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日本教育发展的历史特色鲜明,从世界教育史的范围来看,属于后发速进,善于学习别国之长成就自己教育之特色,并能使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充分发挥作用的典型。在古代,当中国已处于晋朝,封建教育已经相当完备的时候,日本才于公元284年通过朝鲜半岛上的汉学家引入汉学经典,开始创办有组织的教育机构——宫廷学问所。此后日本大力吸收中国儒学和印度佛教,并使之与日本神道相结合,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日本文化,极大地促进了日本教育的发展。16世纪中叶以后,兰学传入日本,日本教育中又增加了西洋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元素。到封建社会后期,日本不但建立了自己的封建教育体系,还形成了以“和魂汉才”为指导思想的善于引进和吸收外来文化教育成果的能力。
目录
第一章 日本近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背景
第一节 幕末日本社会产业与职业教育的落后
第二节 欧美产业革命与职业教育的发达
第三节 明治维新与明治政府的教育兴国方略
第二章 产业移植与职业教育的创立(1868年-1880年)
第一节 近代产业中的技术传习
第二节 创办独立的职业教育机构
本章结语
第三章 产业勃兴与职业教育的探索(1880年-1885年)
第一节 关于职业教育的理论探索
第二节 职业教育制度的肇端
本章结语
第四章 产业革命的兴起与职业教育体系的形成(1885年-1914年)
第一节 发展职业教育呼声的高涨
第二节 调查欧美职业学校
第三节 职业教育体系的形成
本章结语
第五章 产业急速发展与职业教育的改革(1914年-1931年)
第一节 临时教育会议及其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
第二节 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本章结语
第六章 战时体制下的职业教育(1931年-1945年)
第一节 职业教育的多样化
第二节 职业教育的军事化
本章结语
第七章 职业教育家
第一节 津田仙
第二节 瓦格奈尔
第三节 手岛精
第四节 平贺义美
第五节 井上毅
第八章
经验与教训
第一节 日本近代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原因
第二节 日本近代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日本近代职业教育大事年表
后记
精彩书摘
《日本教育史研究论丛:日本近代职业教育发展研究》:
(三)英国的职业教育
英国虽然最早开始产业革命,是当时工业先进的国家,但政府深受学徒制传统的影响,对职业教育未予及早重视。因此,比起德国和法国来,其职业教育反而显得落后。当时英国职业教育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民间创办的成人职业教育。早在产业革命发生以前,英国的纺织工业就日渐发达起来。富裕的市民和高明的工匠对科学技术的进步非常关心。为了帮助纺织工人解决技术难题,让他们掌握数学知识,1717年成立了斯皮塔尔兹数学协会。同时,在曼彻斯特也成立了这样的协会。这些协会通过自己的活动,向工人传授代数、几何等学科的知识。这便是英国成人职业教育的开端。随着产业革命的发生与发展,在生产中蒸汽机逐渐取代人力、风力和水力,新的“动力革命”对工人提出了新的要求。他们要从事社会生产就必须学习机械学、物理学、数学等方面的知识。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各种形式的学会、讲习所、讲座开始大量成立起来。如1735年成立的奖励学习协会、1755年由威廉·希普斯组织的工艺促进协会、1799年由本杰明·汤普森创办的皇家讲习所等,都为科学与工艺的进步向工人讲授数学、物理、机械学和化学知识。此外,还为工人举办各种讲座。其中在传播科学知识与新的生产技术方面发挥较大作用的有:曼彻斯特为职工举行的化学讲座、尼克尔森在伦敦索豪开办的供木匠和职工学习应用数学的夜校等。特别是1820年由伦敦机械工人克拉克斯倡导与组织的工人讲习所对推动工人教育起了重大作用。机械工人为提高自己的科学技术水平,还创办了哥拉斯哥职工讲习所,这所由工人自己掌管的教育机构设有图书室和机械展览室,并且开设了工艺学、数学、化学、物理学、天文学等课程。到19世纪中叶,英国的职工讲习所获得很大发展。据统计,1850年有职工讲习所600多所,学员达到50万名以上。
第二,以培养和训练雇佣劳动力为目的的作业学校、星期日学校和贫民学校。英国圈地运动和动力革命发生后,许多贫苦农民及其子女涌进城市,工人也受到失业和贫困的折磨。为了帮助这些穷人获取生活本领和为产业界输送更多合格的劳动力,一些教会团体和民间协会开办了这些带有“济贫”性质的学校。19世纪初期,这些学校在数量上获得很大发展,并且,随着产业革命的进行,也日益受到国家重视。有的学校还逐渐发展为专业性更强的工艺学校。如1821年伦纳德·霍纳创办的爱丁堡工艺学校就非常有名。该校的任务是对机械工、手表工进行技术教育。教学内容以机械工艺学、数学、化学为主,并且特别注意算术、几何等基础知识。
第三,以培养技工和专业人才为目标的矿山、铁路、航海等学校。这类学校程度较高,但出现较晚。它是伴随产业革命的进行、政府逐渐认识到职业教育重要性以后的产物,也是政府开始重视与领导职业教育的重要标志。如1850年成立的矿山学校,就是政府一手操办的。
到19世纪中期为止,英国政府对职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虽然有所加深,但发展职业教育的力度仍然不大。1851年和1867年,举办的两次博览会终于打破了这一局面。在1851年伦敦博览会上,尽管英国大出风头,但与别国相比,许多产品已经出现落后的端倪。1867年,巴黎博览会再次证实,与法、德等国的产品相比,英国的确是落后了。面对这种情况,英国政府决心大力发展职业教育。1867年,英国议会任命塞缪尔森为科学教育特别委员会委员长,调查英国职业教育落后的原因;1871年,又成立以德文希尔为委员长的调查科学教育与科学进步的委员会,谋求振兴职业教育的得力措施。这些工作对英国以后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
前言/序言
“日本教育史研究论丛”包括11部专著,这些专著均为河北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史博士点师生的研究成果,基本上都是在各自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修改扩写而成的。
出版一套日本教育史研究丛书是我们多年的愿望。之所以这样讲,主要出于以下三点原因:
第一,日本教育发展的历史特色鲜明,从世界教育史的范围来看,属于后发速进,善于学习别国之长成就自己教育之特色,并能使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充分发挥作用的典型。在古代,当中国已处于晋朝,封建教育已经相当完备的时候,日本才于公元284年通过朝鲜半岛上的汉学家引入汉学经典,开始创办有组织的教育机构——宫廷学问所。此后日本大力吸收中国儒学和印度佛教,并使之与日本神道相结合,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日本文化,极大地促进了日本教育的发展。16世纪中叶以后,兰学传入日本,日本教育中又增加了西洋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元素。到封建社会后期,日本不但建立了自己的封建教育体系,还形成了以“和魂汉才”为指导思想的善于引进和吸收外来文化教育成果的能力。
在近代,当西方先进国家的资本主义教育制度已经发展200多年,且在其经济社会成长中日益发挥巨大作用之时,日本才通过明治维新推翻封建制度,走上发展资本主义教育的道路。明治维新发生于1868年,是日本历史上一次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维新伊始,新政府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克服幕藩体制造成的国内危机,改革封建制度,对抗欧美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争得国家富强和民族独立。为此,明治政府提出“富国强兵”“殖产兴业”和“文明开化”三大政策,一面大刀阔斧地改革封建制度,一面如饥似渴地引进西方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教育作为文明开化的工具,实施殖产兴业和实现富国强兵的手段,被视为旺国兴邦的战略武器而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在明治政府的带领下,日本全国上下掀起了其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教育改革运动。这次教育改革运动以“和魂洋才”思想为指导,以建立近代资本主义教育制度为内容,以快速实现国家的资本主义近代化为目标。由于政策得当,措施有力,仅用几十年时间便实现了既定目标。然而,由于明治维新资产阶级改革的不彻底性,日本近代教育中也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教育毒素,在以后日本发动的历次侵略战争中,这些残余和毒素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致使日本最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投降,葬送了前期改革发展的成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日本实行了单独占领,在美国教育使节团的指导下,日本进行了其历史上著名的第二次教育改革。通过这次改革,日本大力铲除了军国主义教育的影响,建立了以美国教育为样板的民主教育制度,为其经济高速增长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1967年和1968年日本经济总量先后超过英国、法国和西德,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至此,日本宣布国家发展的追赶型战略已经结束,今后将迎来独创发展的新时代。恰逢此时,1973年中东爆发的石油危机使日本经济受到沉重打击,日本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入低速增长时期。在这种背景下,日本又发动了其历史上第三次大规模的教育改革运动。这次教育改革的目标在于培养创造性人才,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从而支持国家的独创发展战略。为实现这一目标,日本对各级各类教育进行了全方位改革,实行了许多新政策,采取了许多新措施。但与第一次、第二次教育改革相比,由于没有现成的可以模仿的样板,时至今日,这次改革的成效仍不显著。虽然如此,他们在许多方面所进行的有益探索,对于各国所面临的共同教育问题而言,仍是颇具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的。
第二,日本教育发展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学习借鉴。目前,我国正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教育体系的建设,我们必须发愤图强,锐意进取,结合我国国情,积累自己的经验,唯如此,才能最终实现这一目标。同时,在这一创新积累的过程中,也必须勇于和善于学习别国的经验,唯如此,才能加快实现这一目标。在此方面,日本的经验尤其值得我们重视。因为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有着共同的文化背景,人口众多、人均占有资源量少是两国的共同特征。
日本教育史研究论丛:日本近代职业教育发展研究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