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切行為都是必理的映射,能夠反映齣一個人的性格和想法,每一個微小的行為背後都有著豐富的意義。《微行為心理學》,就是通過人微妙的行為來分析心理,讓你瞭解那個熟悉又陌生的自己,教你看清周圍形形色色的人,帶你揭開人性詭譎的麵罩,參透行為的規律。這些知識將有助於你撥雲見日,看懂他人內心的真實想法,以更有效地在工作、生活中獲取準確信息,做齣相應的應對策略。由外到裏一層層剖析,參透行為動機,破解人性密碼!
我們把太多行為當成理所當然,我們在看人看事時很難深入分析,也就不能明白其深層次的行為動機。這樣一來,我們就會錯過很多有價值的,甚至是關鍵的信息和策略。那麼,如何纔能從根源上瞭解自己和他人心底的秘密?
人的心理其實並不神秘,它有一定的規律,這一切都可以從微行為心理學中找到答案。
《微行為心理學》告訴你,人的一切行為都是心理的映射,都能夠反映齣一個人的性格和想法,每一個微小的行為背後都有著豐富的意義。本書就是通過人的種種易或不易察覺行為來揭破人的心裏隱藏的秘密,內容豐富而全麵,詳細分析我們身邊各種各樣讓人費解的行為,讓你瞭解那個熟悉又陌生的自己,教你看清周圍形形色色的人。
王新菊,女,漢族,甘肅民勤人,碩士學曆,國內某大學講師。對心理學頗感興趣,曾參與多個心理學方嚮的課題研究。
第一章 每一個人的內心都有跡可循
彆人哈欠連連時,我們也受傳染_2
危險來臨,身子卻僵住不動_5
地鐵搶座時人們總喜歡靠邊坐_7
冥思苦想不得,無心而為卻成_9
眼鏡戴在頭上卻四下尋找_11
喝醉酒之後總有人喜歡狂打電話_13
有些場景總覺得似曾相識_15
第二章 習慣性行為,最真實的心理反應
詳細描述事情的人更容易被相信_18
走背字時多想想好的事情_20
人們往往對自己的名字很敏感_22
尋求幫助時,彆朝著一群人呼救_25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_27
投之以桃,報之以李_30
DIY 的東西更被人欣賞_32
第三章 透視行為,有效輔導孩子學習
不喜歡的科目總是很難進步_36
找一個可激起競爭意識的比較對象_39
大聲朗讀,勝於默念默讀_41
給孩子好奇的學習權利和時間_44
關鍵處稍作停頓,激發孩子的求知欲_46
用積極的期待督促學習_48
孩子自願學習時,彆給他奬勵_51
第四章 見微知著, 在感性和理性間權衡
大錢小花,小錢大花_54
為什麼我們總會買一些沒用的東西迴來_57
打破“便宜沒好貨”的消費心理_60
在無關緊要處說一些産品的缺點_62
“買一送一”的活動背後_65
名人“同款”總讓人招架不住_68
第五章 關注行為, 不動聲色地影響
受關注,就會錶現的更積極_72
要轉變他人的態度,就強迫其參與相關活動_74
齣力不討好_76
“唯一可依靠的就是你們”_78
承諾影響行為,保持一緻是普遍心理_80
虛擬的電視情節也會讓人情不自禁_82
第六章 以行揣思,練就職場達人
給工作懈怠的員工來點危機感_86
犯些小錯,更讓員工親近_89
以商量的方式下達任務_91
適時缺席,引起重視_93
男女搭配,乾活不纍_96
第七章 守護愛情,破解耐人尋味的舉止
麵對壓力:男人沉默,女人傾訴_100
滿足男人的視覺,調動女人的嗅覺_103
戀愛中的女人總喜歡姍姍來遲_105
偶爾做一頓浪漫的早餐_108
三分好奇,成全萬般想象_111
棒打鴛鴦反而會愛得更深_114
漂亮的外錶産生的愛情_116
第八章 遊刃社交,從微行為找到突破口
過分的捲入,會讓人倍感壓力_120
在演唱會上大喊大叫的靦腆人_122
即使再熟悉,也要保持距離_125
觸碰帶來的神奇效用_128
禮物太昂貴就會讓人産生負債感_131
見麵次數長,不如見麵次數多_133
善待彆人的尷尬_135
“謝謝”說多瞭反而讓人感到虛僞_137
第九章 捕捉生活,於行為中發現蛛絲馬跡
生活在一點一點之間變麻木_142
淡看得失, 不亂於心不睏於情_145
周日晚上失眠,周一早上心煩_147
買買買,買東西不如買經曆_149
因為“惦記”,所以心不在焉_151
麵包在增加,幸福卻隨之減少_153
買彩票的人總是收不住手_156
第十章 誘導行為,一場無硝煙的心理角逐
提要求時,要逐步開始_160
告訴猶豫不決的人:大傢都是這樣的_163
一開始認同,往往就會一直認同_165
說服彆人時隻提供兩種選擇_168
打感情牌,縮短心理距離_170
給他人賦予高尚的動機_173
第十一章 引導行為, 不打不罵的傢教智慧
重復性嘮叨隻會讓孩子心煩_178
孩子哭鬧時,先安慰再教育_181
正話反說引起正嚮行為_184
用“你很努力”代替“你很聰明”_186
忽略孩子的壞脾氣_188
孩子的願望讓他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實現_190
第十二章 於細微處下手,培養超強大腦
我們總是會忘記自己要乾得事兒_194
過目不忘與轉身就忘的差彆在哪裏_196
記得對方,卻叫不上名來_199
情緒高昂時,記憶力纔會最佳_202
“我能記住”是關鍵_205
第十三章 在一舉一動中建立自己的影響力
頂級大師的演奏卻無人問津_208
“稀缺”往往比較有吸引力_211
善於看到自己的優點_213
發現自我的力量_216
讓流言在你這裏停止_218
幽默是種影響力_220
第十四章 行為看見端倪,讀心贏得人生
“今日運氣”總是說的很準_224
在眾人麵前說齣你的決心_226
關鍵場閤,往往發揮失常_228
夫妻越長越像,行為越來越相似_230
畏懼,便會停滯不前_233
中國人吃飯總喜歡搶著買單_236
先減還是後增,這是個訣竅_238
第十五章 心舞飛揚,一顰一笑皆幸福
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_242
大哭一場之後心裏會暢快許多_244
讓“白日夢”成為有益的自我交流方式_246
訴說煩心事,舒緩心靈_248
隨機“包裹”帶來的意外驚喜_251
境由心造,對著鏡子裏的自己微笑_254
你的一舉一動彆人也許並沒有看在眼裏_257
與愁眉苦臉的人待在一起你也會鬱悶起來_260
走背字時多想想好的事情
早上齣門上班,在公交上錢包被盜;剛到公司就被主管叫去狠批一頓;午餐時叫瞭外賣,居然等到上班時纔送到;下午接到老公電話,又莫名其妙的吵瞭一架……倒黴,喝口涼水都塞牙!這樣的情況你遇到過嗎?為什麼人不走運時,壞事、鬧心的事都會蜂擁而至,接連不斷的發生?
行為故事
一位名叫墨菲的美國上尉認為他的一位同事是個倒黴蛋,他在不經意間說瞭句笑話:“如果一件事情有可能被弄糟,讓他去做就一定會弄糟。”後來,由這句話延伸齣現一些其他錶達形式,如:
你早到瞭,會議卻取消;你準時到,卻還要等。
你攜伴齣遊,越不想讓人看見,越會遇見熟人。
東西久久都派不上用場,就可以丟掉;東西一丟掉,往往就必須要用它。
你齣去買爆米花的時候,銀幕上偏偏就齣現瞭精彩鏡頭。
另一排總是動的比較快;你換到另一排,你原來站的那一排卻動的更快瞭。
你越是害怕的事物,就越會齣現在你的生活中。
往往等公車太久沒來,就走瞭的人,剛走公車就來瞭。
越想要什麼就越不能得到什麼。
怕什麼,來什麼。
人走背字時什麼倒黴事都會碰到,像撞瞭邪似的。在心理學上,這種現象被稱為墨菲定律。
關於墨菲定律,最簡單的錶達形式是越怕齣事,越會齣事。對此,有人打瞭一個有趣的比喻:你兜裏裝著一枚金幣,害怕彆人知道也害怕丟失,所以你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去用手摸摸兜,去查看金幣是不是還在,於是你的規律性動作引起瞭小偷的注意,最終金幣被小偷偷走瞭。即便沒有被小偷偷走,那個總被你摸來摸去的兜最後終於被磨破瞭,金幣掉瞭齣去丟失瞭。因為害怕發生,所以會非常在意,注意力越集中,就越容易犯錯誤。
容易犯錯誤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弱點,不論科技多發達,事故都會發生。而且我們解決問題的手段越高明,麵臨的麻煩就越嚴重。所以,我們在事前應該是盡可能想得周到、全麵一些,如果真的發生不幸或者損失,就笑著應對吧。
不然,在運氣欠佳的一天,人的情緒也會整天處於低迷的狀態,繼而齣現“證實偏見”。比如,在工作中,如果我們贊同某個方案(特彆是那些自己提齣的方案),也會舉齣眾多理由,數據的、圖片的、事實的、分析的,來不斷支持該方案,使其越來越正確;我們討厭某個國傢(包括我們自己的國傢),那麼,我們就會下意識的關注這個國傢的負麵消息,用以證明這個國傢確實不招人喜歡,而且越來越討厭;對某個人,對某部電影,對某個産品,甚至對某個種族,我們都容易陷入證實偏見的思維;而在發生“墨菲事件”的當天,人們總想著在自己身上發生的不好的事情,使得自己持續關注並記住消極的事件,而且這種消極的想法會引發散漫消極的心態。
證實偏見總讓你關注和記住某一件事情,與其總關注不愉快的事,自製“墨菲的日子”,不如專注於好的事情,所謂“境由心造”說的也是這個道理。
……
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沒有試圖去“診斷”你,而是幫助你“理解”你。我一直覺得自己是個比較內嚮的人,不太喜歡參加聚會,也總是對自己的社交能力感到擔憂。《微行為心理學》並沒有說“你內嚮是不好的”,而是深入探討瞭內嚮行為背後的心理機製,以及如何在這種特質下,也能建立起有意義的人際關係。書中關於“趨利避害”原則的分析,讓我明白瞭為什麼我們總是會傾嚮於那些能夠給我們帶來安全感和舒適感的事物,而迴避那些可能帶來風險和不適的挑戰。這讓我不再責備自己為什麼不夠“外嚮”,而是更加理解瞭自己的行為模式。更重要的是,作者提供瞭非常實用的建議,如何在保持自己特質的同時,也能有效地與他人互動。比如,關於如何巧妙地加入彆人的談話,以及如何利用一對一的交流來建立更深的連接,這些都非常具有針對性。這本書讓我覺得,原來“不一樣”也可以是很有價值的,我不再需要去強迫自己變成彆人眼中的“社交達人”,而是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社交方式。
評分我不得不說,《微行為心理學》這本書,簡直就是一本“情緒管理大師”的養成手冊。我一直以來都為自己情緒的波動而煩惱,有時候會因為一些小事而變得煩躁不安,有時候又會陷入莫名的低落。書中對於“情緒傳染”和“情緒調節”的深入探討,讓我醍醐灌頂。我明白瞭為什麼有時候,我們會不自覺地受到周圍人的情緒影響,也開始反思自己是如何將負麵情緒傳遞給他人。作者提供的心理學技巧,比如如何通過深呼吸、正念冥想來緩解焦慮,以及如何通過積極的自我對話來重塑消極的思維模式,都讓我感到非常受用。我嘗試著在感到壓力大的時候,運用書中的一些放鬆技巧,效果真的非常明顯,我能夠更快地平靜下來,並且更清晰地思考問題。而且,書中對於“損失厭惡”的分析也讓我對自己的消費行為有瞭更深的認識。我發現,原來自己在很多時候,為瞭避免“損失”而做齣的決定,並不是最理性的。這本書讓我學會瞭更加理性地看待和管理自己的情緒,也讓我對自己的行為有瞭更深刻的理解。
評分這本書的價值,遠遠超齣瞭它的定價。它就像一本“生活百科全書”,包含瞭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會遇到的各種各樣的人際交往、行為模式以及決策過程中的心理學奧秘。我印象深刻的是關於“錨定效應”的解釋,它讓我明白為什麼我們在購買商品時,商傢設置的第一個價格會如此重要,以及它如何影響我們的最終判斷。讀到這裏,我纔恍然大悟,原來自己曾經在很多次的購物中,都被這個效應悄悄地影響著。作者用非常巧妙的方式,將這些心理學概念與我們的生活經曆聯係起來,讓我們在閱讀的同時,也能夠進行深刻的自我反思。另外,書中對於“社會證明”的探討也讓我受益匪淺。它揭示瞭為什麼人們總是傾嚮於參考他人的行為來做齣自己的選擇,以及這種心理機製在現代社會中是如何被廣泛應用的。這讓我開始更加警惕那些看似“大傢都這樣做”的趨勢,而是更傾嚮於獨立思考和判斷。這本書不僅僅是提供知識,更是一種思維方式的啓迪,它讓我們學會用更批判、更深入的眼光去看待周圍的世界。
評分說實話,我之前對“心理學”這個詞總有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覺得那是專業人士纔需要研究的領域。但《微行為心理學》徹底改變瞭我的看法。它用一種極其貼近生活的方式,將那些原本看似高深的心理學原理,化繁為簡,變得生動有趣。我最喜歡的是書中關於“模糊化”和“具體化”的描述,它解釋瞭為什麼有時候,我們模棱兩可的錶達會引起誤解,而清晰、具體的要求卻更容易被理解和執行。這讓我想起瞭自己在工作匯報和與他人溝通時,經常因為錶達不夠清晰而造成的睏擾。作者提供的建議,比如在使用“是的,但是…”這樣的句式時,需要更加謹慎,以及如何通過使用具體的數字和例子來支撐自己的觀點,都非常具有操作性。讀到這裏,我感覺自己仿佛擁有瞭一把解鎖更好溝通的鑰匙。而且,書中對“非理性決策”的剖析也讓我更加理解瞭自己和他人的行為。我們常常覺得自己是理性的,但實際上,很多時候我們的決策都受到瞭情緒、偏見甚至是一些潛意識因素的影響。這本書讓我學會瞭更加坦然地麵對自己的不完美,並且更能夠理解他人的局限性。
評分我本來隻是抱著好奇的心態翻開這本書,沒想到卻被深深地吸引住瞭。作者的寫作風格非常獨特,他不像那些“心靈導師”一樣,上來就給你灌輸一些空洞的勵誌口號,而是通過一個個生動的小故事、一個個鮮活的案例,將復雜的心理學原理娓娓道來。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非暴力溝通”的探討,它讓我意識到,很多時候我們用一種攻擊性的、評判性的語言去錶達自己的需求,反而會引起對方的抗拒和防禦。作者提供的“觀察-感受-需求-請求”的溝通模型,雖然聽起來簡單,但實踐起來卻能産生巨大的改變。我嘗試著在與傢人發生爭執時,運用這個模型,結果發現,雖然第一次沒有完全做到,但雙方的情緒明顯緩和瞭許多,也更容易找到解決問題的共同點。此外,書中對於“承諾和一緻性”原理的分析也讓我大開眼界。它解釋瞭為什麼一旦我們做齣某個承諾,就傾嚮於去履行它,即使這個承諾後來變得不那麼有吸引力瞭。這讓我反思瞭自己在很多小事上的猶豫不決,以及如何通過做齣小小的承諾來幫助自己達成更大的目標。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讀懂彆人”,更是關於“理解自己”的一本絕佳讀物。
評分這本書的齣現,簡直就是在我原本就有些迷茫的人生航綫上投下瞭一束明燈。我一直覺得自己是個不太擅長與人打交道的人,總是因為一些小事而感到尷尬或者誤會,但《微行為心理學》就像是給我提供瞭一份詳盡的操作指南。它沒有教我如何去“操控”彆人,而是讓我學會去“理解”彆人。通過書中對肢體語言、麵部錶情、甚至是說話語氣中那些細微之處的解讀,我開始意識到,很多時候,我們忽略瞭對方傳遞的非語言信息,從而導緻瞭溝通的障礙。比如,作者關於“眼神接觸”的分析,讓我明白瞭在不同的文化和情境下,眼神交流的含義是多麼豐富和復雜。以前我可能隻是簡單地認為,對方不看我就是不在乎我,現在我纔瞭解到,這背後可能涉及自信心、戒備心、甚至是羞怯等多種心理因素。更讓我驚喜的是,這本書還提供瞭一些非常實用的心理學小技巧,比如如何通過積極的反饋來鼓勵他人,以及如何有效地處理衝突。我嘗試著在工作中運用瞭書中的一些溝通技巧,比如在提齣不同意見時,先肯定對方的觀點,再提齣自己的建議,效果竟然齣奇地好!同事之間的氣氛明顯變得更加融洽瞭,我也感到更加自信和放鬆。這本書就像是一麵鏡子,照齣瞭我過去在人際交往中的不足,同時也給我提供瞭改進的方嚮和方法。
評分我必須承認,起初是被這個書名吸引的,總覺得“微行為”聽起來就充滿瞭神秘感和洞察力。然而,這本書帶給我的遠不止是神秘感,更是一種深刻的自我認知和對世界的新視角。作者以一種極其平實卻又引人入勝的方式,將那些隱藏在日常行為背後的心理動機一一揭示。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習慣”形成的部分,它不僅僅是簡單地告訴我們習慣有多重要,而是深入剖析瞭習慣是如何在大腦中紮根,以及我們可以如何通過改變微小的行為來重塑根深蒂固的習慣。讀到這裏,我迴想起自己的一些不良習慣,比如拖延癥,總是習慣性地把事情推到最後一刻。書中提供的一些策略,比如“番茄工作法”的變體,以及如何通過創造積極的外部環境來輔助習慣的養成,都讓我看到瞭改變的可能性。而且,作者並沒有迴避人類行為中那些不那麼“光彩”的一麵,比如“從眾效應”和“暈輪效應”,它讓我們意識到,我們在很多時候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獨立和理性。通過瞭解這些心理偏見,我開始反思自己在購物、決策以及評價他人時,是不是也受到瞭這些因素的影響。這本書就像是一次深刻的自我審視,讓我不再被錶象所迷惑,而是能夠更理性、更深刻地去理解自己和他人的行為。
評分這本書簡直就是一本“社交生存指南”,讓我這個曾經在人群中有些笨拙的人,找到瞭自己的節奏。我一直對那些看起來遊刃有餘、八麵玲瓏的人感到好奇,他們是怎麼做到與各種各樣的人都能相處得那麼融洽的?《微行為心理學》就像是為我揭示瞭他們成功的秘密。它沒有教我如何去“演戲”,而是讓我理解人與人之間互動的底層邏輯。比如,書中關於“情感共鳴”的闡述,讓我明白瞭為什麼我們更容易被那些能夠理解我們、與我們情感相通的人所吸引。我嘗試著在與朋友聊天時,更加積極地傾聽,並且適時地錶達自己的理解和支持,效果立竿見影,朋友們似乎覺得我比以前更能理解他們瞭,我們的關係也變得更加親近。另外,書中關於“印象管理”的章節也讓我受益匪淺。它教我如何在不同的場閤下,以一種恰當的方式展示自己,不僅僅是外在的形象,更重要的是內在的自信和對他人的尊重。讀到這裏,我纔意識到,原來我們每天都在進行著各種各樣的“印象管理”,隻是很多人並沒有意識到其中的心理學原理。這本書讓我從一個被動的觀察者,變成瞭一個能夠主動運用心理學知識來改善自己社交體驗的實踐者。
評分這本書真是讓我大開眼界!原本以為“微行為心理學”這個名字聽起來會比較枯燥,充其量就是一些學術理論的堆砌,但讀完之後,我纔發現自己錯得有多離譜。它不像那些厚重的學術專著,上來就給你甩一堆晦澀難懂的術語,而是用一種極其生動、貼近生活的方式,把那些深奧的心理學原理一一剖析開來。書裏舉的例子,簡直就像是從我身邊發生的故事裏直接提取齣來的一樣,無論是工作場閤裏同事之間的微妙互動,還是傢庭聚會時親戚們不經意間流露齣的情緒,亦或是社交媒體上那些看似隨意的點贊和評論,作者都能夠精準地捕捉到其中的心理機製。我印象最深的是關於“認知失調”的章節,它解釋瞭為什麼人們在做齣某個決定後,即使那個決定並不那麼完美,也傾嚮於為自己辯護,甚至改變自己的看法來閤理化這個決定。讀到這裏,我不禁迴想起自己曾經做過的幾個選擇,那些當時覺得有些糾結的事情,現在看來,原來背後都有這麼清晰的心理邏輯。而且,這本書並不隻是停留在“解釋”層麵,它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誘的導師,在理解瞭這些微行為背後的原因之後,它還會引導你去思考如何利用這些知識來改善自己的人際關係,提升溝通效率,甚至做齣更明智的決策。比如,書中提到的“互惠原則”,讓我明白瞭為什麼有時候我們很難拒絕彆人的請求,以及如何巧妙地運用它來建立更良好的人際互動。這本書真的讓我覺得自己好像擁有瞭一雙“讀心術”的眼睛,能更深刻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行為。
評分這本書就像是我內心的一位“解語者”,它用一種溫柔而充滿智慧的方式,幫助我理解瞭那些我一直以來都未能觸及的內心世界。我曾經以為,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無非就是簡單的你來我往,但《微行為心理學》讓我看到瞭其中隱藏的復雜和微妙。書中關於“依戀理論”的講解,讓我一下子明白瞭為什麼我在親密關係中,會錶現齣某些特定的行為模式,比如對距離的敏感,或者對承諾的渴望。作者以一種非常人性化的方式,探討瞭不同的依戀類型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它們對我們的人際關係會産生怎樣的影響。這讓我不再帶著批判的眼光去看待自己在關係中的某些“睏境”,而是能夠更加理解和接納自己。而且,書中對於“自我實現的預言”的論述也讓我受益匪淺。它揭示瞭我們內心的信念是如何影響我們的行為,並且最終會“實現”我們所相信的。這讓我開始更加審視自己的信念係統,並且有意識地去培養那些積極、健康的信念。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看懂彆人”,更是關於“看見自己”的一次深刻旅程。
書很好,是正版,京東活動買的,很劃算!一直在京東買書,物流和書都滿意,有囤書的喜歡,買的太多還沒來及看,相信京東品質!
評分物流快,包裝好。內容不錯,值得一讀。學到很多。
評分看過之後再來評價
評分還沒拆分,希望有點知識可以學習
評分書不錯,質量很好,必須好評
評分速度一如既往的快。質量很好,下次有需要還會來的
評分人的一切行為都是必理的映射,能夠反映齣一個人的性格和想法,每一個微小的行為背後都有著豐富的意義。《微行為心理學》,就是通過人微妙的行為來分析心理,讓你瞭解那個熟悉又陌生的自己,教你看清周圍形形色色的人,帶你揭開人性詭譎的麵罩,參透行為的規律。這些知識將有助於你撥雲見日,看懂他人內心的真實想法,以更有效地在工作、生活中獲取準確信息,做齣相應的應對策略。由外到裏一層層剖析,參透行為動機,破解人性密碼!
評分還好 可以用來解悶 也不是很薄
評分挺好的第二本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