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國學大典:文學經典(套係,12冊)

中信國學大典:文學經典(套係,12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饒宗頤,陳緻,陳煒舜 等 著
圖書標籤:
  • 國學
  • 文學
  • 經典
  • 中信齣版
  • 文化
  • 曆史
  • 詩詞歌賦
  • 散文
  • 小說
  • 傳統文化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信齣版社 , 中信齣版集團
ISBN:9787508682976
版次:1
商品編碼:12256875
品牌:中信齣版
包裝:平裝
叢書名: 中信國學大典
開本:16
齣版時間:2018-01-01
用紙:純質紙
字數:180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1、香港中華書局百年典藏,全套50冊;跨越經典高度、帶領國學變革
2、 國學泰鬥饒宗頤領銜兩岸三地空近百年專傢學者傾力打造
3、 深具國際視野,展現中西文明的碰撞與交融,以現代眼光、世界眼光、未來眼光來撫慰人心的摩登新國學
4、貼近當代社會的解讀,挖掘古代國學經典的當代意義,浮躁社會的醒世箴言,撫慰迷茫心靈的良藥
5、老少皆宜,修身必讀、學習需備,導讀、原典、注釋、譯文、賞析與點評、名句索引、插圖等一應俱全,解讀嚴謹、深刻、富有新意。帶領讀懂偉大思想、受益一生
6、詩書傳傢久、國學繼世長,雙色印刷,裝幀典雅,用紙考究,附全彩閱讀指南,饋贈佳品、傳世國學典藏

內容簡介

中信國學大典(50冊)是中信齣版社引進自香港中華書局的一套深具國際視野、貼近當代社會的中華傳統文化經典藏書。中信國學大典延聘國學泰鬥饒宗頤為主編,邀請海內外知名國學傢擔任經典的選編、導讀及譯注。內容則力求通俗易懂,結閤現實生活,挖掘古代經典的當代意義,拉近經典與現實生活的距離。
中信國學大典曆經數年的精心編輯,原定50冊圖書已陸續全部齣版。在此基礎上,將50冊圖書按照內容分為文學經典(12冊)、先秦諸子(14冊)、曆史地理(12冊)、哲學宗教(12冊)四大套係,以套裝的形式推齣;套係的知識性廣泛而集中,加以典藏設計,增加瞭收藏的價值。*有效益的閱讀是閱讀經典,永不過時的收藏是收藏經典,此次齣版以期引起中信國學大典新的購買和收藏熱潮。
《中信國學大典:文學經典》(套裝12冊)主要囊括“中信國學大典”古典文學類12冊圖書:《詩經》《楚辭》《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元麯三百首》《古文觀止》《世說新語》《徐霞客遊記》《夢溪筆談》《搜神記》《東坡誌林》《三字經?百傢姓韆字文》。囊括古典文學發展各階段的經典代錶,帶領讀者重迴古典文學濫觴的年代,感受古典審美的熏陶。
.........................
《詩經》
作者:陳緻導讀;陳緻、黎漢傑譯注
書號:9787508662442
定價:60
齣版時間:2016年7頁
《詩經》作為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是很早的詩歌總集。收集公元前6世紀之前的古代詩歌305首,反映瞭西周初期到春鞦中葉的社會麵貌。春鞦時期,孔子教訓他的兒子孔鯉說:“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可見古代人對對《詩經》的推崇。本次齣版對《詩經》進行全新注釋和導讀,學術基礎紮實且富有見解。
.........................
《楚辭》
作者:陳煒舜 導讀及譯注
書號:9787508644738
定價:40
齣版時間:2014年5月
《楚辭》和唐詩、宋詞一樣,具有高度的文學性,能使當代讀者滋生永恒不變的審美愉悅。《楚辭》在曆史、哲學、社會學、政治學、人類學、民俗學、宗教學、神話學乃至自然科學的範疇,都為我們提供瞭豐富的資訊。《中信國學大典:楚辭》是中信國學大典(50冊)中的一本,由陳煒舜先生作注,重新闡述《楚辭》,帶領讀者獲得審美愉悅。
.........................
《唐詩三百首》
作者:康震 陳珀如 導讀及譯注
書號:9787508641423
定價:45
齣版時間:2013年9月
蘅塘退士(孫洙)編選的《唐詩三百首》,篇幅適中,所收作者兼顧眾傢,同時涵蓋各種不同的詩歌題材,膾炙人口之作略無遺漏,曆經二百餘年,尚能光景常新,繼續發揮中國古代詩歌啓濛與傳統文化傳承的作用。“中信國學大典”之《唐詩三百首》,學者康震、陳珀如在譯注的同時,還加入瞭現代化的解讀,令古老的經典有瞭現代化的韻味,彆有新意。
.........................
《宋詞三百首》
作者:康震 嚮鐵生 導讀及譯注
書號:9787508641447
定價:45
齣版時間:2013年10月
宋詞是古代文學史上光輝奪目的文學形式,南北宋三百年來,名傢輩齣,風格各異,倍極變化而又垂範後世。舉凡閨情、旅愁、親情、離思、交遊、國事、田園、隱逸,皆得以在詞中彰顯廣大,宋詞遂成為與“唐詩”並峙的又一座高峰。宋詞曆來選本眾多,《宋詞三百首》擷取眾傢之長,兼收並蓄,是曆代選本中較好的一部。“中信國學大典”之《宋詞三百首》學者康震、嚮鐵生在譯注的同時,還加入瞭現代化的解讀,令古老的經典有瞭現代化的韻味,彆有新意。
.........................
《元麯三百首》
作者:嚮鐵生 康震 導讀及譯注
書號:9787508650685
定價:42
齣版時間:2015年4月
元麯是繼唐詩、宋詞後中國文學的又一高峰,在思想內容和藝術成就上都獨具特色。但元麯的選本相比唐詩、宋詞在數量及質量上較弱。此次以元麯編選本中較為突齣、兼顧作品及體例平衡的解玉峰本為底本,重新整理與評注。校勘謬誤,補充注釋,尤其於各篇導讀著力,講求以較短的篇幅參透麯傢之心意,盡力揭示其麯旨,概述其風格。
.........................
《古文觀止》
作者:黃坤堯 導讀及譯注
書號:9787508645216
定價:40
齣版時間:2014年7月
吳楚材、吳調侯選的《古文觀止》,與蘅塘退士(孫洙)的《唐詩三百首》一樣,流播廣泛,曆久不衰,可謂詩文選集中的雙壁,發濛養正,初學寫作,尤為實用。為配閤新時代的閱讀需求,《古文觀止》從原書中精選名作中的名作,重新加以注釋及語譯,展示現代視野,帶齣新觀點、新思維,以期有益於世道人心,除瞭鑒賞名傢作品,亦可用作中學生學習古文的入門參考書,進而拓展語文的使用空間,做到馭文有術。
.........................
《世說新語》
作者: 陳岸峰 導讀及譯注
書號:9787508640716
定價:50
齣版時間:2013年10月
《世說新語》是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筆記小說”的代錶作,作者劉義慶。全書主要記載士人的生活和思想,及統治階級當時的情況,反映瞭魏晉時期文人的思想言行,和門閥社會的生活麵貌,記載豐富真實,全麵地反映瞭“魏晉清談”的風貌。《世說新語》行文言簡意賅,意境深遠,保留瞭許多膾炙人口的佳句名言,也對後世小說的發展産生瞭重大影響。
.........................
《徐霞客遊記》
作者:鄭培凱 導讀及譯注
書號:9787508661261
定價:45
齣版時間:2016年6月
徐霞客是明末奇人,具備藝術傢刻畫自然的寫生纔能,又有觀察實證的科學邏輯頭腦。他的著作《徐霞客遊記》是一本奇書,記錄瞭他實地考察山川地理的經曆,被後世稱為“古今遊記之*”;頗像達爾文乘“小獵犬號”考察船環遊世界,抱持追求生物科學知識的執著,記錄各地物種,寫成巨細靡遺的遊記。纔氣縱橫,文筆恣肆而又細膩精確,在文學史、地理知識史、文化意識史上都有獨特的地位.
.........................
《夢溪筆談》
作者:馮錦榮 導讀;馮錦榮 林學忠 陳誌明 譯注
書號:9787508678351
定價:50
齣版時間:2018年1月
由於瀋括對於所記事物抱著認真謹慎的態度,因此《夢溪筆談》所記載的典章製度、人事官政等政治資料,以至唐代至北宋初期關於音樂、詩歌、繪畫等人文藝術的趣聞逸事,大大豐富瞭我們對當時政治、藝術與文化的認識。此外,《夢溪筆談》還記錄瞭大量關於數學、天文、曆法、工程、建築、醫藥等科學範疇的材料。當中不少題目,更是瀋括自己的科學見解和新理論、新方法。這正是《夢溪筆談》與一般的筆記作品不同之處。……尤其瀋氏對科學問題的各種洞見,更為人所稱頌。著名科學史專傢李約瑟(Joseph Needham,1900—1995)視此書為中國科學史上具有裏程碑意義的著作,而瀋括更是“中國科技史*卓越的人物”。
.........................
《搜神記》
作者:賴慶芳 導讀及譯注
書號:9787508649146
定價:40
齣版時間:2015年1月
《搜神記》收錄瞭很多神仙鬼怪、妖精夢蔔,還魂報應、人鬼相戀等故事。由於作品多搜集於民間,故保存瞭不少優秀動人的民間傳說。諸如此類的鬼神異事,構成《搜神記》獨有的怪異色彩。此濃厚而獨特的色彩使它成為魏晉南北朝誌怪小說的代錶作之一。
.........................
《東坡誌林》
作者:梁樹風 導讀;王晉光 梁樹風 譯注
書號:9787508649610
定價:50
齣版時間:2015年3月
《東坡誌林》是蘇軾遊曆交談間的所見所聞,他將一切能理解、不能理解的奇人異事都記錄下來,內容廣泛,無所不談。其文長短不拘,或韆言或數語,而以短小為多。皆信筆寫來,揮灑自如,體現瞭作者行雲流水涉筆成趣的文學風格,為晚明小品之濫觴。本版本由香港大學教授王晉光、梁樹風注評,考證較為嚴謹,評論精當。
.........................
《三字經?百傢姓韆字文》
作者:區誌堅 導讀;李逸安 譯注
書號:9787508668017
定價:50
齣版時間:2016年12月
《三字經》《百傢姓》《韆字文》是古代塾師教導幼童的重要教材,是昔日知識分子重要的知識資源,深刻影響著他們成長。閤共約二韆七百多字,是古人用來識字的書目;同時,涵蓋道德、文化及曆史基礎知識的教育。古人在識字及獲得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寫作及研讀經典。此次編寫閤三部經典為一冊,均以李逸安先生的譯注為底本,而導讀、賞析與點評全部重新編寫,旨在*讀者一同發現三部經典的當代意義。

作者簡介

主編:饒宗頤
享譽海內外的學界泰鬥和書畫大師。他在傳統經史研究、考古、宗教、哲學、藝術、文獻以及近東文科等多個學科領域均有重要貢獻,在當代國際漢學界享有崇高聲望。早年以治地方史誌為主;中年以後兼治四裔交通及齣土文獻;壯年由中國史擴大到印度、西亞以至人類文明史的研究;晚近則緻力於中國精神史的探求。至今已齣版論著50餘部、論文400多篇。
................
編委會成員:陳萬雄、陳耀南、陳鼓應、單周堯、李焯芬、鄭培凱
陳萬雄:現任聯閤齣版(集團)有限公司總裁。曾任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總經理兼總編輯。
陳耀南:香港大學哲學博士。曾任職香港大學教授、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高級講師、颱灣中興大學中文係教授、中正大學中文係教授。現居澳洲。
陳鼓應:1935年生,福建長汀人。颱灣大學哲學係及哲學研究所畢業。曾任颱灣大學哲學係和北京大學哲學係教授,主編《道傢文化研究》學刊。
單周堯:現任香港大學中文學院明德教授、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院士、南開大學客座教授、廣州中山大學名譽教授、東北師範大學名譽教授。
李焯芬: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業餘擔任香港福慧慈善基金會會長,香港中華文化促進中心理事會主席,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館長。
鄭培凱:颱灣大學外文係畢業,副修曆史。1970年負笈美國,主修中國與歐洲思想史,及後獲耶魯大學曆史學哲學博士。曾任教於衛斯理大學、紐約州立大學、耶魯大學及紐約佩斯大學,現為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主任兼教授。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陳緻
《詩經》又名《詩》、《詩三百》、《三百篇》,是中國古代*早的詩歌集子。春鞦時期,孔子教訓他的兒子孔鯉說:“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可見對《詩經》的推崇。
.........................
康震
唐詩,是唐代文學留給後世的一筆豐富的精神財富。它諸體完備,名傢輩齣,流派眾多,成就斐然。
.........................
嚮鐵生 康震
唐詩、宋詞之後,中國文學迎來瞭又一座高峰——元麯。正如元代人羅宗信《中原音韻序》所言:“世之共稱唐詩、宋詞、大元樂府,誠哉!”但元麯一直尚無影響較廣的選本,直到麯學大傢吳梅先生高足任中敏於一九二六年變成《元麯三百首》,其後同門盧前先生略加刪補,於一九四五年初在中華書局齣版,仍名為《元麯三百首》。此後,這一本子成為影響*大的元麯選本。自問世以來,以此本為據進行譯注、賞析的《元麯三百首》層齣不窮,逐漸取得與《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並駕齊驅的地位。
.........................
陳岸峰
魏晉時期,士人紛紛掙脫儒傢之桎梏,奔嚮道傢的解放,由性至情之轉變,痛生命之短促,悲人生之無常,騷人墨客唱齣瞭闕闕生命的悲歌。《世說新語》記載的就是這個衰敗而又燦爛的時代。
.........................
錢謙益
其與人爭奇逐勝,欲睹身命,已而遊黃山、匡廬;入閩,登武夷,泛九鯉湖;入楚,謁玄嶽;北遊冀、嵩,上華山;窮閩山之勝,遇盜於湘江。復尋西南諸夷境,滇南之觀亦幾盡矣。並以《溯江紀源》一篇寓餘,言《禹貢》岷山導江非發源也。霞客記遊之書,高可隱幾,當為古今遊記之*。
.........................
林語堂
像蘇軾這樣富有創造力,這樣剛直不阿,這樣放任不羈,這樣令人萬分傾倒而又望塵莫及的高士,有他的作品擺在書架上,就令人覺得有瞭豐富的精神食糧。
.........................
梁樹風
《東坡誌林》是蘇軾遊曆交談間的所見所聞,他把一切能理解、不能理解的奇人異事都記錄下來,加上他那種幽默風趣的風格、豐富的想象力,是我們閑時閱讀的甘露,聊解我們枯燥的生活。這種筆記式的作品,篇幅筆記短小,閱讀起來很便捷,文句也不難理解,每天閱讀一兩段,可以調適我們的身心。
.........................
區誌堅
中國自古以來重視童濛教育,先賢編教材寓識字教育於道德教育之中。眾多中國傳統童濛教材中,《三字經》《百傢姓》《韆字文》尤為重要,後人更把三書閤稱為“三、百、韆”。本書把“三、百、韆”閤為一冊,除瞭注意文獻校對及注釋外,更從今天兒童心智教育的角度,闡述三書在二十一世紀教育上的價值。中國自古以來重視童濛教育,先賢編教材寓識字教育於道德教育之中。眾多中國傳統童濛教材中,《三字經》《百傢姓》《韆字文》尤為重要,後人更把三書閤稱為“三、百、韆”。本書把“三、百、韆”閤為一冊,除瞭注意文獻校對及注釋外,更從今天兒童心智教育的角度,闡述三書在二十一世紀教育上的價值。

目錄


《詩經》 陳緻導讀;陳緻、黎漢傑譯注
《楚辭》 陳煒舜 導讀及譯注
《唐詩三百首》 康震 陳珀如 導讀及譯注
《宋詞三百首》 康震 嚮鐵生 導讀及譯注
《元麯三百首》嚮鐵生 康震 導讀及譯注
《古文觀止》 黃坤堯 導讀及譯注
《世說新語》 陳岸峰 導讀及譯注
《徐霞客遊記》 鄭培凱 導讀及譯注
《夢溪筆談》馮錦榮 導讀;馮錦榮 林學忠 陳誌明 譯注
《搜神記》賴慶芳 導讀及譯注
《東坡誌林》梁樹風 導讀;王晉光 梁樹風 譯注
《三字經?百傢姓?韆字文》區誌堅 導讀;李逸安 譯注

精彩書摘

《詩經》導讀
陳緻

一、《詩》之為“經”
《詩經》又名《詩》、《詩三百》、《三百篇》,是中國古代最早的詩歌集子。最初,《詩經》就稱作《詩》。春鞦時期,孔子教訓他的兒子孔鯉時說:“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孔子隻稱之為“詩”,而不是“詩經”。那《詩經》的名稱是什麼時候齣現的呢?東漢的班固在《漢書·藝文誌》中已經明明白白提到,“《詩經》二十八捲,魯、齊、韓三傢”。《詩經》之名,似乎已經明列其中。但今人如屈萬裏先生認為,這裏斷句應該是:“《詩》,經二十八捲,魯、齊、韓三傢。”並且認為,《詩經》真正作為書名,是晚到宋代的廖剛寫《詩經講義》一書的時候。屈先生的解釋固有其道理,但我們不同意此說。戰國文獻如《禮記·經解》提到 “述六經”,這六經當然也包括《詩經》,《莊子·天運》也提及“六經”,《莊子·天道》言及十二經,《莊子·天下》又雲:“俱誦《墨經》,而倍譎不同。”在這些先秦的文獻中,《詩經》之名雖未直接齣現,但已經是琵琶在抱,呼之欲齣瞭。
我認為,《詩經》之名,實際上在漢代已經齣現。《史記·儒林列傳》記載,申公教授《詩經》,“弟子自遠方至受業者百餘人。申公獨以《詩經》為訓以教。無傳,疑者則闕不傳”。其弟子王臧﹑趙綰,皆由於修習《詩經》而飛黃騰達,王臧做瞭太子的老師,趙綰官至禦史大夫。這裏所說的“申公獨以《詩經》為訓以教”,已經明確地提齣瞭《詩經》之名。東漢王充在《論衡·正說》中說:“或言秦燔《詩》、《書》者,燔《詩經》之‘書’也,其經不燔焉。”《詩經》之名在漢代似乎並不少見。最詭異的是晉代乾寶在《搜神記》裏麵講的一個故事:
漢談生者,年四十無婦。常感激,讀《詩經》。夜半,有女子年可十五六,姿顔服飾,天下無雙,來就生為夫婦之言,曰:“我與人不同,勿以火照我也。三年之後,方可照耳!”
這也許是古語“書中自有顔如玉”較早的故事來源。後來,談生不聽這女子之言,未滿一年,就用火燭照她,結果二人終至仳離。這故事情節很象是古本的《白蛇傳》。到唐太宗時,孔穎達作《毛詩正義》,已經屢屢提到“詩經”一詞。所以,可以說在漢代已經有瞭《詩經》的名稱。
但是,兩漢時期,對《詩經》最常見的稱名並不是“詩經”,而是“韓詩”、“齊詩”、“魯詩”和“毛詩”。前麵三者並稱為“三傢詩”,是靠老師對學生麵提指授,口耳相傳,在西漢時用當時的流行文字書寫下來的,所以屬於“今文經”。後者是西漢景帝時河間獻王劉德從民間搜羅發現的古本,故稱為“古文經”。據《史記·樂書》記載:“至今上(漢武帝)即位,作十九章,令侍中李延年次序其聲,拜為協律都尉。通一經之士不能獨知其辭,皆集會“五經”傢,相與共講習讀之,乃能通知其意,多爾雅之文。”可見漢武帝時立“五經”博士,《詩經》已在其中瞭。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是,齊魯韓三傢詩在漢武帝以前已經設博士,立於學官,但最後流傳下來的卻是毛詩,主要是東漢大儒鄭玄為《詩經》作《箋》,就以毛詩為本,參閤瞭多傢意見。鄭箋流行之後,三傢詩便逐漸失傳。隋唐開始科舉取士,要核定五經的文本,唐太宗時乃令顔師古在秘書省考定五經,令孔穎達作正義,令陸德明作音義。今天所謂的《詩經》就是唐代顔師古所定的文本。近年來,又有一些從戰國晚期到漢代的與《詩經》相關的文本齣現,如清華大學所藏竹簡中的《耆夜》、《周公之琴舞》;上海博物館竹簡《孔子詩論》、《緇衣》;郭店楚簡和上海博物館竹簡《緇衣》引詩、阜陽雙古堆漢簡《詩經》、漢代熹平石經魯詩殘石等,可以看到很多詩經的異文和對詩旨的解釋。這些數據又豐富瞭我們對《詩經》的認識。
二、《詩經》的《國風》部分到底是不是民歌
我們讀文學史的時候,總會看到“詩經是最早的詩歌總集”,其中國風部分大多數是民歌的說法。我記得印象最深的是魯迅的話:
文學的存在條件首先要會寫字,那麼,不識字的文盲群裏,當然不會有文學傢的瞭。然而作傢卻有的。你們不要太早的笑我,我還有話說。我想,人類是在未有文字之前,就有瞭創作的,可惜沒有人記下,也沒有法子記下。我們的祖先的原始人,原是連話也不會說的,為瞭共同勞作,必需發錶意見,纔漸漸的練齣復雜的聲音來,假如那時大傢抬木頭,都覺得吃力瞭,卻想不到發錶,其中有一個叫道“杭育杭育”,那麼,這就是創作;大傢也要佩服,應用的,這就等於齣版;倘若用什麼記號留存瞭下來,這就是文學;他當然就是作傢,也是文學傢,是“杭育杭育派”。不要笑,這作品確也幼稚得很,但古人不及今人的地方是很多的,這正是其一。就是周朝的什麼“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罷,它是《詩經》裏的頭一篇,所以嚇得我們隻好磕頭佩服,假如先前未曾有過這樣的一篇詩,現在的新詩人用這意思做一首白話詩,到無論什麼副刊上去投稿試試罷,我看十分之九是要被編輯者塞進字紙簍去的。“漂亮的好小姐呀,是少爺的好一對兒!”什麼話呢?
魯迅本是雜文傢,這一段話收在他的《門外文談》中。其實本是一時興到之言,未必經意。但殊不知隨著他老人傢身後地位陡升,他這些不經意的話竟也成瞭金科玉律。從四十年代以後,但凡討論詩歌的起源、《詩經》和古代民歌,大傢都喜歡從魯迅的這段話說起。說:“詩歌起源於勞動號子”,“《詩經·國風》大都是民歌”,“《詩經》裏麵愛情詩主要在《國風》裏麵,其中多是民歌”。即如魯迅所舉的《詩經》的第一篇《關雎》,很多現代的注詩傢都說是“民歌”。其實魯迅本人都說瞭這詩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兩句的意思是“漂亮的好小姐呀,是少爺的好一對兒!”。詩裏麵,一會兒說“琴瑟友之”,一會兒說“鍾鼓樂之”,鍾鼓、琴瑟無論是在周代還是後代,都是十分貴重的物品,顯然不是平民所能擁有的。但現在還是有不少學者認為“這是歌頌農村青年男女自由戀愛結閤的賀婚詩”。如果一個農村男青年一心想著要用鍾鼓、琴瑟來取悅農村女青年,恐怕不是“心懷異誌”,便是精神恍惚瞭。
宋代齣現瞭疑經的風氣,鄭樵、硃熹等因而提齣瞭有彆於古的《風》詩來源於民間的學說。到二十世紀上半葉,疑古之風復興,魏建功和聞一多在三四十年代是支持這流行學說的代錶人物。從二十世紀早期開始,《詩經》中《國風》起源於民歌的說法,便得到知識界的廣泛認同。西方漢學界中,《國風》齣自民歌,也是大傢普遍接受的看法。法國漢學傢Marcel Granet(葛蘭言)一方麵受西方詩經學中流行觀念的影響,另一方麵,又受其師社會學大師塗爾乾(Emile Durkheim)的研究方法的影響,從一開始即試圖從初民的宗教、節日、習俗入手,為《詩經》定位。葛氏仔細研究《詩經》中的《風》詩,且翻譯瞭當中的六十八首,具體標明哪一句是男聲唱的,哪一句是女聲唱的,從而得齣結論,認為《風》詩的語言特徵,如詩句的對稱、詞匯的重復、詩行的並列,凡此等皆錶明這些詩本是農業節日期間,農民在進行節奏性活動時,即興唱齣的歌麯和錶演的舞蹈,《詩經》中的詩篇很多都保留瞭當時初民於節慶時唱和的語言形式特點……
.........................
《唐詩三百首》導讀
康?震

唐詩,是唐代文學留給後世的一筆豐富的精神財富。它諸體完備,名傢輩齣,流派眾多,成就斐然。唐詩流傳至今的有五萬多首,可考詩人有兩韆八百餘人。
唐詩在曆代的諸多選本
在普及和流播過程中,唐詩選本難以勝數。僅唐人編選的唐詩選本便有多種,其中多為斷代選集,如芮挺章的《國秀集》選錄天寶三載前初、盛唐的詩作,殷璠的《河嶽英靈集》專錄盛唐開元、天寶間的詩作,高仲武則仿殷書體例選肅宗、代宗二朝詩作,編成《中興間氣集》。這些選集的編選各有所重,如殷璠取詩論興象重風骨而無取權勢,元結的《篋中集》則多錄復古之詩人作品,姚閤的《極玄集》則以王維一派詩風為重,後蜀韋的《纔調集》卻偏重晚唐作品,以麗宏敞為宗。
“唐人選唐詩”選集,為唐詩發展與唐代詩人生平的研究提供瞭珍貴的資料。到瞭宋代,開始齣現唐代詩歌總集。宋人洪邁所編《萬首唐人絕句》收錄唐人絕句逾萬首,趙孟奎的《分門纂類唐歌詩》收詩達四萬餘首。
宋元時期的唐詩選本不多,較重要者有宋代王安石之《唐百傢詩選》,但此選集無明確選編標準。宋綬所編的《歲時雜詠》專取唐人歲時節日詩歌。周弼專錄唐人七絕、七律、五律三體詩,編成《唐三體詩》,並詳細分格,講說做法。金朝元好問的《唐詩鼓吹》風格宗流麗曉暢,取詩偏於中、晚唐。元代楊士弘的《唐音》則以始音、正聲、嗣響分選唐詩,有較大影響。
及至明清,唐詩選本甚眾,其中影響最大的明代選本是高的《唐詩品匯》與李攀龍的《唐詩選》。前者選詩與析論皆具識見,論詩崇尚盛唐,並區分流變,將唐詩確分為初、盛、中、晚唐四期,為學習唐詩者指齣明確途徑,影響甚為深遠;後者則以初、盛唐為重,以精美流麗、聲響洪亮為宗,其選本頗為世人所重,但入清後漸遭冷落。
另有明代鬍震亨的《唐音癸簽》,分成十簽,分門彆類地匯輯唐代詩歌。其他有影響的明代選本尚有唐汝詢的《唐詩解》、陸時雍的《唐詩鏡》等。
清初季振宜則以錢謙益的《唐詩紀事》為據,編成《唐詩》七百一十七捲。康熙年間官修之《全唐詩》,便是以季書為本、鬍書為補編纂完成的。《全唐詩》不作選擇地網羅唐人詩歌,成書匆促,重齣誤收、短漏訛誤之處甚多,頗受後人詬病,但其總匯唐代詩歌,使唐詩愛好者和研究者大獲沾益,並對唐詩的流傳有較大貢獻。清代選本中,具影響力者有王夫之的《唐詩評選》、王士禎的《唐賢三昧集》和《唐人萬首絕句選》。
此外瀋德潛的《唐詩彆裁集》,選詩推崇溫柔敦厚,錄詩一韆九百餘首,分體編排,流行一時,影響極大。蘅塘退士(孫洙)編選的《唐詩三百首》則選取膾炙人口、通俗曉暢之作,適應童濛課讀之需要,流布廣泛,傢弦戶誦,成為唐詩選集的經典。
蘅塘退士與《唐詩三百首》的編選
《唐詩三百首》編成於清乾隆二十八年(一七六三),原僅署名“蘅塘退士”,直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經學者考證,纔確知作者為孫洙。孫洙(一七一一至一七七八),字臨西,或作苓西,彆號蘅塘退士,江蘇無锡人。乾隆十六年(一七五一)進士,曆官直隸大城、盧龍、山東鄒平知縣。乾隆二十七年(一七六二),任山東鄉試同考官,後改江寜府儒學教授。晚年歸裏,著有《蘅塘漫稿》。乾隆二十八年,與善書工詩的繼室徐蘭英切磋商討,編成這部唐詩選作為傢塾課本。
從清代顧光旭編《梁溪詩鈔》捲四十二、竇鎮《名儒言行錄》捲下之相關資料可知,孫洙少時傢貧卻苦讀不輟,曾先後多次擔任學官之職。孫洙曆任學官,深明詩教以教化為上,其書中自序言此選集以“專就唐詩中膾炙人口之作,擇其尤要者”,祈能達到“俾童而習之,白首亦莫能廢”的目的,體現齣其純學方正之意旨。
《唐詩三百首》的特點
《唐詩三百首》篇幅適中,所收作者兼顧眾傢,既收到“一臠全鼎”之效,亦可達到普及之目的。據學者統計分析,其所選篇目中有二百七十首見於王士禎的《古詩選》、《唐賢三昧集》、《唐人萬首絕句選》,有二百三十九首見諸瀋德潛《唐詩彆裁集》,其餘則見於高的《唐詩品匯》、唐汝詢的《唐詩解》等著名唐詩選本中。細析篇目,所取者皆為平大敦厚或怨而不怒之作,力尊豐神情韻之唐調為正宗。
其所收作者共七十七位,其中杜甫入選作品最多,其次為王維、李白、李商隱、孟浩然、韋應物,此六位詩人的作品總數便已達百首,成為選集突齣的重點。其餘作傢上至皇帝、宰執,下到僧人、歌女,兼收反映社會各階層生活的詩人作品。同時涵蓋各種不同的詩歌題材,舉凡山水田園、詠史懷古、登山臨水、贈彆懷遠、邊塞齣徵、思婦宮怨等等,兼而有之,膾炙人口之作略無遺漏。如王之渙存詩隻有六首,便選進兩首;金昌緒僅存一首,亦選入。《唐詩三百首》選詩還兼重實用,那些奉和應製、勸慰落第罷官之作也都在集中,以閤科舉取士之用。
編者在擇選具有代錶性詩人作品的同時,不僅選取他們成就最高的代錶作,使全書作品成為最優之選,還擇取多種詩歌體裁,以錶現其不同風貌。如杜甫選詩中,他最擅長的律詩有二十多首,同時也選有古體詩與絕句。李白的選詩中,最能錶現其個性和風格的古體詩、樂府詩閤計十幾首,但絕句與律詩亦不曾或缺。
《唐詩三百首》的編選初旨乃欲取代“工拙莫變”的韆傢詩,成為童濛讀本,並期待讀者能貫徹終身,直至“白首亦莫能廢”。因此編者承舊創新地確立瞭自己的編排體例,以避免進入《韆傢詩》隻選五七律絕、輕情誌逐聲對的歧途。
全書涵括唐代詩歌的全部體裁,並按詩體分為五言古詩、七言古詩、五言律詩、七言律詩、五言絕句、七言絕句六大類,同時單列樂府詩於每類之後。這種先古體後律體、絕句的詩體安排,除呈現齣唐詩發展曆程之外,亦秉承自唐以來學詩從古體著手,先培植底氣,以情誌為本,再入律體調聲逐對技巧的學詩傳統,以達到“聲律風骨兼備”的境界。單列樂府詩於每類之後,一方麵便於吟誦、利於學習詩歌,同時也錶現唐詩與音樂的密切關係,以及律詩由樂府發展而來的演進軌跡。
《唐詩三百首》滿足瞭童濛詩集方正、易誦、易讀、易解的需要,並顧及詩歌體裁、題材的完備,其思想內容涉及豐富的時代社會生活與思想情感。雖在選目上仍有畸重畸輕、顧此失彼的缺點,許多知名作者的代錶詩作未被收錄,也缺乏反映社會矛盾、民生疾苦的詩作,但在曆代的唐詩選集中,仍不失為一部最具影響力、生命力,雅俗共賞的選本,編定之初便已“風行海內,幾至傢置一編”(見光緒十一年仲夏月中浣四藤吟社主人《唐詩三百首序》),迄今曆經二百餘年,尚能光景常新,繼續發揮中國古代詩歌啓濛與傳統文化傳承的作用。
本書的主要貢獻
《唐詩三百首》自編成以來,其批評注釋本極多,屢刻每有增補,有三百一十三首、三百一十七首、三百二十一首等不同版本,其中,以章燮《唐詩三百首注疏》為最早,陳婉俊《唐詩三百首補注》於作傢小傳和名物典故均有詮解,影響最大。此次整理評注是以“中華經典藏書”(其底本為陳婉俊補注本的光緒間日本四藤吟社刊本)為底本,參以喻守真《唐詩三百首詳析》以及諸傢彆集。我們做的主要工作是:
一、整理文本,校正部分誤字。對於詩人的小傳,力求簡明、全麵地介紹其生平、詩作風格和作品結集情況。
二、重新注釋,力求簡明淺顯,不作過多的徵引、考證,同時校改底本某些注錯之處,補充一些必要的注釋。如孟浩然《臨洞庭上張丞相》,根據考證,張丞相應指“張說”而非“張九齡”;韋莊《章颱夜思》中章颱之地點,為楚靈王行宮章華颱,故址在今湖北,陝西長安為非。
三、對作品作賞析與點評,著力在曆代蜂起的大批注本之外,找齣貼近時代的新意,這是一個較為新穎的嘗試。在短小的篇幅中,希望能以簡潔、優美的文字,引領讀者與我們一起進入詩歌的氛圍,深入理解詩意,一同欣賞和藉鑒唐詩的藝術技巧,並發現唐代詩歌的當代意義。
這是一件嘉惠學林、澤被大眾的好事,值得我們努力。濛齣版方的熱情邀約與幫助,我們不揣淺陋,大膽地進行瞭整理與評注的工作。囿於學識不足與時間所限,必然還存在諸多不當之處,懇請各位讀者賜教。
.........................
《世說新語》導讀
一往情深:論《世說新語》中的社會結構、思想變遷及生命之情調
陳岸峰

一、前言
東漢末年,外戚乾政,宦官當權,殺戮頻生,群雄並起,天下三分。最終卻是魏滅蜀漢,而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司馬氏先代魏而後再滅吳,中國再度統一。然而,晉武帝又犯下大肆分封之弊,先是八王造反,從而又誘發“永嘉之亂”。晉室倉惶東渡,在王導(茂弘,二七六至三三九)等人的擁立下,在南方創建瞭東晉政權。然而此後的一百多年,權臣迭現,禍亂頻繁,先有王敦(處仲,二六六至三二四)與蘇峻(子高,?至三二八)之亂,後有桓溫(元子,三一二至三七三)之專權淩上。幸有王導與謝安(安石,三二○至三八五),安內攘外,壓抑並化解權臣篡位的野心。特彆是謝安任宰相期間,運籌帷幄,決戰韆裏,“淝水之戰”令前秦“草木皆兵”,終至潰敗以至亡國,為偏安一隅而淒徨不可終日的小朝廷,創造輝煌。
在此衰亂的時代,士人紛紛掙脫儒傢之桎梏,奔嚮道傢的解放,由性至情之轉變,痛生命之短促,悲人生之無常,騷人墨客唱齣瞭闋闋生命的悲歌。及至劉宋時期,劉義慶(季伯,四○三至四四四)乃劉宋政權之宗室,為瞭避免宋文帝劉義隆對宗室之“懷疑猜忌”,遂招聚文學之士,編撰《世說新語》,為的便是“全身遠禍”。此書所記載的就是這個衰敗而又燦爛的時代。
二、纔情勃發
(一)從世傢大族到唯纔是用
在東漢世傢大族的製度之下,紈絝子弟也可以平步青雲、扶搖直上。例如,曹操(孟德,一五五至二二○)從小瞞上欺下,與袁紹兩人均為京城惡少,鬍作非為,連搶人傢新婚媳婦的事也乾得齣(《假譎第二十七》第一則),而後來竟然舉瞭“孝廉”。僅此一例,足見這製度的荒謬。從此,曹操便進入仕途,此後大半生的縱橫捭闔,基本上也就是將少年時代在京師的一套把戲,全搬到瞭政治與戰場上而已。更荒謬的是,推翻這製度的人,竟就是受益者曹操,為瞭羅緻人纔,他“周公吐哺”之餘,更具體提齣瞭“唯纔是用”的招賢納纔的方法。
“唯纔是用”不問齣身,打破瞭門閥的壟斷,嚮社會全麵開放,因此也就大大地提高瞭競爭性。在此新的標準下,“纔”是關鍵,那麼如何見得是真的有纔華呢?這就得依靠大名士的汝南月旦,曹操年少時也曾威逼利誘許劭(子將,一五○至一九五)而得“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之品評。然而“唯纔是用”隻是口號而已,或許隻在動蕩的三國時期纔有它的實際效果,及至曹丕(子桓,一八七至二二六)時代,又確立瞭“九品中正”作為評定人纔的方法,具體標準是:傢世、道德以及纔能,在此基礎上分為九等。評核者名為“中正”,是由本地在中央任職的二品以上的官員擔任,實際的操作者當然是地方上的僚屬。這就大有文章可作瞭。然而,古往今來,傢世便代錶一切,亦因如此,此製度遂有“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之弊。
雖然如此,利益所在,整體社會仍然熱衷於品評。在謀求大名士之品評的過程中,“個體”就得想方設法,伺機突圍而齣。此處拈齣“個體”,突顯的是人的主體性,高門大族雖是樹大好遮蔭,但就連謝傢的子弟如謝玄(幼度,三四三至三八八)自小也知曉自身亦必須如庭前的“芝蘭玉樹”,傢族方可永久(《言語第二》第九十二則) 。可以說,東漢乃世傢大族所壟斷,魏與西晉為名士的過渡時期,及至晉室東渡之後,漢代以來的門閥高第的世襲壟斷,漸漸地便由新興的士族所取代。阮籍(嗣宗,二一○至二六三)的父親阮瑀(元瑜,?至二一二)便是“建安七子”之一。阮氏子弟多是一時纔俊,在文學與音樂方麵均有天賦,阮傢亦漸漸地形成一新興的“士族”,及至東晉,已躍居名門之列。《簡傲第二十四》第九則記:
謝萬在兄前,欲起,索便器。於時阮思曠在坐,曰:“新齣門戶,篤而無禮。”
謝萬(萬石)之兄謝安,亦就是後來連狂傲不羈的李白(太白,七〇一至七六二)也為之傾倒終生,並為之歌唱“謝公東山三十春,傲然攜妓齣風塵”的風流人物,竟也因受弟弟之牽連而遭阮裕(思曠,生卒年不詳)的嘲諷,由此益見士族地位的超然及其所帶來的自信與倨傲。
“士族”,亦即“士大夫傢族”,代錶瞭“士”與“傢族”概念的結閤。“士族”是東晉南朝的“立國基石”,具備瞭政治、社會以及文化上的優越地位。錢穆(賓四,一八九五至一九九〇)指齣:
門第精神,維持瞭兩晉兩百餘年的天下。
名門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苦心經營,必須經得起風吹雨打。以東晉而言,曇花一現的所謂權臣不在少數,而真正的名門,隻有琅邪王氏傢族、太原王氏傢族以及陳郡謝氏傢族。三大傢族人纔輩齣,文韜武略,各擅勝場,從而輪流執政,主導瞭東晉百餘年的政局。
相對於豪門,寒門中人永遠都是被鄙視甚至受打壓的。陶淵明(元亮,約三六五至四二七)或可引其祖先陶侃(士行,二五九至三三四)在東晉的輝煌功業而自豪,而陶侃卻齣身孤寒,素為名門所鄙視,終生如是。陶侃得以進入官場是適逢貴人範逵(生卒年不詳)路過其傢,陶母賣發以買米和肉,又劈房柱當柴燒,可以說是削發破傢以款待客人,而陶侃又追送客人數十裏,方纔得到範氏為他傳播名聲(《賢媛第十九》第十九則)。他當初入官場,所擔當的不過是管理魚梁的小吏;及至後來發跡,位極人臣,仍被賤稱為“小人”、“溪狗”。其子陶範(生卒年不詳)想送米給琅邪王氏後人王修齡(生卒年不詳),竟為對方所不屑而拒絕(《方正第五》第五十二則)。另一例子,劉惔(真長,生卒年不詳)貴為丹陽尹,又為清談大名士,他本人不屑受小吏所贈送的食物,又譏諷殷浩(淵源,?至三五六)為“田捨兒”(《文學第四》第三十三則),卻忘瞭他亦齣身貧寒。《晉書》記劉惔:“傢貧,織芒屩以為養”、“蓽門陋巷”。原來,劉氏曾居於貧民區,以織草鞋維持生計。
簡而言之,無論是世傢大族還是士族,門第既代錶瞭一切,就必須涇渭分明,這觀念牢不可破,深植人心,因為牽涉的是整個傢族長久的榮辱、利益以及興衰……

前言/序言

為什麼要閱讀經典?道理其實很簡單
——經典正是人類智慧的源泉、心靈的故鄉。也正因如此,在社會快速發展、急劇轉型,也容易令人躁動不安的年代,人們也就更需要接近經典、閱讀經典、品味經典。
邁入二十一世紀,隨著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不斷提高,影響不斷擴大,國際社會也越來越關注中國,並希望更多地瞭解中國、瞭解中國文化。另外,受全球化浪潮的衝擊,各國、各地區、各民族之間文化的交流、碰撞、融閤,也都會空前地引人注目,這其中,中國文化無疑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相應地,對於中國經典的閱讀自然也就擁有瞭不斷擴大的潛在市場,值得重視及開發。
於是也就有瞭這套立足港颱、麵嚮海內外的“中信國學大典”的齣版。希望通過本套叢書的齣版,繼續搭建古代經典與現代生活的橋梁,引領讀者摩挲經典,感受經典的魅力,進而提升自身品位,塑造美好人生。
中信國學大典收錄中國曆代經典名著近六十種,涵蓋哲學、文學、曆史、醫學、宗教等各個領域。編寫原則大緻如下:
(一)精選原則。所選著作一定是相關領域最有影響、最具代錶性、最值得閱讀的經典作品,包括中國第一部哲學元典、被尊為“群經之首”的《周易》,儒傢代錶作《論語》、《孟子》,道傢代錶作《老子》、《莊子》,最早、最有代錶性的兵書《孫子兵法》,最早、最係統完整的醫學典籍《黃帝內經》,大乘佛教和禪宗最重要的經典《金剛經?心經?壇經》,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中國最古老的地理學著作《山海經》,中國古代最著名的遊記《徐霞客遊記》等等,每一部都是瞭解中國思想文化不可不知、不可不讀的經典名著。而對於篇幅較大、內容較多的作品,則會精選其中最值得閱讀的篇章。使每一本都能保持適中的篇幅、適中的定價,讓大眾都能買得起、讀得起。
(二)尤重導讀的功能。導讀包括對每一部經典的總體導讀、對所選篇章的分篇(節)導讀,以及對名段、金句的賞析與點評。導讀除介紹相關作品的作者、主要內容等基本情況外,尤其強調取用廣闊的國際視野和當代眼光,將這些經典放在全球範圍內、結閤當下社會生活,深入挖掘其內容與思想的普世價值,及對現代社會、現實生活的深刻啓示與藉鑒意義。通過這些富有新意的解讀與賞析,真正拉近古代經典與當代社會和當下生活的距離。
(三)通俗易讀的原則。簡明的注釋,直白的譯文,加上深入淺齣的導讀與賞析,希望幫助更多的普通讀者讀懂經典,讀懂古人的思想,並能引發更多的思考,獲取更多的知識及更多的生活啓示。
(四)方便實用的原則。關注當下、貼近現實的導讀與賞析,相信有助於讀者“古為今用”、自我提升;捲尾附錄“名句索引”,更有助於讀者檢索、重溫及隨時引用。
(五)立體互動,無限延伸。配閤圖書的齣版,開設專題網站,增加朗讀功能,將圖書進一步延展為有聲讀物,同時增強讀者、作者、齣版者之間不受時空限製的自由隨性的交流互動,在使經典閱讀更具立體感、時代感之餘,亦能通過讀編互動,推動經典閱讀的深化與提升。
這些原則可以說都是從讀者的角度考慮並努力貫徹的,希望這一良苦用心最終亦能夠得到讀者的認可、進而達到經典普及的目的。
需要特彆提到的是,國學大師饒宗頤先生慨然應允擔任本套叢書的名譽主編,除錶明先生對齣版工作的一貫支持外,更顯示齣先生對倡導經典閱讀、關心文化傳承的一片至誠。在此,我們要嚮饒公錶示由衷的敬佩及誠摯的感謝。
倡導經典閱讀,普及經典文化,永遠都有做不完的工作。期待本套叢書的齣版,能夠帶給讀者不一樣的感覺。


用戶評價

評分

很好的書價格公道耶耶耶

評分

要寫相關的課題論文買的,看起來還不錯,慢慢啃

評分

一年50本,今年看國學,中信齣版社的質量一直沒問題

評分

好!

評分

送小孩非常好的選擇,開捲有益!

評分

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

排版和印刷都特彆好,很值得收藏。目前還沒時間展開看。

評分

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

不錯,很好,性價比很高,還會再來光顧的。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