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2-22
武志红导读版:我们内心的冲突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本书是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卡伦·霍妮的代表作,导读则是在中国享有盛誉的资深心理咨询师、畅销书作家武志红。
在书中的导读中,武志红用自己的生活对卡伦·霍妮的心理学理论进行了通俗生动的诠释。
每个人都有内心冲突,但什么样的冲突会导致心理疾病呢?这些冲突是如何形成的,怎样才能从这些冲突中突围呢?
本书是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卡伦·霍妮的代表作,导读则是在中国享有盛誉的资深心理咨询师、畅销书作家武志红。
在书中的导读中,武志红用自己的生活对卡伦·霍妮的心理学理论进行了通俗生动的诠释。譬如,在分析神经症冲突时,他说这种冲突是180度的对立,非此即彼,如同“亲妈与妻子掉进水中,你救谁”一样难以抉择,真的能把人逼疯。
这些接地气的解读不仅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全书的内容,还有利于人们将心理学知识运用于生活。
卡伦·霍妮,20世纪重要的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之一,虽然她被认为是“新弗洛伊德”的代表人物,但她的观点与弗洛伊德却有着根本的不同。精神分析可以分为两派:动力派,关系派。动力派特别重视性、攻击性这些动力,而关系派特别重视关系。弗洛伊德作为创始人,他的理论是动力派,对关系有所忽视,而卡伦?霍妮则很重视关系,对精神分析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主要著作有《我们内心的冲突》《自我分析》和《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等。
前言 001
导论 003
第一部分
神经症冲突和尝试性解决
第一章 激烈的神经症冲突 002
第二章 基本冲突 013
第三章 讨好他人 028
第四章 对抗他人 044
第五章 疏远他人 055
第六章 理想化形象 081
第七章 外化作用 101
第八章 虚假和谐的辅助手段 120
第二部分
冲突未能解决的后果
第九章 恐惧 132
第十章 人格的萎缩 145
第十一章 绝望 172
第十二章 虐待倾向 185
结论 如何解决神经症冲突 213
第一章 激烈的神经症冲突
首先声明一点:内心有冲突,不等于患了神经症。
事实上,内心冲突会贯穿我们的一生,并存在于生活各处,我们与梦想、爱好、观念和他人之间,都可能存在冲突。如同人类与环境的冲突从未停止,内心的冲突也不会从生命中消失。
动物的大多数行为,都源自本能。它们之所以会交配、哺育后代、觅食和防卫,靠的不是个体意志,而是本能的安排。人类则不同,人类有能力自己选择,这是人类的特权,但也是必须担负的重任,唯有人类,才必须面对选择。选择的困难,在于时常要在两种相反的愿望中取舍,比如想要独处,却又渴望陪伴;比如想要学医,却又放不下音乐。又或者,我们必须去做的事,并不是自己想做的,比如,有人陷入困境,正等着我们救他于水火,但我们真正想做的,其实是和恋人继续约会;我们希望一团和气,但有时候因为观念不同,言语难免得罪别人。甚至,我们还会在两种价值体系间挣扎,比如战争爆发后,是该勇敢地去前线杀敌,还是留在亲人身边照顾他们?
我们所处的文明,决定了冲突的种类、范围和强度。如果文明处于稳定状态,有了固定的传统,选项变得有限,人的内心就不会体验到多样化的冲突。不过,即使是在上述情况下,冲突也还是存在的。毕竟,一种忠诚可以与另外一种忠诚相矛盾,个人欲望也可以与群体权益相矛盾。但是,如果文明正处于急剧转型期,价值观会变得尖锐对立,生活方式也花样翻新,对个人来说,选择就变得多样而艰难。我们可以活在别人的期待里,也可以成为特立独行的个体;可以乐于交际,也可以活得像个隐士;可以崇拜成功,也可以不屑一顾;可以坚持孩子要严加管教,也可以让他们自由成长;可以认为男女的道德标准不必相同,也可以认为两性应该一视同仁;可以认为性必须发自亲密的情感,也可以认为性与爱毫无关系;可以执着于民族主义,也可以认为人的价值与肤色和鼻子形状无关——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每个处于文明时代的人,都必然要做出选择,因此,发生冲突在所难免。然而让人意外的是,大部分人被冲突所困时,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更别提寻找对策了。他们总是跟着别人跑,没有自己的见解,只能无意识地妥协。我这里所说的都是正常人,他们并不完美,但也不是神经症患者。
想要发现冲突,并找到解决之道,有四个先决条件:第一,我们先要明确自己想要什么,我们内心的真实感受又是什么。对于某个人,我们是不由自主地喜欢,还是理智上觉得应该喜欢他?父母去世,我们的眼泪是因为真的悲伤,还是觉得按照惯例必须要哭?对于做治疗师或律师,我们是真心向往这份职业,还是因为收入颇丰、说出去体面?关于孩子,我们是真的想帮他们获得独立和幸福,还只是随口说说?我们真实的需求和感受,其实都很简单,但我们未必了解。
第二,想要看清冲突,我们先要为自己构建出一套完整的价值观,因为内心冲突都是由观念、道德引起的。这套价值观必须属于我们自己,别人的价值观和我们必然存在距离,即使造不成冲突,但也不会触及内心,更不会决定结果。人们总是很容易接受新的观念,并用之替换掉原来的,但如果我们把别人的价值观简单套用在自己身上,那么很多关乎切身利益的冲突,也就被隐藏起来了。比如,一位父亲目光狭隘,但他的儿子却习惯了言听计从,那么当儿子被父亲安排去做一项并不适合他的工作时,儿子的内心就不会感知到冲突的存在。再比如,一位丈夫发生了婚外情,他本身处于强烈的冲突中,但由于他对于婚姻和情感缺乏道德观,所以干脆对双方都不摊牌,以此掩盖住了冲突。
第三,就算我们能认识到自己正处在冲突中,也仍然需要舍弃冲突中的一方,才能脱身。我们必须这么做,却很少有人能在选择时毅然决然,因为我们的情感与信念总是互相交缠。尤其是,大多数人都是缺乏安全感与幸福感的,这种情况下,人很难做到保持清醒的头脑,并自愿舍弃。其实,大多数人在舍弃任何东西时,都会觉得安全感在流失,快乐在减少。
第四,任何决定都有错误的风险,所以在做出决定前,我们先要确认自己能对结果负责,不会推卸责任。决策者应该有这样的想法:“这是我的选择,无关他人。”身为决策者,必须具备多数人并不拥有的内在力量和独立性。
对于总是被冲突桎梏的人,实在有理由去钦佩那些能将冲突解决的人,就算我们不愿意承认,但心中的羡慕甚至嫉妒却是真实存在的。他们必然拥有了完整的价值观,才能以强者的镇定自若,不受冲突所累,顺利地去生活。时间的磨砺,或许会让冲突变得稀松平常,让人的心境也变得平和,然而,如果这些镇定只是假象的话,那么我们所钦佩的人,也不过是些投机客,他们解决冲突,靠的不是自己的能力与信念,而是冷漠、服从或人云亦云。
在经历冲突的同时,能觉知到冲突的存在,固然会让人痛苦,但却是一种珍贵的能力。越是能尽早看清并解决掉冲突,也就能越早拥有内心的强大和自由。只有当我们甘愿承受打击时,我们才能成为自己的主人。因此,虚假的镇定配不上我们钦佩,它只能植根于内心的愚钝,让我们脆弱不堪。
如果连生活中最基本的问题都充满了冲突,那么看清冲突,就会成为一件困难的事,解决冲突也就更加不易。但我们不能回避,因为生活必须继续。能让我们认识自己、相信自己,并由此形成信念的,唯有教育。生活需要理想,理想可以指引前进的道路,而这一切的前提,都要求我们做出正确的选择。
对正常人而言,认识和解决冲突,已然困难重重了,对于神经症患者来说,难度更甚。神经症有轻重之分,我这里所说的“神经症患者”,是指那些“确实已经呈现出病态的人”,这种人几乎觉知不到自己真实的感受和欲望,只有当被别人戳到痛处的时候,他们才能在意识中清晰地感受到愤怒和恐惧。但是,即使是这两种感受,也会被他们强行压制下去。没有真实的感受,就没有正确的选择,更没有真实的理想。他们原本的理想被一些强迫性的需求所取代,无法给他们指引出正确的方向。在这种强迫倾向的驱使下,他们完全没有能力做出取舍,完全没有能力为自己负责。
很多困扰正常人的问题,也会引起神经症冲突,但是在性质上,两者会有区别。也因为这个原因,有人质疑是不是应该用同样的术语,来表述以上两个不同范畴的问题。我的看法是,只要我们没忘记两者是存在区别的,那么这种运用就不存在问题。
……
一本好书,一个灯塔
| 武志红 |
今年,我44岁,出版了十几本书,写的文章字数近400万字。并且,作为一名心理学专业人士,我也形成了对人性的一个系统认识。
我还可以夸口的是,我跳入过潜意识的深渊,又安然返回。
在跳入的过程中,我体验到“你注视着深渊,深渊也注视着你”的这句话中的危险之意。
同时,这个过程中,我也体验到,当彻底松手,坦然坠入深渊后,那是一个何等美妙的过程。
当然,最美妙的,是深渊最深处藏着的存在之美。
虽然拥有了这样一些精神财富,但我也知道苏格拉底说的“无知”之意,我并不敢说我掌握了真理。
我还是美国催眠大师米尔顿·艾瑞克森的徒孙,我的催眠老师,是艾瑞克森最得意的弟子斯蒂芬·吉利根,我知道,艾瑞克森做催眠治疗时从来都抱有一个基本态度——“我不知道”。
只有由衷地带着这个前提,催眠师才能将被催眠者带入到潜意识深处。
所以我也会告诫自己说,不管你形成了什么样的关于人性的认识体系,都不要固着在那里。
不过,同时我也不谦虚地说,我觉得我的确形成了一些很有层次的认识,关于人性,关于人是怎么一回事。
然后,再回头看自己过去的人生时,我知道,我在太长的时间里,都是在迷路中,甚至都不叫迷路,而应该说是懵懂,即,根本不知道人性是怎么回事,自己是怎么回事,简直像瞎子一样,在悬崖边走路。
我特别喜欢的一张图片是,一位健硕的裸男,手里拿着一盏灯在前行,可一个天使用双手蒙上了他的眼睛。
对此,我的理解是,很多时候,当我们觉得“真理之灯”在手,自信满满地前行时,很可能,我们的眼睛是瞎的,你走的路,也是错的。
在北京大学读本科时,曾对一个哥们说,如果中国人都是我们这种素质,那这个国家会大有希望。现在想起这句话觉得汗颜,因为如果大家都是我的那种心智水平,肯定是整个社会一团糟。
这种自恋,就是那个蒙上裸男眼睛的天使吧。
所幸的是,这个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好书,它们打开了我的智慧之眼。
一直以来,对我影响最重要的一本书,是马丁·布伯的《我与你》。
我现在还记得,我是在北大图书馆借书时,翻那些有借书卡的木柜子,很偶然地看到了这个书名《我与你》,莫名地被触动,于是借阅了这本书。
这对我应该是个里程碑的事件,所以记忆深刻,打开这个柜子抽屉的情形和感觉,现在还非常清晰,好像就发生在昨天。
这一本书对我触动极大,胜过我在北大心理学系读的许多课程,我当时很喜欢做读书笔记,而且当时没有电脑,都是写在纸质的笔记本上。我写了满满的一本子读书笔记,可一次拿这个本子占座,弄丢了,当时心疼得不得了。
不过,本子虽然丢了,但智慧和灵性的种子却种在了我心里,后来,每当我感觉自己身处心灵的迷宫时,我都会想起这本书的内容,它就像灯塔一样,指引着我,让我不容易迷路。
那些真正的好书,就该有这一功能。
在《广州日报》写心理专栏时,我开辟了一个栏目“每周一书”,尽可能做到每周推荐一本心理学书,专栏后来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常有读者说,看到你推荐一本书,得赶紧在网上下单,要是几天后再下单,就买不到了。
特别是《我与你》这本书,本来是很艰涩的哲学书,也因为我一再推荐,而一再买断货,相当长时间里,一书难求。
现在,我和正清远流文化公司的涂道坤先生一起来策划一套书,希望这套书,都能有灯塔的这种感觉。
我和涂先生结缘于多年前,那时候涂先生刚引进了斯科特·派克的《少有人走的路》。很多读者在读完后,都说这是一本让人振聋发聩的好书,然而在当时,知道它的人很少。我在专栏上极力推荐这本书,随即销量渐渐好了起来,成为了至今为人称道的畅销书。然而,那时我和涂先生并不认识,直到去年我们才见面相识,发现很多理念十分契合,说起这件往事,也更觉得有缘,于是便有了一起策划丛书的念头。
我们策划的这套丛书,以心理学的书籍为主,都是严肃读物,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作为普通读者,只要你用心去读,基本都能读懂。
并且,读懂这些书,会有一个效果:你的心性会变得越来越好。
同时,这些书还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不会说,要束缚你自己,不要放纵你的欲望,不要自私,而要成为一个利他、对社会有用的人……
假如一本书总是在强调这些,那它很可能会将你引入更深的迷宫。
我们选的这些书,都对你这个人具有无上的尊重。
因为,你是最宝贵的。
我特别喜欢现代舞创始人玛莎·格雷厄姆的一段话:
有股活力、生命力、能量由你而实现,从古至今只有一个你,这份表达独一无二。如果你卡住了,它便失去了,再也无法以其他方式存在。世界会失掉它。它有多好或与他人比起来如何,与你无关。保持通道开放才是你的事。
每个人都在保护自己的主体感,并试着在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活出自己的主体感。只有当确保这个基础时,一个人才愿意敞开自己,否则,一个人就会关闭自己。
人性的迷宫,人生的迷途,都和以上这一条规律有关,而一本好书,一本好的心理学书籍,会在各种程度上持有以上这条规律,视其为基本原则。
可以说,我们选择的这些书,都不会让你失去自己。
一本这样的好书,都建立在一个前提之上——这本书的作者,他在相当程度上活出了自己,当做到这一点后,他的写作,就算再严肃,都不会是教科书一般的枯燥无味。
这样的作者,他的文字中,会有感觉之水流,会有电闪雷鸣,会有清风和青草的香味……
总之,这是他们真正用心写出的文字。
每一个活出了自己的人,都是尚走在迷宫中的我们的榜样,而书是一种可以穿越时间和空间的东西,我们可以借由一本好书,和一位作者对话,而那些你喜欢的作者,他们的文字会进入你心中,照亮你自己,甚至成为你的灯塔。
愿我们的这套丛书,能起到这样的作用:
帮助你更好地成为自己,而不是教你成为更好的自己,因为你的真我,本质上就是最好的。
导读
每次读这本书,都是一次心理突围
| 武志红 |
介绍书之前,先讲一个故事——
很久以前,在南亚次大陆,一场大战蓄势待发。一位武士正威风凛凛站在战车上,他身经百战,所向披靡,被人们称为战神。
此时此刻,他心中充满了旺盛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念,他让车夫将战车再往前开一点,他要第一个冲入敌营,砍下敌人的头颅。但就在他瞭望敌营时,看到的情形却令他瞬间崩溃,他看见自己的亲人们正在敌方阵营中,手拿武器与自己对阵。
刚才还蓄势待发的武士,此刻完全无法动弹,他该怎么办?
是带领队伍冲上去,杀死自己的亲人?还是任凭对方来取自己的首级。
外面的大战还没有开始,而他内心的冲突却已经如火如荼——两股分裂的力量在体内不断碰撞,他感到肌肤随之灼烧,四肢变得沉重,嘴唇干燥,浑身发抖,每一根汗毛都竖了起来。
他大叫一声:“天啊,我该怎么办?”
随即,便瘫倒在战车上,被这极端的冲突,逼进了绝望的死角。
上面这个故事,源自印度著名诗歌《薄伽梵歌》,最触动我的,是它将外面的大战与内心的大战融为一体。我们的内心,何尝不是一个厮杀的战场?假自我想杀死真自我,一种想法想杀死另一种想法,一种感受想杀死另一种感受,一种价值观想杀死另一种价值观,这两股对立的力量僵持不下,刀枪剑戟,引发人性动荡,自我坍塌。
这样的内心冲突,你有过吗?
我见过最激烈的内心冲突,是在我爸爸身上。他30 岁时,因为和爷爷奶奶冲突,气只能吞着,结果满口牙全掉了。每想起这件事我就想哭,这真叫“打落牙齿和血吞。”
当时爸爸甚至跑到铁轨上自杀,但想到两个孩子(那时还没有我),又回来了。
想恨别人,发现那是父母,恨不成;转而恨意攻击自己,所以想自杀,可还有老婆孩子要养,不能自杀,这是何等的纠结。
这种纠结,发生在无数人身上,美国心理学家卡伦·霍妮称之为“基本冲突”,她的这本力作《我们内心的冲突》,透彻地解读了人类的基本冲突,可以帮助我们从内在的交战中突围,因而自从问世以来一直在世界范围内畅销。
在我心目中,好的心理学图书,应该能让所有认真读的人都能基本读懂,霍妮的书,就是这样的。
“好人”的内核,是一个疲倦的灵魂在《我们内心的冲突》中,霍妮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位工程师,他总是觉得自己特别疲惫、烦躁,有一次他出现这种状况,是在一次技术讨论中,同事的方案获得了采纳,他的则没通过,并且,这是在他缺席的情况下产生的决议。面对这种情况,如果他感到不满,完全可以据理力争,因为程序确实不合理;如果他真心觉得别人的方案好,也可以心悦诚服,接受大家的决定。只要他让自己的反应与内心感受一致,哪个选项都是对的。但问题在于,他对自己受到轻视很愤怒,却又不愿意把愤怒表达出来,因为他想给同事留下一个谦虚、大度的好形象。
就这样,他像一只钻进了风箱的老鼠,两头受气,内心陷入激烈的冲突,自然会精疲力尽、烦躁不安。
一个人只要有了被人拒绝或轻视的感觉,无论表面上多么状态如常,但其内心,或者说是真自我,必然是充满愤怒、攻击性和破坏欲的,我将这叫作“黑色生命力”。黑色生命力不能被灭掉,其实也灭不掉,它应该被我们看见、理解和接纳。所谓看见,就是自我觉知,以及在关系中被回应。学习心理学的目的,就是要潜入潜意识的深井,让黑色生命力重见天日,并将其转化为亮色生命力。如果黑色生命力长期被忽视,没有被看见,找不到向外表达的途径,就会转而向内攻击自己。
任何关系中,我们都要敢于用愤怒守住自己的界限。人没有愤怒,犹如一个国家没有武装。弗洛伊德说,一个人必须学会合理或者象征性地表达他的攻击性,否则,他就会出现心理问题。
“好人”总是压抑心中的愤怒,在一次次内心厮杀中,假自我总是占据上风。人的生命力不能向外伸展,就会向内塌陷,黑色 武志红导读版:我们内心的冲突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买了七本,期待看,武志红老师推荐的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可以看一下,,,,
评分非常好的书,支持京东自营图书!
评分看到微博上推荐的这本书,希望不错。
评分好好的好好好好好好好的好好好的好好好好好好好的好好好的好好好好好好好的好好好的好好好好好好好的好好好的好好好好好好好的好
评分挺好的,有活动买超划算!
评分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卖家,我书还没收到,拿什么快递邮的?
武志红导读版:我们内心的冲突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