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2-22
纪连海评点三国志(上、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 百家讲坛主讲纪连海对史记人物的点评,诙谐幽默,严谨细腻,引人入胜。
★体例由原文、白话释文,点评三部分组成,释文准确传神,《百家讲坛》著名主讲人纪连海的点评,深入浅出,入木三分。
★ 全书修订百余处,原文更精准,释文更通俗,内容涵盖更广。
三国是一个风云变幻、沧海横流、英雄辈出、令人神往的时代,不知多少盖世英雄在那里大显身手,叱咤风云,正可谓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三国志》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陈寿的史学名著,记载了从魏文帝元年(220年)到晋武帝元年(280年)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为“前四史”。从曹操、刘备、孙权,到诸葛亮、关羽、周瑜,从帝王本纪到诸臣列传,有少年浪荡子曹操成为乱世枭雄的传奇,也有天才曹植的薄命之旅,有鞠躬尽瘁者的忠诚,也有奸诈权变者的得逞……凡48章,讲述的不仅是近100位三国人物的性格,更是成功的法则、做人的艺术和做事的方法。
纪连海,中国民生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北京师大二附中教师。北京市骨干教师,西城区学科带头人。CCTV-10《百家讲坛》栏目主讲人之一。其主讲“正说清代名臣”系列(和珅、纪晓岚、刘墉等)激情澎湃、诙谐幽默、设问解疑、鞭辟入里,极受欢迎,收视率屡创新高,成为亿万观众热捧的超级学术明星,被誉为《百家讲坛》“十大名嘴”中的“另类”。
(上)
第一章?《三国志?魏书一?武帝纪》点评 (1)
第一节?谁家少年浪荡子 (1)
第二节?到处宁可我负人 (3)
第三节?曹操的眼泪不白流 (5)
第四节?曹操的知人之明 (6)
第五节?身先士卒不怕死 (7)
第六节?人心是个大问题 (10)
第七节?最贵的是什么?人才 (11)
第八节?汉家天子不如贼 (13)
第九节?枭雄之死 (15)
第十节?后人评说 (17)
第二章?《三国志?魏书二?文帝纪》点评 (20)
第一节?一场热热闹闹的禅让大戏 (20)
第二节?一个褒贬不一的才子皇帝 (24)
第三章?《三国志?魏书三?明帝纪》点评 (28)
一个不酷不虐的早殇天子 (28)
第四章?《三国志?魏书四?三少帝纪》点评 (32)
第一节?司马师的“仁” (32)
第二节?司马师的狠 (34)
第三节?魏帝之死 (36)
第四节?死尚蒙灰 (38)
第五节?曹魏禅位 (40)
第五章?《三国志?魏书五?后妃传》点评 (43)
第一节?武宣卞皇后:低调的女人招人疼 (43)
第二节?甄皇后——一首情诗引发的冤案 (48)
第三节?郭皇后:一个女王式的女人 (55)
第六章?《三国志?魏书六?董二袁刘传》点评 (61)
第一节?董卓:凶神降临 (61)
第二节?袁绍:外宽内忌,做人大忌 (68)
第三节?刘表:一个漂亮的绣花大草包 (72)
第七章?《三国志?魏书七?吕布张邈臧洪传》点评 (76)
第一节?吕布:“三姓家奴”诞生记 (76)
第二节?吕布之死 (81)
第八章?《三国志?魏书九?诸夏侯曹传》点评 (86)
第一节?独目苍狼夏侯惇 (86)
第二节?“一匹夫敌”夏侯渊 (89)
第三节?朗朗日月夏侯玄 (92)
第九章?《三国志?魏书十?荀彧荀攸贾诩传》点评 (96)
第一节?荀彧:王佐之才,隐诛之命 (96)
第二节?荀攸:外愚内智的大才 (103)
第三节?贾诩:一枝精明的“凤尾竹” (109)
第十章?《三国志?魏书十一?袁张凉国田王邴管传》点评 (115)
第一节?袁涣:生命诚可贵,人格价更高 (115)
第二节?管宁:空谷跫音,幽兰清芬 (119)
第十一章?《三国志?魏书十二?崔毛徐何邢鲍司马传》点评 (123)
第一节?文武双全的崔季珪 (123)
第二节?正人君子的崔季珪 (125)
第三节?德高望重的崔季珪 (126)
第四节?无辜蒙冤的崔季珪 (128)
第五节?盖棺论定的崔季珪 (132)
第十二章?《三国志?魏书十三?钟繇华歆王朗传》点评 (137)
第一节?了不起的钟繇 (137)
第二节?两张脸的华歆 (143)
第十三章?《三国志?魏书十四?程郭董刘蒋刘传》点评 (148)
第一节?明哉奉孝 (148)
第二节?智哉奉孝 (151)
第三节?哀哉奉孝 (155)
第十四章?《三国志?魏书十六?任苏杜郑仓传》点评 (158)
好官杜畿 (158)
第十五章?《三国志?魏书十七?张乐于张徐传》点评 (165)
第一节?和古名将媲美的于禁 (165)
第二节?义斩老友的于禁 (168)
第三节?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于禁 (170)
第十六章?《三国志?魏书十八?二李臧文吕许典二庞阎传》点评 (176)
第一节?李典:一种不动声色的清高 (176)
第二节?许褚:忠犬总比奸人香 (182)
第三节?典韦:帐下壮士有典君 (187)
第十七章?《三国志?魏书十九?任城陈萧王传》点评 (192)
第一节?曹彰:宁当将军不当皇帝 (192)
第二节?曹植:一个薄命的天才 (198)
第十八章?《三国志?魏书二十?武文世王公传》点评 (206)
第一节?可爱的曹冲 (206)
第二节?可怜的曹衮 (209)
第十九章?《三国志?魏书二十一?王卫二刘傅传》点评 (216)
第一节?王粲:驴鸣三声一世哀 (216)
第二节?阮籍:只留白眼在人间 (224)
第三节?嵇康:一曲《广陵散》,绝唱动千古 (230)
第二十章?《三国志?魏书二十五?辛毗杨阜高堂隆传》点评 (239)
忠心耿耿的谏臣辛毗 (239)
第二十一章?《三国志?魏书二十六?满田牵郭传》点评 (244)
勇而有谋的满宠 (244)
第二十二章?《三国志?魏书二十八?王毌丘诸葛邓钟传》点评 (248)
第一节?反叛司马师的毌丘俭 (248)
第二节?反叛司马昭的诸葛诞 (254)
第三节?伪反叛的邓艾 (258)
第四节?真反叛的钟会 (264)
第二十三章?《三国志?魏书二十九?方技传》点评 (270)
第一节?神医华佗 (270)
第二节?神算管辂 (275)
(下)
第二十四章?《三国志?蜀书一?刘二牧传》点评 (283)
刘璋:一个当不了王者的仁者 (283)
第二十五章?《三国志?蜀书二?先主传》点评 (287)
第一节?穷人家的孩子早立志 (287)
第二节?刘备是个“大耳贼” (289)
第三节?老虎不发威也不是病猫 (293)
第四节?陶谦三让徐州 (295)
第五节?荆州风云 (299)
第六节?刘备登基 (305)
第二十六章?《三国志?蜀书三?后主传》点评 (309)
扶不起来的阿斗 (309)
第二十七章?《三国志?蜀书四?二主妃子传》点评 (313)
甘皇后:薄命怜卿甘作妾 (313)
第二十八章?《三国志?蜀书五?诸葛亮传》点评 (319)
第一节?躬耕陇亩 (319)
第二节?三顾茅庐 (323)
第三节?隆中对 (328)
第四节?上屋抽梯 (332)
第五节?舌战群儒 (335)
第六节?白帝城托孤 (341)
第七节?《出师表》 (343)
第八节?《失空斩》 (346)
第九节?秋风五丈原 (351)
第十节?君子之行 (356)
第十一节?一个孤独的人 (362)
第二十九章?《三国志?蜀书六?关张马黄赵传》点评 (367)
第一节?“武圣人”是怎么炼成的 (367)
第二节?猛张飞的悲剧结局 (377)
第三节?老骥伏枥,壮心不已的老将黄忠 (381)
第四节?常胜将军赵子龙 (385)
第三十章?《三国志?蜀书七?庞统法正传》点评 (392)
第一节?凤雏庞统 (392)
第二节?法正:一个有缺点的聪明人 (400)
第三十一章?《三国志?蜀书九?董刘马陈董吕传》点评 (406)
第一节?董和与董允:上阵父子兵 (406)
第二节?马良和马谡:打虎亲兄弟 (411)
第三十二章?《三国志?蜀书十?刘彭廖李刘魏杨传》点评 (418)
第一节?不肯“夹着尾巴做人”的彭羕 (418)
第二节?“牢骚太盛防肠断”的廖立 (422)
第三节?文过饰非的李平 (425)
第四节?一对互终生死的冤家:魏延和杨仪 (430)
第五节?因打老婆而掉脑袋的刘琰 (437)
第三十三章?《三国志?蜀书十二?杜周杜许孟来尹李谯郄传》点评 (440)
“芳兰生门”的张裕 (440)
第三十四章?《三国志?蜀书十四?蒋琬费祎姜维传》点评 (446)
第一节?沉静安定的蒋琬 (446)
第二节?忠诚聪明的费祎 (450)
第三节?大志未伸的姜维 (454)
第三十五章?《三国志?蜀书十五?邓张宗杨传》点评 (459)
喜欢实话实说的邓芝 (459)
第三十六章?《三国志?吴书一?孙破虏讨逆传》点评 (463)
第一节?乱世英雄孙坚 (463)
第二节?太刚易折的孙策 (469)
第三十七章?《三国志?吴书二?吴主传》点评 (476)
第一节?有福之人不用忙 (476)
第二节?一个好汉两个帮 (478)
第三节?有时不妨装装傻 (481)
第四节?只俯身,不低头 (483)
第五节?孙权称帝 (485)
第六节?小人如蠹奸如虫 (488)
第三十八章?《三国志?吴书三?三嗣主传》点评 (494)
东吴的末代皇帝——孙皓 (494)
第三十九章?《三国志?吴书四?刘繇太史慈士燮传》点评 (499)
死不逢时的太史慈 (499)
第四十章?《三国志?吴书七?张顾诸葛步传》点评 (506)
第一节?刚硬的张昭 (506)
第二节?沉默的顾雍 (515)
第三节?委婉的诸葛瑾 (520)
第四十一章?《三国志?吴书九?周瑜鲁肃吕蒙传》点评 (526)
第一节?周瑜——曲有误,周郎顾 (526)
第二节?鲁肃——一个被矮化的高人 (535)
第三节?吕蒙——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540)
第四十二章?《三国志?吴书十?程黄韩蒋周陈董甘凌徐潘丁传》点评 (546)
第一节?东吴股肱程普 (546)
第二节?智勇双全的黄盖 (547)
第三节?道德楷模蒋钦 (550)
第四节?舍生忘死的周泰 (551)
第五节?甘宁:从流氓到将军 (553)
第四十三章?《三国志?吴书十一?朱治朱然吕范朱桓传》点评 (557)
第一节?“润物细无声”的朱治 (557)
第二节?“璞玉”朱然 (559)
第三节?忠诚正直的“财政部长”吕范 (561)
第四节?暴躁护短的“爆炭”朱桓 (565)
第四十四章?《三国志?吴书十二?虞陆张骆陆吾朱传》点评 (569)
第一节?虞翻:一个深情的狂生 (569)
第二节?廉石压舱的陆绩 (576)
第三节?“善恶太明”的张温 (578)
第四节?狷介丧生的暨艳 (584)
第四十五章?《三国志?吴书十三?陆逊传》点评 (586)
第一节?低调做人的长者 (586)
第二节?用兵如神的书生 (587)
第三节?多次上书的结局 (593)
第四十六章?《三国志?吴书十四?吴主五子传》点评 (596)
第一节?孙登:一个天使一样的皇太子 (596)
第二节?孙和:一个“窦娥”一样的皇太子 (603)
第四十七章?《三国志?吴书十八?吴范刘惇赵达传》点评 (610)
做人德为先的算命大师吴范 (610)
第四十八章?《三国志?吴书十九?诸葛滕二孙濮阳传》点评 (615)
东吴权臣诸葛恪 (615)
第一节?谁家少年浪荡子
【原文】
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译文】
太祖小时候就机灵能干,遇事会随机应变,但放浪形骸,意气用事,不注意德行和学业的修养,所以当时的人都没有注意到他,唯有梁国人桥玄、南阳人何颙二人能认识到他的雄才大略。桥玄曾对太祖说:“天下将大乱,没有治国安邦之才不能拯救,能平定天下的,恐怕就是你吧!”
【评点】
在以魏国立场为主的《三国志》里面,作者也对曹操少时没有什么能够粉饰的地方,只得简简单单说句“任侠放荡,不治行业”了事,就算是为尊者讳了。而《曹瞒传》是三国时期吴国人写的,对于曹操这个魏国头子当然不会有什么宽宥,挖掘起隐私来十分给力。比如下面的情节:
“太祖少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其叔父数言之于嵩。太祖患之,后逢叔父于路,乃阳败面口;叔父怪而问其故,太祖曰:‘卒中恶风。’叔父以告嵩。嵩惊愕,呼太祖,太祖口貌如故。嵩问曰:‘叔父言汝中风,已差乎?’太祖曰:‘初不中风,但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嵩乃疑焉。自后叔父有所告,嵩终不复信,太祖于是益得肆意矣。”
意思是曹操年轻的时候就不务正业,遛鹰玩狗,到处游荡。他的叔叔看不上他那样,就老是跟他爹曹嵩告状。曹操就很烦。
后来他有一回在道上看见他叔,就故意把自己的脸团巴团巴,搞得嘴歪眼斜,他叔一看,说哎呀大侄子,你这是咋啦?曹操就说:“我中恶风啦。”他叔叔回去就告诉曹嵩,说阿瞒中风啦,你快看看他!
他爹当下大吃一惊,小小年纪就身中恶风,那还得了!结果叫到跟前一看,嘴不歪眼不斜,一切正常。
曹嵩就问:“你叔叔说你中了风,怎么回事?”曹操就说:“我哪有中什么风。我叔叔不待见我才故意这么说的。”
自己儿子再不咋地,当爹的还是亲的、信任的,于是就怀疑他弟原来跟他告状都是在冤枉儿子了,从此以后,曹操的叔叔再怎么告状,曹嵩都不相信了。
曹操这下子就更恣意妄为起来。
就这么一个人物,后来却能够成就一番霸业,这个,除了和本人的才力相关,就是和他的心胸志气大有关联了。
孙盛在《异同杂语》里记载了这样一件事,说:“太祖尝私入中常侍张让室,让觉之;乃舞手戟于庭,逾垣而出。才武绝人,莫之能害。博览群书,特好兵法,抄集诸家兵法,名曰接要,又注孙武十三篇,皆传于世。尝问许子将:‘我何如人?’子将不答。固问之,子将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太祖大笑。”
说的是曹操这个人曾经想刺杀奸贼张让,结果被发觉,结果这家伙挥舞着武器就从墙上蹦出来了,谁也抓不着他,可见勇气惊人。
又爱兵法,注定是个战场上的英雄。
许子将就是许劭,当时著名的人物品评专家。《辞海》对他的评价是:有名于世,喜评论人物。曹操找上了许劭,“卑辞厚礼”,就是说好话、送厚礼,要许劭评一评自己——当然了,是要“好评”一下自己——谁也不愿意登门送礼找骂不是?
结果许劭就是不说——他不说说明什么?是个人都心知肚明了。
结果他不说曹操就非要让他说!实在没办法,许劭就说了:“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后汉书?许劭列传》)这话到了《三国志》里面,就成了这样:“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无论怎样,反正这个人就是占住了两极,不是大贤大圣,就是大奸大恶,反正不是庸常之辈。曹操一听,乐了,“大笑”“大悦而去”。哪怕不会万古流芳,能够遗臭万年也成啊!他这态度,想不让人说他是“奸雄”都难;当然,想不成为奸雄,也难。
第二节?到处宁可我负人
那样一个黑暗杀伐的乱世,曹操能够从一个斗鸡走狗的浪荡子弟成为一只大鼎的三足之一,是很了不起的,起码手要狠、心要黑。且看这一个片段。
【原文】
金城边章、韩遂杀刺史郡守以叛,众十余万,天下骚动。征太祖为典军校尉。会灵帝崩,太子即位,太后临朝。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卓未至而进见杀。卓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卓表太祖为骁骑校尉,欲与计事。太祖乃变易姓名,间行东归。
【译文】
金城人边章、韩遂斩杀刺史、郡守,聚集十多万人,大举叛乱。
一时天下动荡。
朝廷命太祖为典军校尉,恰逢汉灵帝去世,太子刘辩即位,由何太后掌宰朝中大权。
大将军何进与袁绍密谋诛杀宦官,太后未同意他们的做法。
何进便召董卓入京,即刻废皇帝为弘农王,另立刘协为献帝,京都之中乱如麻团。
董卓上奏举荐太祖做骁骑校尉,准备与他共商朝政。
太祖改名换姓,向东走小路逃往家乡。
【评点】
这段初看似没有什么意思,不过就是说董卓想用曹操,曹操不肯,更姓改名,逃跑了事。
这里可就纯粹为尊者讳了。在这个逃跑的故事里面,还套着一个小故事,这个小故事在裴松之注里面是这样写的:
“魏曰:太祖以卓终必覆败,遂不就拜,逃归乡里。从数骑过故人成皋吕伯奢;伯奢不在,其子与宾客共劫太祖,取马及物,太祖手刃击杀数人。”
意思就是曹操早知道董卓是秋后的蚂蚱,命长不了,所以就跑了。路上遇到故人吕伯奢,结果伯奢的儿子和宾客看上曹操的财物,就想抢劫,曹操把他们都杀了。
《世说新语》里则是这样说的:“太祖过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备宾主礼。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夜杀八人而去。”
孙盛《杂记》又是这样说的:“太祖闻其食器声,以为图己,遂夜杀之。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遂行。”
在《三国演义》里描述得更为详尽:
“操与宫坐久,忽闻庄后有磨刀之声。操曰:‘吕伯奢非吾至亲,此去可疑,当窃听之。’二人潜步入草堂后,但闻人语曰:‘缚而杀之,何如?’操曰:‘是矣!今若不先下手,必遭擒获。’遂与宫拔剑直入,不问男女,皆杀之,一连杀死八口。搜至厨下,却见缚一猪欲杀。宫曰:‘孟德心多,误杀好人矣!’急出庄上马而行。行不到二里,只见伯奢驴鞍前鞒悬酒二瓶,手携果菜而来,叫曰:‘贤侄与使君何故便去?’操曰:‘被罪之人,不敢久住。’伯奢曰:‘吾已分付家人宰一猪相款,贤侄、使君何憎一宿?速请转骑。’操不顾,策马便行。行不数步,忽拔剑复回,叫伯奢曰:‘此来者何人?’伯奢回头看时,操挥剑砍伯奢于驴下。宫大惊曰:‘适才误耳,今何为也?’操曰:‘伯奢到家,见杀死多人,安肯干休?若率众来追,必遭其祸矣。’宫曰:‘知而故杀,大不义也!’操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总之,就是贯彻一个原则:“宁我负人,休人负我。”
版本不同,曹操杀人的动机也不同。《魏书》说曹操是自卫杀人,其他版本都说曹操是多疑杀
纪连海评点三国志(上、下)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正版,满意!!!!!!!!!!!!!!!!!!!!!!!!!!!!!!!!!!!!!!!!!
评分三国历史大爱之
评分三国历史大爱之
评分书的质量很好,配送也很快。
评分正版好书真诚服务值得信赖
评分书的内容不错,价格便宜。
评分好书!很喜欢!收藏书品中。
评分书的内容不错,价格便宜。
评分书的内容不错,价格便宜。
纪连海评点三国志(上、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