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

波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高德平,高空 著
图书标签:
  • 波兰历史
  • 波兰文化
  • 东欧
  • 二战
  • 冷战
  • 政治
  • 社会
  • 游记
  • 旅行
  • 欧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20113540
版次:2
商品编码:12261179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列国志(新版)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11-01
页数:428
字数:396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波兰位于欧洲中部,就像一个十字路口,占尽地利。她曾是欧亚文化交流的前哨。波兰从蛮荒中走来,从皈依天主、封建割据,到实现王国统一、贵族共和,一时称雄东欧;后遭列强数次瓜分,经百年救亡,终得浴火重生;如今革新转轨,续写辉煌。本书将带您领略波兰之美,经历一次文化的朝圣,踏上一段震撼心灵的旅程。

作者简介

高德平,男,1949年6月出生,江苏句荣人。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1975年7月毕业于上海外语学院德语专业。同年8月到中联部苏联东欧研究所工作。1980年晋升研究实习员。1981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苏联东欧研究所(现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东欧研究室从事东欧问题研究。1985年11月晋升助理研究员。1991年9月晋升副研究员。2002年8月晋升为研究员。2009年6月退休。30多年来一直从事德国和中东欧问题研究。出版专著、合著10多部,发表论文、专题报告50多篇,共计100多万字;出版译著100多万字。
高空,男,201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法学学士学位;2013年在美国华盛顿大学获法学硕士学位,现博士生在读。

目录

第一版 导言/1
第二版 导言/1
第一章 概览/1
  第一节 国土与人口/1
    一 地理位置及领土面积/1
    二 行政区划/2
    三 地形与气候/3
    四 人口、民族、语言/6
    五 国旗、国徽、国歌/10
  第二节 宗教与民俗/12
    一 宗教/12
    二 民俗/17
    三 节日/21
  第三节 特色资源/23
    一 著名城市/23
    二 世界遗产/31
第二章 历史/41
  第一节 上古简史/41
  第二节 中古简史/43
    一 波兰国家建立/43
    二 封建割据/44
    三 国家重新统一/47
  第三节 近代简史/51
    一 贵族共和国的建立与衰落/51
    二 国家被瓜分与波兰人民的反抗斗争/55
  第四节 现代简史/62
    一 第二共和国的成立/62
    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波兰/65
  第五节 当代简史/68
    一 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和社会主义时期的波兰/68
    二 剧变后的波兰/73
  第六节 重要历史人物/76
第三章 政治/97
  第一节 政治体制沿革/97
  第二节 宪法/105
  第三节 行政/108
    一 总统/108
    二 政府/110
  第四节 立法与司法/113
    一 议会/113
    二 司法机构/117
  第五节 政党与工会组织/119
    一 概述/119
    二 主要政党/122
    三 主要工会组织/137
第四章 经济/143
  第一节 概述/143
    一 发展简史与概况/143
    二 经济体制改革/147
  第二节 经济部门/153
    一 农业/154
    二 工业/165
    三 交通与通信/176
    四 商业与旅游业/186
  第三节 对外贸易与国际经济合作/192
    一 对外经贸/192
    二 外国援助/202
    三 外国资本/203
  第四节 财政金融/207
    一 货币/207
    二 国家财政预算/211
    三 税收/213
    四 银行/217
    五 证券市场/222
第五章 社会/225
  第一节 国民生活/225
  第二节 社会保障/228
    一 概述/228
    二 主要保险/231
  第三节 医疗卫生/236
    一 概况/236
    二 医疗保健品市场/238
  第四节 环境保护/242
第六章 军事/247
  第一节 军事简史/247
  第二节 国防体制与国防预算/255
    一 国防体制/255
    二 国防预算/256
  第三节 军种与武器装备/257
    一 陆军/257
    二 海军/259
    三 空军/261
    四 特种部队/263
    五 国际维和部队(驻外军事人员)/264
  第四节 军事训练与军衔制度/265
    一 军事训练/265
    二 军衔制度/266
  第五节 国防工业与武装力量现代化/266
  第六节 对外军事关系/271
第七章 文化/275
  第一节 教育/275
  第二节 科技/281
  第三节 新闻出版/290
    一 概述/290
    二 报纸杂志/291
    三 广播、电视、通讯社/291
    四 图书出版/292
  第四节 文学艺术/297
    一 文学/297
    二 戏剧/308
    三 音乐/314
    四 舞蹈/315
    五 美术/317
    六 电影/320
  第五节 体育/324
第八章 外交/329
  第一节 概述/329
  第二节 同德、英、法等西欧国家和欧盟的关系/332
    一 同德、英、法等西欧国家的关系/332
    二 同欧盟的关系/337
  第三节 同美国的关系/339
  第四节 同俄罗斯和其他独联体国家的关系/341
    一 同俄罗斯的关系/341
    二 同其他独联体国家的关系/347
  第五节 同其他中东欧国家的关系/349
  第六节 同中国的关系/352
    一 政治关系/352
    二 经济关系/359
    三 科技文化交流/363
大事纪年/367
参考文献/377
索 引/383

前言/序言

前波兰共和国驻华大使序

这是一部卓越的并且没有先例的著作。历史上从来没有这样能全面地、系统地并客观地介绍波兰过去与现代的中文书籍。我在与中国社会不同阶层代表的交流过程中发现:我的国家对许多中国公民来说并不陌生。波兰文学于20 世纪初开始在当时某些思想进步的中国知识分子中传播。波兰许多杰出的文学作品不断出现在中国读者的面前,则归功于后来几代中国翻译家的努力。跟许多同胞一样,我感到很惊喜,即在与中国人交谈期间听到他们原来在上学的时候就已经了解波兰,而且在自己的记忆中一直保持着对波兰,尤其是对我们首都华沙的美好印象。他们知道波兰不仅是一个美丽的国家,而且是欧洲的一个给予世界许多艺术家、科学家和其他杰出人物的地灵人杰的地方。
中国依据比较零碎的信息获得对波兰的认识,理所当然是比较肤浅的。它没有完全反映出我国的现状:一个非常活跃地和完全参与欧洲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国家与社会。高德平教授编写的著作很好地弥补了上述的中国对波兰理解上的一个缺口。它系统地向读者介绍了波兰的自然条件、政治、经济及社会制度,并提供了众多的有趣和实用的信息。
该著作的出版具有更特殊的意义。2004 年,波中隆重庆祝两国建交55 周年。6 月,中国国家主席有史以来首次访问波兰,将我们两国关系提升到友好合作伙伴关系之高度,并且使双边合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两国交往中,经贸合作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高教授的书所包含的很多具体信息和总的概括无疑有助于那些对与波兰合作感兴趣的中国经济界人士更好地了解波兰。不能否认,成功立足于某一国市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是加深对该地方的了解,包括经济以外的其他领域。
我很钦佩高德平先生为编写该书所做的大量工作。我感谢他、他的同事和所有相关机构给中国读者准备了这样无先例的成功之作。我深信这本书会成为有利于加强波中关系的最重要的基础:两国社会及其精英之间更好地相互了解的“桥梁”之一。我真诚地将此书推荐给所有对波兰有兴趣的中国朋友。

波兰共和国驻华大使
克·布尔斯基
2004 年10 月5 日于北京


第一版导言

波兰是个不大不小的国家。论面积,有32.2575 万平方公里;论人口,也有3823 万。从世界地图上看,波兰位于欧洲的中部,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波兰是一个多平原的国度。在这块美丽的土地上,镶嵌着众多珍珠般的湖泊,隐藏着大量斑斓多彩的琥珀。这里物产丰饶,民俗多姿。然而,历史上的波兰却屡遭入侵,列强争食。
千余年的苦难,千余年的抗争,群雄逐鹿,风云激荡。几度瓜分,几度统一;几度衰落,几度崛起。
每当我想起波兰,眼前总闪现那红白相间的波兰国旗高高飘扬,那头戴金冠的白鹰展翅翱翔。红色和白色是波兰的代表色,因为波兰的统一与崛起都是热血铸成的,而白色则代表纯洁,代表波兰人追求和平、民主、自由生活的愿望。
每当我想起波兰,耳边总回响起《波兰决不灭亡》的旋律。这是波兰的国歌,带着淋漓的鲜血,带着奔涌的激情,带着坚定的信念,团结无间,使大地重光。
波兰民族是欧洲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古老与坎坷常常相伴,而古老、坎坷则孕育了代代人杰,其中有许多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伟人:天文学家哥白尼,音乐家肖邦,文学家密茨凯维奇、显克微支、莱蒙特、米沃什、席姆博尔斯卡……这些伟大的波兰人创造的科技与文化,早已成为全世界的宝贵财富。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波兰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奋斗,如今的波兰正在向现代化的工业国迈进。经历了战乱与危机,经历了革新与转轨,一个新生的强大的波兰正在欧洲大地、在世界舞台上崛起。
就其古老与多难,中国与波兰有许多共通之处。20 世纪初以来,两国友谊世代相传。新中国建立以后成立的第一家合资企业就是与波兰合资的“中波航运公司”。几十年来,双边贸易不断扩大,经贸关系发展良好。
就在我们简笔匆匆勾勒了波兰千余年的历史图画,本书完稿之时,传来了波兰即将正式加入欧盟的消息。2004 年5 月1 日,波兰正式加入欧盟,“实现了波兰数代人的梦想”。波兰回到了欧洲大家庭。
迄今为止,我国尚无一部比较全面地介绍波兰的著作。这显然远不适应中波关系乃至中欧关系迅猛发展的形势。我们有幸承担了列国志《波兰》卷的写作。为了力求客观、系统、全面地介绍波兰,我们搜集积累了大量资料。然而,也许正因为资料的宏富与复杂,加上波兰变化的剧烈与深刻,“梳理”显得格外困难。又因为文章篇幅限制、写作时间仓促和本人水平有限,本书中定有疏漏甚至错误之处,恳请读者不吝赐教、指正。
周伟参与了本书“历史”部分(第一、二、三、四节)及“文学”和“戏剧”部分的写作,张森、朱晓中、孔田平研究员对本书做了审定。
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笔者得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及科研局有关领导、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有关领导和同仁的指导和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我要特别感谢本书主要参考文献中所提及的诸位专家学者和有关机构网站,他们的作品使我受益匪浅。
十分感谢波兰驻华使馆克·布尔斯基大使在百忙之中为本书作序,并感谢波兰驻华使馆二等秘书康拉德·马嘉士先生的热情帮助。
最后还要感谢社科文献出版社的领导和编辑为本书出版所付出的辛勤劳动。

高德平
2004 年5 月1 日于北京


第二版导言

《波兰》一书出版已有10 余年。其间,波兰发展变化之大,当可刮目。
《波兰》得以修订再版,实为幸事。
第二版的修正主要如下:
第一,全书增加了自2004 年以来波兰的新发展、新变化;
第二,对第一版出现的人名和地名的误译、同名不同译等问题做了校正,主要以商务印书馆《译音表》中《波(兰)汉译音表(修订草案)》为准,并附上了波兰原文,以方便读者检索;
第三,在第一章节,增添了对波兰世界遗产的介绍;
第四,在历史部分,补充了一些历史事件的细节和相关人物,使波兰史脉络更为清晰、完整;
第五,在经济部分,丰富了波兰产业发展的内容;
第六,在军事部分,增加近期变动较大的军事制度改革和装备更新情况;
第七,在历史、政治、经济等章节,对容易发生重复叙述的地方适当做了精简;
第八,根据外文资料对部分原有数据做了修正;
第九,增加了索引、大事纪年等内容。需要说明的是,在历史部分,除了大量地点、人物在不同语言中的名称、拼法不同外,还有许多词汇为某国特有,比如波兰的大公、亲王实际上与他国是有所区别的。由于这些爵位,甚至整个等级制度在中国文化中并不存在完全对应的词汇,如果不了解斯拉夫语,要辨识其含义是有点困难的,所以本书对此做了一些技术处理,便于读者理解。
中国的波兰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相关的中文资料也很有限。本书用来对照修正的许多文献因时代局限,观点纷纭,梳理繁杂。我们非常感谢前辈波兰研究学者,如果没有前人的研究,本书的修订是不可能完成的。在参阅他们的研究的基础上,我们也采译了一部分外文资料以作补充,尽管耗时耗力,相信对于后人是有价值的。
我们深知,本书虽长于全面,却逊于浅陋,也难免粗糙。然而,本书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本书不仅全面地记录了波兰的过去,而且试着将成功实现改革的新波兰展现给国人。这在中国是第一次。对于一个对波兰感兴趣的希望了解波兰的中国读者来说,他的选择并不多。本书也许是一个好起点。
本书修订得到多方帮助。王屏女士通校全书,对文字做了润色,在此一并致谢。

高德平
高 空
2016 年9 月于北京
探索历史的洪流,触摸文明的脉搏:一本关于波兰的史诗级画卷 这是一本穿越时空的宏大叙事,一曲献给波兰民族不屈精神的赞歌。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某个地理区域的书籍,更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一段关于民族命运、文化传承与坚韧抗争的深刻剖析。本书将带领读者一同踏上一段令人振奋的旅程,深入探寻这个位于欧洲心脏地带的国度,如何从遥远的过去走向今日的辉煌。 第一篇:古老的起源与王国的建立——从斯拉夫部落到皮雅斯特王朝的曙光 故事的开端,我们将回到那片被原始森林覆盖、被古老传说萦绕的土地。本书将生动描绘早期斯拉夫部落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的图景,他们淳朴的生活方式,以及逐渐形成的社会结构。我们将追溯波兰民族起源的迷雾,探寻那些古老的传说和早期部落联盟的形成。 随后,我们将聚焦于波兰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皮雅斯特王朝的崛起。本书将详细阐述梅什科一世如何统一各部落,奠定波兰国家的雏形,以及他皈依基督教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是如何将波兰引入欧洲文明的轨道。我们将审视早期波兰王国的政治格局,贵族阶层的形成,以及与周边强国的早期互动。从波列斯瓦夫一世大帝的扩张,到卡齐米日三世大帝的立法与繁荣,本书将呈现一个强大而统一的波兰王国的建立与巩固过程,以及其在早期欧洲舞台上扮演的角色。我们将深入探讨那个时期波兰的社会生活、经济发展、宗教信仰以及艺术文化,为读者勾勒出一幅清晰的历史画卷。 第二篇:黄金时代与多民族共和国的辉煌——雅盖隆王朝的荣光与挑战 在征服了普鲁士,并与立陶宛建立个人联盟后,波兰迎来了其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雅盖隆王朝的统治。本书将生动再现这个时期波兰的繁荣景象,我们将看到一个拥有广阔疆土、多元文化、经济发达的“波兰-立陶宛联合王国”如何成为欧洲东部一股强大的政治和文化力量。 我们将深入探讨“黄金时代”的特点:贵族民主的独特政治体制,议会(瑟姆)的权力运作,以及其对欧洲政治思想产生的深远影响。本书将详细分析这个时期波兰的经济成就,如谷物贸易的蓬勃发展,对黑海贸易的控制,以及城市经济的繁荣。同时,我们也将审视波兰在文化艺术领域的辉煌成就,如哥特式、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绘画、文学作品,以及哥白尼在天文学上的革命性发现。 然而,繁荣之下也潜藏着危机。本书不会回避联合王国面临的挑战,包括日益强大的邻国威胁、内部贵族之间的权力斗争,以及宗教改革带来的社会动荡。我们将分析那些导致联合王国逐渐走向衰落的因素,为接下来的动荡时期埋下伏笔。 第三篇:瓜分与抵抗——民族的苦难与不屈的灵魂 欧洲历史的残酷篇章将在本书中被浓墨重彩地书写。我们将深入剖析18世纪末,普鲁士、奥地利和俄国如何以三次瓜分的形式,彻底扼杀了波兰作为一个独立国家的存在。本书将详细描绘瓜分过程中的政治阴谋、军事冲突以及对波兰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 被剥夺了国家主权,波兰人民并未屈服。本书将聚焦于波兰人民在艰难岁月中展现出的顽强生命力和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我们将回顾科希丘什科起义的壮烈,以及波兰士兵在拿破仑战争中为自由而战的身影。 本书将详细叙述19世纪波兰人民为恢复国家独立所做的各种努力,包括文学家们的民族主义宣传,秘密组织的活动,以及在三次全国性起义(1830年十一月起义、1846年大波兰起义、1863年一月起义)中的英勇斗争。我们将深入分析这些起义的起因、过程、结果以及它们对波兰民族意识的塑造。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波兰的语言、文化和民族认同也从未被压制,反而愈发坚定。 第四篇:重生的希望与二战的创伤——独立复国与烽火岁月的考验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为波兰带来了重生的曙光。本书将生动描绘波兰如何在一战结束后,重新获得独立,并建立起第二共和国。我们将审视新生的波兰在政治、经济和社会重建方面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它在动荡的欧洲局势中所扮演的角色。 然而,平静的日子并未持续太久。本书将以沉痛的心情,描绘1939年纳粹德国和苏联对波兰的入侵,以及由此引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我们将详细阐述波兰军队的英勇抵抗,以及波兰人民在占领期间所遭受的巨大苦难,包括奥斯威辛集中营的暴行、华沙起义的悲壮以及波兰地下国的顽强抵抗。 本书将深入探讨波兰在二战期间的复杂政治局面,包括流亡政府的努力,以及在战争结束后,国家命运如何被大国所左右。我们将分析战后波兰加入东方集团,在共产主义统治下的生活,以及人民对自由的渴望。 第五篇:共产主义下的挣扎与自由的呐喊——团结工会与民主化进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散尽,波兰进入了漫长的共产主义时期。本书将客观地展现这一时期的历史进程。我们将审视苏联对波兰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干预,以及波兰人民在社会主义体制下的生活状况。 本书将重点关注波兰人民为争取自由和民主所进行的持续抗争。我们将详细描绘“六八年五月事件”的爆发,以及“团结工会”的崛起。我们将深入分析“团结工会”如何从一个工会组织,发展成为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最终动摇了共产主义政权的根基。我们将回顾莱赫·瓦文萨等领导人的作用,以及波兰人民通过和平方式实现民主转型的伟大成就。 本书将详细阐述1989年波兰实现民主化改革的进程,包括圆桌会议的召开,自由选举的举行,以及波兰如何成为东欧第一个成功摆脱共产主义统治的国家。我们将审视这一历史性时刻对整个欧洲乃至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 第六篇:重返欧洲与新世纪的展望——融入欧盟与波兰的未来 在赢得了自由与民主之后,波兰开始积极地融入欧洲大家庭。本书将详细描绘波兰加入北约和欧盟的历程,以及这一过程对其国家发展带来的巨大机遇。 我们将审视波兰加入欧盟后,在经济发展、社会转型、文化交流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本书将分析波兰如何利用欧盟的资源,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提升国民生活水平,并在国际舞台上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 同时,本书也将关注波兰在新世纪面临的新挑战,包括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以及波兰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如何保持自身的特色与优势。本书将以开放的视角,展望波兰未来的发展方向,探讨它在全球化时代如何继续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贯穿全书的主题: 本书并非仅仅是事件的堆砌,而是通过历史的视角,深刻挖掘波兰民族的几个核心特质: 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无论是在被瓜分的黑暗岁月,还是在两次世界大战的烽火中,波兰人民从未放弃对自由和独立的追求。这种顽强的生命力是贯穿本书的主线。 多元文化的融合与碰撞: 历史上,波兰曾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这造就了其丰富而独特的文化。本书将展现这种多元文化是如何形成、发展,并在历史进程中产生影响的。 追求自由与民主的坚定信念: 从古老的贵族民主,到19世纪的民族起义,再到20世纪末的民主转型,对自由和民主的渴望始终驱动着波兰人民前进。 在欧洲历史中的独特地位: 作为东西方文明的交汇点,波兰在欧洲历史中扮演着特殊而重要的角色,它的命运与整个欧洲大陆的格局紧密相连。 本书将以严谨的史学态度,结合生动的故事叙述,运用详实的史料和精美的插图(假设),为读者呈现一部全面、深刻、引人入胜的波兰历史。它不仅仅是对过去的追溯,更是对民族精神的致敬,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以及对未来走向的启示。阅读本书,就是踏上一场穿越波兰历史洪流的壮丽远征,触摸那颗跳动在欧洲心脏地带的,充满活力与韧性的民族灵魂。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最近读了《波兰》,嗯,怎么说呢,这本书给我一种意料之外的惊喜。起初我以为它会是一本硬邦邦的历史读物,充斥着枯燥的年代和人名,但事实证明我的想法太片面了。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巧妙,它并没有直接罗列史实,而是通过一些非常生动的故事和人物来折射波兰的历史进程。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一些重要历史事件的描述,作者并没有简单地讲述“发生了什么”,而是深入挖掘了事件背后的原因,以及对普通民众生活产生的真实影响。例如,在描写某个历史时期时,书中穿插了一位普通波兰家庭的生活片段,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挣扎与坚持,这些细节让我感同身受,也让我对那个时代的波兰有了更感性的理解。我感觉作者在文字中注入了非常多的情感,使得冰冷的史实变得温暖而有温度。而且,这本书在结构上也很有趣,它并不是严格按照时间顺序来推进,而是通过一些主题性的章节,将不同时期的事件和人物巧妙地联系起来,形成一种引人入胜的叙事逻辑。我读完后,感觉自己像是经历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旅行,对波兰这个国家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不再是仅仅停留在教科书上的知识。

评分

我最近翻阅了《波兰》,这本书给我的感觉,与其说是一本历史书,不如说更像是一次关于“存在”的哲学探讨。作者没有用宏大叙事的笔触去描绘波兰的伟大,而是选择了一种更加微观、更加细腻的方式,去触及波兰这个民族的灵魂深处。我从中感受到的,是一种强烈的“生命力”和“韧性”。在书的字里行间,我仿佛看到了波兰人民在历史的洪流中,如何在巨大的压力下,努力地“活下去”,并且“活得有尊严”。它不是关于谁征服了谁,也不是关于谁打败了谁,而是关于那些普通人,他们在最艰难的时刻,如何用自己的方式去抵抗遗忘,去守护自己的语言,去传承自己的文化。我被书中那些零散的、却又异常生动的细节所打动。可能是一个村庄在战火中幸存下来的老教堂,可能是几代人传下来的老食谱,也可能是一个孩子在战争阴影下画出的歪歪扭扭的图画。这些微小的片段,汇聚在一起,却构成了一个国家最真实的呼吸。它让我思考,一个国家的真正强大,究竟体现在哪里?是军事力量,还是经济发展?抑或是,那种无论经历多少磨难,都无法被摧毁的,内在的精神力量?这本书,让我对“国家”这个概念,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它不再是冰冷的政治版图,而是无数鲜活生命共同谱写的,一部关于“存在”的史诗。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是《波兰》,但我必须坦诚地说,拿到它的时候,我抱着一种非常复杂的心情。波兰,这个名字本身就承载了太多沉甸甸的历史、战争、 विभाजन、 그리고 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我期待它能如同一幅宏大的历史画卷,徐徐展开,让我得以窥见这个东欧国家的曲折命运。也许会有关于皮苏斯基将军的雄才大略,或是瓦文萨在团结工会中点燃的民主火炬,又或者是肖邦那忧伤而又充满力量的旋律。我猜想,这本书可能会深入挖掘波兰人民如何在一次次的灾难中保持自己的文化认同,如何在夹缝中生存,并最终凤凰涅槃。我想了解的是,那个曾经被吞噬又重新崛起的国度,它的民族性格究竟是如何塑造的?是什么让这个民族在经历如此多的苦难后,依然能够保有如此浓厚的爱国情怀和对自由的渴望?它会是关于政治的波澜壮阔,还是关于文化的源远流长?是关于地理的变迁,还是关于人民的记忆?我内心深处渴望的是一种能够让我“身临其境”的阅读体验,仿佛我正置身于克拉科夫的老城广场,听着广场上的小提琴声,感受着古老建筑的沧桑,又或是漫步在华沙的重建街道,体会那份劫后余生的顽强。我期望这本书能填补我在这方面的知识空白,让我对这个充满魅力的国度有一个更立体、更深刻的认知。

评分

拿到《波兰》这本书的时候,我其实是带着一种“学习”的心态去翻阅的。我一直对东欧的历史和文化抱有浓厚的兴趣,而波兰无疑是这个区域中极具代表性也最富戏剧性的国家之一。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视角,去了解这个国家的过去和现在。我希望能在这本书里找到关于它独特的地缘政治地位如何影响其历史走向的分析,关于它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挣扎与牺牲,关于它在冷战时期的特殊处境,以及它在后冷战时代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我特别关注书中对波兰文化元素的呈现,比如它在文学、艺术、音乐等领域的成就,以及这些文化符号如何承载着波兰人民的民族精神。我希望作者能够不仅仅停留在历史事件的罗列,而是能够挖掘出那些影响深远的文化基因,并解释它们是如何塑造了今天的波兰。我想了解,是什么让波兰人如此热爱自由,又是如何克服了历史的伤痛,重新建立起一个强大的国家?这本书能否带我领略波兰独特的风土人情,感受其人民的热情与坚韧?我的期待是,它能够是一本既有深度又有广度,既能满足我的求知欲,又能引发我情感共鸣的佳作。

评分

说实话,关于《波兰》这本书,我的感受是相当复杂的,因为它触及了我内心深处一些关于民族、关于国家、关于历史最根本的思考。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关于某个地理区域的记述,它更像是一面镜子,折射出人类社会在面对挑战时所展现出的韧性和复杂性。我尤其被书中对“身份认同”的探讨所吸引。波兰,一个在历史上多次被瓜分、被抹杀,却始终能够顽强地保存其民族文化和语言的国家,它的身份认同是如何形成的?是在抵御外敌的过程中被锻造,还是在内部的文化传承中孕育?书中关于这一点的一些描绘,让我对“国家”这个概念有了新的理解,它不再是简单的疆域和政府,而是一种深植于人民心中的集体意识和共同记忆。我一直在思考,在现代社会,当全球化日益加剧,文化边界逐渐模糊时,像波兰这样的国家,如何保持其独特性,同时又能融入世界?这本书并没有提供简单的答案,而是通过大量的案例和分析,引领我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它让我意识到,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力量,对于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是何等重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