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水处理工程(第三版)

废水处理工程(第三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戴友芝,肖利平,唐受印 等 编
图书标签:
  • 废水处理
  • 工程
  • 环境工程
  • 水处理
  • 环境科学
  • 化学工程
  • 工业废水
  • 城镇污水
  • 处理技术
  • 第三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81517
版次:3
商品编码:12209288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14
字数:695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可作为高等学校环境工程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及研究生教材,也供给水排水专业教学使用和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废水处理工程》(第二版)自出版至今已有12年。12年来,水处理的理论和技术都在不断发展,为保持本书的新颖性,《废水处理工程》(第三版)在(第二版)的基础上进行了较大的修改和补充。本书从废水处理工程的单元方法入手,系统介绍了各单元处理方法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设计计算、操作管理及应用等,重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阐述,注意吸收近年来水处理理论和技术等领域的新进展。第三版内容适合目前高等院校环境工程专业、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的师生使用,亦适合给水排水专业教学使用和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介绍了各种水处理单元技术方法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设计计算、管理及应用等。全书共分十九章,内容包括总论、筛滤与调节、混凝、沉淀与上浮、深层过滤、化学处理、吸附、离子交换、膜分离、其他相转移分离法、循环冷却水处理、废水生物处理理论基础、好氧活性污泥法、好氧生物膜法、厌氧生物处理、生物脱氮除磷、人工生态处理、污泥处理与处置、废水处理厂设计。
本书重视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的阐述,注重吸收废水处理的新理论和新技术,同时理论联系实际,用工程观点分析问题,可作为高等学校环境工程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及研究生教材,也供给水排水专业教学使用和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作者简介

戴友芝,湘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湘潭人,环境科学与工程湖南省重点学科负责人,湘潭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硕士点负责人,湖南省教育厅精品课程《水污染控制工程》负责人。

主要研究方向:水与废水处理新技术。近几年主持国家科技项目6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科基金2项,主持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 “十一五”增补课题子课题1项,主持国家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子课题1项;主持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 “十一五”2个子课题中的主要任务;主持省级科技和教改重点项目4项,其中主持湖南省科技厅重点项目1项,主持湖南省教育厅教改重点项目1项 ,主持湖南省高校创新平台开放基金项目1项,主持湖南省自然科学湘潭联合基金1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废水性质与污染指标1
第二节废水出路与水质标准5
第三节废水处理方法综述9
思考题与习题11
第二章筛滤与调节
第一节筛滤12
第二节调节16
思考题与习题18
第三章混凝
第一节混凝的基本原理19
第二节混凝剂与助凝剂21
第三节影响混凝的因素25
第四节混凝工艺与设备26
思考题与习题31
第四章沉淀与上浮
第一节沉淀的基本理论33
第二节沉砂池41
第三节沉淀池45
第四节隔油池54
第五节气浮池56
思考题与习题62
第五章深层过滤
第一节普通快滤池的构造64
第二节过滤理论73
第三节快滤池的运行77
第四节快滤池的设计81
第五节其他滤池83
思考题与习题87
第六章化学处理
第一节中和法88
第二节化学沉淀法91
第三节化学氧化还原法96
第四节电解114
思考题与习题121
第七章吸附
第一节吸附的基本理论122
第二节吸附剂及其再生130
第三节吸附工艺与设计134
第四节吸附法的应用142
思考题与习题143
第八章离子交换
第一节离子交换剂144
第二节离子交换的基本理论148
第三节离子交换工艺150
第四节离子交换设备及计算155
思考题与习题157
第九章膜分离
第一节膜材料及膜的制备158
第二节膜组件162
第三节膜分离类型及特征165
第四节膜分离工艺及设计171
第五节膜污染与清洗178
思考题与习题180
第十章其他相转移分离法
第一节吹脱、汽提法181
第二节萃取法186
第三节蒸发法190
第四节结晶法194
思考题与习题198
第十一章循环冷却水处理
第一节概述199
第二节水垢及其控制201
第三节腐蚀及其控制206
第四节微生物及其控制210
思考题与习题212
第十二章废水生物处理理论基础
第一节生物处理微生物基础213
第二节微生物增长与底物降解动力学218
第三节废水可生化性222
第四节废水生物处理方法概述228
思考题与习题231
第十三章好氧活性污泥法
第一节基本原理232
第二节活性污泥性能指标及工艺参数234
第三节活性污泥反应动力学242
第四节工艺运行方式及特点246
第五节曝气设备与供气量计算254
第六节曝气池的构造与工艺设计262
第七节运行与管理269
思考题与习题272
第十四章好氧生物膜法
第一节基本原理274
第二节生物滤池277
第三节生物转盘288
第四节生物接触氧化法293
第五节生物流化床295
第六节曝气生物滤池299
第七节生物膜法的运行管理304
思考题与习题305
第十五章厌氧生化法
第一节基本原理307
第二节影响因素309
第三节厌氧处理工艺及设备314
第四节厌氧消化过程动力学327
第五节厌氧反应器的设计331
第六节厌氧设备的运行管理334
思考题与习题335
第十六章生物脱氮除磷
第一节生物脱氮原理及影响因素337
第二节生物除磷原理及影响因素341
第三节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及特点342
第四节生物脱氮除磷工艺设计347
思考题与习题350
第十七章人工生态处理
第一节稳定塘352
第二节土地处理359
第三节人工湿地362
思考题与习题366
第十八章污泥的处理与处置
第一节污泥的来源与特性368
第二节污泥调理369
第三节污泥浓缩371
第四节污泥稳定377
第五节污泥脱水379
第六节污泥处置及综合利用384
思考题与习题388
第十九章废水处理厂设计
第一节设计程序389
第二节流程选择390
第三节废水处理厂平面及高程布置392
第四节设计说明书主要内容396
第五节城市污水处理厂设计实例397
思考题与习题412
主要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前言
《废水处理工程》(第二版)自出版至今已有12年了。12年来,水处理的理论和技术都在不断发展,为保持本书的新颖性,《废水处理工程》(第三版)在第二版的基础上进行了较大的修改和补充。全书仍保持了原书的基本框架和结构,按处理方法设章,内容包括废水处理各单元方法的基本原理、设备构造、工艺设计、操作管理及应用等,以及污泥的处理与处置、废水处理厂设计及其实例等。本次修订的重点是在各章(除第十一章以外)增加了新的技术内容和新工艺设备介绍,适当删减了部分陈旧的内容,对全书进行了全面梳理和修订,将第二版的第十八章“处理后废水的回收与再利用”内容融入第一章之中,并增加了部分习题与例题。
《废水处理工程》(第三版)全书共十九章,其中第二章~第十章、第十八章由肖利平负责编写;第十一章由唐受印负责编写;第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七章、第十九章由戴友芝负责编写。此外,参加本书部分编写和整理工作的还有田凯勋(第五章、第七章、第八章)、汪形艳(第六章)、杨基成(第十三章、第十四章)和邓志毅(第十五章、第十八章),全书由戴友芝负责审定。感谢汪大翚教授、唐受印教授等对原书编写所做的巨大贡献,感谢龚雄虎、邓方鑫等同学在第三版修订过程中所做的协助工作。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环境工程及相关专业本科生及研究生教材,也可供高等学校给水排水专业教学使用和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由于我们的水平所限,书中不足和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7年2月

第一版前言
本书系统介绍了水质控制的各种常用的单元方法,这些方法既适合于废水处理,也适用于给水处理。编写时基本上按处理方法的原理不同而设章,各章相对独立,内容包括原理、设备、设计、操作管理、应用等。
全书重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阐述,注意吸收废水处理的新理论和新技术,同时力求理论联系实际,反映国内外成功的实践经验,因而本书系统性和理论性都较强,且具有相当的实用性。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废水处理工程》课程的教材,也可供给水排水专业教学使用和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编写时参考了全国高等工业学校环境工程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制定的《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和编者所在学校的教学大纲。
参加本书编写的有浙江大学汪大翚(第一、二、三、十六、十七章),湘潭大学唐受印(第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章),吉林化工学院柏承志(第十二章)和湘潭大学戴友芝(第十三、十四、十五章)。全书由汪大翚审阅。
因编写人员学术水平和实践经验所限,书中缺点和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1998.8

第二版前言
《废水处理工程》是1998年出版的。出版5年来,深受读者欢迎,6次重印,被化学工业出版社评为畅销图书。
本书是在原《废水处理工程》一书基础上修订而成。全书框架基本保持了原书的结构,但根据近年水处理工程在理论、技术等领域的新进展以及21世纪教材的要求,增加了生物脱氮除磷、稳定塘和土地处理系统、废水处理后的排放和再利用等三章,增补了全书各章的思考题与习题,并对原书进行了适当修改、补充和印刷错误的更正。
本书是高等院校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及研究生教材,供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多学时)教学之用,亦可供给水排水专业教学使用和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编写时参考了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制定的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多学时)教学基本要求和编者所在学校的教学大纲。参加本书编写的有湖南工程学院唐受印(第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章),湘潭大学戴友芝(第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章和全书各章思考题与习题),浙江大学汪大翚(第一、二、三、十九、二十章)和原吉林化工学院柏承志(第十二章)。全书由戴友芝负责修订和审阅。在修订过程中,得到杨润昌、曹建平、肖利平、李芬芳等人的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由于我们的水平所限,书中缺点和错误在所难免,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04.1
好的,这是一本与《废水处理工程(第三版)》无关的图书简介: --- 《城市规划与可持续发展:理论、实践与案例分析》 作者:[此处可自行设定作者名,例如:张伟、李明] 出版社:[此处可自行设定出版社名] 版次:第一版 定价:[此处可自行设定] 图书简介 本书深度探讨了城市规划在当前全球背景下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聚焦于如何通过科学、前瞻性的规划策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快速城市化、气候变化以及社会经济结构深刻变革的时代,传统的城市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本书旨在提供一个跨学科的视角,整合规划学、社会学、环境科学和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构建一套面向未来的城市规划框架。 第一部分:城市规划理论的演进与当代挑战 本部分首先追溯了城市规划思想从早期工业化时代的机械论、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演变历程。重点分析了理性综合模型(RPA)、增量式规划以及后现代批判思潮对当代规划实践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书深入剖析了当前城市发展中的核心挑战,包括: 资源约束与环境承载力: 探讨了城市扩张对土地、水资源和能源系统的压力,并引入了生态足迹和环境容量的概念,以评估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边界。 社会公平与包容性发展: 关注城市规划中存在的空间不平等、社区隔离以及弱势群体权益保障问题。提出了基于公共利益和协商民主的规划方法。 技术变革与智慧城市: 分析了信息通信技术(ICT)和大数据在提升城市管理效率方面的潜力,同时也审视了“技术中心主义”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强调技术应用必须服务于人类福祉和可持续目标。 气候适应与韧性建设: 探讨了城市如何应对极端天气事件、海平面上升等气候变化影响,构建具有抵御和快速恢复能力的城市系统。 第二部分:可持续城市规划的核心方法论 本部分是本书的实践核心,详细阐述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规划工具和技术。 1. 基于生态系统的规划(Ecosystem-Based Planning, EBP): EBP强调将城市视为一个复杂的、相互关联的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本书详细介绍了如何识别和保护城市内部及周边的关键生态服务功能区(如水源涵养区、生物多样性热点)。内容涵盖了生态廊道设计、蓝绿基础设施(Blue-Green Infrastructure)的系统构建,以及如何量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将其纳入规划决策过程。 2. 紧凑城市与混合功能开发: 本书批判了低密度、功能单一的分散式城市形态,倡导发展紧凑、高密度、功能混合的城市结构。重点讨论了“邻里单元”理论的现代应用,包括步行友好性设计(Walkability)、公共交通导向型开发(TOD)的精细化实施策略。通过对比不同密度的开发模式对能源消耗和交通碳排放的影响,论证了紧凑城市在减缓气候变化中的关键作用。 3. 土地利用与交通一体化(LUTI): 深入探讨了土地利用形态如何影响居民的出行行为,以及交通基础设施如何塑造城市空间结构。本章侧重于建立有效的LUTI分析模型,平衡居住、就业和休闲用地的空间布局,减少对私家车的依赖。内容包括出行需求预测模型、弹性交通网络设计以及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政策工具。 4. 公民参与和治理创新: 可持续规划的成功离不开广泛的社会认同和有效的治理结构。本书详细介绍了从传统听证会到数字平台参与的多层次、多模式的公民参与机制。重点分析了协商式民主、共识形成在处理复杂利益冲突(如基础设施选址、旧城更新)中的应用,并提出了提升规划决策透明度和问责制的建议。 第三部分:全球视野下的可持续城市发展案例分析 本部分精选了来自不同地理区域和发展阶段的多个标志性城市案例,展示了理论如何在复杂的现实环境中落地生根。案例分析不仅关注成功经验,更剖析了实施过程中的障碍与教训。 1. 欧洲可持续城市的典范: 选取了如哥本哈根的“零碳目标”战略、阿姆斯特丹的“甜甜圈经济”应用试点,分析其在能源转型、循环经济和高品质城市生活营造方面的具体规划手段和政策保障。 2. 北美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策略: 以波特兰的“2040愿景”为例,探讨了如何通过严格的城市增长边界(Urban Growth Boundary)控制蔓延,实现土地的集约利用和区域生态保护的平衡。 3. 亚洲快速发展中的可持续转型: 考察了新加坡在水资源循环利用、垂直绿化和高密度居住社区人性化设计方面的创新实践,以及首尔成功“去汽车化”的河流恢复项目,展示了在土地资源极度稀缺背景下的突破性规划思维。 4. 发展中世界城市的韧性建设: 关注里约热内卢或内罗毕等城市在快速非正规发展背景下,如何通过“基层规划”(Grassroots Planning)和社区主导的更新项目,提高基础设施的可达性和社区的灾害韧性。 结论:迈向面向未来的规划实践 本书最后总结了实现真正可持续城市规划的关键要素:系统思维、跨界合作、长期承诺以及技术与人文的深度融合。强调规划师的角色正从传统的“蓝图绘制者”转变为“复杂系统整合者”和“社会变革推动者”。本书不仅是规划专业学生和从业人员的理论参考,更是所有关注城市未来命运的政策制定者、研究人员和公众的必备读物。 ---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对这本书的期待,更多是源于它所代表的“第三版”这一信息。这意味着它并非一次性的创作,而是在前两个版本的积累之上,经过了不断的更新和修订。在废水处理这个日新月异的领域,技术更新迭代的速度非常快,新的污染物层出不穷,处理工艺也在不断优化。因此,一本“第三版”的书,通常意味着作者和编者们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去搜集最新的科研成果,吸取工程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并将这些宝贵的知识融汇贯通,以更科学、更全面、更实用的方式呈现出来。我特别关注书中是否对近年来出现的“微塑料”、“内分泌干扰物”等新型污染物的处理技术进行了更新,以及在“工程设计”章节,是否提供了更多关于智能化、自动化控制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案例。对于我们这些一线工程师来说,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将这些理论转化为实际的工程方案,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一本成功的教材,应该能够有效地连接理论与实践,提供清晰的思路和方法论。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复杂的废水处理过程,提升独立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并且在面对复杂的项目时,能够更加自信和从容。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恰好满足了我当前在某一特定领域知识更新的迫切需求。我一直对“高级氧化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情有独钟,近年来,随着对难降解有机污染物排放的严格控制,高级氧化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我非常好奇,“废水处理工程(第三版)”在这一块的内容是否有了显著的深化和拓展。例如,对于臭氧氧化、紫外/过氧化氢氧化、 Fenton/Photo-Fenton 等经典技术,书中是否会提供更详细的反应机理、影响因素分析,以及在不同类型废水中的应用实例和优化策略。更重要的是,我关注这本书是否会引入一些最新的技术进展,比如电化学氧化、超声波辅助氧化,或者将多种高级氧化技术进行耦合的应用研究。这些技术的进步,对于提高处理效率、降低运行成本,甚至实现废水资源化利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书中能够提供详实的理论阐述,并辅以丰富的图表和数据,那么对于我这样的读者来说,将是一份极其宝贵的财富。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更系统地掌握高级氧化技术的原理和应用,为今后的工作提供更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让我眼前一亮,简洁而不失专业感,封面上“废水处理工程(第三版)”几个大字稳稳地坐落在那里,散发着一种厚重和权威的气息。拿到手里,纸张的触感也很不错,不是那种廉价的滑腻感,而是带着一丝哑光质地,翻页的时候也不会有刺耳的摩擦声。我是一名刚入行不久的环保工程师,对于废水处理这个领域,感觉自己还有很多不足,急需一本能够系统性梳理知识、并且紧跟行业前沿的教材。这本书的出版时间是第三版,这通常意味着它已经经过了市场的检验和时间的沉淀,内容上应该会更加成熟和完善。我尤其期待它能在一些新兴的废水处理技术,比如膜分离、高级氧化等方面,提供更深入的解读和案例分析。毕竟,现在工业废水种类繁多,处理难度也越来越大,掌握先进的技术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这本书的排版和字体也比较清晰,阅读起来应该不会感到吃力。我初步翻阅了一下目录,涵盖的章节很多,从基础理论到具体工艺,再到工程设计和管理,感觉内容非常全面,应该能够满足我学习和工作的双重需求。我非常好奇书中在“污泥处理与处置”这部分内容,是否会深入探讨不同类型污泥的处理方法,以及相关的环境法规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让我想到了它可能包含的关于“运行管理与维护”的深度内容。在废水处理工程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前期的设计和建设固然重要,但后期的稳定运行和有效维护,同样是确保处理效果和实现可持续性的关键。我非常好奇,“废水处理工程(第三版)”在这方面是否会有更详实的阐述。例如,在“运行管理”方面,是否会涉及水质水量预测、进出水水质的日常监测与分析、工艺参数的优化调整、风险评估与应急预案的制定等内容。而在“维护”方面,是否会详细介绍各类处理构筑物和设备(如泵、曝气器、刮泥机等)的日常检查、保养、维修规程,以及设备故障的诊断与排除方法。此外,我还关注书中是否会提及如何通过精细化管理来降低运行成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例如,是否会介绍一些关于能量回收、化学药剂的优化投加策略等。一本能够覆盖工程设计、施工建造到后期运行维护全过程的教材,对于我们这些实际操作者来说,价值是巨大的。

评分

我对这本《废水处理工程(第三版)》的期待,更多是基于它在内容上的“升级”和“迭代”。在当前环保行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一本能够跟上时代步伐的教材至关重要。我尤其关注书中在“工程设计”部分,是否能够体现出最新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标准。例如,在微生物处理方面,是否对新型高效菌种的应用、厌氧/好氧耦合工艺的设计优化,以及污泥减量化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更新。再者,对于当前日益受到重视的“海绵城市”建设和“城市污水资源化利用”等议题,书中是否会有相应的章节或案例分析,探讨如何将废水处理与城市水循环、雨水收集利用等系统进行整合。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套更具前瞻性的设计框架,引导我们不仅仅是解决单一的废水排放问题,而是从更宏观的城市水系统角度去思考和设计。同时,我也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绿色环保材料在废水处理设施中的应用,以及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如何最大程度地降低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的指导。

评分

送货速度快,产品质量好

评分

入门,不错。

评分

发货太快了!点赞!

评分

速度很快,内容符合期望

评分

书收到了,,,从零开始接触学习!希望收货多多

评分

入门,不错。

评分

内容肯定没有问题,就是不是精装,想收藏的读者注意了

评分

内容肯定没有问题,就是不是精装,想收藏的读者注意了

评分

入门,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