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张磊疑难病治验辑录

国医大师张磊疑难病治验辑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磊 著
图书标签:
  • 中医
  • 张磊
  • 疑难病
  • 国医大师
  • 临床经验
  • 验方
  • 传统医学
  • 中医药
  • 疾病治疗
  • 医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4988264
版次:1
商品编码:12281589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18
字数:335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张磊,第三届国医大师,是河南省著名中医,是国家第二批名老中医。《国医大师张磊疑难病治验辑录》是张磊从医六十年各种学术经验的总结,特别是对于临床各科疑难病,每每出手,屡获佳效。书中记载病案,有年轻时应手而愈的,也有近年来治疗顽固病的收获。对于中医从业人员来讲,从中可以了解张磊的学术思想和学术经验,不失为一本向大家学习的优秀参考书。

作者简介

  张磊(1929-),男,主任医师,河南固始人。幼上私塾,诵读经史。受儒学之熏陶,崇尚致中和平。18岁师事于当地老中医张炳臣门下,出师后,悬壶故里。1952年加入联合诊所,1953年参加区卫生所工作。1958年考入河南中医学院本科,6年毕业后留校任教,历任教研室主任,医教部副主任.教务处副处长、处长,河南省卫生厅副厅长等职。曾任河南中医学会会长、中药学会会长,《河南中医》编委,《中医研究》顾问,河南省卫生厅食品评审委员会委员,河南省中药新药评审委员会委员,国家二部一局第二批师承制导师,系“十五”国家攻关“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经验传承研究”课题的名老中医。2006年12月获首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学传承特别贡献奖,2007年12月获第三届河南省优秀医师奖,2008年6月获河南省中医事业终身成就奖,2009年2月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7年4月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国医大师荣誉称号。出版学术著作12部,其中《张磊医学全书》《张磊临证心得集》《张磊医案医话集》3部为独著,《<产鉴>注释》及《<产鉴>新解》均为第1著者。发表《谈治病求本》《辨证思维六要》等学术论文36篇,皆有新知新法

目录

第一章 肺系病证
感冒
咳嗽
喘证
肺胀
胸痹
梅核气
咽痛
喑哑
过敏性哮喘
过敏性鼻炎
胸膜炎
肺热
咯血
脓胸
喉痛
喉痹

第二章 肝胆病证
臌胀
胁痛
眩晕
头痛
重听
耳鸣
头懵
眼睑无力
惊恐病
干眼病
中风
瘿证

第三章 脾胃系病证
胃病)
胃胀
胃脘灼热
膻中灼热
呕吐
胃痞
嗳气
纳差
嘈杂
口苦
呃逆
胃脘不适
腹胀
腹部痞满
腹痛
泄泻
便秘
矢气频
顽固性恶心
奔豚气
大气下陷证
口糜
口唇周围痒疮
痰饮
口疮

第四章 气血津液病证
郁胀病
郁证
脏躁
便血
脚踝肿
下肢肿痛
消渴
血小板减少
虚劳
低热
自觉发热
自汗
多汗
自汗盗汗
痧证

第五章 肾系病证
淋证
遗精
精血证
精索静脉曲张
不育
腰痛
水肿
浮肿
小便癃闭
夜间遗尿
耳聋耳鸣
阳痿

第六章 心系病证
不寐
多寐
痴呆
心悸、不寐
梦魇
四肢厥逆
厥证)
心悸
胸痹
眩晕
心烦
失忆、嗜睡

第七章 肢体经络病
痹证
颤证
头沉紧
面颈部抽动
痿证
腰痛
胸背痛
肩臂痛
腿痛
抽搐
痉病
肢体拘急

第八章 癌症
肺癌
食管癌
肝癌
胆囊癌术后
胰腺癌术后
直肠癌
结肠癌术后
肾恶性肿瘤
乳腺癌术后
卵巢癌术后
子宫癌术后
多发性骨髓瘤
室管膜瘤
甲状腺癌
下颌鳞状细胞癌
口腔鳞状癌

第九章 妇科病证
痛经
月经量少
闭经
产后身痛
腹痛
调理受孕
经期发热
习惯性流产
经前、经期郁胀
乳痈
乳癖
乳癖、盗汗
妊娠恶阻
产后发热
崩漏
带下病

第十章 皮肤病证
面斑
面尘
黄褐斑
痤疮
湿疹
皮肤瘙痒
面红发烫
皮肤紫癜
慢性荨麻疹
脱发
荨麻疹
全身红斑
全身瘙痒
痒疹、斑秃/风热型
牛皮癣
脚气
疮疡
阴疽
头癣

第十一章 杂病
干燥症
头痛、大便干结
左侧身体怕冷
奇证
灯笼病
胞睑痰核
热泪
腰疼
乏力
脱发
脚后跟痛
腰部胀困
口唇干裂
鼻衄
腰痛
背部寒热
失眠、咳嗽
脱发
腘窝痛
精神萎靡
目珠痛
小儿发热
小儿绿便
手足指(趾)
干枯证
误补益疾

精彩书摘

  《国医大师张磊疑难病治验辑录》:
  膻中灼热
  赵某,女,57岁,以"膻中部位灼烧感1月余"为主诉于2013年6月24日初诊。症见:膻中部位灼烧,口苦,口不干,两肋胀痛,饭量大,消瘦。浑身酸软无力,眠一般。大便觉解不净,不干。月经已断5年。舌质暗,苔薄黄,脉沉滞。10天前于本地查胃镜示轻微炎症(未见单),服奥美拉唑20余天,灼热感减轻。近查有甲状腺功能亢进,未服药。以丹栀逍遥散为主方治之。
  处方:柴胡10g,生白芍10g,当归10g,炒白术10g,茯苓10g,薄荷3g,制香附10g,丹皮10g,栀子10g,蒲公英15g,生甘草6g。10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2013年9月25日):服上方40余剂,效可,灼热感消失。现眼干涩,昏,怕见光,眠差,多梦。白天困不能睡,夜间睡不着,不心烦,易出汗,动则汗出。口苦,不渴,大便3日1行,不干,有解不净感。舌淡,苔薄黄干,脉沉滞。
  处方:当归10g,生地黄10g,天冬10g,麦冬10g,炒枣仁30g,桃仁6g,玄参15g,北沙参10g,丹参15g,茯苓10g,桑叶10g,竹茹10g,丝瓜络10g。生甘草6g,黄连3g。10剂,水煎服。日1剂。
  按:患者膻中部灼热,膻中为八会穴之气会,心包络之募穴,穴内气血为吸热后的热燥之气。膻中名义指任脉之气在此吸热胀散。本穴物质为中庭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之气,至本穴后进一步吸热胀散而变化热燥之气。结合患者口苦、胁痛、多食、消瘦、舌暗、苔薄黄等全身症状,当为肝气郁滞。郁而化热,气会于膻中之地,复吸热胀散,则灼热益甚。治疗当以疏肝理气凉血清热,故处以丹栀逍遥散,并加蒲公英清热解毒以疗胃火。二诊时患者述服药40剂,灼热感即消失。因失眠对症治之。
  呕吐案
  1陈某,女,43岁,以"胃中不适1年,加重伴恶心呕吐2个月"为主诉于2013年1月18日初诊。症见:饭后食滞胃中,至下次吃饭时。仍觉胃中有食物停留,伴有恶心、呕吐,吐出未消化食物,无胃胀痛感,平时以面食为主,吃肉少,眠差,易醒,大便不成形,1日1次,有解不净感。量少,小便亦有解不尽,无黄热。舌质红,舌后部及两侧舌苔偏黄厚腻,脉沉滞。患者平时胃肠功能不好,常觉食物难消化。
  处方:柴胡10g,黄芩10g,清半夏12g,炒枳实12g,生白芍10g,大黄10g(后下),黄连6g,生姜3片,大枣3枚为引。15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服上药1月余,胃中不适及恶心、呕吐等症已消。现:食欲好,腹部按之痛,觉腹内食物停留,大便15t1次,解出量极少,有解不尽感,不干,小便可,经前乳房胀甚有乳腺囊肿(未见单),月经可,经量较少,白带微黄,舌质红,苔后根部黄厚,舌前无苔,脉沉滞,面部红血丝反复出现并渐加重。
  处方:当归10g,生地黄15g,桃仁10g,红花10g,赤芍15g,柴胡6g,川芎6g,桔梗6g,炒枳壳10g,怀牛膝10g,大黄10g(后下),生甘草3g,制香附10g。15剂,水煎服,日1剂。
  ……
国医大师张磊疑难病治验辑录 内容梗概 《国医大师张磊疑难病治验辑录》是一部系统梳理和汇集了国医大师张磊教授在数十年临床实践中,治疗疑难杂症的宝贵经验与独到见解的医学专著。本书并非对某一具体疾病的孤立论述,而是以张磊教授深厚的理论功底、精湛的临床技艺以及对生命体征的深刻洞察为核心,展现其如何运用中医药的智慧,攻克诸多被现代医学界视为顽疾的病症。全书围绕“疑难病”这一主题,涵盖了从疾病的认识、辨证论治的原则,到具体病案的分析、用药的考量,再到养生保健的指导等多个层面,为读者构建了一幅完整的中医诊疗疑难病的全景图。 本书的编写旨在传承和弘扬张磊教授在中医领域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尤其是在疑难病治疗方面的创新与突破。它不仅是对张教授一生学术成就的系统总结,更是一份宝贵的临床资料,为广大中医药从业者、医学研究者以及对中医养生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了深入学习和借鉴的范托。 主要内容构成 本书的主体内容由以下几个关键部分构成: 一、 疑难病的理论认识与辨证体系 在对疑难病进行临床治验的阐述之前,本书首先深入探讨了张磊教授对于“疑难病”的独特理解。他并非将疑难病简单地视为“难以治愈”的疾病,而是从更深层次分析其形成机制,强调这些疾病往往是人体正邪相争、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失衡达到一定复杂程度的表现。张教授在此部分详细阐述了其辨证施治的理论基础,强调“理、法、方、药”的有机结合,尤其是在疑难病辨证中,更加注重“审证求因”,追溯病本,把握关键病机。他强调,疑难病的复杂性往往在于其病因病机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因素、多环节相互影响的结果,因此,必须建立一套更加精细、灵活的辨证体系,才能拨开迷雾,抓住主导矛盾,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书中可能详细阐述的理论包括: 病因病机的复杂性与多维性: 探讨外感、内伤、情志、饮食、劳逸等多种因素在疑难病发生发展中的协同作用。 正气与邪气的动态平衡: 分析疑难病患者体质虚弱、正气不足与邪气盛行的复杂关系,以及如何通过扶正祛邪来恢复平衡。 脏腑功能的深层失调: 揭示疑难病往往涉及多个脏腑功能紊乱,且相互影响,而非单一脏腑的病变。 气血津液的失常: 阐述气滞血瘀、津液亏损、痰饮水湿等病理产物在疑难病形成中的作用。 “治未病”在疑难病防治中的应用: 强调在疾病早期或亚健康状态下的干预,预防疑难病的发生。 二、 临床治验的精选与案例分析 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其丰富的临床治验案例。张磊教授精选了他在不同时期、针对不同类型疑难病症的典型病例,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这些案例并非简单地罗列医案,而是围绕每一个病例,详细阐述: 病史采集的要点: 如何通过详细询问病史,捕捉容易被忽略的关键信息。 望闻问切的运用: 强调在疑难病辨证中,如何将四诊合参的每一环节发挥到极致,特别是对细微征象的捕捉。 辨证论治的全过程: 详细分析张教授如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精准的辨证,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立法”、“选方”、“用药”的一整套治疗思路。 用药的独到之处: 重点突出张教授在组方遣药方面的特色,如对某些经典方剂的化裁、对少见药物的灵活运用、以及对药物配伍的精妙考量。 治疗过程中的调整: 记录治疗过程中,根据病情变化进行加减的依据和方法,体现了中医治疗的动态性和个体化。 疗效的评估与总结: 对治疗结果进行客观评价,并从中提炼出一般性的治疗经验和原则。 这些案例将涵盖多种常见和少见的疑难病症,可能包括但不限于: 内科疑难病: 如慢性疲劳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不明原因发热、慢性咳嗽、顽固性失眠、消化系统疑难病(如慢性胰腺炎、溃疡性结肠炎)、神经系统疑难病(如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风后遗症、帕金森病的辅助治疗)等。 妇科疑难病: 如不孕不育、痛经、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等。 儿科疑难病: 如反复呼吸道感染、消化不良、生长发育迟缓等。 其他疑难杂症: 如皮肤顽疾(如湿疹、银屑病)、耳鼻喉科疑难病等。 在案例分析中,本书不会仅限于介绍如何治疗,更会深入探究张教授在治疗过程中,对疾病本质的认识,以及其辨证思维的形成过程。例如,对于一个长期发热的患者,张教授如何通过细致的辨证,从“湿热”、“阴虚火旺”、“瘀血内阻”等多种可能性中,找到最核心的病机,并据此施治。 三、 养生保健与防病治未病 除了具体的疾病治疗,本书还将融入张磊教授在养生保健方面的深刻见解。他认为,对于疑难病的防治,既需要积极的治疗,更需要日常的调养和预防。这部分内容将更加贴近读者的日常生活,强调“治未病”的思想,即通过调整生活方式,优化体质,来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复发。 可能的养生保健内容包括: 情志调养: 强调中医情志学说在维持身心健康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疏导情志来预防和治疗与情志相关的疑难病。 饮食有节: 介绍中医的饮食养生原则,如何根据不同体质和季节,选择适合的食物,避免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起居有常: 强调规律作息、劳逸结合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调整起居习惯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运动养生: 介绍适合不同人群的传统养生功法,如太极拳、八段锦等,以及这些运动方式对疑难病的辅助治疗作用。 季节养生: 针对不同季节的特点,提供相应的养生保健建议,以顺应自然,达到“天人合一”的养生境界。 体质辨识与调理: 引导读者了解自身体质,并根据体质特点进行个性化的养生调理。 四、 学术思想与临床理念的阐释 本书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张磊教授学术思想和临床理念的系统阐释。这部分内容将提升本书的学术价值,使其不仅仅是一本案例集,更是一部展现中医大家治学精神的著作。 这部分可能包含: 学术传承: 梳理张教授的学术师承,以及他对历代医家经典的理解与发展。 创新之处: 重点突出张教授在疑难病治疗领域,尤其是对某些经典理论的深化发展,或者在临床实践中形成的独特学术观点。 整体观与辨证论治的统一: 强调张教授如何将中医的整体观贯穿于临床实践的始终,并以此为指导,进行灵活的辨证施治。 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 探讨张教授如何认识到环境、社会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并将这些因素纳入到疾病的认识和治疗中。 人文关怀的体现: 展现张教授在临床实践中,对患者的人文关怀,以及医者仁心的重要性。 本书的特点与价值 权威性: 由国医大师张磊教授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构成,具有极高的权威性和指导性。 实用性: 大量精选的临床案例,为临床医生提供了直接可借鉴的治疗思路和方法。 系统性: 从理论到实践,从治疗到养生,全面展现了张教授在疑难病领域的智慧。 传承性: 旨在将张教授宝贵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传承下去,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启发性: 鼓励读者在学习案例的同时,深入思考中医的辨证逻辑和治疗原理,从而提升自身的临床水平。 《国医大师张磊疑难病治验辑录》是一部集理论、实践、养生于一体的医学宝典,它将为中医界带来一股清流,为疑难病患者带来新的希望,也为所有热爱中医、追求健康的人们提供一份珍贵的精神财富。本书不仅仅是关于疾病的治疗,更是关于生命的理解,关于智慧的传承。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将有机会走近一位伟大的中医大家,感受中医的博大精深,领略其在攻克疑难杂症过程中的智慧与魅力。

用户评价

评分

张磊大师的医案集,这本《国医大师张磊疑难病治验辑录》我真是期待了很久,拿到手里的时候,感觉沉甸甸的,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中国传统医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从书的装帧就可以看出出版方的用心,封面设计古朴而不失庄重,内页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阅读起来非常舒适。我最开始接触张磊大师的医术,是通过一些学术论坛和同行的推荐,大家都对他在治疗疑难杂症方面的独到见解和显著疗效赞不绝口。这本书的问世,无疑为我们这些基层医生提供了一个近距离学习和领悟大师医道的绝佳机会。我迫不及待地翻阅了其中的一些篇章,虽然还没来得及深入研究,但光是目录和引言部分,就已经让我感受到了张磊大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辨证论治”的阐述,这不仅是中医的核心,更是解决疑难病的关键。我相信,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能更深刻地理解如何灵活运用中医理论,针对复杂多变的病症,找出根本原因,并制定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学习的工具,更是一种精神的指引,激励我在中医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为更多的患者带来希望。

评分

对于《国医大师张磊疑难病治验辑录》,我从一个资深的中医爱好者和研究者的角度来谈谈我的初步感受。这本书的内容我尚未完全消化,但其整体的框架和所透露出的信息已经足够令人振奋。张磊大师在医学界的地位毋庸置疑,他能够将自己的临床经验和治疗心得集结成册,供后人学习,这本身就是一项巨大的贡献。我个人比较偏好那些能体现中医“理、法、方、药”四位一体完整体系的书籍,而从这本书的标题来看,它很可能就包含了这方面的精髓。我特别期待书中对一些典型疑难病例的分析,例如那些在西医治疗上遇到瓶颈的疾病,张磊大师是如何通过中医的智慧,从宏观的角度审视病情,找到病机,并最终取得突破的。这种“拨云见日”式的治病过程,往往最能体现中医的独特魅力。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介绍每一个病例的病史、症状、舌脉象、诊断依据,以及最终的治疗方案和用药原则。如果能配以清晰的图表或者示意图,那就更好了。阅读这样的医案,不仅能学习具体的治疗方法,更能领悟到大师背后深邃的辨证思维和临证不乱的沉着冷静。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广大中医同仁,甚至是普通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医博大精深,尤其是其在攻克疑难杂症方面强大潜力的窗口。

评分

我是一名临床一线的针灸推拿医师,收到《国医大师张磊疑难病治验辑录》这本书后,我感到非常激动。我的专业领域虽然是针灸推拿,但中医是一个整体,理解内科疾病的辨证论治和治疗方法,对我的临床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张磊大师在疑难病领域的造诣,我想是很多中医师的榜样。这本书的到来,对我来说,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更高医学境界的大门。我更关注的是书中对于一些“痹症”、“痿证”、“痹痛”等疑难杂症的论治,这些也正是我们针灸推拿科常常会遇到的复杂病症。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阐述张磊大师在处理这些疾病时,是如何将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相结合的,是如何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精准选择穴位,调整手法,以及配合中药的。针灸推拿的疗效,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病机病性的精准把握,如果书中能够提供一些针对疑难杂症的独特思路和经验,那将对我的临床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我希望能够从中学习到大师化繁为简、抽丝剥茧的思维方式,以及在面对复杂病情时,如何保持清醒的头脑,找到最有效的治疗路径。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中医发展和学术交流的普通读者,《国医大师张磊疑难病治验辑录》这本书,是我一直以来都非常渴望能够拜读的。虽然我不是医生,但我对中医的认识,已经超越了简单的养生保健。我更关注的是中医在面对现代社会层出不穷的疑难杂症时,所展现出的智慧和力量。张磊大师的名号,在国内中医界可谓如雷贯耳,他的医术和医德都广受赞誉。我一直相信,真正的大师,不仅仅是有高超的医术,更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仁者之心。这本书的出版,让我有机会能够近距离地感受大师的风采,领略他对医学的深刻理解。我非常好奇,那些在医学界被视为“不治之症”的疾病,在张磊大师的手中,是如何被一一化解的?书中是否会披露一些鲜为人知的治疗秘诀?我更希望书中能够包含一些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大师的行医理念和治病心得,让我这样的普通读者,也能从中体会到中医的博大精深,并从中获得一些启发。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医学专著,在我看来,更是一部传递中医人文精神的经典之作。

评分

我对《国医大师张磊疑难病治验辑录》这本书的期待,更多地源于我对中医“传承”二字的深刻理解。我是一名年轻的中医师,还在临床摸索的道路上,而张磊大师,就是我们这一代人学习的典范。我深知,中医的精髓,往往就蕴含在那些代代相传的经验之中,而这本医案集,正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我特别想从书中学习到张磊大师在处理那些棘手的、复杂的、甚至在教科书中描述不甚详尽的疑难病症时的思路。例如,对于一些疑难杂症,其病因病机可能非常复杂,涉及多脏腑、多系统的功能失调,我希望能从书中看到大师是如何抽丝剥茧,层层剖析,最终找到病之根源的。另外,我也很关注大师的用药经验,特别是对于一些疑难杂症,往往需要一些特殊的配伍或者独特的剂量运用,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介绍这些细节,并附带一些用药的原理和考量。阅读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是为了学习具体的治疗方法,更是为了领悟大师身上那种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以及对病人负责的医者仁心。我相信,通过深入研读这本书,我能够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临床辨证能力和治疗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患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