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内心有想法,身体就会有动作
肢体语言是润物无声的表达_2
身体不会“口是心非”_5
心有所想,身有所动_8
肌肉的反应比思维的反应更快_10
事物触动情感,情感引发动作_12
身体动作也会影响内心情感_14
潜意识不会听从“指挥”_16
第二章 下意识动作透露出的心理
将腿伸向你,是在向你示好_20
下意识捂嘴摸鼻,心中常有不安与焦虑_22
咀嚼和吞咽动作所传达的信息_24
欲盖弥彰时手脚动作会下意识地增加_26
咽口水清嗓子,不是紧张就是撒谎_28
十指交叉,无形的控制力_30
无意识表情,让心底一览无余_32
第三章 习惯性动作动透露出的心理
爱用手捂嘴,内心多少有点自卑_36
朝上盯着别人的人,心中往往压抑着怒火_38
习惯性皱眉的人,需要感性诉求_40
走路时往下瞅的人凡事精打细算_42
习惯耷拉上眼皮的人,多圆滑而不张扬_44
缓慢踌躇地走路,是缺乏进取心的表现_46
常摆“塔尖式手势”,内心高度自信_48
第四章 表里不一,身体语言泄露谎言
言行不一,肢体揭露内心_52
眼神躲闪,多是心虚_54
瞳孔先放大再恢复,是企图掩盖真相_56
说话声音高而缺乏变化时往往在撒谎_58
扭头可能是说谎时的防卫动作_60
不正面回应,常是心虚的表现_62
第五章 内心紧张时,看这些肢体小动作
脚踝相扣,内心紧张的透露_66
不时拨弄头发,说明心中不安_68
握紧拳头是心理学上的武装姿势_70
双脚滑来滑去泄露紧张情绪_72
一说话就清嗓子,往往说明他很紧张_74
摆弄打火机开关,不是掩盖紧张就是内心急躁_76
第六章 判断自信与优越感,看这些肢体小动作
自信满满时常做肘部支撑动作_80
头枕双手,一切尽在掌握_82
碰触点越往上,越喜欢占有优势地位_84
头靠椅背,双腿叉开,舍我其谁_85
竖立的大拇指,往往表示自视甚高_88
把双手放在臀部两侧,表明信心十足_90
发短信喜欢使用表情符号的人多不自信_92
第七章 认可还是否定,看这些肢体小动作
不停点头往往不是赞同_96
笑不露齿是在礼貌地拒绝_98
频频点头是应付式的答应_101
从眼镜上方看人,是拒绝交流的表现_103
扬起的眉毛,代表怀疑的心理_105
双手托腮,心事重重_107
做出稍息姿势时,说明他想结束谈话_109
第八章 坚定还是动摇,看这些肢体小动作
摸纽扣摸袖口的动作有了,事也就成了_112
视线开始游离,说明内心出现不安_114
自我拥抱,自我安慰_116
拍案而起与手势下劈体现威慑力_118
收到账单就付款的人拿得起放得下_120
站立式身体角度反映出的内心世界_122
第九章 消极还是积极,看这些肢体小动作
手摸下巴的心理表现_126
鼻孔扩张说明情绪高涨_129
兴奋时瞳孔扩张,低落时瞳孔收缩_131
低头耸肩,有自我保护的意味_133
翘起脚尖,内心高兴的表现_135
朝下吐烟圈,说明有心事_137
蜷曲身体睡觉的人压力重重_140
第十章 意识和喜好,看这些肢体小动作
延长眨眼时间,往往是讨厌的心理暗示_144
握手时盯人,常常带有挑衅心理_146
以指尖轻敲桌子,说明他有话要讲_149
摩拳擦掌的多种情绪与态度_151
手放在酒杯中央的人,往往是和事佬_153
走路连蹦带跳,透出来的是侠义心肠_155
文质彬彬走路的人不会轻易动怒_157
吃东西闷不作声,是内向害羞的表现_159
第十一章 喜欢还是防备,看这些肢体小动作
握手时将手掌翻转是在制造强势心理_162
自我抚摸往往是内心没有安全感_164
腰挺得直,背绷得紧,说明警觉度高_166
拖着脚步的人需要你付出关心_168
骑跨椅子折射抵触情绪_170
不敢直视你,往往是喜欢你_172
紧握双手,往往是有挫败感_173
第十二章 一发二妆三服装,微动作透视人心
突然改变发型的人往往刚经历过不快_176
爱化浓妆的女人渴望引人注目_178
爱穿相似款式鞋子的人,不爱冒险_182
以不同的服装示人折射不同的关切点_184
珍惜鞋子的男人心理往往很保守_187
第十三章 察颜观貌,于细微之处看人识心
读懂表情,摸清心思_190
爱站别人边上照相的人往往缺少主见_192
翻来覆去摆弄空酒杯,内心多虚荣_194
老调重弹,是极度缺乏安全感的表现_197
以声识心,音调音量透露内心_199
掏钱摊钱方式,反映内心世界_202
爱往人群里钻的人,内心渴望被关注_205
不停换座位,说明很挑剔_207
总是在人前讲电话的人常常是自我主义_209
买东西犹豫不决,内心也多优柔寡断_212
喜欢坐门口位置,性格多急躁_214
第十四章 言为心声,闻言听音辨心理
“我脾气不太好”:自恋的外在表示_218
“年轻真好啊”:口服心不服_220
讲话夸大其词:内心渴望与人交谈_222
“小张真能干”:隐隐的敌意_224
“算了,别再提了”:欲盖弥彰_226
“给您倒点水”:内心尴尬要解围_228
“我不会说客套话”:虚伪很会拍马屁_230
“本来是想”:自尊心很强_232
先强调不利条件,往往是在意別人的看法_234
“对啊”:通常是圆滑_236
“能去就去”:薄情小气者居多_238
第十五章 观姿阅行,捕捉小动作玩转社交圈
面带微笑的人,是想拉近和你的距离_242
冷漠的斜视意味深长_244
从不说别人坏话的人,多不可信_247
同步行为,模仿拉近心理距离_249
递接名片的动作讲究_251
一股脑说话的人,值得信赖与交往_253
配合他人的身体状态事半功倍_255
拥抱动作里的真心与假意_257
与对方的呼吸节奏保持同步_259
这本书,我必须说,简直让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个挺“直”的人,不太在意那些细枝末节,但《微动作心理学》却用它独特的视角,让我看到了一个我从未注意过的世界。作者的文字非常有力量,他能够将那些我们习以为常、却又被我们忽略的细微之处,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并且告诉你,这些细微之处究竟意味着什么。 我记得书中有一个章节,讲的是一个人在撒谎时,身体会发出哪些“不一致”的信号。比如,如果一个人在告诉你一件“悲伤”的事情,但他的脸上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或者他的身体姿势显得非常放松,那么这可能就意味着他所说的“悲伤”并非真实的情感。这种观察,我以前觉得只能靠“感觉”,但这本书给了我具体的、可操作的指导。它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有很多生动的案例,让我能够立即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我发现,自从读了这本书,我对周围的人变得更加敏锐了,也更能分辨出一些表里不一的情况,这让我感到非常有趣,也很有成就感。
评分这本书,绝对是我近期读到过的最令人着迷的一本书。我一直对人类的内心世界充满好奇,而《微动作心理学》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通往这个隐秘世界的大门。作者的文字,生动、犀利,而且充满了智慧,他能够将那些我们习以为常、却又被我们忽视的细节,赋予深刻的意义。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关于“领导力”与“追随者”之间微动作的对比。他会告诉你,一个真正的领导者,会用怎样的眼神来传递自信,会用怎样的姿态来彰显权威。反之,一个追随者,又会表现出怎样的顺从和认同。这些分析,让我对职场上的权力动态有了全新的认识。我曾经一度对一些上司的领导方式感到困惑,现在我才明白,很多时候,他们的影响力,不仅仅来自于他们的职位,更来自于他们无意识间流露出的微小信号。这本书,真的让我对“看人”这件事,有了质的飞跃。
评分坦白讲,我最初被《微动作心理学》吸引,是因为我对“人性”这个永恒的谜题一直充满好奇。我总觉得,人们在说谎、在掩饰、在表达真实情感时,总会留下一些蛛丝马迹,只是我们平时没有注意到。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这扇通往内心世界的大门。作者不仅仅是罗列了一些观察到的现象,而是深入地剖析了这些微动作背后的心理机制。他会告诉你,为什么在紧张的时候,人们会不自觉地触摸自己的脖子;为什么在感到威胁时,瞳孔会瞬间放大。这些解释,充满了科学的严谨性和心理学的洞察力,让我不仅仅停留在“知道”层面,更能“理解”和“运用”。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权力动态”的微动作分析。比如,在一次谈判中,谁会不自觉地占据更多的空间?谁会用更长的眼神接触来宣示主导权?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往往能决定一场博弈的走向。我曾经在工作中遇到过一个非常强势的上司,我总觉得难以捉摸,但读了这本书后,我才意识到,我可以通过观察他的微动作来判断他是否真的对某个提议满意,或者他是否在施加压力。这种“读心术”的能力,虽然听起来有些玄乎,但这本书提供的却是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论。它让我从一个被动的观察者,变成了一个主动的解读者,这在我的职业生涯中带来了不小的积极影响。
评分我必须承认,《微动作心理学》这本书,对我这个平日里社交圈子不那么广泛、但又渴望能更好地理解身边人的人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我一直觉得,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远不止于语言的交流,而那些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潜台词”,才是真正决定关系走向的关键。这本书就恰恰捕捉到了这些“潜台词”。作者用了一种非常通俗易懂的方式,将复杂的心理学理论融入到日常的观察场景中,让我读起来既觉得新鲜有趣,又觉得实用性极强。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关于“吸引力”和“排斥”的微动作解读。例如,一个人在喜欢你的时候,会不自觉地模仿你的姿势,会不经意地把身体朝向你。反之,如果在交流中,对方频繁地转动身体,或者双臂交叉,那可能就是一种潜在的拒绝信号。这些细微之处,我以前可能也隐约感觉过,但从来没有系统地去梳理和理解。通过这本书,我得到了一个清晰的框架,让我能够更准确地识别和回应他人的情绪和意图。这不仅仅是在社交场合,甚至在家庭关系中,也能让我更好地理解我的伴侣和家人,从而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误会。
评分这本书,我必须说,简直让我醍醐灌顶!起初拿到《微动作心理学》时,我以为会是那种泛泛而谈、讲些大道理的书,结果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它不是那种让你读完觉得“嗯,知道了”然后就没有然后的书,而是真正触及了我们日常互动中最细微、最容易被忽略的部分。作者以一种极其生动、甚至有些“八卦”的笔触,揭示了那些我们下意识发出的信号,比如不经意间交叉的腿、眨眼的频率、手部细微的动作,甚至是我们面部肌肉的抽动,是如何泄露我们内心真实的想法和感受的。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观察力还不错的人,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我所见的,不过是冰山一角。它教会我如何去“读懂”别人,就像读一本没有文字的书一样,但比文字更准确、更直接。 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信任”和“欺骗”的微动作解读。以前我觉得判断一个人是否说谎,主要靠听他说了什么,以及他是否眼神闪烁。但《微动作心理学》告诉了我,真正的破绽往往藏在更隐蔽的地方。比如,一个人在撒谎时,身体的某些部位可能会出现不协调的微小动作,比如手指无意识地摩擦,或者肩膀微微抬高。更让我震惊的是,书中还分析了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一些微动作的含义可能会有所不同,这为跨文化交流提供了一个非常实用的视角。我曾经因为误解了一个外国同事的一些肢体语言而闹出笑话,如果早点读到这本书,或许就能避免很多尴尬。这本书真的让我对人际交往有了全新的认识,它让我变得更加自信,也更加警惕。
评分《微动作心理学》这本书,对我这个曾经以为自己对人情世故没什么天赋的人来说,简直是一本“救世主”。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不太擅长“读懂”别人的人,但这本书却用一种非常直观、非常有说服力的方式,向我展示了,原来我们身边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信号”,只是我们平时没有注意到。 我记得书中有一个章节,讲的是一个人在感到不安全或受到威胁时,身体会做出哪些本能的反应。比如,他们可能会不自觉地将手臂抱在胸前,或者寻找出口。这些动作,我以前可能也观察到过,但从来没有真正理解过它背后的含义。这本书让我明白,这些细微的动作,并非偶然,而是我们潜意识在发出信号。这让我对人类的心理有了更深的敬畏,也让我能够更平和地去理解那些可能带有防御性行为的人。
评分当我翻开《微动作心理学》这本书时,我并没有抱有太大的期望,只是觉得它或许能提供一些有趣的观察点。然而,这本书的内容却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作者以一种令人惊叹的细腻,描绘了人类行为中那些最容易被我们忽视的细节,并且将其与深层的心理活动联系起来。 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人际吸引”的微动作分析。比如,一个人在对你感兴趣时,瞳孔会放大,身体会不自觉地朝向你,甚至会模仿你的微小动作。这些信号,听起来有些像“读心术”,但作者却用科学的原理进行了阐释,让我信服不已。这本书不仅仅是教会我如何去“识别”,更是教会我如何去“回应”。它让我明白,在与人交往中,有时候,一个细微的动作,比千言万语更能传达真实的情感。
评分拿起《微动作心理学》这本书,我原本以为它会是一本枯燥的学术著作,但出乎意料的是,它以一种极其引人入胜的方式,将心理学的奥秘展现在我面前。作者的文笔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游,带领我穿越人类行为的丛林,发现那些隐藏在枝叶间的秘密。 我尤其赞赏书中关于“情绪泄露”的分析。举个例子,一个人在感到尴尬时,可能会不自觉地触摸自己的脸部,或者回避眼神接触。这些细微的反应,我们常常会忽略,但作者却将其解读得淋漓尽致。他会告诉你,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反应,以及这些反应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心理需求。这种深入的洞察,让我对人类的情感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我能够更 empathetically 地去对待他人。这本书不仅仅是教会我如何去“看”,更是教会我如何去“懂”。
评分我必须承认,《微动作心理学》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对人际互动的看法。以前,我总觉得和人打交道,无非就是说说话、聊聊天,谁知道,原来我们身体的每一个细微动作,都在悄悄地“说话”。作者就像一个技艺精湛的侦探,把那些被隐藏在表面之下的信息,抽丝剥茧地呈现在我面前。 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判断信任度”的章节。他会告诉你,一个人在说谎的时候,瞳孔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他的手部会有怎样的细微动作,甚至他的呼吸频率都会有所不同。这些信息,单拎出来可能并不起眼,但当它们结合在一起,就能形成一个非常有力的判断依据。我曾经有过一些不愉快的经历,因为误信了别人而吃了亏,如果我早点读到这本书,或许就能避免那些损失。这本书不仅仅是教会我如何去“防范”,更是让我能更清晰地看到人心的复杂,以及如何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保持清醒和理智。
评分《微动作心理学》这本书,对我来说,真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个比较理性的人,对情绪的理解可能没有那么细腻,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情感的表达,往往是通过那些最微小的身体信号来传递的。作者以一种非常生动、甚至有些“侦探式”的笔触,揭示了这些隐藏在日常互动中的信息。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关于“权力与服从”的微动作解读。比如,在一次会议中,谁会不自觉地将身体前倾,谁会用更坚定的眼神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些看似不经意的细节,却能反映出一个人在群体中的地位和心态。我曾经在工作中遇到一些难以理解的同事关系,读了这本书后,我才意识到,很多时候,沟通不仅仅是语言,更是一种无声的较量。它让我变得更加敏锐,也更能理解那些我以前觉得“难以捉摸”的人。
评分喜欢在这买几本书,实惠
评分很不错,急需充电。
评分很不错,急需充电。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不是很实际的内容,没有你们想要的东西,嗯嗯就是这样
评分孩子说还不错!
评分不是很实际的内容,没有你们想要的东西,嗯嗯就是这样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不是很实际的内容,没有你们想要的东西,嗯嗯就是这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