同等重要,并用一些生动的案例说明了“不完美”才是常态。书中对分娩疼痛的描述,不是用恐怖的语言渲染,而是用一种冷静、科学的态度去解析疼痛的生理机制,这反而减轻了我的恐惧感,让我觉得这是一种可以被理解和管理的生理过程。整体来看,这本书更像是一本陪伴女性完成生命转化的心灵地图,它给予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面对生命伟大变革时的勇气和清晰的内在力量。

评分

这本书的实用价值简直是无与伦比,尤其体现在对“突发情况”的预案设计上。我特别喜欢它在不同章节后面附带的“快速查阅清单”和“紧急联络指南”。比如,在讲到孕期常见的小意外,如轻微腹痛、跌倒等情况时,它没有故作镇定,而是冷静地列出了“何时需要立即就医”、“哪些症状可以观察”的明确界限,这种务实到近乎偏执的细致,让人在慌乱时能立刻抓住重点。我甚至将书中关于“医院待产包”的那一页做了重点标记和复印,它对不同类型医院的待产包准备差异也做了分析,非常贴心。此外,它对孕期旅行和运动的讨论也极其到位。书中详细说明了不同孕周下,哪些运动是安全的,哪些需要避免,并且给出了替代方案,这对于我这种孕前热爱户外活动的人来说至关重要。它不是教你“不要动”,而是教你“如何安全地动”。阅读过程中,我能明显感受到作者在努力消除孕期知识的“信息不对称”,让每一位准父母都能掌握足够的主动权和判断力,这远超出了普通育儿科普的范畴。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