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实训(第二版)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实训(第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程洁红,孔峰 著
图书标签:
  • 环境污染治理
  • 环境工程
  • 实训
  • 污染控制
  • 水污染治理
  • 大气污染治理
  • 固体废物处理
  • 环境监测
  • 生态修复
  • 环境技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303608
版次:2
商品编码:12256397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65
字数:478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本书可供广大从事环境科学研究、环境治理保护工作、环保设备生产企业的科技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参考,也可作为工科院校相关专业师生教学参考书、教材或技术培训用书。
  本书初版自出版以来,受到广大读者朋友的欢迎,充分表明本书是一本内容丰富、深入浅出、图文并茂、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技术指导书籍。 本次全面修订改版,对环境污染治理技术进行了更加全面、系统的介绍,补充了更多内容,实例更丰富,技术更先进、更实用,可操作性更强!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的,综合运用污染治理技术,重点介绍环境污染治理技术技能培养和实验能力应用的简明培训教程。
  第二版修订时对第一版内容进行了大量删减、修正和精炼,如对第一版涉及的固体废弃物的成分分析、渗沥毒性测试、无害化、稳定化、材料化等方面的实验,进行了提炼和删改。另外,还删除了部分操作难度大、无法得知实际效果的实验。全书由四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环境污染治理专业基础实验,侧重于基础实验技能的训练。第二部分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是建立在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对各类专业基础实验项目进行综合,设计了环境监测和三废治理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第三部分为探究性实验,是探索如何提高读者科研能力,为未来科学研究工作奠定基础。第四部分是技能培训,包括污水处理工的技能鉴定培训内容。本书内容实用,既有经典实验项目,也有创新性实验,可操作性强。通过本书学习,可使读者掌握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实际内容,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本书可供广大从事环境科学研究、环境治理保护工作、环保设备生产企业的科技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参考,也可作为工科院校相关专业师生教学参考书、教材或技术培训用书。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NULL

目录

第1章绪论1
1.1目的与任务1
1.2实验教学程序2
1.3实验教学要求2

第一篇专业基础实验
第2章环境分析监测基础实验6
2.1水质监测6
2.1.1水的pH和电导率的测定6
2.1.2悬浮固体和浊度的测定8
2.1.3色度的测定10
2.1.4水的总硬度的测定11
2.1.5水的化学需氧量的测定12
2.1.6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酸性高锰酸钾法15
2.1.7水质总磷、总氮的测定16
2.1.8水中氨氮的测定19
2.1.9水质溶解氧的测定——碘量法23
2.1.10水质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的测定24
2.1.11水质总有机碳(TOC)的测定——燃烧氧化-非分散红外吸收法27
2.1.12水中氟化物的测定——氟离子选择电极法28
2.1.13水中挥发酚类的测定30
2.1.14废水中油的测定33
2.1.15废水中苯系化合物的测定35
2.2大气监测36
2.2.1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36
2.2.2沉降天平法测定粉尘粒径分布38
2.2.3大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40
2.2.4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42
2.2.5大气中一氧化碳的测定——非色散红外吸收法44
2.2.6室内空气污染监测45
2.3固体监测55
2.3.1土壤中镉的测定55
2.3.2土壤中汞的测定56
2.3.3固体废物中铜的测定57
2.3.4固体废物中铬的测定58
2.4环境噪声的物理监测60

第3章环境微生物实验62
3.1环境微生物基础实验62
3.1.1光学显微镜的操作及微生物个体形态的观察62
3.1.2显微镜测微技术64
3.1.3微生物细胞的显微镜直接计数和测量66
3.1.4酵母菌的形态观察67
3.1.5培养基的制备和灭菌68
3.1.6细菌淀粉酶的定性测定71
3.1.7细菌纯种分离、培养和接种技术72
3.1.8细菌的染色和油镜的使用75
3.1.9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比浊法)77
3.1.10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79
3.2环境污染微生物实验81
3.2.1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的测定(分光光度法)81
3.2.2水中细菌总数的测定82
3.2.3水中总大肠菌群的测定——多管发酵法84
3.2.4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纯化、计数与形态观察88

第4章金属分析测试实验90
4.1镍的分析实验90
4.1.1丁二酮肟沉淀重量法90
4.1.2丁二酮肟分光光度法91
4.1.3EDTA滴定法92
4.2铜的分析实验93
4.2.1铜试剂法93
4.2.2碘量法94
4.3锌的分析实验95
4.3.1碘量法95
4.3.2EDTA容量法97
4.4铬的分析实验98
4.4.1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98
4.4.2离子交换实验法99
4.5镉的分析实验101
4.5.1EDTA络合滴定法101
4.5.2双硫腙分光光度法102
4.6铅的分析实验103
4.6.1铬酸铅沉淀-亚铁滴定法104
4.6.2EDTA容量法105
4.7铁的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分析实验106
4.8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107
4.8.1镉的分析实验108
4.8.2铅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109
4.8.3铜、镉、铅、锌等金属元素的测定111

第5章环境污染治理基础实验114
5.1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114
5.1.1沉淀与澄清114
5.1.2过滤实验121
5.1.3城市污泥(活性污泥)实验126
5.1.4加压溶气气浮实验137
5.1.5曝气设备清水充氧性能测定实验140
5.1.6氧化沟实验144
5.1.7离子交换实验146
5.1.8活性炭吸附实验148
5.1.9纳滤与反渗透实验152
5.1.10恒压膜过滤实验156
5.2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160
5.2.1除尘性能测定实验160
5.2.2油烟净化器性能测定166
5.2.3催化转化法去除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168
5.3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实验169
5.3.1固体废物的破碎实验170
5.3.2固体废物的压实实验172
5.3.3固体废渣渗沥模型试验175

第二篇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第6章环境监测综合性、设计性实验179
6.1校园河水中的生物检测与评价实验179
6.2校园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实验181
6.3水果、蔬菜、谷类中有机磷农药的多残留的测定——气相色谱法182

第7章三废治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184
7.1耗氧速率的测定及废水可生化性与毒性的评价184
7.2废水可生化性综合性实验186
7.3间歇式活性污泥法实验189
7.4自动控制废水生化处理组合工艺模拟实验191
7.5厌氧消化处理工艺实验192
7.6城市污泥好氧消化处理工艺实验193
7.7城市污泥中Cu、Zn和Ni的测定(FAAS法)194
7.8城市垃圾固体废物组成的测定195
7.9垃圾性能测定分析197
7.10垃圾渗滤液综合处理实验198
7.11膜分离水质净化实验199

第三篇探究性实验
第8章三废处理探究性实验204
8.1光催化法处理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工业废水实验204
8.2电凝聚气浮和电化学法处理有机污染物实验206
8.3化学实验室有毒有害废水无害化处理207
8.4城市污泥的处理与综合利用实验207
8.5有机垃圾厌氧生物制气探究性实验210
8.6电镀污泥的电解法回收铜实验212
8.7固体废物热解法制备活性炭实验213
8.8工业废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测定215
8.9焚烧处理有害固体废弃物及分析216
8.10有机固体沼渣肥分评价217

第四篇技能培训
第9章污水处理工职业技能培训220
9.1概述220
9.2污废水处理工职业技能鉴定规范220
9.2.1鉴定要求221
9.2.2鉴定内容222
9.2.3附录习题229
9.3三废处理工职业技能鉴定规范245
9.3.1鉴定要求245
9.3.2鉴定内容246
9.3.3附录习题262

参考文献265

前言/序言

前言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实训》一书于2012年4月出版以来,受到广大读者的关注,读者反映较好,充分表明这是一本内容丰富、深入浅出、图文并茂、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工程技术书籍,也是一本实用而简明的环境工程专业实验参考书籍。
但是在第一版出版后的近5年时间里,我国不仅环境污染治理技术水平发展很快,不断有新技术、新方法出现,而且环境工程专业领域的实验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之中。此外,近年来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以及正在开展的专业评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等活动,都进一步促进了实验教学的改革,从原来的验证性实验逐步发展成为以实验项目为主的多元化、多层次的教学实验。
因此,为了适应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实践的新要求,笔者对第一版进行了修订,对一些内容进行了修改和调整。主要修改内容如下。
由于第一版中有些内容过于繁复,不够精练,并且包括了一些重复性的理论知识介绍,也存在少量疏漏,第二版修订时中将这些内容进行删减、修正和精练。第二版对第一版涉及的固体废弃物的成分分析、渗沥毒性测试、害化、稳定化、材料化等方面的实验,进行了提炼和删改,同时删除了第10章内容,因该部分内容涵盖在环境工程本科专业课程中。另外,还删除了部分操作难度大、法得知实际效果的实验,如“垃圾渗滤液的污染物在包气带中的迁移” 的探究性实验等内容。
全书由程洁红和孔峰编著,感谢江苏理工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的蒋莉、高永、陈娴、路娟娟等对本书编写给予的帮助。全书由程洁红负责统稿和定稿,程洁红、孔峰、陈娴负责校对。本书第二版的出版获得了江苏理工学院环境工程校重点学科资助。
由于笔者水平和经验有限,本书仍有不足之处,热忱希望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编著者
2017年8月

第一版前言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导致环境污染现象加剧,水、气、声、固四方面的环境污染物不断翻新,新的环境污染问题不断出现,对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人才提出更高、更新要求,因此,社会越来越需要具有较强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能针对环境污染问题,综合运用污染治理技术,确定环境污染治理工艺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而目前大多数验证性实验已经不能满足当前人才培养的最新要求。
环境工程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科,该专业的主干课程如《环境监测》、《环境微生物学》、《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等课程都必须开设实验。目前还没有一本将以上课程实验融合在一起的实验教程。现有的与环境工程专业有关的实验教材或书籍,又大多以常规、验证性实验为主,而编入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及更深入的研究性、探索性实验内容的简明实验教程并不多见。
目前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已经比较完善,每年需要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的人数不断增加,环保行业大部分要求从业人员拥有职业资格证书。在上述情况下,编者总结了多年教学和实践经验,在长年从事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和培训工作基础上,组织一线人员编写了这本《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实训》简明教程。
本书以循序渐进为主,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环境污染治理专业基础实验,包括环境分析监测基础实验、环境微生物实验、金属分析测试实验和环境污染治理基础实验。专业基础实验为验证性实验,侧重于基础实验技能的训练。第二部分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是建立在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对各类专业基础实验项目进行综合,设计了环境监测和三废治理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第三部分为探究性实验,是将编者部分成熟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项目,使读者接触环境工程领域的研究前沿,提高读者科研能力,为未来科学研究工作奠定基础。第四部分是技能培训,包括污水处理工和三废处理工两个工种的技能鉴定培训内容。
本书的特点是符合环境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内容实用,由浅入深,从专业基础到应用,既有经典实验项目,也有创新性实验,可操作性强。通过本书学习,可使读者掌握环境污染治理技术的使用方法,并能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本书可供广大从事环境科学研究、环境治理保护工作、环保设备生产企业的科技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参考,也可作为工科院校相关专业师生教学参考书、教材或技术培训用书。
全书由程洁红和孔峰任主编、副主编,参加本书编写的教师还有蒋莉、高永、陈娴、路娟娟,由程洁红负责统稿和定稿,程洁红、孔峰、陈娴负责校对。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上海交通大学朱南文教授和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周全法教授的热心指导,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由于编者时间有限,书中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同行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不吝指教,提出宝贵意见。
编者
2012年2月
城市可持续发展与绿色基础设施建设 内容概要: 本书聚焦于当前全球城市发展所面临的核心挑战——如何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并系统阐述了绿色基础设施(Green Infrastructure, GI)的规划、设计、实施与效益评估。全书以提升城市韧性、改善人居环境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为指导思想,深入剖析了从宏观政策制定到微观工程实践的各个环节。 第一部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与政策框架 本部分首先界定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并梳理了其在国际(如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SDGs)和国内相关规划体系中的地位。重点探讨了城市化对资源、环境和社会结构带来的压力,并引入了“紧凑型城市”、“生态城市”和“海绵城市”等先进理念作为理论支撑。 1.1 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承载力分析: 详细分析了城市水资源短缺、热岛效应加剧、非点源污染负荷增长等关键环境问题,并引入了生态足迹和环境容量的概念模型,为后续的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提供问题导向。 1.2 绿色发展政策与法规体系: 梳理了我国在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红线划定、绿色建筑标准等方面的最新政策导向。探讨了如何通过政策激励(如税收减免、绿色信贷)来推动城市发展模式的转型。 1.3 韧性城市与气候适应性规划: 深入阐述了气候变化背景下,城市如何通过系统性规划增强抵御极端天气事件(如洪涝、干旱)的能力。韧性规划不再是孤立的防灾工程,而是与生态系统服务紧密结合的系统工程。 第二部分:绿色基础设施的系统规划与设计原理 本部分是全书的核心,详细介绍了绿色基础设施的类型、功能定位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多尺度应用策略。强调GI不仅是景观美化,更是提供关键生态系统服务的关键技术手段。 2.1 绿色基础设施的功能分类与生态服务价值: 将GI划分为蓝脉络(水系统)、绿脉络(植被系统)和灰绿结合系统。重点量化了不同GI单元(如屋顶绿化、下凹式绿地、人工湿地)在涵养水源、净化空气、调节微气候和增强生物多样性方面的服务价值,并引入了基于价值评估的决策支持方法。 2.2 基于流域尺度的蓝脉络规划: 详细阐述了如何构建城市水文响应系统。内容涵盖: 雨洪管理规划: 从源头削减、过程控制到末端利用的全链条管理思路。 生态廊道与连续性设计: 如何保障城市水体和湿地的连通性,以维持水生生物栖息地和水质自净能力。 低影响开发(LID)技术选型与布局优化: 针对不同地表条件(高密度区、开放空间)选择最适宜的LID措施,如透水铺装、生物滞留设施的设计参数与施工要点。 2.3 垂直与水平绿化策略(绿脉络): 探讨了城市立体绿化(墙面、屋顶)在增加城市绿量、降低建筑能耗中的作用。内容包括: 屋顶绿化系统的结构设计与植物选择: 重点关注轻量化、耐旱性及长期养护管理要求。 城市公园与口袋公园的生态功能最大化: 不仅关注休憩功能,更关注其作为城市通风廊道和微气候调节器的作用。 第三部分:绿色基础设施的实施、运营与监测评估 成功实施绿色基础设施需要跨学科的协作与精细化的工程管理。本部分关注从设计蓝图到实际运行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3.1 灰水系统与绿建集成技术: 探讨了如何将传统“灰色”工程(如管网、泵站)与“绿色”技术进行高效耦合,实现系统协同增效。内容包括雨污分流改造中的绿色技术渗透、中水回用系统与景观绿化的集成设计。 3.2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与风险管理: 针对绿色基础设施的特殊性(如土壤改良、植被成活率),提出了关键节点的质量验收标准。特别强调了在复杂城市地质条件下的施工技术保障措施。 3.3 长期监测与绩效评估方法: 介绍了利用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传感器网络对绿色基础设施的实际运行效果进行实时监测的技术手段。评估指标不仅包括水量削减率、水质改善率,更涵盖了生物多样性指数、居民感知满意度等社会生态指标。 3.4 投融资模式与社会参与机制: 探讨了绿色基础设施项目可持续运营的经济可行性。内容涉及公私合营(PPP)模式在生态项目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社区共建、志愿者服务等机制,提升市民对绿色空间的认同感和维护积极性。 第四部分:案例分析与未来展望 本部分通过分析国内外成功和具有挑战性的绿色基础设施项目,总结实践经验。案例覆盖了从大型流域修复到小型社区改造的多个尺度。最后展望了未来城市建设中,人工智能、大数据在优化GI网络布局和管理中的应用前景,强调了技术创新对实现更高水平城市生态韧性的关键作用。 目标读者: 城市规划师、景观设计师、土木工程师、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政府规划与管理部门的专业人员以及关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人士。 本书特点: 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既有坚实的生态学和水文原理支撑,又提供了大量可操作的设计参数和施工要点。 系统性视角: 强调GI是多功能、多尺度的网络系统,而非孤立的工程点。 面向未来: 关注气候变化适应和数字化管理技术在城市生态建设中的应用。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真是让我眼前一亮!作为一名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书籍,而《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实训(第二版)》恰好满足了我的需求。初翻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就是它清晰的结构和丰富的案例。书中对于各类环境污染(水、气、土壤)的治理技术讲解得十分透彻,不仅有原理性的阐述,更重要的是,每一个技术点都配有详实的实训指导。这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大量实践操作的学生来说,简直是福音。 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水污染治理的部分,从物理、化学到生物处理的各种技术,介绍得细致入微。书中不仅列举了各种处理工艺的优缺点、适用范围,还提供了详细的实验步骤、仪器设备要求以及数据分析方法。这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理论知识,并且能够自己动手去尝试,去验证。不像有些书,光讲理论,一到实操就变得含糊不清,让人无从下手。这本书的实训部分,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在手把手地教导,让我这种初学者也能快速上手,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评分

作为一名有着一定从业经验的工程师,我一直都在寻找能够不断更新知识库,并且提供实用解决方案的书籍。《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实训(第二版)》这本书,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到位。它不仅涵盖了传统的、成熟的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也对一些新兴的、具有颠覆性的技术进行了介绍,并且给出了非常详实的实训指导。 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不同污染源和不同治理对象的分类讲解。比如,在处理工业废水的部分,书中就详细区分了不同行业的废水特性,并针对性地介绍了相应的处理工艺。这对于我们实际工程中遇到的复杂问题,提供了非常直接的参考。而且,书中提供的实训内容,不只是简单的理论模拟,而是包含了从样品采集、前处理到仪器操作、数据分析的完整流程,这对于指导现场技术人员的实际操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评分

老实说,我对环保技术类书籍的要求很高,希望它们既要有前沿性,又能贴合实际。而《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实训(第二版)》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出色。它没有停留在陈旧的理论上,而是紧跟最新的技术发展趋势,介绍了许多新兴的治理技术,比如膜技术、高级氧化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以及生物修复技术在土壤污染治理中的潜力。这些内容让我看到了环境治理的未来方向,也激发了我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兴趣。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在介绍每一种技术时,都不仅仅是罗列名词,而是会深入剖析其作用机理,并将其置于具体的污染场景下进行讨论。例如,在讲解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时,书中详细比较了固化/稳定化、提取、钝化等多种方法的原理、优缺点以及适用性,并且还提供了相应的实训案例,让我们能够通过实验来验证这些方法的有效性。这种“学以致用”的设计,大大提升了学习的效率和乐趣。

评分

对于许多想要了解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但又缺乏实践经验的人来说,《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实训(第二版)》这本书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学习平台。它在理论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都做得很好,但更重要的是,它将这些理论知识落地,通过详细的实训环节,让读者能够亲身感受到治理过程的每一个细节。 我最喜欢的是书中关于固废处理的部分。从垃圾的分类收集,到填埋、焚烧、生化处理等多种处置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再到最后的资源化利用,书中都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介绍。而且,它还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实际操作的指导,比如如何进行垃圾成分的分析,如何设计简易的固废堆肥试验,如何评估不同处置方案的环境影响等等。这些内容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固废处理的复杂性,更能培养我们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分

读这本书的体验,就像是进行了一次沉浸式的环境治理之旅。它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本操作手册,一本工具箱。书中的图文并茂,大量的示意图、流程图以及实景照片,让复杂的治理过程变得一目了然。当我看到书中关于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的介绍时,那种立体感扑面而来。无论是烟气脱硫、脱硝,还是VOCs的治理,书中都提供了多种技术方案,并且深入分析了它们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效果和经济性考量。 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非常关注实际工程中的一些细节问题,比如设备选型、运行参数的优化、故障诊断以及维护保养等。这部分内容对于即将进入职场的我来说,价值千金。我曾经在实习中遇到过一些技术难题,当时摸索了很久,如果早点看到这本书,可能就能事半功倍了。书中强调的“实训”,不仅仅是实验室里的模拟,更是对真实工程环境的模拟,让我提前感受到了现场的挑战和乐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