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2-02
阳明心学的管理智慧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修炼领导者的强大内心, 必看阳明心学
深入剖析阳明心学的内在哲学逻辑
揭开阳明心学的神秘面纱
系统真实地展现阳明心学在管理中的应用
阳明心学对今天的企业管理、互联网经济、产业经济有哪些具体的应用启示?阳明心学能为我们今天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带来哪些具体的思想启迪和方法论借鉴?
本书力争从应用哲学的角度出发对阳明心学进行哲学解读,把窥伺到的阳明心学对修身和人格塑造的精华宝藏分享出来,将阳明心学在经世致用、企业经营、互联网经济、产业经济等方面的应用逻辑揭开冰山之一角,学以致用,传承创新,俯首甘为铺路石,以待来者更辉煌。
白立新
泰山管理学院新儒家管理模式研究中心主任,益道乾行产业(互联网)经济咨询中心创始人,主要从事阳明心学与互联网经济、产业经济深度融合方向的研究与实践。致力于推动儒家心学与互联网经济实现有机融合,“互联网心学”理念和方法体系,深度破解“互联网+传统产业”转型发展过程中的文化与思维难题,先后对国内互联网企业韩都衣舍、红领集团等进行了案例研究。
“修文的龙场是王阳明大彻大悟,并形成思想体系的圣地。……阳明学有东方文化的特点,它简易朴实,不仅便于学习掌握,而且易于实践执行。在人类这个大家庭里,不分种族,不分老幼,都能理解和实践阳明的良知之学。”
——日本儒学家,冈田武彦
“阳明思想的价值在于他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解决了宋儒留下的‘万物一体’和‘变化气质’的问题。……良知既是人心又是天理,能把心与物、知与行统一起来,泯合朱子偏于外、陆子偏于内的片面性,解决宋儒遗留下来的问题。”
——历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钱 穆
“阳明宣扬‘知行合一’,强调躬行实践的重要性,更提出‘致良知’学说,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提倡独立思考,具有深刻的意义。”
——中国现代哲学家,张岱年
“其实量子物理的思考方式就是中国人思考问题的方式,与王阳明的哲学非常一致。我想我在量子管理方面的想法可以很好地经营商业,让中国商业很好地走向世界。”
——“量子管理学”创立者,丹娜·左哈儿
前言 渐悟者的顿悟自白
第1章 阳明心学再认知
1.1 认识王阳明
从孙悟空的六个发展阶段看王阳明一生的六个阶段
天才少年期:少年聪慧,少有大志
求学五溺期:沉迷“五溺”, 格竹求理
外向求圣期:回归儒门,遭遇人生磨难
龙场悟道期:开启新的方向和生命
内圣修行期:阳明心学日臻圆满
成圣光明期:此心光明,永垂不朽
1.2 认识阳明心学
龙场悟道
知行合一
良知缘起
致良知说提出的背景
致良知说的确立
如何才能致良知
致良知的伟大意义
良知四句教
1.3 探源阳明心学
从孟子到孔子的闭合循环
尽精微而致广大,道中庸而极高明
致良知即致良能,心物本是一体
附:阳明心学到底是什么
第2章 阳明心学的哲学逻辑
2.1 阳明心学的终极:达至万物一体之仁的最高境界
2.2 阳明心学的两个价值:同时实现做人做事的正确性
作为人,何为正确
阳明心学,让我们同时实现做人与做事的正确
做人,做神,还是先做人再做神
作为事,何为正确
2.3 阳明心学的三个世界
三步路径,三个世界形成了闭环
知行合一,其实是三知三行
三体文明,始自孟子扬于阳明惠及后世
附:张瑞敏的“黄金圈法则”画法有点美中不足
2.4 阳明心学的哲学四论
源点论
合一论
随机论
精一论
2.5 阳明心学的格物五段:能落地的阳明心学
阳明格物与朱熹格物的异同
格物,本是一个系统
附:格物五段实践表格
2.6 阳明心学落地应用六部曲
心
场
道
法
术
器
附:阳明心学的三大思维模式
第3章 阳明心学的功夫修炼
3.1 阳明先生留给我们的修身宝典
破“心中贼”,育“心中侠”
《教条示龙场诸生》新解
“为学功夫”六步
3.2 龙溪三悟:比任何武侠功夫都有难度的心学修炼功夫
解悟、澄悟、彻悟
儒家静坐的要点
附:阳明先生一生的三次悟道
3.3 阳明心学功夫之精微:三知与三行
知本体,行于本体
知主体,行于主体
知客体,行于客体
跨维度的知行合一
3.4 修身功夫“梦想成真”三部曲
第4章 阳明心学与现代企业经营
小序:心物一体经营模式
4.1 阳明心学与商业创新
阳明心学与定位“心”解
阳明心学与商业模式创新
案例 :一盒姜茶的“格物见性”
自然人需求与社会人需求
案例:认知大学生消费需求的“惟精惟一”
产业招商,网格化思维的具体运用
案例:功夫即是本体,2号孵化器80%招商业绩背后的秘密
4.2 阳明心学与企业战略
心即理,强烈的内在愿景就是企业的战略
案例:张代理董事长的十年转型升级战略
知行合一,坚守价值理念就是企业的战略
案例:坚守“物美价优”价值理念的大信橱柜
万物一体,产业经济的战略风向标
案例:某传统商场的产业经济变革建议
4.3 阳明心学与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与经营模式融为一体
案例:韩都衣舍,从“人单合一”到“文单合一”
企业文化与经营哲学融为一体
案例:红领集团的源点论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和运营创新融为一体
案例:大信橱柜的企业文化与200多个微创新
转型升级的起点在转心
案例:蓝翼机械的转“心”之路
附:“五心”企业文化构建模型
4.4 阳明心学与企业运营
网络化的运营结构创新是组织赋能的最佳路径
案例:韩都衣舍的单品全程运营体系(小组制)创新
纵横交错,线与线的交集组成企业内部运营的“管线”
案例:红领集团的源点论组织体系
节点创新,管线之间的交汇节点追求“惟精惟一”
案例:韩都衣舍的“双极致”
良性、良态,运营管理系统的终极是“允执厥中”
案例:走进企业的第一印象,感知企业的“允执厥中”
结束语 阳明心学与S2B2C商业模式之间的逻辑对应关系
后记 一场磨砺,一场涅槃
知行合一
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年),阳明先生在贵阳文明书院讲学,以悟道的心得阐述了知行本体,首次提出知行合一说。
知行合一是什么?
知行合一首先是一种修身功夫论。知行一体是一种提高自身境界的修身功夫,是一种把本体转化为主体的儒家修身功夫;其次是一种处世方法论,是一种把意识和行为有机统一起来的有效方法论。这种功夫和方法论,把人人皆有的至善良知本体,通过格物致知、去私欲存天理、道德意识与道德体履相统一,转化为自己具有的主体良能,进而构建一个具有明德、亲民、至善的“大我”,以正心、正念应用于事事物物。
早在《尚书》中有这样一句话:“知之非艰,行之惟艰”,意思是懂得道理并不难,实际做起来就难了。“知”,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识和思维意识。“行”,主要指人的道德践履和实际行动。在传统儒家的知行观中,“知”“行”是分离的,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南宋理学代表人物朱熹的观点,他认为知先行后、知轻行重、知行互发;而阳明先生则认为,知行本是一体的,“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知行合一的道理并不复杂,但真正做到却很难,原因在哪里呢?
从人的道德意识和思维意识,转化为行动,对普通人而言,是自发自觉的由心而发的还是需要经过艰难的“心境转化”才能实现的呢?阳明先生龙场悟道之后,进入了内外一体的圣人境界,站在圣人境界,阳明先生清晰地看到了这个问题的本质原因:对圣人境界而言,圣人的心地是去除私欲,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以明德、亲民、至善为一体,他的道德意识、思维意识和外在的道德践履、实践行动是一体的;而对于普通人,未经修身或修身不够的人,他的心地是有善有恶的,时常被内在的欲望和外在的诱惑所迷惑,失去对本质道理的把握,他的道德意识、思维意识和外在的道德践履、实践行动是二元的,往往言不由衷,心行不一,根本的原因在于内心的私欲还没去除,并不是什么知先行后的问题。
那么,对于普通人,未经修身或修身不够的人,如何才能达到圣人境界呢?针对这个问题的探讨,阳明先生给出了他的解决方案,那就是知行合一。知行合一是一种心法,一种把道德意识、思维活动与体悟践行统一起来的绝妙方法论。
我们用两个例证来解读这个绝妙心法。
众所周知,阳明先生也是著名的书法家,对于如何学习书法,他有一段精彩的阐述。“吾始学书,对模古帖,止得字形。后举笔不轻落纸,凝思静虑,拟形于心,久之始通其法。既后读明道先生书曰:‘吾作字甚敬,非是要字好,只此是学。’既非要字好,又何学也?乃知古人随时随事只在心上学,此心精明,字好亦在其中矣。”(《王阳明年谱》)意思是说:“我开始学习书法时,只是对着古帖临摹练习,这样练来练去,只是学到了字的形象,内在的神意却毫无所得。后来我改变了学习书法的方法,举笔不再轻易下笔,而是凝思静虑,先在心中勾勒出字的形状和笔画,这样练习久了之后,开始慢慢通达书法之道。后来读明道先生的书论说:‘写字的时候要恭敬,并不是字要写好,只是用这个恭敬的态度就是学习。’”这段文字里,阐明了思维意识层面知行合一的内涵:随时随事只在心上学,此心精明,字好也就理所当然了。
另一段例证是阳明先生关于“孝”的解读,先生曰:“若只是温清之节、奉养之宜,可一日二日讲之而尽,用得甚学问思辨?惟于温清时,也只要此心纯乎天理之极;奉养时,也只要此心纯乎天理之极。此则非有学问思辨之功,将不免于毫厘千里之缪。所以虽在圣人,犹加‘精一’之训。若只是那些仪节求得是当,便谓至善,即如今扮戏子,扮得许多温淸奉养的礼节是当,亦可谓之至善矣!”(《传习录·徐爱录》)这段文字的核心,正是阐明“此心纯乎天理之极”也就是道德意识纯乎天理,孝亲就会由心而发,温清奉养在自然合宜,也正是道德意识层面上的知行合一。
这两段例证分别从两个领域阐述论证了知行合一的内在含义,从圣人的境界给普通人的境界提出了一个修身进阶的绝妙方法论——知行合一。知行合一在儒家思想体系里本是存在的,格致诚正、修齐治平,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的寓意都具有内圣外王一体的知行合一关系内涵,但历经多年的儒家心法失传之后,一般的儒生已经把“夭寿不二”理解为“夭寿有二”,从而限于支离破碎的二元对立。因着种种人生际遇,在内外两种“生死一念”的强烈冲击下,经历了龙场悟道的阳明先生,在悟道中“发现”了知行合一这一儒家思想的绝妙心法。而一般的儒生极少有机遇去经历龙场悟道,因为这需要在日常功夫修炼中来积累体悟才有可能知晓圣贤“夭寿不二”的“一以贯之”思想,所以说,知行合一是顿悟者阳明先生传授给渐悟者后学儒生的一个不二法门,别无他法,别无捷径!
知行合一具有非常积极的哲学意义,表现在思维意识与实践行为的统一上。知的内涵有感知、体察、认知,行的内涵有认同、体履、践行,从认知到认同,其中的微妙区别正是知行合一,认知是知,认同是行,知行本是一体;从感知到践行,是一条长长的知行一体的循环链条,周而复始,无穷无尽,推动着知行合一不断进入更高的维度。
道德意识层面的知行合一,是良知彰显、良知放大之后
渐悟者的顿悟自白
(一)
我的工作和生活,因阳明心学而改变。
2012年7月30日,原IBM首席战略顾问、独立学者白立新博士应邀来曲阜做题为“良知的力量”的报告。白老师是我生命中的贵人,我们两个人不仅同名同姓,还都从事过企业咨询工作,早在2009年,白老师就向我推荐阅读《活法》一书,白老师是我学习稻盛和夫和阳明心学的引路人。
这次他百忙之中接受邀请来曲阜做国学讲座,给了我莫大的鼓励。我有一个还算是比较好的习惯,那就是准备接待或拜访重要对象时,都尽量去做一点功课。在筹备白立新博士讲座的一个多月时间里,我就抽空看了些阳明心学的基本介绍,第一次对阳明心学有了直观认识。
2012年8月,我来到泉城济南,承蒙马方院长的认可,加入了泰山管理学院,做传统文化与企业管理融合方向的研究。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浩如烟海,从哪里下手呢?想来想去,当下把传统文化和企业管理融合做得最好的,当属稻盛和夫先生,既然稻盛先生推崇阳明心学,何不直接从阳明心学下手,深度研究与企业管理的结合呢?我的这一想法得到马方院长和《儒风大家》杂志李总编等多位朋友的赞同,于是我就静心下来攻读阳明心学。
就这样,从2012年8月中旬开始,我开始了为期半年的阳明心学攻读之旅:在靠近山东省图书馆的小区里,租了一套两居室的老房子,听了所有能听得到的心学讲座,看了所有能看得到的心学著作,囫囵吞枣,心无旁骛,过上全天候的书生生活,不参加任何无关应酬,不参与任何咨询项目……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阳明书。
中学时代,喜欢哲学,而立之后,喜欢上国学,这两点爱好与经历,给了我一点“资粮”去理解和转化阳明心学。大约在2012年9月份的时候,应朋友邀请,去给他们团队内部分享了一次阳明心学,这是我第一次用神舟飞船和空间站对接的图像来比喻主客体世界之间的对接融合,并认为阳明心学是连接主客体世界的桥梁!
半年的苦读心学之后,感觉自己对心学的认知理解和实践还很肤浅,但在此之后的很多机会却莫名其妙地纷至沓来:
2013年,我得到了《醒狮国学》杂志张雪峰主编的认可,为我开了一年的“传习录现代解读”专栏,因着这个缘分,那本黄色封面的《传习录》成为我有生以来读的时间最久的一本书;2014年,我首次在山东大学的电商总裁班上用阳明心学解读互联网思维,促成了“互联网心学”理念体系的逐步形成,而后因着这个机缘,先后对国内知名的互联网企业——韩都衣舍和红领集团做了专项课题研究,对互联网经济有了深度的心学认知;2015年秋,我开始担任济东戒毒所的“心学辅助戒毒”国学课题组负责人,首次尝试把阳明心学和戒毒矫治相结合,形成了“致良知·破心贼”的三层五段戒治模式;2016年,因我把阳明心学应用在产业园规划和招商上取得了一定效果,某家企业集团为我投资成立了“益道乾行产业(互联网)经济咨询中心”,专业从事产业园和产业经济的规划与运营方向的研究与咨询……这一切,都是因阳明心学而改变了我的生活轨迹。
钻之弥坚,仰之弥高。对 阳明心学的管理智慧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写的乱七八糟也就是为了卖书,
评分知行合一是什么?
评分终于看完了,可是愣是没看懂。
评分,阳明先生在贵阳文明书院讲学,以悟道的心得阐述了知行本体,首次提出知行合一说。
评分666666666
评分应该还行呢,学习一下,不错,肯定选哪个。
评分,阳明先生在贵阳文明书院讲学,以悟道的心得阐述了知行本体,首次提出知行合一说。
评分知行合一是什么?
评分,阳明先生在贵阳文明书院讲学,以悟道的心得阐述了知行本体,首次提出知行合一说。
阳明心学的管理智慧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