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一些传统的公共管理术语与理论似乎失去现实针对性与解释力,中国特色的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需要在这幅波澜壮阔而又错综复杂的现代图景中重新梳理与诠释。如何评价与衡量中国特色的政府治理现代化的发展态势?如何与进俱进地优化政府治理体系?构成该项研究所探讨的两个核心问题。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已构成“四个现代化”之后的“第五个现代化” ,是实现“两个百年”发展目标的根本驱动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既包括科学化与现代化的顶层设计,也包括地方政府主导的地方治理现代化。
《国家战略与政府治理现代化》对政府治理现代化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值得推荐!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已构成“四个现代化”之后的“第五个现代化”。顶层设计与地方政府创新构成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双轮驱动。十八大以来,国家基于顶层设计,规划了一系列国家战略:互联网+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一带一路战略、社会保障战略。各级政府紧密围绕着国家战略,基于区域资源禀赋,推进各具特色的地方政府创新,并通过政策实验与政策评估,形成螺旋上升的制度创新过程。本书基于大数据时代“让数据说话”的理念,通过数据、案例、政策的实证考察,挖掘新时代中国政府治理的内在逻辑,探析政府治理的现代化、科学化与民主化。
章文光 1973年生,湖南澧县人,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政府经济管理、创新管理、低碳管理、投资促进、区域经济等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在《管理世界》、《中国行政管理》、《经济学动态》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专著多部,主持了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软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北京市社科基金及优秀人才等项目。
目 录
前 言 5
第一编 互联网+战略与政府治理现代化 8
第一章 北京在线公共服务的定量测评 9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结构方程模型构建 9
第二节 数据分析 15
第三节 结论与对策建议 19
第二章 地方政府依申请信息公开探讨 22
第一节 核心概念操作化 22
第二节 三重测量:政府依申请信息公开的评估 24
第三节 对策与建议 29
第三章 “互联网+”政策工具的量化分析 34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方法 34
第二节 “互联网+”政策文本编码与统计 37
第三节 “互联网+”政策工具的精致性与组合性 39
第四章 北京融媒体的信息资本与影响力评估 45
第一节 信息网络、融媒体与北京市融媒体建设 45
第二节 北京市属媒体微博:关注分析与交流网络分析 48
第三节 影响力评估与优化 52
第五章 新媒体时代公民参与有序性 56
第一节 理论基础与现实条件 56
第二节 新媒体对公民参与有序性的影响 63
第三节 新媒体时代公民有序参与的对策 77
第二编 新型城镇化战略与政府治理现代化 81
第六章 “流空间”与苏南新型城镇化 82
第一节 “流空间”:新型城镇化的新视角 82
第二节 流空间驱动苏南新型城镇化 86
第七章 城市社区公共安全治理与指标体系构建 93
第一节 城市社区公共安全治理 93
第二节 治理体系指标构建 97
第八章 基于ROXY指数的中国“逆城市化” 104
第一节 文献综述与核心概念 104
第二节 中国“逆城市化”现象的实证解析 111
第九章 协同治理视角下空间规划体系的反思 115
第一节 中国现行规划体系 115
第二节 现行规划体系的探讨和反思 118
第三节 多规合一:空间规划体系的整体架构 122
第三编 一带一路战略与政府治理现代化 128
第十章 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129
第一节 研究方法与数据 129
第二节 少数民族非遗分布与影响因素 132
第十一章 丝绸之路经济带政府门户网站可访问性 141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方法 141
第二节 分析、讨论与发现 145
第三节 结论与政策建议 148
第十二章 中—俄—中亚关系中的跨界河流治理 150
第一节 中——俄——中亚跨界河流利用争端 150
第二节 平台建设:跨界河流争端解决机制 158
第四编 社会保障战略与政府治理现代化 162
第十三章 需求—供给视角下北京住房保障政策分析 163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文献综析 163
第二节 理论视角与研究方法 166
第三节 北京市政策实践:需求——供给与失衡 169
第四节 供给侧制度创新:流动的梯度供应体系 179
第十四章 北京市公共租赁住房后期管理研究 184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方法 184
第二节 理论基础 185
第三节 国内外公租房管理经验 186
第四节 北京市公共租赁住房后期管理:问题及影响因素 189
第五节 公共租赁住房后期管理的对策 204
第十五章 政策网络视阈下中国养老政策变迁 213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分析工具 213
第二节 政策网络理论视角:行动者互动与网络结构 217
第三节 养老政策网络重构 224
第十六章 中国带薪休假制度的反思 226
第一节 中国带薪休假制度 226
第二节 西方带薪休假制度 230
第三节 社会调查与分析 233
第四节 中国带薪休假制度的完善对策 241
参考文献 248
?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国际关系和公共政策的读者,这本书无疑是近期最令我期待的读物之一。我一直认为,一个国家的强大,不仅在于其经济实力或军事力量,更在于其能否制定出符合时代潮流的国家战略,并拥有高效、现代化的政府治理体系来支撑这一切。这本书的标题就直接点明了这两大核心主题,让我对书中可能包含的内容充满了好奇。我希望作者能够深入剖析当前国际格局下的各种挑战与机遇,以及中国在全球舞台上所面临的战略选择。例如,在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国家在人工智能、半导体等关键领域的战略布局是怎样的?在应对气候变化、全球公共卫生危机等跨国性挑战时,国家又将扮演怎样的角色? 更重要的是,“政府治理现代化”这一部分,我期待看到的是对中国政府改革的深度解读。在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背景下,政府如何才能摆脱旧的模式,拥抱新的技术和理念,提升其治理效能?书中是否会探讨如何通过制度创新来优化权力运行,如何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如何构建一个更加公正、高效的司法体系?我特别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说明政府在推进治理现代化过程中,是如何克服困难、取得成就的,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公民的参与和反馈是如何被纳入治理体系的。这本书如果能为我提供一个更宏观、更深入的视角来理解中国国家战略的制定与政府治理的演进,将是非常有价值的。
评分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以为它会是一本严肃的学术著作,但读了几章后,我发现它更像是一场关于国家未来发展方向的深刻对话。作者并没有直接抛出枯燥的理论,而是通过一系列引人入胜的视角,引导读者去思考“国家”这个概念的演变以及政府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我尤其欣赏它在阐述“国家战略”时,没有局限于单一的军事或经济层面,而是将其拓展到文化、科技、生态文明等多个维度,展现出一种更加立体和全面的国家发展观。书中对不同国家在制定和实施战略时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的分析,以及不同战略模式的优劣势对比,都让我受益匪浅。 在“政府治理现代化”方面,我感觉作者触及了非常前沿和关键的问题。它不仅仅是探讨如何让政府部门更有效率,更是关乎如何构建一个更加公平、透明、 responsive(响应式)的治理体系。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深入剖析在数字化浪潮下,政府如何利用技术手段提升治理能力,例如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创新、在风险预警和应急管理方面的提升,以及如何更好地保障公民的权利和参与。书中是否有对不同国家在治理现代化道路上的成功与失败的经验进行比较,并从中提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原则和实践?我希望这本书能为我理解当代政府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一个更广阔的视野。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期待,源于我对国家发展轨迹和治理模式变迁的浓厚兴趣。在当今世界,国家间的竞争与合作日益复杂,对国家战略的判断和政府治理的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本书似乎就抓住了这一核心议题,试图深入剖析“国家战略”是如何被设计和实施的,以及“政府治理现代化”又是如何为战略的成功提供保障的。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国家战略制定过程中,信息搜集、分析、决策和执行的完整流程。尤其是在面对不确定性极高的外部环境时,国家如何能够保持战略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又如何平衡不同利益相关者的诉求,这些都是我非常想了解的。 在“政府治理现代化”方面,我期待书中能够超越对技术手段的简单罗列,而是更深入地探讨治理理念的革新。例如,如何从“全能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型,如何构建一个更加以人为本、以民为中心的治理体系。书中是否会涉及到如何提升政府的透明度,如何加强公民参与,如何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来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一个关于中国政府在治理现代化道路上所进行的深刻变革的全面图景,以及这些变革对国家未来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来一些独特的见解,让我对国家治理的复杂性和重要性有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惊喜,在于它将“国家战略”这个宏大的概念,巧妙地与“政府治理现代化”这个具体的实践路径联系起来。我一直认为,没有有效的治理,再宏伟的国家战略也只是空中楼阁。这本书似乎正是以此为出发点,深入探讨了如何通过不断优化政府的运作机制,来确保国家战略的有效落地和持续推进。书中对战略的制定过程,从目标设定、资源配置,到风险评估和动态调整,都进行了细致的梳理。我尤其关心的是,在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下,国家如何平衡短期利益与长期发展,如何做出具有前瞻性的战略抉择,以及这些战略决策是如何在政府内部层层传递并最终转化为具体的行动的。 在“政府治理现代化”的部分,我最感兴趣的是作者如何阐述政府在信息时代的角色转变。以前我们可能更多地将政府看作是管理者,但现在,随着公民意识的觉醒和信息公开程度的提高,政府需要扮演更多服务者、协调者和赋能者的角色。这本书是否会探讨如何构建更加开放、透明的政府信息公开体系,如何利用技术手段提升公共服务的便捷性和可及性,以及如何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到公共事务的管理中来?我对书中关于如何提升政府的创新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的内容特别好奇,希望能从中获得一些启发,理解政府如何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保持活力和效能。
评分这本书我早就听说了,一直很想找机会拜读一下。我特别关注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以及政府如何不断改革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感觉这本书就像是给一个国家的“总设计师”和“总管家”写的一本操作指南,从宏观的愿景擘画,到微观的制度执行,应该都有涉及。我对其中的“战略”部分尤其感兴趣,比如国家在面对国际竞争、技术革新、资源分配等重大议题时,是如何制定长远规划的?这些战略的背后又蕴含着怎样的逻辑和考量?我希望书中能有深入的案例分析,能够让我看到这些抽象的战略如何在现实中落地,以及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和调整。 此外,“政府治理现代化”这个词也深深吸引了我。在信息爆炸、社会结构日益复杂的今天,传统的政府运作模式显然已经难以应对。我期待书中能够探讨新时期政府在服务型政府建设、提高行政效率、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回应公民需求等方面的创新举措。尤其是在科技赋能的背景下,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如何被运用到政府决策和管理中,以提升治理的精准度和科学性,是我非常想了解的内容。书中是否会分析一些成功的现代化治理案例,并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经验和方法?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深刻的洞察,让我对政府在现代社会中的角色和功能有更全面的认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