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日本教育发展的历史特色鲜明,从世界教育史的范围来看,属于后发速进,善于学习别国之长成就自己教育之特色,并能使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充分发挥作用的典型。在古代,当中国已处于晋朝,封建教育已经相当完备的时候,日本才于公元284年通过朝鲜半岛上的汉学家引入汉学经典,开始创办有组织的教育机构——宫廷学问所。此后日本大力吸收中国儒学和印度佛教,并使之与日本神道相结合,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日本文化,极大地促进了日本教育的发展。16世纪中叶以后,兰学传入日本,日本教育中又增加了西洋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元素。到封建社会后期,日本不但建立了自己的封建教育体系,还形成了以“和魂汉才”为指导思想的善于引进和吸收外来文化教育成果的能力。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选题原因及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基础及路径设计
第一章 日本国立大学招生考试制度的历史基础
——战前日本旧制高等学校的招生考试制度
第一节 东京大学预备门及高等中学校招生考试制度
(1877年-1901年)
第二节 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制度的建立与改革
(1902年-1926年)
第三节 高等学校自主招生考试制度的建立及调整
(1927年-1945年)
第四节 战前日本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的发展特点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战后初期日本国立大学招生考试制度的探索(20世纪50年代-70年代)
第一节 战后初期日本探索国立大学招生考试制度的背景
第二节 战后初期日本国立大学招生考试政策的提出
第三节 文部省建立统一招生考试制度的尝试及失败
第四节 日本国立大学自主招生考试的探索
第五节 战后初期日本探索国立大学招生考试制度的成效及问题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日本国立大学复合型招生考试制度的形成(20世纪70年代-80年代)
第一节 日本国立大学招生考试制度形成的背景
第二节 20世纪70年代日本国立大学招生考试政策的修订
第三节 国立大学统一考试的建立
第四节 国立大学自主考试的展开
第五节 日本国立大学复合型招生考试制度形成时期的成效及问题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日本国立大学招生考试制度的多样化改革(20世纪90年代以后)
第一节 日本国立大学招生考试制度多样化改革的背景
第二节 日本国立大学招生考试制度多样化改革政策的提出
第三节 国立大学统一考试的多样化改革
第四节 国立大学自主招生考试的多样化改革
第五节 日本国立大学招生考试制度多样化改革的成效及问题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日本国立大学招生考试制度的发展特点、存在问题及改革动向
第一节 日本国立大学招生考试制度的发展特点
第二节 日本国立大学招生考试制度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近年来日本国立大学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动向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启示与借鉴
第一节 我国大学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与发展现状
第二节 日本国立大学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对我国的启示与借鉴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日本各国立大学简介
附录2:日本国立大学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大事记
后记
精彩书摘
《日本教育史研究论丛:统一与多样 战后日本国立大学招生考试制度的演进》:
一、高等学校自主招生考试制度的建立
1927年11月,日本文部省修订了《官立高等学校高等科入学者选拔方法要项》,对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的原则和方法做出重大修订,其具体内容为:①高等学校高等科招生选拔要一并考察考生入学前的学业成绩及招生考试成绩,且两者要按同等价值对待,考生的入学前学业成绩包括各学科成绩、平均成绩及在全年级的名次等内容;②废除高等学校分批招生考试制度,各高等学校于统一日期实施招生考试;③各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的科目数原则上为3科目左右,考试科目及内容由各高等学校从中学第四学年及其以下学年的必修科目中自行选定命题,并于每年12月15日前上报文部省,由文部省于每年12月20日左右以官报的形式公布;四、除上述选拔方法外,各高等学校在必要时可对考生进行人格品行等方面的审查。人格品行审查主要通过对考生进行口试的方式,并结合考生在报名时一并提交的毕业学校校长签发的调查书内容,两者相结合考察考生的人格品行。
自此,日本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迎来了根本性改革。首先,将考生入学前的中学阶段学业成绩列入了考察范围,并将之置于与招生考试成绩“同等价值”的地位,主要目的在于纠正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过于偏重考试成绩的不良现象,并消除由之带来的应试教育弊端。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对中学教学情况的重视。其次,改变集中管理的统一招生考试制度,实行统一日期下各高等学校单独考试并录取考生的做法,赋予了各高等学校一定的招生考试自主权力。但是,这种自主权力并非无限的自由,文部省从方针原则上对各高等学校单独实施的招生考试做出了一定的限制和规定。例如,要求各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的内容应“力避偏重记忆的内容,而应注重对考生的理解、判断、推理等能力进行测试”;并且为减轻考生负担,文部省要求各高等学校招生的考试科目统一限定在3至4科目左右。以1928年各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的科目设置情况为例,第一高等学校的考试科目文科为“国语及汉文、历史、数学、外国语”4科目;理科为“国语及汉文、物理、数学、外国语”4科目。第二高等学校考试科目则不分文理科,均为“国语及汉文、外国语、数学”3科目。东京高等学校考试科目亦不分文理科,均为“国语及汉文、数学、物理、外国语”4科目。总体来看,各高等学校单独实施的招生考试虽然不完全相同,但“国语及汉文、外国语、数学”均为各高等学校的必考科目。不同之处在于,各高等学校根据本校要求从“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博物”等科目中增加1科目。此外,考试科目的公布采取由文部省于每年12月20日,即于考试开始前3个月公布的做法,也在于力图解决普通中学教育的“应试化”发展倾向、纠正考生仅针对所报考的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科目学习的不良状况。并且,通过对考生毕业中学校长签发的调查书内容以及对考生进行口试的方式,更进一步体现出文部省的改革思路,即不仅仅以一次考试成绩决定考生的录取,而力求对考生中学阶段的学业表现、性格品行等人格因素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以求更好地选拔出能够担负国家重任的优秀人才。
总体来看,这一时期的日本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对于缓解当时中学的应试教育倾向及日趋激烈的考试竞争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并且,录取考生时不仅依据其考试成绩,而且也要求考生提交毕业学校调查书并对考生进行口试,由此开始注重对考生的全面和深入考察。但是,这一时期日本高等学校的招生考试制度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关于考生的毕业学校调查书的使用情况,由于“中学校间存在优劣之分,且按照中学校长之报告,其间必有各种主观考量,在调查书的使用上因此伴有各种困难及弊端。”也就是说,考生毕业学校调查书存在着学校间差异及内容主观性等问题和局限,从而难以保证公平和客观。因此,从各高等学校的招生实际来看,各学校“对考生的毕业学校调查书并不重视,而是仅偏重于本校实施的招生考试成绩”。
……
前言/序言
“日本教育史研究论丛”包括11部专著,这些专著均为河北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史博士点师生的研究成果,基本上都是在各自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修改扩写而成的。
出版一套日本教育史研究丛书是我们多年的愿望。之所以这样讲,主要出于以下三点原因:
第一,日本教育发展的历史特色鲜明,从世界教育史的范围来看,属于后发速进,善于学习别国之长成就自己教育之特色,并能使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充分发挥作用的典型。在古代,当中国已处于晋朝,封建教育已经相当完备的时候,日本才于公元284年通过朝鲜半岛上的汉学家引入汉学经典,开始创办有组织的教育机构——宫廷学问所。此后日本大力吸收中国儒学和印度佛教,并使之与日本神道相结合,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日本文化,极大地促进了日本教育的发展。16世纪中叶以后,兰学传入日本,日本教育中又增加了西洋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元素。到封建社会后期,日本不但建立了自己的封建教育体系,还形成了以“和魂汉才”为指导思想的善于引进和吸收外来文化教育成果的能力。
在近代,当西方先进国家的资本主义教育制度已经发展200多年,且在其经济社会成长中日益发挥巨大作用之时,日本才通过明治维新推翻封建制度,走上发展资本主义教育的道路。明治维新发生于1868年,是日本历史上一次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维新伊始,新政府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克服幕藩体制造成的国内危机,改革封建制度,对抗欧美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争得国家富强和民族独立。为此,明治政府提出“富国强兵”“殖产兴业”和“文明开化”三大政策,一面大刀阔斧地改革封建制度,一面如饥似渴地引进西方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教育作为文明开化的工具,实施殖产兴业和实现富国强兵的手段,被视为旺国兴邦的战略武器而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在明治政府的带领下,日本全国上下掀起了其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教育改革运动。这次教育改革运动以“和魂洋才”思想为指导,以建立近代资本主义教育制度为内容,以快速实现国家的资本主义近代化为目标。由于政策得当,措施有力,仅用几十年时间便实现了既定目标。然而,由于明治维新资产阶级改革的不彻底性,日本近代教育中也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教育毒素,在以后日本发动的历次侵略战争中,这些残余和毒素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致使日本最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投降,葬送了前期改革发展的成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日本实行了单独占领,在美国教育使节团的指导下,日本进行了其历史上著名的第二次教育改革。通过这次改革,日本大力铲除了军国主义教育的影响,建立了以美国教育为样板的民主教育制度,为其经济高速增长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1967年和1968年日本经济总量先后超过英国、法国和西德,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至此,日本宣布国家发展的追赶型战略已经结束,今后将迎来独创发展的新时代。恰逢此时,1973年中东爆发的石油危机使日本经济受到沉重打击,日本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入低速增长时期。在这种背景下,日本又发动了其历史上第三次大规模的教育改革运动。这次教育改革的目标在于培养创造性人才,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从而支持国家的独创发展战略。为实现这一目标,日本对各级各类教育进行了全方位改革,实行了许多新政策,采取了许多新措施。但与第一次、第二次教育改革相比,由于没有现成的可以模仿的样板,时至今日,这次改革的成效仍不显著。虽然如此,他们在许多方面所进行的有益探索,对于各国所面临的共同教育问题而言,仍是颇具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的。
第二,日本教育发展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学习借鉴。目前,我国正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教育体系的建设,我们必须发愤图强,锐意进取,结合我国国情,积累自己的经验,唯如此,才能最终实现这一目标。同时,在这一创新积累的过程中,也必须勇于和善于学习别国的经验,唯如此,才能加快实现这一目标。在此方面,日本的经验尤其值得我们重视。因为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有着共同的文化背景,人口众多、人均占有资源量少是两国的共同特征。
日本教育史研究论丛:统一与多样 战后日本国立大学招生考试制度的演进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