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新闻评论教程(第2版)》在第1版的基础上修订幅度较大:一是在更新案例作品的同时,又增加了不少新案例,使全书案例达到160多个;二是迸一步增强了论证的内容;三是增加了博客、微博、电视评论在文体写作、表现形态、语言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内容。
《新闻评论教程(第2版)》体例新颖,案例丰富,点评精彩。作者不仅是高校新闻评论教学一线的学者,还曾做过多年的媒体评论员、时评专栏作家,积累了丰富的新闻评论写作经验和教学案例。全书在系统全面阐述新闻评论的基本理论、写作规律和操作规范的同时,配插了大量的案例和案例评析,有利于系统训练新闻评论实战写作和编辑能力。
《新闻评论教程(第2版)》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全书既反映了近代以来我国新闻评论形式演变的基本趋势,也反映了近十余年来当代中国新闻评论迅猛发展的崭新图景。
《新闻评论教程(第2版)》还在社论、言论版、述评等多个重要章节中,通过对中外新闻评论不同的操作规范、表达方式的对比,为学习者提供了开阔的知识视野。
《新闻评论教程(第2版)》既可作为高校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等专业本科、研究生教材,也可供新闻从业人员学习参考。
目录
第一章 新闻评论的传播、思维和表达特点
第一节 新闻评论的传播特点
一、新闻评论所满足的社会需求
二、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区别
三、从多个要素看新闻评论的传播特点
第二节 新闻评论的思维和表达的特点
一、集中
二、连贯
三、有效率
第二章 新闻评论中的观点
第一节 观点的认识特征和表达特征
一、观点作为对事实的认识
二、观点表现为对事实的判断
三、评论中观点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评论观点中不同的判断类型
一、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
二、具体判断与普遍性判断
第三节 论点的要求
一、认识层面
二、表现层面
第三章 新闻评论中的叙事因素
第一节 新闻评论中叙事的特点
第二节 新闻评论的由头和评论对象
一、由头
二、评论的对象
第三节 新闻评论中的论据
一、论据的来源
二、论据的要求
第四节 新闻事实的积累与利用
第五节 新闻评论中的叙事方法
一、叙事的效率
二、叙事的策略
第四章 新闻评论中的论证
第一节 论证的作用和当代意义
一、论证的作用
二、论证对于当代新闻评论的意义
第二节 形式逻辑的论证规则与方法
一、逻辑及其推理类型
二、演绎推理的运用
三、归纳推理的运用
四、类比推理的运用
五、运用归谬法进行反驳
第三节 非形式逻辑的论证方法
一、征兆关系推理
二、喻证法
第五章 新闻评论的结构与节奏
第一节 新闻评论结构的特点
一、新闻评论结构的效率性
二、新闻评论结构的论证性
第二节 新闻评论的开头与结尾
一、开头
二、结尾
第三节 新闻评论论证部分的结构
一、并列结构
二、递进结构
第四节 新闻评论的节奏
第六章 新闻评论的选题
第一节 选题的性质与过程
一、选题的对象是要评论的事件或问题
二、选题的过程是一个价值判断的过程
……
第七章 新闻评论的标题
第八章 新闻评论的语言和风格
第九章 社论
第十章 言论版
第十一章 新闻述评
第十二章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
第十三章 网络新闻评论
第十四章 新闻评论的伦理
第二版修订说明
致谢
参考书目
本书案例索引
精彩书摘
《新闻评论教程(第2版)》:
第一节 新闻评论中叙事的特点
在新闻评论中,除了作者的观点之外,还会有一些叙事性因素。比如,对作者所要评论的新闻事实的陈述,以及作者为支持自己的观点所引用的其他来源的事实材料。
“评论中的叙事,也有两种,一是叙述具体事实,一是转述他人的见闻或见解。也就是说,引用他人的说法或议论,是‘叙’而不是‘议’;因为这些说法或议论,也是外在于评论主体的客观存在。”
新闻评论中的叙事性因素与新闻报道中的叙事性因素相比,有这样几点不同:
第一,它们是为作者表达自己的观点服务的,本身并没有独立的作用。比如,选择哪一个新闻事实来陈述,并不是因为作者认为这一新闻事实有让读者了解的新闻价值,而是因为作者对这一新闻事实有自己的看法。
第二,新闻评论中的叙事性因素,不一定都具有新闻性。比如,作者用来支持自己观点的论据材料,就可能是以往的事实材料,甚至是历史材料。而新闻报道,一般不会包含过去的事实。
比如,2010年4月10日,波兰总统卡钦斯基赶赴俄国参加纪念卡廷惨案70周年的纪念活动,途中在俄国境内飞机失事身亡。几天后,在4月17日的《北京青年报》上,登载了一篇国际问题专家周庆安的评论《死亡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文中用较大的篇幅回溯了70年前的卡廷惨案-2万多名波兰人在苏联境内被杀害。作者之所以用较大篇幅回溯历史,不仅是因为它反映了苏联与波兰在历史上曾有着不同寻常的紧张的、不信任的国家关系,这可以帮助人们理解波、俄两国关系;还因为,正如卡廷惨案作为一个影响两国关系的历史遗案需要当事国家坦诚地展示真相一样,当前的新闻事件卡钦斯基坠机作为又一个引发疑问的事件,也需要当事国家本着坦诚的态度小心处理。
第三,新闻评论中的叙事性因素,无论新旧、简繁,也无论具体起着什么作用,它们之间应当具有认识上的相关性。这是因为它们都为表达作者的观点服务。而新闻报道中涉及的不同的事实因素,虽然可能具有空间、时间上的相关性,却不一定具有、也不一定能保证在认识上的相关性。这是因为,一篇报道可能对于读者具有认识性,但提供报道的作者却没有、也不应该在报道中有一个统摄所有事实的观点,他也不是(不应)以这样一个观点来选择事实的。这意味着,新闻评论中的叙事性因素,其选择性更强一些,它们在作品中一定要“有用”;而新闻报道中的叙事性因素,作者虽然对其新闻价值大小不同有所判断,但只是根据其新闻价值的大小,按篇幅允许的可能性,做简单的弃取。
第四,正因为新闻评论中的叙事性因素是为表达观点服务的,因而这些叙事性内容并不像新闻报道中那样完整、全面,它们往往是作者在全部事实中选取与自己观点相关的一个方面,而放弃无关的其他方面。评论中陈述事实所使用的语言,概括性比较强,用字节省,不会像报道中那样详细。
第五,新闻评论中的叙事语言,不要求像新闻报道那样的客观中立。这是因为,新闻评论本身就是有着作者自己观点倾向的文本,在不歪曲、隐瞒事实的前提下,作者可以通过运用对事实的语言陈述方式表现出自己的倾向,并影响读者。
学者来炯认为:“评论中的叙述不同于消息、报道类篇章那样强调客观性、事实性和完整性,而是一种掺杂了个人主观看法的简要叙述,同时叙述的方式、叙述的视角和叙述的重点都是根据论证的需要而选择的。”
因此,评论中的叙事,允许通过使用一般在报道中不使用的修辞方法注入评价性因素。比如学者陈明瑶谈到的“数据级差表达”和“语气附加语”:
能大则大,能小则小,以使本身真实客观的数据尽可能表现出强烈的对比,增加读者的意外感。小的数字如:2岁、一个咳嗽、3岁、不到一周、一个月,而大的数字如:1000多元、1500多元、一大半药、10万元、八九千元。级差表达可使大小对比鲜明,除此之外,作者还常常调用清晰化与模糊化策略来表达自己的态度,如:不到一周、一大半,期待通过模糊化数据来深化读者的震惊感。
“没想到一个‘咳嗽’竟花去了1000多元!”这里的“没想到”和“竟”属于语气附加语,也属于评价系统中的反期待介入方法。
……
前言/序言
近年来中国新闻评论的迅猛发展,不仅为新闻评论的教学和教材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而且使我们有可能在比以前更为开阔的认识结构中,更深刻地把握新闻评论的规律。
其中一个深刻的变化就是:当代社会公众运用媒体表达观点的广度和深度,以及观点表达的丰富形式,已经突破了“新闻评论”这个传统的文体概念和教学体系原来所涵盖的范围——作为职业新闻工作者业务技能的范围。
由此,我们似乎应该以更为开阔的眼光和标准看待新闻评论,把它看作任何人运用新闻媒体就公共议题表达观点的形式。当然,这些观点的表达肯定还要满足大众传播的一些要求。比如,表达效率方面的要求,以及应和大众媒体传播节奏和受众期待的要求。
不管怎样说,丰富的形态和开阔的视野,会使我们的认识超越以往新闻评论具体的文体界线,从而更多地关注在大众传播条件下意见表达的一般规律,比如,说服的动机、手段和效果。
因此,在这样一个总体认识之上,新闻评论课程的教学目标应当是:提高人们在媒体中观点表达的效率,优化人们在媒体中观点交流的效果。
所谓提高人们在媒体中观点表达的效率,至少包括:提高观点表达的明晰性和易读性,尽可能减少误解,掌握一定的修辞技术,以追求较好的阅读和记忆效果。
所谓优化人们在媒体中观点交流的效果,至少应当包括: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减少逻辑谬误导致的无效交流,增强说服效果,建立评价论证力的共识。
但是,对于新闻评论教材来说,仍然有其自身要面对的基本任务和基本问题。基本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掌握观点表达的规律,形成观点表达的能力。基本问题就是:如何更有效率地把新闻评论的写作素养和能力“教出来”。
新闻评论教学和教材本身需要做出的努力,就是从教师的理性认识向学生的素养、能力的转化。这既需要在教材的编写中以生动的写作实例来说明评论写作的一般规律,也需要教材编写的逻辑尽可能接近学生学习心理的发生、演变过程。
新闻评论教程(第2版)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