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学用速记

中医基础理论学用速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崔姗姗 著
图书标签:
  • 中医基础理论
  • 中医速记
  • 中医学习
  • 教材
  • 医学
  • 中医
  • 基础医学
  • 速记
  • 复习
  • 提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4990250
版次:1
商品编码:12281638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99
字数:155000
正文语种:正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真正地将中医基础理论,特别是中医古籍中的名言名句,汇聚于一册

内容简介

中医基础理论是学习中医的基础,凡入中医门者,无不从中医基础理论学起,此书独辟蹊径,将中医基础理论中必须掌握的内容,分门别类,按照知识要览、名词释义、简要解答、拓展记忆等分类,条分缕析,把中医基础理论的内容荟萃于一册, 有利于中医学习者,以及升学、考证之中医从业者,学习参考之用。

作者简介

崔姗姗,女,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85年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从事中医教育教学及临床研究30余年,现任河南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学科主任,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主任,河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教学名师。

内页插图

目录

绪论 / 001

【知识要览】 / 001

【名词释义】 / 004

【简要解答】 / 005

【拓展记忆】 / 014

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 016

【知识要览】 / 016

【名词释义】 / 025

【简要解答】 / 033

【拓展记忆】 / 055

第二章? 精气血津液神 / 069

【知识要览】 / 069

【名词释义】 / 075

【简要解答】 / 079

【拓展记忆】 / 092

第三章? 藏象 / 104

【知识要览】 / 104

【名词释义】 / 116

【简要解答】 / 129

【拓展记忆】 / 149

第四章? 经络 / 165

【知识要览】 / 165

【名词释义】 / 172

【简要解答】 / 175

【拓展记忆】 / 190

第五章? 体质 / 195

【知识要览】 / 195

【名词释义】 / 198

【简要解答】 / 199

【拓展记忆】 / 207

第六章? 病因 / 209

【知识要览】 / 209

【名词释义】 / 217

【简要解答】 / 220

【拓展记忆】 / 229

第七章? 发病 / 233

【知识要览】 / 233

【名词释义】 / 235

【简要解答】 / 236

【拓展记忆】 / 240

第八章? 病机 / 242

【知识要览】 / 242

【名词释义】 / 247

【简要解答】 / 251

【拓展记忆】 / 271

第九章? 防治原则 / 275

【知识要览】 / 275

【名词释义】 / 278

【简要解答】 / 281

【拓展记忆】 / 286



《中医基础理论学用速记》:洞悉古老智慧,掌握中医脉络 导言 中医,作为中华民族璀璨的文化瑰宝,历经数千年沉淀,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疗愈智慧,至今仍闪耀着生命的光芒。然而,博大精深的中医理论,往往令初学者望而却步。繁杂的术语、抽象的概念、晦涩的经典,如同一道道无形的门槛,阻碍着人们走进这片古老智慧的殿堂。《中医基础理论学用速记》应运而生,它并非要颠覆传统,而是致力于以一种更灵活、更易懂、更高效的方式,帮助学习者迅速掌握中医核心精髓,为深入探索中医的世界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本书的诞生,源于对传统中医教育模式的深刻反思,以及对现代学习者需求的精准把握。我们深知,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时间是宝贵的,高效的学习方法尤为重要。因此,我们摒弃了冗长的铺陈和深奥的理论推导,而是将重点放在提炼核心知识点,构建知识框架,并通过精巧的速记方法,将复杂的信息转化为易于记忆和理解的模式。 第一章:中医的哲学根基——阴阳五行 阴阳五行,是理解中医一切理论的基石。它们并非简单的对立概念,而是揭示了宇宙万物运动变化、相互关联的普遍规律。 阴阳学说: 我们将深入浅出地阐释阴阳的含义,它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无处不在,又时刻变化。书中会详细讲解阴阳的属性,如阴的静、寒、藏、收,阳的动、热、出、发,以及阴阳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转化。通过生动的比喻和贴近生活的例子,比如昼夜更替、四季变化、男女差异等,让读者直观感受阴阳的规律。更重要的是,我们将阐释阴阳在人体中的体现,如上半身属阳,下半身属阴;脏属阴,腑属阳;气属阳,血属阴等等。理解了人体阴阳的平衡与失调,才能真正理解疾病的发生与发展。速记部分会提供独特的联想记忆法,将抽象的阴阳概念与具体事物联系起来,例如将“阳”联想到太阳的炽热,将“阴”联想到月光的清冷。 五行学说: 金、木、水、火、土,这五种物质的属性及其相生、相克、相乘、相侮的关系,构成了中医认识世界、认识人体的另一大重要视角。本书会细致分析每种行的特性,如木的生发、火的热烈、土的承载、金的肃降、水的滋润。我们将重点讲解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生: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这是一种促进、滋长的关系,如同母子相传,生生不息。 相克: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这是一种制约、调节的关系,如同君臣相佐,防止一方过度发展。 相乘: 被克者反过来制约克者,如木过于旺盛,则会“乘”土,导致土的功能减弱。 相侮: 克者反过来被被克者制约,如火势过旺,本应克金,但反被金“侮”,反而损伤金。 我们将五行的生克制化与人体的脏腑、情志、季节、颜色等一一对应,构建起一个宏大的生命模型。例如,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肝喜疏泄,疏泄不及则“木郁”,易于“乘”脾土,导致脾胃不适。速记部分会设计五行图谱、口诀、象形文字等,将复杂的五行关系可视化,让记忆更加深刻。 第二章:生命的根本——精气神 精、气、神,是人体生命活动最基本、最重要的物质和能量。它们相互依存,共同维系着人体的健康与活力。 精: 这里的“精”是指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包括先天之精(源于父母的生殖之精)和后天之精(由水谷所化生的营卫之气)。我们将阐释精在生长发育、生殖以及濡养脏腑组织方面的重要作用。精的盈亏直接关系到个体的生命力强弱和衰老速度。速记技巧将引导读者将“精”与“精华”、“精髓”等概念联系,理解其“充养”和“固藏”的功能。 气: “气”是构成和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能量,是流动的、动态的。我们不仅会介绍气的生成(如宗气、营气、卫气),还会重点讲解气的不同功能: 推动作用: 气推动血液运行、津液输布、脏腑活动。 温煦作用: 气维持体温,使身体温暖。 防御作用: 卫气能够抵御外邪侵袭,保护肌表。 固摄作用: 气能够固藏精血,防止其外泄,如尿液、汗液的固摄。 理解气的升降出入,是理解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和疾病发生的基础。我们将通过“升”如太阳初升,“降”如流水入海,“出”如喷薄而出,“入”如细水长流等意象,来辅助记忆气的运行规律。 神: “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最高表现,是脏腑功能活动的体现,尤其是心藏神。神充沛则精神饱满,思维敏捷;神衰弱则精神萎靡,反应迟钝。我们将从“心藏神”、“肝藏魂”、“肺藏魄”、“脾藏意”、“肾藏精”等角度,解析神在不同脏腑中的具体表现。理解“神”的盈亏与情绪、意识、睡眠等密切相关。速记方法将运用“神”与“神采”、“精神”、“神志”等词语的联想,以及通过观察生活中精神状态好的和差的人,来加深印象。 第三章:人体的奥秘——脏腑辨析 脏腑,是人体进行新陈代谢、维持生命活动的核心器官系统。中医的脏腑理论,与现代解剖学有所不同,它更侧重于功能的整体性和相互联系。 五脏(肝、心、脾、肺、肾): 这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相互关系将是本章的重点。 肝: 藏血、疏泄。理解其“调畅情志”、“助消化”的功能。 心: 主血脉、藏神。理解其“君主之官”,统帅全身。 脾: 主运化、统血。理解其“后天之本”,提供营养。 肺: 主气、司呼吸、主治节(调节呼吸和气机)。理解其“华盖”,与外界气体交换。 肾: 藏精、主水、主纳气。理解其“先天之本”,生命之根。 我们会用“肝如将军,善于调兵遣将;心如君王,发号施令;脾如粮官,负责仓储调运;肺如丞相,协助君王处理政务;肾如国库,储藏珍宝”等形象比喻,帮助理解脏腑的职能。 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六腑主要负责传化和输布水谷精微,排出糟粕。 胆: 藏精汁,主决断。 胃: 主受纳、主腐熟。 小肠: 主受盛、泌别清浊。 大肠: 主传导、主糟粕。 膀胱: 贮尿、排尿。 三焦: 运行水液、运行气血,是气机升降的通道,是水液代谢的总管。 我们会清晰讲解腑与腑之间、腑与脏之间的配合关系,例如“胃不和则卧不安”,胃腑的功能失调直接影响心的神志。速记方面,本书将提供脏腑的“功能图谱”,将抽象的功能与具体的意象联系,例如将“脾主运化”与“搬运工”联系,将“肺司呼吸”与“空气过滤器”联系。 第四章:人体的桥梁——经络学说 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是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调节人体的网络系统。 经络的组成: 我们将介绍经络包括经脉和络脉,以及其分支。 经络的循行: 讲解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的主要走向和分布。理解经络的循行规律,是理解腧穴定位和疾病传变的钥匙。 经络的作用: 贯通气血、濡养组织、抵御外邪、传导感邪(疾病通过经络传变)。 本书将提供简洁的十二经脉循行图,并通过“经脉歌诀”、“络脉顺口溜”等形式,让学习者能够轻松记忆经络的走向。例如,手三阴(肺、心包、心)从胸走手,手三阳(大肠、三焦、小肠)从手走头;足三阴(脾、肝、肾)从足走腹,足三阳(胃、胆、膀胱)从头走足。 第五章:疾病的根源——病因与病机 了解疾病的发生原因和内在机制,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的前提。 六淫(风、寒、暑、湿、燥、火): 外感六淫是引起疾病的重要因素,我们将分析每种邪气的特性及其致病特点。例如,风邪善行数变,常引起感冒;寒邪易伤阳气,导致疼痛。 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 过度的情志变化,会扰乱气机,损伤脏腑,引起疾病。我们会详细分析每种情志过度所带来的影响,例如“怒伤肝”、“思伤脾”。 饮食失宜、劳逸过度: 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和过度劳累,也会导致人体阴阳失衡,气血紊乱,引发疾病。 病机: 这是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内在规律,包括阴阳失调、气血津液的异常、脏腑功能的紊乱等。我们将从“虚实”、“寒热”、“升降失常”、“瘀血”、“水停”等方面,深入浅出地讲解病机的复杂性。速记部分将设计“病因归类表”、“病机核心词”等,帮助读者梳理庞杂的病因病机知识。 第六章:诊断的艺术——望闻问切 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疾病的四大基本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全面了解病人的病情。 望诊: 包括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舌象(舌质、舌苔)、排出物(痰、涕、便、尿)等。我们将重点讲解舌诊的要点,舌的颜色、形态、舌苔的厚薄、润燥等都蕴含着丰富的信息。 闻诊: 包括听病人的声音(咳嗽、呼吸、说话声)和嗅病人的气味(口臭、体味、分泌物气味)。 问诊: 通过询问病人的主诉、发病情况、既往病史、生活习惯等,了解病情。 切诊: 包括脉诊(寸口脉象的变化)和触诊(按压身体特定部位)。我们将重点介绍常见脉象的特点,如浮脉、沉脉、迟脉、数脉等,以及它们所代表的病理状态。 本书将提供“望诊图鉴”、“问诊要点表”、“常见脉象速记卡”等,帮助学习者快速掌握望闻问切的技巧。 第七章:治疗的智慧——治则与治法 在了解了病因病机和诊断后,中医如何制定治疗方案? 治则: 这是指导治疗的基本原则,如“扶正祛邪”、“调整阴阳”、“辨证论治”。 治法: 具体实施治疗的方法,包括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八法”,以及针对不同病症的常用治法,如“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祛风止痒”等。 我们将通过具体案例,演示如何根据辨证结果,选择恰当的治则和治法。速记部分会设计“治法归类表”,将繁多的治法进行系统化梳理。 结语 《中医基础理论学用速记》不是一本百科全书,它也不是要取代传统的经典学习。它是一本“引路灯”,旨在点亮你对中医世界的好奇心,让你在最短的时间内,构建起中医的基础知识框架,掌握核心概念,从而能够更自信、更深入地去探索博大精深的中医宝库。我们相信,通过这本书提供的科学有效的速记方法,你将不再被繁杂的理论所困扰,而是能够轻松愉快地领略中医的独特魅力,开启属于你自己的中医学习之旅。 这本书的出版,是对传统中医教育方式的一次有益探索,也是对现代学习者需求的积极回应。我们希望它能成为你学习中医路上的得力助手,为你播下探索中医智慧的种子,并助力这颗种子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学习中医,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是一种对生命、对健康的深刻理解和尊重。愿这本书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份宝贵的中华传统文化遗产,为自己的健康,也为他人的健康,贡献一份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真是让我眼前一亮!一直觉得中医理论博大精深,但又总觉得有些晦涩难懂,尤其是那些繁复的术语和概念,每次复习都像在打一场硬仗。然而,当我翻开《中医基础理论学用速记》时,惊喜地发现它打破了我固有的学习模式。这本书没有上来就堆砌大量的专业术语,而是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将中医的核心思想娓娓道来。比如,它在讲解“气血津液”时,并没有直接给出教科书式的定义,而是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将它们与我们日常生活中身体的运作联系起来,让我瞬间理解了气血津液的重要性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还有在论述“阴阳五行”时,作者也没有照本宣科,而是从生活中的阴阳现象入手,再逐步引申到人体,使得原本抽象的概念变得鲜活起来。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的很多地方都穿插了作者自己总结的速记技巧和口诀,这些小窍门既有创意又非常实用,能够帮助我快速抓住知识点的核心,大大减轻了记忆负担。读这本书的过程,与其说是学习,不如说是一次与中医的奇妙对话,让我感受到中医的智慧是如何融入生活,又如何指导我们认识和调理身体的。

评分

说实话,当初买这本书,主要还是看中了“速记”两个字,想着能帮我高效地应付考试。没想到,它带给我的远不止这些。这本书的编排逻辑非常清晰,每一章节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作者在讲解每一个理论点时,都特别注重其临床应用,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让我看到中医理论是如何在实际中发挥作用的。例如,在讲解“藏象学说”时,书中详细阐述了五脏六腑的功能,并且结合了常见的病症,说明了当某个脏腑功能失调时,会出现哪些相应的临床表现。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讲解方式,彻底颠覆了我过去死记硬背理论知识的枯燥学习方法。我发现,当我理解了理论背后的逻辑和临床意义后,记忆反而变得更加牢固和自然。而且,书中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比如“气滞”和“血瘀”的区别,也进行了非常细致的辨析,让我能够准确地把握其中的细微差别。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零散地掌握中医知识点,而是形成了一个完整、立体的知识体系。

评分

拿到这本书,我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它的“有温度”。不同于一些教科书般的枯燥乏味,《中医基础理论学用速记》更像是一本可以和你对话的朋友。作者在写作时,仿佛时时刻刻都在考虑读者的感受,语言风格亲切自然,没有任何架子的感觉。每当遇到一些比较拗口的理论,作者总会用一些生动有趣的例子来化解,让我忍俊不禁。比如,在讲解“病因病机”的时候,书中就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把人体的疾病比作一座房子,而病因病机就是造成房子出现裂缝和倒塌的原因。这样的比喻,一下子就把抽象的病理过程具象化了,让我更容易理解。而且,这本书的排版也非常用心,关键的知识点用醒目的颜色标记出来,重要的公式和论述也做了重点突出,阅读起来非常省力。我特别喜欢书中的“小贴士”和“知识拓展”部分,这些内容虽然不是主干知识,但却能极大地丰富我的理解,让我对中医的认识更加深入和全面。

评分

坦白说,我之前对中医的了解非常有限,一直认为它很神秘,很难接近。但《中医基础理论学用速记》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中医的大门。作者以极其简洁明了的语言,将中医基础理论的精髓呈现在我面前。它没有过多的理论铺垫,而是直击核心,用最有效的方式让我掌握最关键的知识。比如,在讲解“经络学说”时,书中用了很多图示,并且将经络的走向和主要穴位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不适症状巧妙地关联起来,让我能立刻感受到经络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而且,书中提炼了很多实用的速记口诀,这些口诀朗朗上口,易于记忆,大大提高了我的学习效率。我发现,以前需要花很长时间才能记住的知识点,现在通过这些口诀,很快就能牢牢掌握。这本书的学习体验,就像是走在一条宽阔平坦的大道上,前方的风景清晰可见,每一步都充满了收获的喜悦。

评分

这本书的“速记”二字,实则是一种智慧的凝练。它不是简单地罗列知识点,而是通过科学的方法,帮助读者提炼和掌握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我最欣赏的是,作者在讲解每一个理论时,都非常注重“为什么”。例如,在讲解“望诊”时,他会详细阐述“望”什么,以及“望”了之后能反映出身体的哪些信息,而不是简单地告诉你“要望”。这种“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让我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思考,极大地激发了我对中医的兴趣。书中的每一部分,都经过了精心的设计,逻辑链条清晰,环环相扣。比如,在讲完“病因”之后,紧接着就会深入讲解“病机”,让我能够理解疾病是如何发生的。而且,这本书的内容更新也比较及时,在一些最新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的体现上,也能看到作者的用心。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是一本学习教材,更是一本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率的利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