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基於GIS的縣級多維貧睏監測與分析》針對《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實施中貧睏縣監測的主要任務及要求,研究瞭綜閤考慮資源環境與社會經濟條件的多尺度多維度貧睏縣監測與評價技術體係。基於地理空間信息技術,在有效組織多維貧睏數據的基礎上,設計縣級多維貧睏監測與評價模型,開發對應的軟件係統,分彆選取片區、省、市研究示範區,剖析瞭貧睏縣在資源環境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關維度的減貧與發展狀況,通過挖掘各個區域的貧睏特徵與緻貧因素,更加高效直接的瞄準貧睏區域,以期在人地關係和諧的前提下,實現貧睏縣社會經濟與資源環境的協調可持續發展。
目錄
自序
前言
第1章 緒論 1
1.1 研究意義及背景 1
1.2 國內外研究進展 3
1.3 研究目標與內容 17
1.4 技術路綫 18
1.5 本章小結 25
第2章 麵嚮貧睏識彆的多源多尺度數據組織 27
2.1 麵嚮貧睏識彆與監測的多源多尺度數據分析 27
2.2 麵嚮貧睏識彆與監測的多源多尺度空間數據的組織 36
2.3 麵嚮貧睏識彆與監測的多源多尺度空間數據庫設計 56
2.4 麵嚮貧睏識彆與監測的多源多尺度空間數據組織方法應用與分析 71
2.5 本章小結 83
第3章 縣級多維貧睏度量及空間分布特徵研究 84
3.1 縣級人口多維貧睏度量及空間分布特徵研究 84
3.2 基於PI-LSM模型的縣級貧睏識彆與測量 103
3.3 多尺度貧睏關係分析與政策建議 120
3.4 本章小結 128
第4章 貧睏地區生態環境與經濟發展協調性評價 129
4.1 研究區概況 129
4.2 數據源及數據預處理 132
4.3 研究方法 133
4.4 6個片區大尺度實證研究 146
4.5 呂梁單片區尺度的實證研究 157
4.6 六片區與呂梁片區研究對比 167
4.7 本章小結 170
第5章 貧睏地區相對資源承載力評價 171
5.1 研究區概況與數據預處理 171
5.2 相對資源承載力研究方法 174
5.3 大彆山片區相對資源承載力空間分異性分析 182
5.4 片區相對資源承載力動態分析及預測 191
5.5 2015年片區各類資源承載力預測 201
5.6 大彆山片區可持續發展的建議與對策 203
5.7 本章小結 208
第6章 貧睏地區交通與經濟發展協調性評價 209
6.1 分析方法與模型構建 209
6.2 武陵山片區交通優勢度時空分異變化 216
6.3 武陵山片區交通優勢度與區域經濟耦閤分析 225
6.4 武陵山片區交通優勢度發展與區域經濟增長預測和評價 237
6.5 本章小結 248
第7章 貧睏地區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與經濟發展協調性評價 250
7.1 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評價方法 251
7.2 農村基本公共服務發展水平的差異分析方法 254
7.3 武陵山片區農村基本公共服務均衡化發展的結果分析 255
7.4 連片特睏區貧睏縣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時空演變及其與縣域經濟協同發展關係 264
7.5 本章小結 277
第8章 多維貧睏識彆空間信息係統 279
8.1 係統概要設計 279
8.2 係統詳細設計 290
8.3 平颱開發與測試 332
第9章 總結與展望 361
9.1 總結 361
9.2 展望 362
參考文獻 364
後記 378
精彩書摘
《基於GIS的縣級多維貧睏監測與分析》:
第1章 緒論
1.1研究意義及背景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大力推進扶貧開發,特彆是隨著《國傢八七扶貧攻堅計劃(1994—2000年)》和《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01—2010年)》的實施,扶貧事業取得瞭巨大成就。中國農村貧睏人口大幅減少,絕對貧睏人口規模已從2000年的3209萬人下降到2008年的1004萬人,絕對貧睏發生率從2000年的3.5%下降到2008年的1%。2010年全國農村貧睏人口達到2688萬,其中,東部地區124萬,中部地區813萬,西部地區1751萬,貧睏發生率分彆為0.4%、2.5%、6.1%,占全國農村貧睏人口的比例分彆為4.6%、30.3%和65.1%。2001~2010年,東部地區貧睏人口占全國貧睏人口比例由10.2%下降到4.6%;西部地區貧睏人口占全國貧睏人口比重由60.8%上升至65.1%。西部地區貧睏人口相對集中,此外,山區農村貧睏人口占全國農村貧睏人口的比例逐年上升。與此同時,貧睏地區基礎設施明顯改善,社會事業不斷進步,**生活保障製度全麵建立,農村居民生存和溫飽問題基本解決,這為促進我國經濟發展、政治穩定、民族團結、邊疆鞏固、社會和諧發揮瞭重要作用,也為推動全球減貧事業發展做齣瞭重大貢獻。
盡管中國扶貧事業取得巨大進步,但經濟社會發展總體水平不高,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突齣,製約貧睏地區發展的深層次矛盾依然存在。人們對貧睏的認識經曆瞭由單維度到多維度的演變,影響貧睏的指標也從單一的經濟收入指標轉變成為包含能力、權利等方麵的指標。大部分山區農戶由於地域條件存在上學難、治病難、工作難等生活問題,扶貧對象規模大,相對貧睏問題凸顯,返貧現象時有發生。在這多種復雜問題的連鎖反應之下,中國普適性經濟政策為中國扶貧開發工作指明瞭方嚮,許多地區利用地理優勢等通過産業調整使得其脫離瞭貧睏狀況,但地理空間相對較封閉的一些區域發展則停留在瞭自給自足的農耕階段,貧睏地區特彆是集中連片特殊睏難地區(以下簡稱連片特睏地區)發展相對滯後,扶貧開發任務仍十分艱巨,且這些區域由於公共設施、社會服務等的缺失,跟不上現代發展的步伐,農戶的教育、健康、生活水平都遠遠落後於其他發達地區,存在分布上的“廣而散,小而集中”的趨勢。我國扶貧開發已經從以解決溫飽為主要任務的階段轉入鞏固溫飽成果、加快脫貧緻富、改善生態環境、提高發展能力、縮小發展差距的新階段。
在此背景下,201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頒布的《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以下簡稱“新綱要”)決定將農民人均純收入2300元(2010年不變價)作為新的國傢扶貧標準,更多低收入人口將享受到國傢扶貧優惠政策,並明確指齣,為進一步加快貧睏地區發展,促進共同富裕,實現到2020年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奮鬥目標,按照“集中連片、突齣重點、全國統籌、區劃完整”的原則,把武陵山區、六盤山區等11個連片特睏地區和國傢已經明確實施特殊扶持政策的西藏、四省藏區和新疆南疆三地州作為扶貧攻堅主戰場,按照“區域發展帶動扶貧開發,扶貧開發促進區域發展”的思路,以縣為基礎製定和實施扶貧攻堅工程規劃,加大投入和支持力度,加強對跨省片區規劃的指導和協調,集中實施一批教育、衛生、文化、就業、社會保障等民生工程,大力改善生産生活條件,培育壯大一批特色優勢産業,加快區域性重要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著力解決製約發展的瓶頸問題,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力爭到2020年,穩定實現扶貧對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貧睏地區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幅度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指標接近全國平均水平,扭轉發展差距擴大趨勢,從根本上改變連片特睏地區麵貌。
……
基於GIS的縣級多維貧睏監測與分析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