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人间四月天》
◆此版本《你是人间四月天》,收录了林徽因脍炙人口的诗歌、散文、小说、书信代表作,完备而可靠。以1936年出版的《大公报文艺丛刊小说选林徽因选辑》影印版、1931年出版的《新月诗选》影印版、林徽因之子梁从诫编纂的《林徽因集》为编辑底本。
◆特别收录《谁爱这不息的变幻》《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激昂》、《朗读者》许渊冲推荐《别丢掉》等64首诗歌。
◆书中独具一格的全彩插图,为手绘林徽因不同风格影像,完美呈现林徽因独特魅力。
◆哈佛大学终身教授、美国负盛名的中国问题观察家费正清曾说:“她是具有创造才华的作家、诗人,是一个具有丰富的审美能力和广博智力活动兴趣的女性。”
◆她是“民国女神”,她是众人心中的“才女”,她还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师。当你安静地徜徉在她那带着温度的文字中,感受她的所思所感、所忧所悟时,你会发现一个只属于你自己的——林徽因。
◆附赠全新手绘《林影集》,32P独立成册,手绘相片,经典诗句。
《呼兰河传》
◆“人生除掉冰冷和憎恶以外,还有温暖和爱。”
◆鲁迅超级欣赏的女作家,萧红真正的杰作。
◆本书以1940年出刊的定本《呼兰河传》《生死场》为底稿,精心编校,保留原汁原味的萧红特色;新增11幅手绘原创插图,再现火烧云、后花园追蜻蜓等经典文学场景,画面优美温馨,彻底还原小说故事背景。
◆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是一幅色彩浓烈的东北风情画卷,祖辈、父辈和我辈在日常生中的无奈凄凉和悲欢离合,人性的残酷与美好,浸透在书中的每一页,读来令人触目惊心。
◆萧红的成名作《生死场》,用细腻而悲悯的笔调,记录大时代变迁下女性命运的沉浮,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对于命运的反抗……时至今日,依然震撼着每一位读者的心灵。
《背影:朱自清经典散文集》
◆朱自清的散文不仅被称为“天地间至情文学”,还是“中国白话美文的典范”。
◆朱自清的散文可谓家喻户晓,成为传诵的经典,特别是《背影》《春》《荷塘月色》等,更是享誉海内。
◆根据《荷塘月色》《白马湖》《冬天》等内容,精心创意设计,手绘精美插画,朴实的画风与朱自清的文字风格相辅相成。
◆按主题编辑,完整收录不同主题散文共48篇,让阅读更有针对性。
◆沈从文如此评价朱自清:佩弦(朱自清)先生人如其文,可爱可敬处即在凡事平易而近人情,拙诚中有妩媚,外随和而内耿介,这种人格或性格的混和,在做人方面比文章还重要。
《孤独是一朵莲花》
◆郁达夫用绝美的语言剖析灵魂深处的孤独感悟——孤独才是人生,独处激发成长。
◆精心选编郁达夫76篇传世之作,432页超值典藏,经典好读。
◆参照郁达夫自编《达夫全集》与《郁达夫全集》(全12卷)勘校,全新典藏。
◆新增6张唯美插图,随书附赠精美书签。
《天真的幽默家》
◆百年经典:流传百年的幽默典范,直击心灵的质朴语言,不可不读的名篇佳作!
◆超值典藏:76篇足量典藏,特选10篇以上少见篇目。内容丰富,轻松幽默,一读到底。
◆精美设计:手绘6幅全彩插图,精心设计文字版式及装帧。让阅读更舒适,更享受。
◆精编精校:参照民国初刊本与《老舍全集》勘校。
《你是人间四月天》
《你是人间四月天》以梁从诫编纂的《林徽因集》、《新月诗选》等为编辑底本,精心挑选、收录突显其性格气质的散文7篇,包括《悼志摩》《窗子以外》等;小说6篇,包括《九十九度中》《窘》等;译文1篇《夜莺与玫瑰》;书信32封,包括《致胡适》《致梁思成》等,更完整收录了共64首诗歌作品,包括《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深笑》《忆》等,力图将真实的林徽因展现给读者。
版本的独特之处在于随书附赠手绘林徽因影像插画,精选林徽因私家照片进行艺术再创造,从手绘影像中感受她的才华,体会她的魅力。
《呼兰河传》
《呼兰河传》:萧红的绝笔杰作,带有自传性质的经典小说,更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萧红的童年是寂寞的,她记忆里呼兰河小城里的人们始终在一成不变地生活着,年复一年地做着他们认为应该做的事,至于为什么这么做,他们似乎并不明确。一年四季小城的人们都在上演着不同的故事。除了琐碎的生活,还有精神的盛举: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野台子戏、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而这多半与鬼神有关。小团圆媳妇的悲惨命运,有二伯的古怪性情,冯歪嘴子的顽强生命力都在她的童年记忆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象。而她童年温馨的记忆却是祖父与后花园,这是她精神生命中温暖的情愫与皈依,更是引发万千读者共鸣的故乡情感。
《生死场》:萧红的早期成名作,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名篇,讲述了在大时代变迁下,人们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对于命运的反抗,全文对人性、人的生存进行了透彻而深邃的诠释。萧红创作此文时年仅23岁,但已经历母亡、挚爱的祖父去世、抗婚求学、被软禁、出逃、流浪、与人同居怀孕、被遗弃、官司败诉、被扣人质、向报社求救、与萧军相爱、产女送人、出版与萧军的合集《跋涉》、从哈尔滨到青岛等人生苦难……《生死场》的初稿经鲁迅先生亲自修改,作序推荐,出版后轰动文坛。
《背影:朱自清经典散文集》
朱自清的散文被誉为“白话美文的典范”“天地间至情文学”。
这本《背影》朱自清精选散文集,不仅收录了其脍炙人口的名篇《背影》《荷塘月色》《匆匆》《温州的踪迹》《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春》《给亡妇》等,还精选了他在英国访学时漫游欧洲数国后所作的优美游记《威尼斯》《罗马》《柏林》《巴黎》《文人宅》等名篇。完美呈现朱自清散文的风格特色,饱览其散文之至情至美。
《孤独是一朵莲花》
“人人皆可从他作品中,发现自己的模样。”——沈从文
完整收录郁达夫《故都的秋》《钓台的春昼》《一个人在途上》《孤独者》等76篇传世之作。
在这本书中,“孤独大师”郁达夫用他浪漫的文字,描风月山水,写故人旧事;用他深情的语言,解读孤独,道破天机——孤独才是人生,独处激发成长。当你感到孤独、迷茫时,那是心灵在成长。
《天真的幽默家》
本书完整收录老舍40年76篇散文经典,特选10篇以上少见篇目。
有游记闲谈,有小品文论,有日记书信,或说景或写物或谈人或论事,无一不有情、有趣。
老舍是公认的幽默大师、语言大师。他的文字至真至纯,语言俗白生动。字里行间透着质朴的天真和入世的睿智,又有入木三分的辛辣讽刺,饱含对生活的思考,读来暖心治愈,不忍释卷。
《你是人间四月天》
林徽因(1904—1955),著名建筑学家、才情横溢的诗人,原名林徽音。
福州人,出生于浙江杭州书香世家,父亲林长民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曾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等职务。
她著有诗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莲花》等。除了诗歌,她还在小说、散文、译文等方面也成绩斐然,代表作有《九十九度中》《一片阳光》《夜莺与玫瑰》等。
林徽因的文字,正如理性的光和感性的辉,交融、汇合,成一涓涓细流,浸润至今。
《呼兰河传》
萧红(1911—1942)
民国传奇女作家,被誉为“文学洛神”,原名张迺(nǎi)莹,笔名萧红。
生于黑龙江呼兰县城的富裕家庭,幼年丧母,童年时由家人定下娃娃亲。19岁与已婚表哥私奔。21岁与作家萧军相识相恋,正式开始文学创作。24岁时在鲁迅的帮助下出版成名作《生死场》,此后创作了近百万字的文学作品。
萧红感情炽热,毕生追求自由和爱,生命中先后出现过五个男人,三次婚恋,两次失子。一生历经艰险,颠沛流离。31岁病逝于香港,去世前完成重要的作品《呼兰河传》。
经典代表作:《呼兰河传》《生死场》
《背影:朱自清经典散文集》
朱自清(1898—1948),祖籍浙江绍兴,原名自华,字佩弦,号实秋。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散文家、诗人。21岁开始发表诗歌并出版诗集。27岁时执教于清华大学,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创作则以散文为主。
代表作散文集《背影》《你我》《欧游杂记》《伦敦杂记》,杂文集《论雅俗共赏》等。
其散文名篇脍炙人口,是真正深入街头巷尾的文学经典,被誉为“天地间至情文学”。
《孤独是一朵莲花》
郁达夫(1896—1945)
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
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
一生境遇坎坷,幼时丧父,体弱早慧,九岁赋诗惊四座。年少随长兄赴日求学,学习过医科、政治学科,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经济学部。在日本留学期间,他阅读过数千部西方小说。25岁时,出版了中国现代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集《沉沦》,以“惊人的取材和大胆的描写”震惊文坛。
郁达夫先后在北京、武汉、广东等地任教。与郭沫若等人成立创造社,与鲁迅搭档合编《奔流》月刊。
42岁客居南洋。后流亡至苏门答腊,化名隐居。
1945年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时年50岁。
郁达夫落笔大胆,独运匠心,以细腻沉郁的笔调从束缚中挣扎而出,张扬独特的诗意美,被誉为文坛“孤独大师”。
《天真的幽默家》
老舍(1899—1966)
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剧作家、翻译家。
本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满族正红旗人。
1924年赴英,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华语教员,正式开始文学创作。
1930年回国,先后在齐鲁大学、山东大学任教,进入创作高峰期。
1937年奔赴武汉,次年随“文协”迁往重庆。后曾到多地考察慰问。
1946年赴美讲学。
1949年归国。
老舍是公认的幽默大师、语言大师。
他的文字至真至纯,读来抚慰人心。
《你是人间四月天》
◆她诗一样的人。
——沈从文(中国著名作家,著有小说《边城》)
◆她是具有创造才华的作家、诗人,是一个具有丰富的审美能力和广博智力活动兴趣的女性
——费正清(哈佛大学终身教授,美国负盛名的中国问题观察家,林徽因和梁思成的朋友)
◆她天生是诗人气质,是她的丈夫建筑学和中国建筑史名家梁思成的同行,是他灵感的源泉。
——卞之琳(诗人、文学评论家、翻译家,诗歌《断章》是他的不朽之作)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金岳霖(著名的哲学家)
《呼兰河传》
◆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女性作者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又增强了不少明丽和新鲜。
——鲁迅
◆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有讽刺,也有幽默。开始读时有轻松之感,然而愈读下去心头就会一点一点沉重起来。可是,仍然有美,即使这美有点病态,也仍然不能不使你炫惑。
——著名作家茅盾
◆我偶然读到了《呼兰河传》,没读几页,马上就喜欢上了她,看得真的是爱不释手,一看就一整天。后来有机会去了哈尔滨,去了呼兰河,到了那个地方,我激动得热泪纵横。
——美国著名汉学翻译家葛浩文
◆萧红的文学成就一点也不比张爱玲逊色。中国现当代小说史没有收录萧红是不可饶恕的疏忽,她是20世纪中国优秀的作家之一,她的作品将成为此后世世代代都有人阅读的经典之作。
——著名文学评论家夏志清
◆萧红在香港写的《呼兰河传》感人至深,我阅此书,径去浅水湾她的墓前凭吊一番,深恨未能得见此才女……
——金庸
◆我看萧红的文字,感觉有一种纯洁的灵魂。
——汤唯
◆萧红1911年出生在呼兰河畔,旧中国的苦难和她个人情感生活的波折,让她饱尝艰辛,一生颠沛流离,可她的笔却始终饱蘸深情,气贯长虹。萧红留下了两部传世之作《生死场》和《呼兰河传》,前者由鲁迅作序,后者则是茅盾作序。
——迟子建(茅盾文学奖得主)
◆看过萧红的《呼兰河传》和《生死场》,我很惊讶于她的一些笔法。这些文章读起来,让我们现代人知道,那时候,人和人之间的幸福都是简单的、共鸣的。
——罗大佑(华语音乐教父)
◆我听人家告诉我,其实东北人、哈尔滨人、黑龙江人,虽然今天会觉得萧红是他们的骄傲,觉得萧红的作品很了不起。但私底下其实很多人对她很有怨言,虽然说萧红为呼兰这个地方立传《呼兰河传》。而这本《呼兰河传》我认为当之无愧是现代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作品之一。
——梁文道(著名主持人)
◆萧红是真实描写中国乡村荒野图景的作家,她是世界优秀的女作家之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背影:朱自清经典散文集》
◆佩弦(朱自清)先生人如其文,可爱可敬处即在凡事平易而近人情,拙诚中有妩媚,外随和而内耿介,这种人格或性格的混和,在做人方面比文章还重要。经传中称的圣贤,应当是个什么样子,话很难说。但历史中所称许的纯粹的君子,佩弦先生为人实已十分相近。
——沈从文
◆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满贮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章之美,要算他。
——郁达夫
◆同他(朱自清)谈话处事或读他的文章,印象都是那么诚恳、谦虚、温厚、朴素而并不缺乏风趣……他的散文,确实给我们开出一条平坦大道,这条道将领导我们自迩以至远,自卑以升高。”
——杨振声
◆朱自清的文章,“不大谈哲理,只是谈一点家常琐事,虽是像淡香疏影似的不过几笔,却常能把那真诚的灵魂捧出来给读者看。
——赵景深
◆共同生活,使我深深感觉到佩弦的爱是广博的,他爱自己的事业,为此他精雕细刻,锲而不舍;他爱自己的故乡,无论走多远都怀念着它;他爱自己的亲人,是那样的质朴、挚诚;他爱自己的学生,为了他们的安慰焦虑不安。他的感情像一池深深的潭水,沉静而深邃。
——陈竹隐
《孤独是一朵莲花》
◆人人皆可从他作品中,发现自己的模样。
——沈从文
◆我觉得,在中国现代作家里,郁达夫是非常具个性的,也是很有魅力的。一个作家的作品,五十年之后,依然有人去读,那他起码是个不错的作家。一个作家的作品,八十年前为人所热读,八十年后依旧被热读,——郁达夫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作家。
——贾平凹
◆他的清新的笔调,在中国的枯槁的社会里面好像吹来了一股春风,立刻吹醒了当时的无数青年的心。他那大胆的自我暴露,对于深藏在千年万年的背甲里面的士大夫的虚伪,完全是一种暴风雨式的闪击,把一些假道学、假才子们震惊得至于狂怒了。
——郭沫若
◆惟有他敢用笔把自己的弱点完全暴露出来,这种写法扩大了现代中国小说心理和道德的范围。可惜后来学他的人……却谁也没有他那样老实和认真的态度。
——夏志清
《天真的幽默家》
◆我很喜欢老舍的作品。
——勒?克莱齐奥(法国著名文学家,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据我接触到的世界文学情报,全世界得到公认的中国新文学家也只有沈从文与老舍。
——朱光潜(中国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
◆他的写作精力是惊人的。他又会利用他的时间,他在朋友谈话、社会活动和栽花、养猫之间,不断地完成着他的杰作。他的为人,更是和他的作品一样,爽朗、幽默、质朴、热情。
——冰心(中国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
◆他的语言生动幽默,是地道的北京话,间或也夹上一点山东俗语。他没有许多作家那种忸怩作态让人读了感到浑身难受的非常别扭的文体,一种新鲜活泼的力量跳动在字里行间。
——季羡林(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
◆老舍为自己的故事引用广泛的材料,涉及到与民族悲剧处于同一水平的问题,以及普通人遇到的生活困难。尽管在所有描写中透露出幽默,但在它们上面又都印着痛苦和悲伤。
——司格林(俄罗斯著名汉学家、翻译家)
◆他的语言里没有市民口语中的那种俗气,他识别提炼之后,将这种语言变成了一种文化。
——姜昆(中国国家一级演员,相声演员)
《你是人间四月天》
散文
悼志摩/ 003
山西通信/ 012
窗子以外/ 015
纪念志摩去世四周年/ 023
蛛丝和梅花/ 029
彼此/ 033
一片阳光/ 038
小说
窘/ 045
九十九度中/ 063
模影零篇 — 钟绿/ 083
模影零篇 — 吉公/ 095
模影零篇 — 文珍/ 105
模影零篇 — 绣绣/ 114
诗歌
谁爱这不息的变幻/ 127
那一晚/ 128
笑/ 129
深夜里听到乐声/ 130
情愿/ 131
仍然/ 132
激昂/ 133
一首桃花/ 134
莲灯/ 135
中夜钟声/ 136
山中一个夏夜/ 137
微光/ 138
年关/ 139
秋天,这秋天/ 140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142
忆/ 143
吊玮德/ 144
灵感/ 146
城楼上/ 147
深笑/ 148
风筝/ 149
别丢掉/ 150
雨后天/ 151
记忆/ 152
无题/ 153
静院/ 154
题剔空菩提叶/ 156
黄昏过泰山/ 157
昼梦/ 158
八月的忧愁/ 159
过杨柳/ 160
冥思/ 161
空想(外四章)/ 162
山中/ 166
静坐/ 167
十月独行/ 168
时间/ 169
古城春景/ 170
前后/ 171
去春/ 172
除夕看花/ 173
诗三首/ 174
六点钟在下午/ 177
昆明即景/ 178
一串疯话/ 180
病中杂诗九首/ 181
我们的雄鸡/ 189
哭三弟恒/ 190
红叶里的信念/ 193
译文
夜莺与玫瑰
——奥斯克?王尔德神话/ 199
书信
致胡适/ 209
致沈从文/ 220
致梁思庄/ 237
致梁再冰/ 239
致费正清、费慰梅/ 244
致金岳霖/ 258
致傅斯年/ 259
致梁思成/ 261
《呼兰河传》
《呼兰河传》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尾声
《生死场》
序言|鲁迅
一 麦场
二 菜圃
三 老马走进屠场
四 荒山
五 羊群
六 刑罚的日子
七 罪恶的五月节
八 蚊虫繁忙着
九 传染病
十 十年
十一 年盘转动了
十二 黑色的舌头
十三 你要死灭吗
十四 到都市里去
十五 失败的黄色药包
十六 尼姑
十七 不健全的腿
《背影:朱自清经典散文集》
欧游杂记
威尼斯/ 2
罗马/7
柏林/15
巴黎/23
圣诞节/44
文人宅/48
悠游小景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56
温州的踪迹/65
白马湖/73
潭柘寺?戒坛寺/76
南京/81
松堂游记/87
蒙自杂记/90
重庆行记/94
歌声/103
荷塘月色/105
看花/109
春/114
外东消夏录/116
忆故乡
扬州的夏日/124
说扬州/128
我是扬州人/132
教书匠
春晖的一月/138
清华的一日/143
那些人儿
背影/146
阿河/149
儿女/158
我所见的叶圣陶/165
给亡妇/170
冬天/175
择偶记/178
教育家的夏尊先生/181
论态度
论做作/184
论青年/188
论气节/192
论吃饭/197
论不满现状/202
论书生的酸气/206
匆匆/215
航船中的文明/217
女人/220
说话/227
沉默/230
撩天儿/234
杂
一封信/244
《梅花》后记 /248
《闻一多全集》编后记/251
文物旧书毛 /256
《孤独是一朵莲花》
远一程,再远一程
003 归航
011 还乡记
033 故都的秋
037 苏州烟雨记
048 过富春江
051 小春天气
060 南行杂记
070 感伤的行旅
089 钓台的春昼
097 移家琐记
102 杭州的八月
104 二十二年的旅行
107 屯溪夜泊记
112 花坞
115 扬州旧梦寄语堂
122 西溪的晴雨
125 江南的冬景
129 上海的茶楼
133 玉皇山
137 北平的四季
143 饮食男女在福州
151 日本的文化生活
在回忆里
159 打听诗人的消息
163 志摩在回忆里
169 雕刻家刘开渠
172 记曾孟朴先生
176 怀四十岁的志摩
179 回忆鲁迅
201 记广洽法师
202 为郭沫若氏祝五十诞辰
说食色与欲
207 艺术与国家
213 牢骚五种
219 如何的救度中国的电影
222 在热波里喘息
224 说食色与欲
227 炉边独语
231 说春游
233 清新的小品文字
236 山水及自然景物的欣赏
242 秋阴蕞记
245 谈结婚
247 苍蝇脚上的毫毛
251 小说与好奇的心理
253 我所喜欢的文艺读物
254 日记文学
261 日本的娼妇与文士
264 獭祭的功用
266 写作闲谈
269 关于戏剧演出时之接吻问题
逆流的诗
273 诗人的末路
275 海上通信
282 零余者
289 给沫若
295 一个人在途上
302 故事
305 灯蛾埋葬之夜
311 寂寞的春朝
313 春愁
315 惜掌之歌
319 住所的话
323 记风雨茅庐
326 郁达夫启事
327 郁达夫启事
328 覆车小记
332 在警报声里
337 水样的春愁(自传之四)
344 孤独者(自传之六)
349 海上(自传之八)
355 雪夜(自传之一章)
360 致孙荃
362 致王映霞
364 致王映霞
366 致王映霞
368 村居日记(1927 年1 月1 日至31 日)
398 断篇日记二(1927 年8 月1 日至11 月8 日)
411 遗嘱
《天真的幽默家》
在英国,在国内山河
001 到了济南
009 一些印象(选章)
017 更大一些的想像(济南通信)
020 头一天
025 还想着它
033 春 风
035 青岛与我
039 青岛与山大
043 想北平
046 英国人
051 我的几个房东—留英回忆之二
057 东方学院—留英回忆之三
063 大明湖之春
066 英国人与猫狗
071 五月的青岛
074 在成都
076 滇行短记
095 可爱的成都
098 青蓉略记
不正经起来
108 慢电代邮
109 真正的学校日刊
111 老舍的创作
112 我的理想家庭
115 在民国卅年元旦写出我的自己的希望
117 话剧观众须知廿则
119 答客问
121 大 喜
124 向妇女同志们致敬
127 越南人民必胜
128 一九五〇年日记(1月1日至2月21日)
142 一九六一年访内蒙日记(7月29日至9月1日)
164 猪多肥多粮多的陈各庄大队(1966年调查资料)
时有雅趣在人间
172 济南的药集(济南通信)
175 吃莲花的
178 小麻雀
181 落花生
184 小动物们
190 小动物们(鸽)续
196 西红柿
198 母 鸡
200 多鼠斋杂谈
214 猫
严肃得很
218 神的游戏
221 鬼与狐
225 谈幽默
232 “幽默”的危险
236 兔儿爷
238 灵的文学与佛教
244 我的“话”
249 什么是幽默?
从心而论
254 新年醉话
257 抬头见喜
261 大发议论
267 小 病
270 避 暑
273 习 惯
276 又是一年芳草绿
280 暑 避
282 婆婆话
288 闲 话
292 有了小孩以后
297 无 题(因为没有故事)
300 在乡下
302 “住”的梦
305 入 城
307 北京的春节
312 乍看舞剑忙提笔
一些人,常在心
316 代语堂先生拟赴美宣传大纲
320 小型的复活(自传之一章)
325 致女友××函
329 宗月大师
333 自 述
339 敬悼许地山先生
346 四位先生
352 我的母亲
358 八方风雨
《你是人间四月天》
悼志摩
十一月十九日,我们的好朋友,许多人都爱戴的新诗人,徐志摩突兀的,不可信的,惨酷的,在飞机上遇险而死去。这消息在二十日的早上像一根针刺猛触到许多朋友的心上,顿使那一早的天墨一般地昏黑,哀恸的咽哽锁住每一个人的嗓子。
志摩……死……谁曾将这两个句子联在一处想过!他是那样活泼的一个人,那样刚刚站在壮年的顶峰上的一个人。朋友们常常惊讶他的活动,他那像小孩般的精神和认真,谁又会想到他死?
突然的,他闯出我们这共同的世界,沉入永远的静寂,不给我们一点预告,一点准备,或是一个最后希望的余地。这种几乎近于忍心的决绝,那一天不知震麻了多少朋友的心?现在那不能否认的事实,仍然无情地挡住我们前面。任凭我们多苦楚地哀悼他的惨死,多迫切地希冀能够仍然接触到他原来的音容,事实是不会为体贴我们这悲念而有些许更改;而他也再不会为不忍我们这伤悼而有些许活动的可能!这难堪的永远静寂和消沉便是死的最残酷处。
我们不迷信的,没有宗教地望着这死的帏幕,更是丝毫没有把握。张开口我们不会呼吁,闭上眼不会入梦,徘徊在理智和情感的边沿,我们不能预期后会,对这死,我们只是永远发怔,吞咽枯涩的泪,待时间来剥削这哀恸的尖锐,痂结我们每次悲悼的创伤。那一天下午初得到消息的许多朋友不是全跑到胡适之先生家里么?但是除却拭泪相对,默然围坐外,谁也没有主意,谁也不知有什么话说,对这死!
谁也没有主意,谁也没有话说!事实不容我们安插任何的希望,情感不容我们不伤悼这突兀的不幸,理智又不容我们有超自然的幻想!默然相对,默然围坐……而志摩则仍是死去没有回头,没有音讯,永远地不会回头,永远地不会再有音讯。
我们中间没有绝对信命运之说的,但是对着这不测的人生,谁不感到惊异,对着那许多事实的痕迹又如何不感到人力的脆弱,智慧的有限。世事尽有定数?世事尽是偶然?对这永远的疑问我们什么时候能有完全的把握?
在我们前边展开的只是一堆坚质的事实:
“是的,他十九晨有电报来给我……
“十九早晨,是的!说下午三点准到南苑,派车接……
“电报是九时从南京飞机场发出的……
“刚是他开始飞行以后所发……
“派车接去了,等到四点半……说飞机没有到……
“没有到……航空公司说济南有雾……很大……”只是一个钟头的差别;下午三时到南苑,济南有雾!谁相信就是这一个钟头中便可以有这么不同事实的发生,志摩,我的朋友!
……
《呼兰河传》
文摘一
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大的,天空是特别高的,太阳的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什么黑暗的地方飞出来。是凡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连大树都会发响的,叫一叫就是站在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个谎花,就开一个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又从墙头上飞走了一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这个。
只是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可是白云一来了的时候,那大团的白云,好像撒了花的白银似的,从祖父的头上经过,好像要压到了祖父的草帽那么低。
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不用枕头,不用席子,就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了。
文摘二
后园中有一棵玫瑰。一到五月就开花的。一直开到六月。花朵和酱油碟那么大。开得很茂盛,满树都是,因为花香,招来了很多的蜂子,嗡嗡地在玫瑰树那儿闹着。
别的一切都玩厌了的时候,我就想起来去摘玫瑰花,摘了一大堆把草帽脱下来用帽兜子盛着。在摘那花的时候,有两种恐惧,一种是怕蜂子的勾刺人,另一种是怕玫瑰的刺刺手。好不容易摘了一大堆,摘完了可又不知道做什么了。忽然异想天开,这花若给祖父戴起来该多好看。
祖父蹲在地上拔草,我就给他戴花。祖父只知道我是在捉弄他的帽子,而不知道我到底是在干什么。我把他的草帽给他插了一圈的花,红通通的二三十朵。我一边插着一边笑,当我听到祖父说:
“今年春天雨水大,咱们这棵玫瑰开得这么香,二里路也怕闻得到的。”
就把我笑得哆嗦起来。我几乎没有支持的能力再插上去。等我插完了,祖父还是安然地不晓得。他还照样地拔着垅上的草。我跑得很远地站着,我不敢往祖父那边看,一看就想笑。所以我借机进屋去找一点吃的来,还没有等我回到园中,祖父也进屋来了。
那满头红通通的花朵,一进来祖母就看见了。她看见什么也没说,就大笑了起来。父亲母亲也笑了起来,而以我笑得最厉害,我在炕上打着滚笑。
祖父把帽子摘下来一看,原来那玫瑰的香并不是因为今年春天雨水大的缘故,而是那花就顶在他的头上。
他把帽子放下,他笑了十多分钟还停不住,过一会一想起来,又笑了。
祖父刚有点忘记了,我就在旁边提着说:
“爷爷……今年春天雨水大呀……”
一提起,祖父的笑就来了。于是我也在炕上打起滚来。
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这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
刮了风,下了雨,祖父不知怎样,在我却是非常寂寞的了。去没有去处,玩没有玩的,觉得这一天不知有多少日子那么长。
……
《背影:朱自清经典散文集》
威尼斯
威尼斯(Venice)是一个别致地方。出了火车站,你立刻便会觉得;这里没有汽车,要到那儿,不是搭小火轮,便是雇“刚朵拉”(Gondola)。大运河穿过威尼斯像反写的S ;这就是大街。另有小河道四百十八条,这些就是小胡同。轮船像公共汽车,在大街上走:“刚朵拉”是一种摇橹的小船,威尼斯所特有,它那儿都去。威尼斯并非没有桥;三百七十八座,有的是。只要不怕转弯抹角,那儿都走得到,用不着下河去。可是轮船中人还是很多,“刚朵拉”的买卖也似乎并不坏。
威尼斯是“海中的城”,在意大利半岛的东北角上,是一群小岛,外面一道沙堤隔开亚得利亚海。在圣马克方场的钟楼上看,团花簇锦似的东一块西一块在绿波里荡漾着。远处是水天相接,一片茫茫。这里没有什么煤烟,天空干干净净;在温和的日光中,一切都像透明的。中国人到此,仿佛在江南的水乡;夏初从欧洲北部来的,在这儿还可看见清清楚楚的春天的背影。海水那么绿,那么酽,会带你到梦中去。
威尼斯不单是明媚,在圣马克方场走走就知道。这个方场南面临着一道运河;场中偏东南便是那可以望远的钟楼。威尼斯最热闹的地方是这儿,最华妙庄严的地方也是这儿。除了西边,围着的都是三百年以上的建筑,东边居中是圣马克堂,却有了八九百年——钟楼便在它的右首。再向右是“新衙门”;教堂左首是“老衙门”。这两溜儿楼房的下一层,现在满开了铺子。铺子前面是长廊,一天到晚是来来去去的人。紧接着教堂,直伸向运河去的是公爷府;这个一半属于小方场,另一半便属于运河了。
圣马克堂是方场的主人,建筑在十一世纪,原是卑赞廷式,以直线为主。十四世纪加上戈昔式的装饰,如尖拱门等;十七世纪又参入文艺复兴期的装饰,如阑干等。所以庄严华妙,兼而有之;这正是威尼斯人的漂亮劲儿。教堂里屋顶与墙壁上满是碎玻璃嵌成的画,大概是真金色的地,蓝色和红色的圣灵像。这些像做得非常肃穆。教堂的地是用大理石铺的,颜色花样种种不同。在那种空阔阴暗的氛围中,你觉得伟丽,也觉得森严。教堂左右那两溜儿楼房,式样各别,并不对称;钟楼高三百二十二英尺,也偏在一边儿。但这两溜房子都是三层,都有许多拱门,恰与教堂的门面与圆顶相称;又都是白石造成,越衬出教堂的金碧辉煌来。教堂右边是向运河去的路,是一个小方场,本来显得空阔些,钟楼恰好填了这个空子。好像我们戏里大将出场,后面一杆旗子总是偏着取势;这方场中的建筑,节奏其实是和谐不过的。十八世纪意大利卡那来陀(Canaletto)一派画家专画威尼斯的建筑,取材于这方场的很多。德国德莱司敦画院中有几张,真好。
……
《孤独是一朵莲花》
零余者
Arm am Beutel,krank am Herzen,
Schleppt ich meine langen Tage.
Armut ist die groesste Plage.
Reichtum ist das hoechste Gut.
不晓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见过的这几句诗,轻轻的在口头念着,我两脚合了微吟的拍子,又慢慢的在一条城外的大道上走了。
袋里无钱,心头多恨,
这样无聊的日子,教我捱到何时始尽。
啊啊,贫苦是最大的灾星,
富裕是最上的幸运。
诗的意思,大约不外乎此,实际上人生的一切,我想也尽于此了。“不过令人愁闷的贫苦,何以与我这样的有缘?使人生快乐的富裕,何以总与我绝对的不来接近?”我眼睛呆呆的注视着前面空处,两脚一步一步踏上前去,一面口中虽在微吟,一面于无意中又在作这些牢骚的想头。
是日斜的午后,残冬的日影,大约不久也将收敛光辉了,城外一带的空气,仿佛要凝结拢来的样子。视野中散在那里的灰色的城墙、冰冻的河道、沙土的空地荒田,和几丛枯曲的疏树,都披了淡薄的斜阳,在那里伴人的孤独。一直在前面大约半里多路前的几个行人,因为他们和我中间距离太远了,在我脑里竟不发生什么影响。我觉得他们的几个肉体,和散在道旁的几家泥屋及左面远立着的教会堂,都是一类的东西,散漫零乱,中间没有半点联络,也没有半点生气,当然更没有一些儿的情感了。
“唉嘿,我也不知在这里干什么?”
微吟倦了,我不知不觉便轻轻的长叹了一声。慢慢的走去,脑里的思想,只往昏黑的方面进行;我的头愈俯愈下了。
——实在我的衰退之期,来得太早了。……像这样一个人在郊外独步的时候,若我的身子忽而能同一堆春雪遇着热汤似的消化得干干净净,岂不很好么?……回想起来,又觉得我过去二十余年的生涯是很长的样子,……我什么事情没有做过?……儿子也生了,女人也有了,书也念了,考也考过好几次了,哭也哭过,笑也笑过,嫖赌吃着,心里发怒,受人欺辱,种种事情,种种行为,我都经验过了,我还有什么事情没有做过?……等一等,让我再想一想看,究竟有没有什么没有经验过的事情了,……自家死还没有死过;啊,还有还有,我高声骂人的情还不曾有过,譬如气得不得了的时候,放大了喉咙,把敌人大骂一场的事情。就是复仇复了的时候的快感,我还没有感得过。……啊啊!还有还有,监牢还不曾坐过,……唉,但是假使这些事情,都被我经验过了,也有什么?结果还不是一个空么?……嘿嘿,嗯嗯。——
到了这里,我的思想的连续又断了。
袋里无钱,心头多恨,
这样无聊的日子,教我捱到何时始尽。
啊啊,贫苦是最大的灾星,
富裕是最上的幸运。
……
《天真的幽默家》
四位先生
吴组缃先生的猪
从青木关到歌乐山一带等处,在我所认识的文友中要算吴组缃先生为最阔绰。他养着一口小花猪。据说,这小动物的身价,值六百元!
每次我去访组缃先生,必附带的向小花猪致敬,因为我与组缃先生核计过了:假若他与我共同登广告卖身,大概也不会有人出六百元来买!
有一天,我又到吴宅去。给小江—组缃先生的少爷—买了几个比醋还酸的桃子。拿着点东西,好搭讪着骗顿饭吃,否则就不太好意思了。一进门,我看见吴太太的脸比晚日还红。我心里一想,便想到了小花猪。假若小花猪丢了,或是出了别的毛病,组缃先生的阔绰便马上不存在了!一打听,果然是为了小花猪:它已绝食一天了。我很着急,急中生智,主张给它点奎宁吃,恐怕是打摆子。大家都不赞同我的主张。我又建议把它抱到床上盖上被子睡一觉,出点汗也许就好了;焉知道不是感冒呢?这年月的猪比人还娇贵呀!大家还是不赞成。后来,把猪医生请来了。我颇兴奋,要看看猪怎么吃药。猪医生把一些草药包在竹筒的大厚皮儿里,使小花猪横衔着,两头儿向后束在脖子上:这样,药味与药汁便慢慢走入里边去。把药包儿束好,小花猪的口中好像生了两个翅膀,倒并不难看。
虽然吴宅有此骚动,我还是在那里吃了午饭—自然稍微的有点不得劲儿!
过了两天,我又去看小花猪—这回是专程探病,绝不为看别人;我知道现在猪的价值有多大!小花猪的口中已无那个药包,而且也吃点东西了。大家都很高兴,我就又就棍打腿的骗了顿饭吃,并且提出声明:到冬天,得分给我几斤腊肉!组缃先生与太太没加任何考虑便答应了。吴太太说:“几斤?十斤也行!想想看,那天它要是一病不起……”大家听罢,都出了冷汗!
马宗融先生的时间观念
马宗融先生的表大概是,我想是一个装饰。无论约他开会,还是吃饭,他总迟到一个多钟头,他的表并不慢。
来重庆,他多半是住在白象街的作家书屋。有的说也罢,没的说也罢,他总要谈到夜里两三点钟。假若不是别人都困得不出一声了,他还想不起上床去。有人陪着他谈,他能一直坐到第二天夜里两点钟。表、月亮、太阳,都不能引起他注意到时间。
比如说吧,下午三点他须到观音岩去开会,到两点半他还毫无动静。“宗融兄,不是三点有会吗?该走了吧?”有人这样提醒他。他马上去戴上帽子,提起那有茶碗口粗的木棒,向外走。“七点吃饭。早回来呀!”大家告诉他。他回答声“一定回来”,便匆匆地走出去。
到三点的时候,你若出去,你会看见马宗融先生在门口与一位老太婆,或是两个小学生,谈话儿呢!即使不是这样,他在五点以前也不会走到观音岩。路上每遇到一位熟人,便要谈,至少十分钟的话。若遇上打架吵嘴的,他得过去解劝,还许把别人劝开,而他与另一位劝架的打起来!遇上某处起火,他得帮着去救。有人追赶扒手,他必然的加入,非捉到不可。看见某种新东西,他得过去问问价钱,不管买与不买。看到戏报子,马上他去借电话,问还有票没有……这样,他从白象街到观音岩,可以走一天,幸而他记得开会那件事,所以只走两三个钟头!到了开会的地方,即使大家已经散了会,他也得坐两点钟,他跟谁都谈得来,都谈得很有趣,很亲切,很细腻。有人随便哼了一句二黄,他立刻请教给他;有人刚买一条绳子,他马上拿过来练习跳绳—五十岁了啊!
七点,他想起来回白象街吃饭,归路上,又照样的劝架,救火,追贼,问物价,打电话……至早,他在八点半左右走到目的地。满头大汗,三步当作两步走的,他走了进来。饭早已开过了。
所以,我们与友人定约会的时候,若说随便什么时间,早晨也好,晚上也好,反正我一天不出门,你哪时来也可以,我们便说“马宗融的时间吧”!
姚蓬子先生的砚台
作家书屋是个神秘的地方,不信你交到那里一份文稿,而三五日后再亲自去索回,你就必定不说我扯谎了。进到书屋,十之八九你找不到书屋的主人—姚蓬子先生。他不定在哪里藏着呢。他的被褥是稿子,他的枕头是稿子,他的桌上、椅上、窗台上……全是稿子。简单的说吧,他被稿子埋起来了。当你要稿子的时候,你可以看见一个奇迹。假如说尊稿是十张纸写的吧,书屋主人会由枕头底下翻出两张,由裤袋里掏出三张,书架里找出两张,窗子上揭下一张,还欠两张。你别忙,他会由老鼠洞里拉出那两张,一点也不少!
单说蓬子先生的那块砚台,也足够惊人了!那是块是无可形容的石砚。不圆不方,有许多角儿,而没有任何角度。有一点沿儿,豁口甚多,底子最奇,四周翘起,中间的一点凸出,如元宝之背,它会像陀螺似的在桌上乱转,还会一头高一头低地倾斜,如浪中之船。我老以为孙悟空就是由这块石头跳出去的!
到磨墨的时候,它会由桌子这一端滚到那一端,而且响如快跑的马车。我每晚十时必就寝,而对门儿书屋的主人要办事办到天亮。从十时到天亮,他至少研十次墨,一次比一次响—到夜最静的时候,大概连南岸都感到一点震动。从我到白象街起,我没作过一个好梦,刚一入梦,砚台来了一阵雷雨,梦为之断。在夏天,砚一响,我就起来拿臭虫。冬天可就不好办,只好咳嗽几声,使之闻之。
现在,我已交给作家书屋一本书,等得到出版,我必定破费几十元,送给书屋主人一块平底的,不出声的砚台!
何容先生的戒烟
首先要声明:这里所说的烟是香烟,不是鸦片。
从武汉到重庆,我老同何容先生在一间屋子里,一直到前年八月间。在武汉的时候,我们都吸“大前门”或“使馆”牌;小大“英”似乎都不够味儿。到了重庆,小大“英”似乎变了质,越来越“够”味儿了,“前门”与“使馆”倒仿佛没了什么意思。慢慢的,“刀”牌与“哈德门”又变成我们的朋友,而与小大“英”,不管是谁的主动吧,好像冷淡得日甚一日,不久,“刀”牌与“哈德门”又与我们发生了意见,差不多要绝交的样子。何容先生就决心戒烟!
在他戒烟之前,我已声明过:“先上吊,后戒烟!”本来吗,“弃妇抛雏”的流亡在外,吃不敢进大三元,喝么也不过是清一色(黄酒贵,只好吃点白干),女友不敢去交,男友一律是穷光蛋,住是二人一室,睡是臭虫满床,再不吸两枝香烟,还活着干吗呢?可是,一看何容先生戒烟,我到底受了感动,既觉自己无勇,又钦佩他的伟大;所以,他在屋里,我几乎不敢动手取烟,以免动摇他的坚决!
何容先生那天睡了十六个钟头,一枝烟没吸!醒来,已是黄昏,他便独自走出去。我没敢陪他出去,怕不留神递给他一枝烟,破了戒!掌灯之后,他回来了,满面红光,含着笑的,从口袋中掏出一包土产卷烟来。“你尝尝这个,”他客气地让我,“才一个铜板一枝!有这个,似乎就不必戒烟了!没有必要!”把烟接过来,我没敢说什么,怕伤了他的尊严。面对面的,把烟燃上,我俩细细地欣赏。头一口就惊人,冒的是黄烟,我以为他误把爆竹买来了!听了一会儿,还好,并没有爆炸,就放胆继续地吸。吸了不到四五口,我看见蚊子都争着向外边飞,我很高兴。既吸烟,又驱蚊,太可贵了!再吸几口之后,墙上又发现了臭虫,大概也要搬家,我更高兴了!吸到了半枝,何容先生与我也跑出去了!他低声地说:“看样子,还得戒烟!”
何容先生二次戒烟,有半天之久。当天的下午,他买来了烟斗与烟叶。“几毛钱的烟叶,够吃三四天的,何必一定戒烟呢!”他说。吸了几天的烟斗,他发现了:(一)不便携带;(二)不用力,抽不到;用力,烟油射在舌头上;(三)费洋火;(四)须天天收拾,麻烦!有此四弊,他就戒烟斗,而又吸上香烟了。“始作卷烟者,其无后乎!”他说。
最近二年,何容先生不知戒了多少次烟了,而指头上始终是黄的。
好厚的一本,图书活动购买还是比较划算!推荐大家购买
评分德文:Ich muss die Sojasaucekämpfen
评分 评分软装不错,拿到手比想象的更好,500多页,印刷精良,有书签。吴敬梓这部长篇小说,为古典小说经典之作,书前面配有彩图,很有感觉。
评分这本书已经买了三个版本共三本,挺好的,为自己的生活增加点参照。
评分人生其一爱好,看书买书囤书。在京东已经买了几百本书了。平时工作都在外面“放飞自我”,放假就很喜欢宅在家,在家中的飘窗前,泡上一杯毛尖,或是一壶白芽奇兰,安静当书虫,人生美哉。
评分这就是心理学上的破窗理论。
评分不错的,好好的,棒棒的。够了吧~
评分书的内容不用多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