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士绅与宗族:宋明时期徽州的文化与社会(增订版)/启真学术文库

理学、士绅与宗族:宋明时期徽州的文化与社会(增订版)/启真学术文库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章毅 著
图书标签:
  • 宋史
  • 明史
  • 徽州
  • 文化史
  • 社会史
  • 理学
  • 士绅
  • 宗族
  • 地方史
  • 启真学术文库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8163224
版次:1
商品编码:12182265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启真学术文库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9-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在南宋至明代中期的长时段内,以徽州为代表区域,深入研究了理学在地方社会的传播、士商群体的形成以及宗族组织的出现,三者之间相生相成的历史。本书认为,明代徽州宗族社会的出现,根植于十二至十五世纪宋明时代的历史进程之中,深受王朝政治和地缘环境的影响,是理学价值观深入传播之下,士绅和商人等主导人群共同塑造的结果。本书采用了整体史的新视角,致力于重新梳理地方历史的发展脉络,探析社会结构的变迁过程。在研究方法方面,本书强调对方志、文集、谱牒等官私文献的综合利用,尤其注重在旧史料中开掘新内容,对人物传记和微观史实多有细致的考辨,兼具汉学研究的特色。

作者简介

章毅,1974年生于安徽,华东师范大学文学学士、硕士,香港中文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任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兴趣为中国古代史、明清史和社会文化史。有多篇学术论文,见于《文史》、《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等期刊。曾获2006年度香港中文大学青年学者论文奖。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二章 早期的地域和历史 10
第一节 黟歙之地 10
第二节 程灵洗、汪华本事 15
第三节 豪强与道师的世界 22
小 结 30
第三章 宋代的科举、佛教与理学 32
第一节 科举士人的出现 33
第二节 士大夫与佛教 36
第三节 南宋股肱之地 41
第四节 理学的兴起 50
小 结 57
第四章 元代社会流动的新趋向 59
第一节 新兴的军功世家 59
第二节 婺源回岭汪氏 67
第三节 仕宦家族的网络 74
小 结 80
第五章 理学的传播及其社会化 81
第一节 新安师儒与理学的传播 82
第二节 理学鬼神观及其影响 94
第三节 元代后期的理学社会化 101
小 结 112
第六章 元明之际地方信仰的宗族转向 114
第一节 宗族观念的兴起 114
第二节 知本堂、汪王庙与端公祠 118
第三节 婺源大畈汪氏 130
小 结 140
第七章 明初礼制与歙西的豪族 142
第一节 地方儒士的政治选择 142
第三节 洪武礼制及其实践 155
第三节 歙西豪族的兴衰 163
小 结 178
第八章 明代中期的新安程氏统宗 179
第一节 程灵洗崇拜与世忠行祠 179
第二节 率口程氏的商业与宗族 187
第三节 程敏政与新安程氏统宗 202
小 结 220
第九章 结论 222
附论一:元代谱牒《汪氏渊源录》研究 227
第一节 作者和年代 229
第二节 “新谱”与“旧谱” 234
第三节 正统和身份 238
小 结 244
附论二:明刊宋元史籍《新安忠烈庙神纪实》研究 246
第一节 南宋的编纂与成书 247
第二节 元代的增补和重编 252
第三节 明代的成化版与正德版 260
小 结 264
参考文献 266
初版后记 282
增订版后记 284
理学、士绅与宗族:宋明时期徽州的文化与社会(增订版) 概述 本书深入探讨了宋明时期徽州地区独特的文化与社会结构,聚焦于理学思想的传播、士绅阶层的崛起及其与宗族制度的互动。通过对大量一手史料的细致解读,本书勾勒出徽州社会在这一关键历史时期所经历的深刻变迁,展现了其作为中国传统社会转型样本的独特价值。增订版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引入了新的学术视角与研究成果,力求为读者呈现一个更为全面、 nuanced 的徽州图景。 核心议题 本书围绕以下几个核心议题展开论述: 理学在徽州的传播与本土化: 宋明时期,理学作为一种深刻影响中国思想史的哲学体系,在徽州地区得到了广泛传播。本书考察了理学思想如何传入徽州,以及当地学者如何对其进行阐释、发展,并与本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具有徽州特色的理学流派。重点分析了如朱熹、陆九渊等理学巨擘的思想在徽州的接受程度,以及以罗从彦、胡安国等为代表的徽州本土理学家的贡献。通过对地方文集、讲学记录、族谱等史料的梳理,揭示了理学在指导社会伦理、规范人生实践、塑造群体认同等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士绅阶层的形成与发展: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科举制度的演进,徽州地区涌现出一批拥有财富、知识和社会地位的士绅阶层。本书分析了这一阶层的经济基础(如商业、土地经营)、社会功能(如教育、慈善、地方治理)以及政治参与。探讨了士绅如何利用其影响力,在地方社会中扮演维护秩序、推广教化、调解纠纷等关键角色。同时,也审视了士绅内部的结构性差异,以及他们与官方力量、普通民众之间的复杂关系。 宗族制度的强化与功能演变: 宗族作为徽州社会的基本组织单位,在宋明时期经历了显著的强化。本书着重研究了宗族的族规家法、祭祀礼仪、族田管理、宗学教育、族人互助等制度建设。分析了宗族如何成为凝聚宗人、维系血缘纽带、传承家族文化的重要载体。特别关注了宗族在士绅阶层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士绅如何利用宗族网络巩固其社会地位和影响力。探讨了宗族制度在维系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传承道德伦理等方面的多重功能。 理学、士绅与宗族之间的互动关系: 本书将上述三个核心议题置于相互关联的框架下进行考察。深入分析了理学思想如何为士绅阶层的出现提供思想资源和道德规范,以及士绅如何成为理学在基层社会传播的推动者。同时,也探讨了士绅如何利用宗族组织来巩固自身地位,以及宗族制度如何受到理学伦理的影响和塑造。研究了三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动态关系,揭示了徽州社会在这一时期之所以能够形成独特的文化与社会景观,正是得益于这种复杂的互动机制。 徽州文化的特色与区域性: 在宏大的中国传统社会背景下,本书强调了徽州文化的独特性。从地域环境、历史渊源、经济模式(如徽商的兴起)、人口迁徙等多个角度,解释了徽州文化为何能够在宋明时期呈现出如此鲜明的面貌。考察了徽州在建筑、艺术、文学、教育等方面的成就,以及其在全国范围内的影响。特别关注了徽州人如何将自身地域特征融入到理学、士绅和宗族制度的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徽州文化模式。 研究方法与史料运用 本书采用了严谨的学术研究方法,主要包括: 微观史研究: 通过对具体个案、地方志、族谱、碑刻、文集、契约文书等一手史料的细致爬梳和解读,力求展现徽州社会生活的真实细节。 制度史分析: 考察理学、士绅制度、宗族制度等相关制度的演变过程、运行机制及其社会功能。 思想史梳理: 追溯理学思想在徽州的传播路径、接受情况及其本土化过程。 社会史考察: 关注徽州不同社会群体(士绅、普通民众、女性等)的生活状态、社会关系和文化实践。 比较研究: 在必要时,会将徽州社会与同期其他地区进行比较,以凸显其独特性。 本书的研究高度依赖于丰富的历史文献,包括但不限于: 地方志: 如《徽州府志》、《歙县志》、《休宁县志》等,提供了大量的地理、历史、人物、制度、风俗等信息。 族谱文献: 徽州地区保存了大量的族谱,是了解宗族组织、家族历史、宗人关系、财产传承等方面的重要史料。 个人文集与著作: 如方苞、汪琬等徽州籍明清学者的文集,是理解理学思想、士绅活动、社会评论的重要依据。 官方档案与碑刻: 包括各种奏折、批文、告示、碑铭等,反映了官方政策、地方治理、社会事件等。 契约文书与账簿: 揭示了土地交易、商业活动、经济往来等经济生活细节。 增订版特色 增订版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以下重要补充与修订: 拓展研究视角: 引入了更多关于女性在徽州社会中的角色、基层民众的生活状态、以及徽州文化与其他地域文化交流的探讨。 更新学术成果: 整合了近年来关于宋明徽州社会文化研究的最新学术动态和研究成果,对原有论点进行回应与深化。 充实史料运用: 挖掘了更多具有价值的 unpublished 或 previously underutilized 的史料,使得论证更为扎实。 细化论述: 对部分关键章节进行了更为详尽的阐释,例如在理学本土化方面,增加了对具体学者及其学说的分析;在士绅功能方面,更深入地探讨了其在地方公共事务中的参与。 图表与插图: 适度增加了与内容相关的图表和插图,帮助读者更直观地理解徽州的山川地理、建筑特色、宗族结构等。 本书价值与意义 本书的研究不仅填补了宋明徽州社会文化研究的空白,而且为理解中国传统社会的运行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微观样本。通过对徽州这个典型区域的研究,本书有助于: 深化对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认识: 揭示了理学、士绅、宗族这三者在中国传统社会结构中的重要地位及其相互作用,为理解更广泛的中国社会转型提供了模型。 阐释中国传统文化的地域性与普遍性: 在展现徽州文化独特性的同时,也揭示了其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普遍元素。 为理解中国历史的连续性与变动性提供视角: 通过对宋明时期的考察,展现了中国社会在面临思想、经济、社会结构等多重变化时所呈现出的复杂面貌。 为研究地方史、宗族史、思想史、社会史等提供重要参考: 本书的史料运用和研究方法,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增进对中国传统士人及其社会角色的理解: 深入考察了士绅阶层在传统中国社会中的多重身份与功能。 本书适合历史学、社会学、哲学、人类学等相关领域的学者、研究生,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变迁、地方社会研究感兴趣的广大读者。通过对宋明时期徽州这一缩影的深入解读,读者将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中国传统社会的复杂性、韧性与活力。

用户评价

评分

阅读这本书的体验,与其说是在“读”一本学术著作,不如说是在“体验”一个历史现场。作者的文字充满了画面感,将宋明时期徽州那种独特的文化氛围和社会肌理,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我仿佛能听到宗族聚会时的喧闹声,能感受到士绅在书斋中孜孜不倦的探究,也能想象到理学思想如何渗透到寻常百姓家的生活之中。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作者对史料的精妙运用和对细节的精准捕捉。他笔下的徽州,既有其繁荣昌盛的一面,也有其潜在的张力和矛盾,这种真实而复杂的呈现,远比那些简单化、概念化的论述更能打动人心。我常常在阅读时,为作者能够从浩瀚的史料中提炼出如此生动的故事而惊叹,也为他能够将如此宏大的社会变迁,描绘得如此细腻入微而深受启发。这本书让我觉得,历史不仅仅是冰冷的文字和数据,更是无数鲜活生命在特定时空背景下,所留下的真实印记。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是我近年阅读宋明史料中一次意外的惊喜。在翻阅它的过程中,我仿佛被一股温和却强大的力量牵引,穿越回了那个物质与精神并行发展的时代,特别是聚焦于徽州这片独特的土地。书中对于“理学”的探讨,并非是泛泛而谈的理论介绍,而是深入到其在徽州地区的具体实践和演变,让我看到了抽象的儒家思想如何在地方社会的土壤中生根发芽,又如何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价值观念。我特别关注了作者如何梳理理学与地方精英阶层之间的互动,特别是士绅阶层是如何通过对理学的倡导和践行,来巩固自身社会地位、维系宗族秩序的。这种将抽象思潮与具体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写法,让原本可能枯燥的学术理论变得鲜活立体,极大地激发了我对徽州社会结构和文化认同形成过程的兴趣。我常常在阅读时,试图去想象那些士绅们在家族祠堂、书院中如何解读经义,又如何将这些理解转化为对宗族事务的管理,以及对子女的教化,这种代入感是许多学术著作所难以提供的。

评分

“士绅”作为本书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为我理解徽州社会结构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我一直对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士绅阶层抱有浓厚的兴趣,而本书则将这一群体放在了宋明徽州这一特定区域中,进行了多角度、深层次的剖析。我看到了他们并非仅仅是拥有财富或地位的群体,更是积极参与地方治理、文化传承和社会生活的关键力量。书中对于士绅在教育、公益、经济活动中的角色描写,让我得以窥见他们在维护地方稳定、促进社会发展方面所扮演的重要角色。特别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是如何描绘士绅阶层与理学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他们如何通过倡导和践行理学来塑造自身形象、确立社会权威。这种从个体精英到群体认同,再到社会影响的层层递进式的分析,使得士绅阶层的形象更加饱满立体,也让我对当时的社会权力结构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评分

本书最为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其对“宗族”这一概念的细致描绘,以及它在徽州社会结构中的核心地位。作者并没有将宗族仅仅视为一个血缘聚合体,而是将其置于一个更为广阔的文化与社会语境中进行考察。我看到,宗族不仅仅是维系血缘亲情、传承家族记忆的载体,更是当时社会组织、经济活动乃至于政治参与的重要单位。作者通过对宗谱、族规、族田等具体史料的深入挖掘,展现了宗族如何通过精密的内部运作,实现了资源的整合、冲突的调解以及代际间的传承。尤其是书中关于宗族在教育、慈善、婚丧嫁娶等方面的具体运作机制,让我对古代社会复杂的互助网络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分析宗族与国家权力之间微妙关系时的审慎和 nuanced,既看到了宗族在一定程度上的自治性,也认识到其在国家政权下进行的适时调整与合作,这种双向的互动关系,是理解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关键。

评分

不得不说,这本书的增订版在内容上确实带来了不少新的亮点。我个人一直对细节和深入研究情有独钟,而增订部分恰好满足了我这一需求。作者在原有基础上,对一些关键议题进行了更为详尽的补充和修正,这使得原本就已相当扎实的论述,在学术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了进一步的提升。我尤其注意到,增订部分在对某些史料的解读上,似乎有了更为成熟和多维度的视角,这让我看到了作者在研究过程中不断自我审视和精进的学术态度,这一点对于任何一本严肃的学术著作来说,都是尤为宝贵的。我感觉,通过增订版的阅读,我对于宋明时期徽州社会文化的理解,不再是停留在某个层面,而是能够触及到更多元的面向,也对某些复杂问题的认识更加清晰和深入,仿佛是为我打开了更多扇通往那个时代的大门,而每一扇门后都有更丰富的细节等待我去探索。

评分

不错的书,打算买来慢慢读。

评分

非常不错的书籍,研究明清社会势力,宗族与士绅的代表性著作!

评分

一批买了很多本,里面有旧书

评分

不错的书,打算买来慢慢读。

评分

一批买了很多本,里面有旧书

评分

物有所值,每次活动都很给力,好书

评分

不错的书,打算买来慢慢读。

评分

非常不错的书籍,研究明清社会势力,宗族与士绅的代表性著作!

评分

一批买了很多本,里面有旧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