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史(全新校注、珍圖典藏)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圖書介紹


中國近代史(全新校注、珍圖典藏)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蔣廷黻 著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06-02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齣版社: 北京時代華文書局
ISBN:9787569918120
版次:1
商品編碼:12196279
包裝:平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7-10-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24
字數:107000

中國近代史(全新校注、珍圖典藏)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相關圖書



中國近代史(全新校注、珍圖典藏)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中國近代史(全新校注、珍圖典藏)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1、中國近代史開山之作,史學界無可爭議的傳世經典;大師手筆,至今深刻影響海內外數代學人。
  2、蔣廷黻是民國時代極負盛名的曆史學傢,《中國近代史》是他專為青年學生寫下的近代史通俗之作。時至當下,重新審視,這本書依舊具有極高的價值。
  3、超yue意識形態,以國際視野看近代中國轉型;作者對近代國人所做的自強努力及其失敗原因的分析堪稱遠見卓識,至今難以超yue。
  4、全新校訂:在尊重民國原刊風貌基礎上進一步更正原書訛誤。
  5、精選插圖:全新收錄同時期外籍人士的六十餘幅珍貴曆史影像圖片,圖文相得益彰。
  6、大傢小書,深入淺齣,讀史明智,可得自由。

內容簡介

  《中國近代史》被譽為中國近代史研究的開山之作,一個時代的經典。全書從鴉片戰爭講起,一直敘述到其時正在進行的抗日戰爭,用明白通暢的字句將近百年的史事濃縮在短短五萬餘字的篇幅裏,主題鮮明,史論兼具,是一本人人都能讀、也人人都該讀的近代史。
  本次再版,校訂文字的同時,也收錄瞭包括甘博、湯姆遜等在內的諸多同時期來華外籍人士所記錄的珍貴影像、圖片六十多幅,多為華語世界首次呈現,在豐富和完善內容的同時,也幫助讀者更好理解曆史情境。

作者簡介

  蔣廷黻(1895-1965),湖南邵陽人,中國近代史研究開山之人和中國近代外交史的拓荒者。
  1912年赴美留學,後入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師從“新史學”倡導者詹姆斯·魯濱遜(JamesH·Robinson)高足、政治社會史教授卡爾頓·海斯(CarltonJ·H·Hayes)攻讀曆史,獲博士學位。
  1923年歸國,相繼執教於南開大學和清華大學。他當日所提攜、培養的弟子,有許多後來術業有專攻,成名成傢,如費正清(JohnKingFairbank)、何炳棣、邵循正、郭廷以、夏鼐、姚薇元、吳相湘等。
  1935年從政,此後一直活躍於政壇,被譽為“極知外交的人”。
  1965年5月由駐美“大使”退休,同年10月紐約病逝。

精彩書評

  執中國近代史研究之牛耳。
  ——費正清

  半個世紀以來,又有幾本近代史著作超過瞭它?當今專為獲奬的“皇皇巨著”,通通加起來也不及這本書的分量。
  ——何炳棣

  蔣廷黻“所要求於知識界的,是動態、是入世、是事業、是實物,是書本以外、是主義以外、是文字以外、是‘清議’以外,是與小老百姓同一呼吸”。
  ——李敖

  他為中國近代史在這一時期建立瞭一個科學的基礎。
  ——李濟

  這本被他稱為“初步報告”的著作,篇幅雖小,學術含量卻很高……近百年的史事寫得深入淺齣,好讀耐看。
  ——瀋渭濱

  近代中國史的研究,蔣先生是個開山的人。近四十年來,蔣先生在這方麵巨大的貢獻,是開創新的風氣,把中國近代史研究帶入一個新的境界。
  ——郭廷以

  在《中國近代史》中,蔣廷黻為我們大緻描繪瞭近代中國的一個基本走嚮,他認為,近代中國不管麵對多少睏難與問題,但走嚮世界,不斷拉近中國與世界之間的差距,始終是近代中國的主題。這部書為中國近代史研究建構瞭一個分析框架和話語係統,是近代史科學化研究的開山之作,在不經意間將近代史學科帶入一個新的境界。
  ——馬勇

  蔣廷黻在這本書中給我們講述瞭一個很不一樣的近代史,我們可以不完全認同他的分析,但我們不能不佩服他的講述有助於重新認識近代中國,重新理解一個國傢曾經走過的路。
  ——《新京報》

目錄

總論 < 1
第一章剿夷與撫夷 < 9
英國請中國訂立邦交 < 3
英國人做鴉片買賣 < 13
東西對打 < 19
民族喪失二十年的光陰 < 27
不平等條約開始 < 33
剿夷派又抬頭 < 39
剿夷派崩潰 < 47
第二章洪秀全與曾國藩 < 55
舊社會走循環套 < 57
洪秀全企圖建新朝 < 65
曾國藩刷新舊社會 < 71
洪秀全失敗 < 79
第三章自強及其失敗 < 85
內外閤作以求自強 < 87
步步嚮前進 < 95
前進遇著阻礙 < 99
士大夫輕舉妄動 < 109
中日初次決戰 < 123
第四章瓜分及民族之復興 < 145
李鴻章引狼入室 < 147
康有為輔助光緒變法 < 155
頑固勢力總動員 < 161
孫總理提民族復興方案 < 171
民族掃除復興的障礙 < 181
軍閥割據十五年 < 191
貫徹總理的遺教 < 199

精彩書摘

  中華民族到瞭十九世紀就到瞭一個特殊時期。在此以前,華族雖已與外族久已有瞭關係,但是那些外族都是文化較低的民族。縱使他們入主中原,他們不過利用華族一時的內亂而把政權暫時奪過去。到瞭十九世紀,這個局勢就大不同瞭,因為在這個時候到東亞來的英、美、法諸國絕非匈奴、鮮卑、濛古、倭寇、清人可比。原來人類的發展可分兩個世界,一個是東方的亞洲,一個是西方的歐美。兩個世界雖然在十九世紀以前曾有過關係,但是那種關係是時有時無的,而且是可有可無的。在東方這個世界裏,中國是領袖,是老大哥,我們以大哥自居,他國連日本在內,也承認我們的優越地位。到瞭十九世紀,來和我們打麻煩的不是我們東方世界裏的小弟們,是那個素不相識而且文化根本互異的西方世界。
  嘉慶、道光年間的中國人當然不認識那個西方世界。直到現在,我們還不敢說我們完全瞭解西洋的文明。不過有幾點我們是可以斷定的,第一,中華民族的本質可以與世界上最優秀的民族相比,中國人的聰明不在任何彆的民族之下。第二,中國的物産雖不及俄、美兩國的豐厚,然總在一般國傢水平綫之上。第三,秦始皇的廢封建為郡縣及漢、唐兩朝的偉大帝國,足證我民族是有政治天分的。是故論人論地,中國本可大有作為。然而到瞭十九世紀,我民族何以遇著空前的難關呢?第一,是因為我們的科學不及人。人與人的競爭,民族與民族的競爭,最足以決勝負的,莫過於知識的高低。科學的知識與非科學的知識比賽,好像汽車與人力車的比賽。在嘉慶、道光年間,西洋的科學基礎已經打好瞭,而我們的祖先還在那裏做八股文,講陰陽五行。第二,西洋已於十八世紀中葉起始用機械生財打仗,而我們的工業、農業、運輸、軍事,仍保存唐宋以來的模樣。第三,西洋在中古的政治局麵很像中國的春鞦時代,文藝復興以後的局麵很像我們的戰國時代。在列強爭雄的生活中,西洋人養成瞭熱烈的愛國心,深刻的民族觀念。我們則死守著傢族觀念和傢鄉觀念。所以在十九世紀初年,西洋的國傢雖小,然團結有如鐵石之固;我們的國傢雖大,然如一盤散沙,毫無力量。總而言之,到瞭十九世紀,西方的世界已經具備瞭所謂的近代文化,而東方的世界則仍滯留於中古,我們是落伍瞭!
  近百年的中華民族根本隻有一個問題,那就是:中國人能近代化嗎?能趕上西洋人嗎?能利用科學和機械嗎?能廢除我們傢族和傢鄉觀念而組織一個近代的民族國傢嗎?能的話,我們民族的前途是光明的;不能的話,我們這個民族是沒有前途的。因為在世界上,一切國傢能接受近代文化者必緻富強,不能者必遭慘敗,毫無例外。並且接受得愈早愈速就愈好。日本就是一個例子,日本原有土地不過相當中國的一省,原有的文化幾乎全是隋、唐以來自中國學去的。近四十年以來,日本居然能在國際上做一個頭等的國傢,就是因為日本接受近代文化很快。我們還可以把俄國做個例子,俄國在十五、十六、十七世紀也是個落伍的國傢,所以那時在西洋的大舞颱上,幾乎沒有俄國的地位。可是在十七世紀末年,正當我們的康熙年間,俄國幸而齣瞭一個大彼得,他以專製皇帝的至尊,變名改姓,微服到西歐去學造船、學煉鋼。後來他又請瞭許多西歐的技術傢到俄國去,幫助他搞維新。那時許多的俄國人反對他,尤其是首都莫斯科的國粹黨。他不顧一切,奮鬥到底,甚至遷都到一個偏僻的、但是濱海的涅瓦河旁,因為他想靠海就容易與近代文化發源地的西歐往來。俄國的近代化基礎是大彼得立的,他是俄羅斯民族大英雄之一,所以就連斯大林也很推崇他。
  土耳其的命運也足以錶示近代文化左右國傢富強力量之大。在十九世紀初年,土耳其帝國的土地跨歐、亞、非三洲,土耳其人也是英勇善戰的。但是在十九世紀百年之內,彆國的科學、機械和民族主義有一日韆裏的長進,土耳其則隻知保守,因此土耳其遂受瞭歐洲列強的宰割。到瞭一八七八年以後,土耳其也有少數青年覺悟瞭非維新不可,但是他們遇著極大的阻力。第一,土耳其的國王,如中國的清朝一樣,並無改革的誠意。第二,因為官場的腐敗,創造新事業的經費都被官僚侵吞瞭、浪費瞭。國傢沒有受到新事業的益處,人民增加瞭許多的苛捐雜稅,似乎國傢愈改革就愈弱愈窮。關於這一點,土耳其的近代史也很像中國的近代史。第三,社會的守舊勢力太大,以緻有一個人提倡維新,就有十個人反對。總而言之,土耳其在十九世紀末年的維新是三心二意的,不徹底的,無整個計劃的。其結果是在上次世界大戰中的慘敗,國傢幾緻於滅亡。土耳其人經過那次大國難以後一緻團結起來,擁護民族領袖凱末爾,於是始得復興。凱末爾一心一意為國傢服務,不知有他。他認識瞭時代的潮流,知道要救國非徹底接受近代的文化不可。他不但提倡科學工業,甚至改革瞭土耳其的文字,因為土耳其的舊文字太難,兒童費在文字上的時間和腦力太多,能費在實學上的必緻減少。現在土耳其立國的基礎算打穩瞭。
  日本、俄國、土耳其的近代史大緻是前麵說的那個樣子。這三國接受瞭近代的科學、機械及民族主義,於是復興瞭,富強瞭。現在我們要研究我們的近代史。
  我們要注意帝國主義如何壓迫我們。我們要仔細研究每一個時期內的抵抗方案,尤其要分析每一個方案成敗的程度和原因。如果能找齣中國近代史的教訓,我們對於抗戰建國就更能有所貢獻瞭
  ……

前言/序言

  在十九世紀以前,中西沒有邦交。西洋沒有派遣駐華的使節,我們也沒有派大使公使到外國去。此中的緣故是很復雜的,第一,中西相隔很遠,交通也不方便。西洋到中國來的船隻都是帆船。那時沒有蘇伊士運河,中西的交通須繞非洲頂南的好望角,從倫敦到廣州頂快需三個月,因此商業也不大,西洋人從中國買的貨物不外乎絲茶及彆的奢侈品。我們的經濟是自給自足的,用不著任何西洋的齣品,所以那時我們的國際貿易總有很大的齣超。在這種情形之下,邦交原來可以不必有的。
  還有一個緣故,那就是中國不承認彆國的平等。西洋人到中國來,我們總把他們當作琉球人、高麗人看待。他們不來,我們不勉強他們。他們如來,必尊中國為上國而以藩屬自居。這個體統問題、儀式問題就成為邦交的大阻礙,“天朝”是絕不肯通融的。中國那時不感覺有聯絡外邦的必要,並且外夷豈不是蠻貊之邦,不知禮義廉恥,與他們往來有什麼好處呢?他們貪利而來,天朝施恩給他們,許他們做買賣,藉以羈縻與撫綏而已。假若他們不安分守己,天朝就要“剿夷”。那時中國不知道有外交,隻知道“剿夷與撫夷”。政治傢分派彆,不過是有些主張剿,有些主張撫。
  那時的通商製度也特彆,西洋的商人都限於廣州一口。在明末清初的時候,西洋人曾到過漳州、泉州、福州、廈門、寜波、定海各處。後來一則因為事實的不方便,二則因為清廷法令的禁止,就成立瞭所謂一口通商製度。在廣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鞦兩季是買賣季,他們可以住在廣州的十三行;買賣完瞭,他們必須到澳門去過鼕。十三行是中國政府指定的十三傢可以與外國人做買賣的。十三行的行總是十三行的領袖,也是政府的交涉員。所有廣州官吏的命令都由行總傳給外商,外商上給官吏的呈文也由行總轉遞。外商到廣州照法令不能坐轎,事實上官吏很通融。他們在十三行住的時候,照法令不能隨便齣遊,逢八(也就是初八、十八、二十八)可以由通事領導到河南的“花地”去遊一次。他們不能帶軍器進廣州,“夷婦”也不許進去,以防“盤踞之漸”。頂奇怪的禁令是外人不得買中國書,不得學中文。第一個耶穌教傳教士馬禮遜博士的中文教師,每次去授課的時候,身旁必須隨帶一隻鞋子和一瓶毒藥,鞋子錶示他是去買鞋子的,而不是去教書的;毒藥是預備萬一官府查齣,可以自盡。
  那時中國的海關是自主的,朝廷所定的海關稅則原來很輕,平均不過百分之四,清政府並不看重那筆海關收入,但是官吏所加的陋規極其繁重,大概連正稅要收貨價的百分之二十。中國法令規定稅則應該公開,事實上,官吏絕守秘密,以便隨意上下其手。外人每次納稅都經過一種講價式的交涉,因此很不耐煩。
  中國那時對於法權並不看重。在中國境內,外國人與外國人的民刑案件,中國官吏不願過問,那就是說,自動地放棄境內的法權。譬如乾隆十九年(1754),一個法國人在廣州殺瞭一個英國人,廣州的府縣最初勸他們自己調解,後因英國堅決要求,官廳始理問。中國與外國人的民事案件總是由雙方設法和解,因為雙方都怕打官司之苦。倘若中國人殺瞭外國人,官廳絕不偏袒,總是殺人者抵死,所以外國人很滿意。隻有外國人殺中國人的案子麻煩,中國人要求外人交凶抵死,在十八世紀中葉以前,外人遵命者多,以後則拒絕交凶,拒絕接受中國官廳的審理,因為他們覺得中國刑罰太重,審判手續太不高明。
  外國人最初對於我們的通商製度雖不滿意,然而覺得既是中國的定章,隻好容忍。到瞭十八世紀末年(乾隆末年,嘉慶初年),外國人的態度就慢慢地變瞭。這時中國的海外貿易大部分在英國的東印度公司手裏,在廣州的外國人之中,英國已占領瞭領袖地位。英國此時的工業革命已經起始,昔日的手工業都慢慢變為機械製造。海外市場在英國的國計民生上一天比一天緊要,中國對通商的限製,英國認為最不利於英國的商業發展。同時英國在印度已戰勝瞭法國,印度半島全入瞭英國的掌握。以後再往亞東發展也就更容易瞭,因為有瞭印度作為發展的根據地。
  當時歐洲人把乾隆皇帝作為一個模範的開明君主看。英國人以為在華通商所遇著的睏難都是廣州地方官吏做齣來的。倘若有法能使乾隆知道,他必願意改革。1791年(乾隆五十六年)正是乾隆帝滿八十歲的那年,如果英國趁機派使來賀壽,那就能得到一個交涉和促進中英友誼的機會。廣州官吏知道乾隆的虛榮心,竭力慫恿英國派使祝壽。於是英國乃派馬戛爾尼(LordMacartney)為全權特使於1792年來華。
  馬戛爾尼使節的預備是很費苦心的。特使乘坐頭等兵船,並帶衛隊。送乾隆的禮物都是英國上等的齣品,用意不外要中國知道英國是個富強而且文明的國傢。英政府給馬戛爾尼的訓令要他竭力遷就中國的禮俗,惟必須錶示中英的平等。交涉的目的有好幾個:第一,英國願派全權大使常駐北京,如中國願派大使到倫敦去,英廷必以最優之禮款待之。第二,英國希望中國加開通商口岸。第三,英國希望中國有固定的、公開的海關稅則。第四,英國希望中國給他一個小島,可以供英國商人居住及貯貨,如同葡萄牙人在澳門一樣。在乾隆帝方麵,他也十分高興迎接英國的特使,但是乾隆把他當作一個藩屬的貢使看待,要他行跪拜禮。馬戛爾尼最初不答應,後來有條件地答應。他的條件是:將來中國派使到倫敦去的時候,也必須嚮英王行跪拜禮;或是中國派員嚮他所帶來的英王的畫像行跪拜答禮。他的目的不外要錶示中英的平等。中國不接受他的條件,也就拒絕行跪拜禮。乾隆帝很不快樂,接見以後,就要他離京迴國。至於馬戛爾尼所提齣的要求,中國都拒絕瞭。那次英國和平的交涉要算完全失敗瞭。
  十八世紀末年和十九世紀初年,歐洲正鬧法蘭西革命和拿破侖戰爭,英國無暇顧及遠東商業的發展。等到戰事完瞭,英國遂第二次派使節來華,其目的大緻與第一次同。但是嘉慶給英使的待遇遠不及乾隆,所以英使不但外交失敗,並且私人對中國的感情也不好。
  英國有瞭這兩次的失敗,知道和平交涉的路走不通。
  中西的關係是特彆的:在鴉片戰爭以前,我們不肯給外國平等待遇;在以後,他們不肯給我們平等待遇。
  到瞭十九世紀,我們隻能在國際生活中找齣路,但是嘉慶、道光、鹹豐年間的中國人,不分漢、滿,仍圖閉關自守,要維持曆代在東方世界的光榮地位,根本否認那個日益強盛的西方世界。我們倘若大膽地踏進大世界的生活,我們需要高度地改革,不然,我們就不能與列強競爭。但是我們有與外國人並駕齊驅的人力物力,隻要我們有此決心,我們可以在十九世紀的大世界上得到更光榮的地位。我們研究中華民族的近代史,必須瞭解近代的邦交是我們的大睏難,也是我們的大機會。


中國近代史(全新校注、珍圖典藏)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中國近代史(全新校注、珍圖典藏)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已成購書狂瞭,京東不錯,信賴京東!

評分

中國近代史開山之作,傳世經典,值得一讀

評分

已成購書狂瞭,京東不錯,信賴京東!

評分

評分

商品質量很好,很滿意,配送速度快啊,而且配送員態度也非常好。

評分

這個版本的近代史,很全麵,還有珍貴的圖片,不錯

評分

這個我還沒有看,挺想看看曆史的,一段一段的不想看,就想看點係統的,其實不好看近代史,很憋屈

評分

隨便亂看

評分

京東圖書活動買的,比較實惠。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中國近代史(全新校注、珍圖典藏)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分享鏈接


去京東購買 去京東購買
去淘寶購買 去淘寶購買
去噹噹購買 去噹噹購買
去拼多多購買 去拼多多購買


中國近代史(全新校注、珍圖典藏) bar code 下載
扫码下載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