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1-22
最好的时光留给你 : 加拿大教育亲历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关于既不破坏孩子现在的快乐,又能让他们顺利地实现成长和成功;
关于让孩子摆脱对父母的依赖,自动自发地主动学习,自我发展;
关于中国家长所焦虑的问题,
加拿大的教育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在全球教育测评(PISA)中,加拿大教育常年名列前茅。然而,加拿大小学、初中几乎没有课本,每天学生拿着午餐去学校,一天在校时间不超过6个小时,各种假日频繁。学生真正的在校时间大约是中国学生的一半,而“一半的时间”中还有很多貌似与学习没有直接关系的活动。说加拿大是孩子的天堂丝毫不为过。
本书以真诚的笔触,记录作者与孩子接受和参与加拿大基础教育的过程,分享其中印象深刻的活动与感悟。对加拿大基础教育的介绍兼具整体风貌和细节真实。同时,又以母亲和学者的视角,观察、思考加拿大教育的特点和优长,着重阐发加拿大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并自然地形成与中国教育的对比,引人深思。
辑一 疯狂着装日
不一样的家长会 003
不紧张的运动会 008
一篇精彩的作业 012
学校街舞演出 015
疯狂着装日 018
儿童钓鱼日 020
礼物包装记 024
国殇日纪念会 027
350小时早交通执勤让孩子骄傲 030
十分钱带来的快乐 033
欢乐的暑假 036
新一代好男生养成记 040
其实我都是在糊弄你呢 043
凑了一碗面条 047
不输于MBA的课堂互动 049
外星人太空生存记 056
学英语,不建议重复抄写生词 064
白家大少的励志课 069
怎么考取UBC少年班 072
辑二 熊出没,请注意!
加拿大的中国风 079
移民后的第一道考题 084
循环共享 087
新“白手起家” 090
蓝莓采摘,体验君子国作风 093
不一样的物业会议 096
有趣的退货经历 099
神奇的加拿大邮政 102
慢性子的国家 105
地道的修理工 108
好人杰克 111
坚持了四十多年的公益羽毛球俱乐部 114
一枚热爱中国文化的“温哥华群众” 118
大雪天,“陪嫁”一个爹 122
猫挠了还是狗咬了? 125
钻空子的资本主义 128
再贵也贵不过一颗牙齿 133
白家三少的幸福生活 137
关心垃圾的“邻居” 142
熊出没,请注意! 145
混在咖啡馆 149
辑三 相同的世界,不同的理念
加拿大的义务教育教什么? 155
千里马不必担心被埋没 159
天才之养成 163
父母可以合法打孩子吗? 167
与知识无关的教育 170
为什么加拿大阅读分级不用考核 175
在玩耍中长大 180
小留学生必补的三门课 184
如何避免留学生的人身意外 189
中国家长挣扎于“学而思”,北美家长就轻松吗? 195
是否要为了孩子教育选择移民? 204
海归月薪2000元,还要不要送孩子留学? 208
相同的世界,不同的理念 216
中加教育如何取长补短 223
辑四 孩子最应该学会的是什么
一起加拿大华裔家庭悲剧引发的思考 231
家庭教育才是孩子成长的起跑线 236
想让孩子长成参天大树,请从小尊重他们 242
孩子发脾气,除了打骂还能怎么管? 249
先有成长的自由,才能有自由的成长 255
为了价值观而放弃1300万美元 261
为什么要学古诗词?这是我听过的最好答案 266
我们不能陪孩子一生,但可以给他们光明的未来 271
新的一年,设立一个教育孩子的小目标吧 275
培养孩子18年,最要紧的是教会他们什么 281
自序 加拿大教育给我的启发
虽然当年移民不是为了孩子的教育,不过来了之后,我却发现也许获益最大的是孩子。加拿大的教育从理念到方式都与中国不同。这些年来,我从未停止过对加拿大教育的观察与思考,一方面是因为孩子成长需要,另一方面是我真的好奇。
观察体会后,我不仅对本地教育本身有了更多了解,也收获了相当多观念上的启发,最重要的是对孩子的尊重和对成功的重新定义。
对孩子的尊重
陈丹青在某次采访中曾说过,中国青年一代在着装打扮、对新技术的运用、对潮流的追赶方面丝毫不逊于美国青年,甚至更超前。不足之处在于从小生长在一个等级观念严重的文化氛围中,因此内心构建不完善。
之前我并不以为然。迪迪上的幼儿园非常好,老师有爱心,重视孩子的感受。前一段时间国内幼儿园虐童新闻频出时,我还特意撰写文章推广迪迪的幼儿园的经验。迪迪在国内上了一个学期小学,虽然不如幼儿园宽松,不过也很不错。前年因为他思念幼儿园和小学的老师,我们还特意回国拜访。由此可见,幼儿园、小学给他留下多么美好的印象。至于我们做家长的,当然更不觉得自己有等级观念了。可是来了加拿大后,我对这个问题有了不同的认识。
首先震撼我的是加拿大人的礼貌程度,这个问题简直可以撰写专文来说明了。单说对孩子吧。许多老师见到学生都会主动打招呼问好,和学生说话时,请、谢谢、对不起、不客气这些基本礼貌用语不离口。
因为帮助学校早交通执勤,我每天都要出入校办公室,见到校长、副校长、学校秘书和众多老师,从来没有见到过任何一位老师对学生不礼貌或是冷漠。我们的校秘是位和蔼的老夫人,她几乎能记得住全校200余名学生的名字。上课前,各班学生把当日出勤记录交给校秘。每个班交去记录时,她都能叫着送记录的学生的名字说“谢谢”。
学校里,每个孩子都有权利对老师的评判说“不”,表达自己的看法。迪迪把学校的经验拿回来教育我。有一次我认为他做错事吼他时,迪迪尽管比较胆怯,但仍然用颤抖的声音说:“妈妈,可能我错了,但是请你听我解释完再说好吗?”可能是由于英语句法的关系,一句话不说完意思就表达不全,不像中文,有时开个头就知道后面的意思了,因此本地人非常在意倾听,不能随意打断别人说话。正是在大环境的影响和迪迪对自己权益的争取下,我逐渐修正了自己的行为和教育观念。
孩子从小被鼓励的是有创造力、想象力,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不要人云亦云,发现自己的独特之处,客观地评价自己。六年级时,迪迪在课堂上学到的是“当你听到任何一种说法时,都不要马上赞同,而要在心里打个问号,想想再说”。成年人将孩子看成独立的个体,会认真听取孩子的意见,而非以“你懂什么”来否定、搪塞。
个体独立意识渗透到各个细节。比如,孩子们自己决定穿什么衣服、穿多少,而不会有“我妈认为我冷”的情况。一位家长有四个儿子。冬天的时候,我见过她的两三岁的孩子穿着T恤、短裤在外面跑。我问她不怕孩子冻着吗,她笑着说,孩子说热,不肯穿厚衣服。学校的“疯狂着装日”里,孩子们尽情打扮自己。有一位男孩把自己打扮成公主,任何人都没有去评判、笑话。迪迪参加体育课外班时,活动结束后,都是孩子们自己收拾东西,家长或者教练最多会提醒一下,绝不会动手帮忙。
更令我惊奇的是,老师能坦荡地承认自己不会。迪迪上小学时,老师改数学作业时说过自己拿不准,问过迪迪。但是老师的权威并未受损,迪迪还是很尊重和信任老师。当迪迪和我讲这件事时,刚一听,我感叹本地人数学确实不好,继而又很佩服老师——一个成年人认错或说自己不知道是需要勇气的。
我也逐渐学会了坦诚认错,承认自己的不足。我的感受是,当我承认自己的错误或者不足时,心情反而会一下子变轻松,不用为了维护错误和不足而“死扛着”。对方的态度也往往变得友好、宽容,常会帮助我。这种坦诚也源于自爱和对他人的尊重。我们珍视诚信、不想强词夺理,是对自己的珍重。我们认为对方和我们同等重要、不去糊弄,是对他人的尊重。
家长和老师并非不管孩子。对孩子的言行失误,成人也很敏感,但一般不会动手(打孩子基本上是违法的)。通常对孩子的管理是谈话教育和time out。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的行为举止如果从小纠正,会好很多。前一段读过一篇采访,几位西方男性谈与大陆来的华人妻子婚姻不和睦的原因。其中一位说,妻子不懂得尊重他的个人界限,在公共场合大声说话等,而这些是他们在两三岁时就已经学会的规矩。我多次见过本地家长对小小的孩子的错误行为及时纠正,并不会因为孩子小、不懂事而放纵。
我在商场中见过几次两三岁的小孩子因为家长不给买想要的东西而大哭。一次是父母两人带孩子,他俩就任由孩子哭,推着儿童推车继续慢慢走,谈笑自如。我知道有种观点是孩子哭20分钟之内是安全的,不会影响健康。不知道他们是不是依照这样的观点。我还见过一个爸爸自己带孩子,孩子躺在地上哭着不起来。爸爸蹲下去劝,劝了几分钟,爸爸干脆把孩子抱起来扛在肩上走出了商场。小孩子闹情绪是难免的,转移注意力或者变换场所是个平息的方法。
大些的孩子有时难管教,家长或老师就会采取time out的做法。比如让孩子离开教室几分钟,或者回到卧室不许出来,或者取消周末的娱乐活动。
并不是说这些方法就是最好的,但肯定好过对孩子怒吼、辱骂、暴打。打骂会非常严重地损毁孩子的自尊心。而被关爱善待的孩子长大后,自然会尊重他人,更尊重自己。社会文化亦如此。民众的观念和行为、社会风气、法律的制定和实施是相互关联、相互促动的。举个小例子。这边的招聘或者求职履历中,是不会要求填写性别、年龄、族裔、民族、身高、体重这些信息的。老板不会觉得自己高高在上,员工也不会低三下四。当然,这与加拿大有力的劳动保障法也息息相关。所以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社会风气形成的助力者。我们善,风气善;我们恶,风气恶。
尊重孩子说来简单,执行起来还需要家长的努力。首先要放下自己施恩的架子,我们对孩子不是施恩者。我们养育孩子,孩子也带给我们快乐。孩子并不亏欠我们,是我们决定了孩子的出生,并非孩子求我们把他们带到人世间。其次,要放下自己过度的自尊心。谁也不是全知者,谁也不可能不犯错误。只有成年人改变了观念,端正了自我,孩子才能被教育好。
对成功的重新定义
我对成功的认识的转变也受益于加拿大教育。以前我希望迪迪长大后从事医生、律师、商人、IT工程师等收入好的职业。但是现在我告诉他:“将来做你喜欢的、有益于社会的、能养活自己的工作就好。”
观念的改变都是潜移默化的。最早给我触动的是迪迪课外班上的老师、教练以及其他家长的态度。在国内,孩子们上课外班一般是为了补短板,比如开发某种潜能、改善不足等。而在这里,则常常是按照孩子的兴趣来。
迪迪在国内学过两年电子琴。刚来时,他说什么也不想再学琴了。我想买或者租一架二手钢琴诱导他学,打电话给琴行,卖琴的人不肯卖给我。他说:“如果您不是虎妈,就别逼孩子了。让孩子享受一下这边自由的成长环境吧。过两年他看到同学都在学乐器,自然也会想学的。”
迪迪四年级时自愿去学打鼓。每次老师都夸他打得好,有时候他在家偷懒练得不好时,老师会在夸奖之后鼓励一句:“如果练习得更多会打得更好。”周围几位学打鼓的孩子学习速度都比迪迪快,乐感好,晋级也快。老师觉得我着急晋级的想法很奇怪,他说:“迪迪不是学得很开心吗?不考级并不会影响他对打鼓的喜欢啊。为什么着急晋级呢?”是啊,这个问题我也没有答案。孩子学习的快慢与能力和下的功夫有关。如果孩子已经努力了,能力一时达不到,着急也没有用。我们常说希望孩子快乐,可当孩子真的快乐地按照自己的节奏成长时,为什么我们又着急呢?
迪迪的运动技能也不突出,水平在队里总是倒数的。但是在“have fun”精神的鼓励下,迪迪很喜欢体育活动,他在队里也从未由于表现不好而受冷落。教练、家长不会指责孩子,无论训练还是比赛,对表现好或不好的孩子都一视同仁,对不规范的动作就事论事地纠正,学不会慢慢学,绝不辱骂孩子。渐渐地,我的那种胜者为王、凡事要努力争取前列的想法也消失了,转变为只要喜欢、认真参与就好。
刚来时,为了督促迪迪学习,我曾对他说过:“如果你不好好学习,将来只能去做清扫屋顶这类体力活。”没多久,迪迪开始了英语私教补习。第一节课上,补习老师和迪迪聊天,问他长大了想干什么。迪迪说:“干什么我还不知道,但是我妈妈说,如果我不好好学习,就只能去做清扫屋顶这些体力活。”老师没说什么,意味深长地抬眼看了我,目光中含着谴责。我不明白这份谴责是怎么来的。难道我教孩子努力出人头地不好吗?
随着与本地人接触的增多,我发现自己之前的观念很浅薄。前几天带迪迪去买缝纫课的布料,结账的时候,我说:“这家店真美丽!”布店的收银员自豪地说她已经在那家店干了二十年。本地高中毕业生应届升入大学的比例只有25%,大部分人都直接参加了工作。他们中的一些会在今后再进修深造。不马上读大学的原因比较多,其中有两个主要原因:一个是父母提供学费的不多,需要学生自己赚钱供养自己读书,这个对刚成年的学生来说,还是有难度的;另一个是有的人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他们会在工作中探索,再去选自己喜欢的专业。
很多人都像布店收银员一样热爱自己的工作。不仅对工作怀有荣誉感,也具有敬业精神。他们不会由于时薪的高低而区别自己对工作的态度。并不是说,我的时薪高,我就工作认真;反之,就糊弄抱怨。他们工作时可能没有中国人那么利索,动作没有那么快,也不会牺牲休息时间拼命干活儿,可他们的工作态度很认真,做事一丝不苟。有朋友说,加拿大人做事情虽然慢,却值得信赖。加拿大的制造业不发达,偶然会遇到“Made in Canada”的日常用品。本土制造的价格一般在同类产品中偏高。有一次我问店员为什么加拿大制造的东西反而会贵,店员自豪地说:“因为是加拿大制造的啊。”当然,店员的话有幽默的成分,不过从中可以看出加拿大人对本地制造的信赖与热爱。
在加拿大,工作的报酬有差异,但是人们的尊严没有差异。这与他们素来的文化、宗教信仰有关。西方启蒙运动的主要哲学家康德认为,人和人互相尊重是人的基本道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基本人权,任何其他个人、组织、社会甚至政府都不能践踏。社会对于弱势群体给予的照顾相对较多,越是收入低,获得的福利越高。
由于社会福利的保障、信仰与法律的约束,社会注重诚信,弄虚作假、见利忘义的事情相对较少。举例来说,我的朋友杰夫没有找到全职工作,靠帮人改文章为生。他常常捉襟见肘,有的时候没有钱买饭,只能吃两片面包果腹。但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也从不当枪手。总有学生找他,愿意出高价请他代写文章,他一律拒绝。他以自己的诚实为荣。
社会上普遍的价值观是:人们不会因职业、收入、房产等而自以为高贵,别人也不会因为你有这些而更尊重你。而如果你做义工,则会受到极大的尊重,因为你在为社群奉献力量。
在这种社会氛围的影响下,我慢慢体会到,人选择职业应该按照自己的所长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非单纯考虑收入。由此,我对迪迪的未来规划也放松很多,不再把自己的蓝图强加给他。迪迪曾经想当省长,五年级读了一本关于西方政客的书后,认为政治太复杂了。后来又想当程序员设计游戏,现在的理想是当一个魔术师。
龙应台说:“孩子,你慢慢来。”这书十多年前我就读过,可真正明白,是现在。
辛上邪
2018年1月
替朋友买的。
评分很不错的一本教育书
评分替朋友买的。
评分质量好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质量好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很不错的一本教育书
最好的时光留给你 : 加拿大教育亲历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