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我们·他们:如何与职场90后相处》:作者会引领大家走向一条金光大道,让你的职场之路痛苦少一点,挣钱多一点,欢乐更多一点!
读完本书,读者能以更简单、更有效的方法解决以下问题:
激励所有年龄段的员工
博采众长,提升自己
激发员工的工作激情、忠诚,提高工作效率
有效预防老员工过早丧失工作激情
掌控并推动组织变革
促进组织内的创新
规划好组织的传承和发展
推动个人职业生涯发展
用“我们—他们”二元思维管理90后员工!
内容简介
90后的职场忠诚度不高吗?90后是喜新厌旧的职场“年轻人”?“前辈”们喜欢抵制新观念?从60后到90后多代际共存的职场现实,让人们意识到每一代员工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适合的管理方式。但这种认知对于如何让组织更好地运作往往无益,甚至会将情况变得更加复杂。《我们·他们:如何与职场90后相处》从社会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的视角,提出了"我们"与"他们"的双元分析方式,重新定义组织的构成,将复杂的组织问题简化,以发挥组织成员的潜力和团队价值。
作者简介
杰夫·海文斯是北美地区受欢迎的节目主持人之一,因成功地把喜剧表演元素揉进演讲和培训内容中,多年来吸引了众多的忠实受众,客户遍及政府、学术机构、中小企业以及美国50强公司,现在仍保持着年轻的全美职业巡回演讲者的记录。
如想了解作者更多的信息,请访问他的网站www.jeffhavens.com。
精彩书评
本书对职场不同世代员工如何进行有效管理和沟通,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意义非凡的高见,让人耳目一新。
——阿什利·罗兹-考特尔,《纽约时报》畅销书作者
在本书中,作者告诉我们一些简单有效的管理不同世代员工的方法。相比之下,市面上其他类似书籍所说的就太复杂了。作者把职场群体分为“我们—他们”两部分,这个提法太妙了!与复杂难懂的4个“世代”的说法相比,本书避免了对人进行负面评价。另外,作者所提出的解决方案行之有效,且可操作性极强。
——安杰拉·S. 肯普,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和全球人力资源管理师,
32年专注人力资源和管理沟通的专业人士
本书关注的是企业团队管理的一个重要命题。我们从本书学到了具体可行的解决方案,其中的一些知识和技能被成功应用于我所在公司的管理人员培训中。本书选取的案例均来自我们熟悉的工作和生活,作者的这种研究方法颇有新意。
——约翰尼·卡斯阿波罗,
杰克·亨利金融服务公司组织学习部门总监
杰夫的书以一种令人轻松的方式娓娓道来,让人倍感亲切。好像与老朋友坐在一起,闲聊工作和生活。书中所举的案例非常真实,提出的解决方案接地气,适合于各行各业的人们。
——贝姬·罗普,GROWMARK公司人才管理部门总监
说句实话,能把我逗得大笑的作者不多,杰夫算一个,这家伙太幽默了!在这本书里,作者基于对一些真实案例的洞察,对职场中的忠诚、员工爱岗敬业、导师制、变革和创新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思考。他就像星球大战里的智慧大师尤达一样,告诉我们如何去获得职业和生活的巨大成功。如果你正好是一个管理者,抑或你是正在找工作的职场新人,这本书绝对值得一读!不骗你,就连这本书的脚注也值得你花钱购买它。
—罗斯·伯恩斯坦,运动类畅销书作家,知名企业培训师
混迹职场,难免会碰到各种冷言冷语,以及各种各样的上司。现在好了,这本书可以成为你的职场北极星,作者杰夫会引领大家走向一条金光大道,让你的职场之路痛苦少一点,挣钱多一点,欢乐更多一点。
—斯蒂夫·卡伯特森,Youth Service America公司总裁
目录
目录
前言: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第一部分.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职场
第一章.揭开职场4个世代的面纱
第二章.“我们—他们”模式
第三章.职场代际众生相
第二部分.玩转职场代际管理
第四章.职场忠诚及其对代际管理的影响
第五章.职场成长秘籍
第六章.遵循经验还是追求创新
第七章.变革的决策
第八章.携手并肩奔向明天
第三部分.关键问题和解决策略
第九章.如何与“老家伙”沟通
第十章.如何与“年轻人”沟通
第十一章.变化的生涯动力
第十二章.本书要点回顾
第十三章.职场代际管理的策略回顾
精彩书摘
《我们·他们:如何与职场90后相处》:
第一章 揭开职场4个世代的面纱。
有关职场不同年龄群体的代沟话题,你一定听得耳朵都磨出茧子了。在亚马逊网上书店可以搜索到1100多本此类在售图书,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此类书常出常新,差不多每周都会有一本新书上架,如果你对此感到无语,也是人之常情。现在,《我们·他们:如何与职场90后相处》又把这一老生常谈的话题拿出来说,这似乎是一件挺没意思的事儿。
事实上,当我被要求来写作这《我们·他们:如何与职场90后相处》的时候,准确来说也有一种要崩溃的感觉。在过去二十多年中,此类图书已经出版了1100多本,还有为数更多的研究论文发表。我不禁问自己:职场中不同世代的员工到底有没有差异?我还能提出问题解决的新花样吗?要想知道如何解决问题,不如先重新审视问题的来龙去脉。经过认真思考,我得出的结论是:还不错。问题的解决似乎要比看上去容易很多。职场中不同年代出生的人的确存在差异。诸位请看如下情景:
某个年代出生的人,其生命历程中曾经与一些胶片音乐相伴(曾经流行的大众音乐,而不是少数人喜欢怀旧的个性喜好)。看,如果这一点已勾起了你的回忆,那么,还没完呢!属于这个世代的你,可能也喝过有超标磷酸盐污染的饮用水,或戴过德比礼帽,或有过囤积煤油等经历。
某个年代出生的人,也许从来没见过老式投币付费电话。他们中的一些人已经忘了英语有哪些元音和有关拼写的语法,虽然大家每天都在使用。
某个年代出生的人,是在不知网络为何物的环境中长大的。天啊!对现在的孩子来讲,没有网络相伴的童年世界简直是无法想象和暗无天日的。
某个年代出生的人,有些已经在使用假牙了。
某个年代出生的人,现在孩子已经在读小学了,虽然他本人直到高中甚至大学才知道认真学习。
某个年代出生的人,现在每天都在计算那点可怜的退休金。而另外一些年代出生的人却还不知退休金为何物,准确地说,是脑子里从未出现退休金的概念。
以上这些描述肯定会勾起某些人的回忆。同样可以肯定,对没有类似经历的某些人,这些现象可能令他们感到不可思议和难以理解。毫无疑问,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性。有人据此将职场中的人们看似精确地分成几个世代,但这其实站不住脚。这种划分的权威依据据说是这句找不到权威出处的话:
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第一次出现了4个不同世代的人 合作共事。
各种新闻、图书、演讲或资讯图像在提及职场代际群体管理这一概念时,往往都基于现实的多世代共存的职场情境。管理者常常有这样的困惑:“到底怎么做,才能满足不同年龄员工的需要、动机、愿望、目标和诉求呢?用什么方法既能让所有人都满意,又能摆平他们彼此矛盾的诉求?”
面对职场中多个世代员工共存的复杂状况,你也许会说:记住,这不是你作为管理者造成的问题!这是那些所谓的“专家”对你喋喋不休的结果,他们总是说职场就是这般不正常、无法理解和令人头疼!他们通过把此类问题夸大其词,然后再向你兜售“解决方案”。记住,“专家”们正是以这样的模式来赚你的钱。
负责任地讲,我不是那种专门吓人的“专家”。当你的职业生涯中遇到类似问题的时候,《我们·他们:如何与职场90后相处》会给你提供有益帮助。现在,管理职场中不同世代员工的问题很严峻,这种挑战并不是今天才有,其实在过去几个世纪的职场中,这种挑战就一直存在。
将职场员工分为4个世代的观点是不具有实际意义的,本章将对此详细说明并予以纠正。如果你想培养出忠诚、有奉献精神的员工,打造卓越的组织,那么把员工分为4个世代的管理模式将大错特错。如果将职场看作由多个世代的员工所组成的,管理效果反而会事倍功半。职场现实并不是4个世代的员工并存,这个观点是彻头彻尾的谎言,现在我们将一起揭穿其真面目。
……
前言/序言
前言
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祝贺你拿到这本书——不管是你自己买的还是别人送的!接下来,我会帮你澄清职场生涯中始终存在的一些困惑。
●如何有效激励新生代员工,避免人才流失?
●如何防止老员工丧失激情,萎靡不振?
●为什么你在职场生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怎样才能扭转乾坤?
●如何说服员工和上司接受你的宏图大略?
●为什么同事的想法与你的想法大相径庭?如何做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如何构建并保持能激发员工热情、忠诚、高效的企业文化?
这本书面向职场中的各类人群,包括管理者、普通职员、一线工人、公司高管、工商管理和人力资源专业的学生,甚至包括准备进入职场的求职者。本书甚至能够告诉父母如何和孩子之间实现更好的沟通交流。如果你曾经苦恼,不知该如何与公司的老员工和新员工有效沟通和对话,那么恭喜你,读完这本书你就会茅塞顿开。
或许现在你正在机场的书店,想找一本书来消磨待机的时光,如果这时你有幸看到这本书,你可能会这么想:“这本书值得买吗?类似的书已经看过不少,这本书有什么不一样的吗?”
如果你真这么想,那就对了,市面上确实有数千本类似的书。但在我看来,以往流行的观点,在解读职场人群的代际差异问题时,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了,对解决问题没有实际的用处。本书有两个目标:一是重新解读过去几十年中所说的职场代际差异问题;二是构建一个简单有效、可操作的问题解决框架。我们并不会讨论“如何管理‘千禧’一代”,以及“如何取悦你的老板”等诸如此类的话题,本书关注如何管理职场当中的所有群体。
想知道我是怎么想的吗?别急,先扯几句闲篇。前面我是不是说你在读这本“书”?我突然意识到,这个词可能是不恰当的,你现在手里拿的可能是一本纸质的实体书,这可能是因为你喜欢手里握着书的感觉。当然,此刻的你也可能眼睛正盯着平板电脑或者手机,或者在PC端读本书的电子版——电子书免去了来回翻页的麻烦。如果是这样的话,之前的表述就不恰当了。我之所以想知道你的阅读方式,是想据此来调整我的写作语言和方式。
扯到这些的真正目的是与这本书的主题——职场代际管理问题有关系的。“今时不同往日啦!”经常听到有人这么说,听上去蛮有道理的!遥想当年,在我们小的时候,电视台只有12个频道,跟现在比肯定是天壤之别。当年,如果你想跟谁打电话,就必须牢牢记住他的电话号码的每一位数字。而现在,通过互联网我们可以跟很多人建立联系,这简直太神奇了!科技发展使我们可以将海量的资料放在兜里随身携带,有人待在家里足不出户,借助于互联网,码字也可以码出个百万富翁来。
世界变化得太快!我想正是这个因素让你不得不思考下列几个问题。
●在忠诚被视为明日黄花的当今职场,如何去提升员工忠诚度?
●在世界呈现“秒速”变化的今天,怎样才能维持并发展自身的事业?
●现在的年轻人是不是真变得比上一代不积极、不努力了?这到底是谁的责任?
●为什么有些人顽固地抱着过时的经验不撒手?
●怎样才能让每天都有好事情发生?
回答以上问题需要弄明白3点情形。首先,“今时不同往日”这句话,通常是老员工含蓄地教育年轻人时说的。实际上,这也正是多数以职场不同代际管理为主题的书籍想要传递的观点。我想,这也正是这类书令人讨厌的原因。目前可见的关于职场代际管理问题的图书、论文和言论,其主题大多可以概括为一句话:“现在的年轻人变了,接受现实吧!”
毋庸置疑,这样的话得到了职场老员工的普遍认可,但却妨碍了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在和一些人座谈时,我不止一次地听到诸如此类的话语:“为什么最终要改变的那个人是我,要知道,我可是老板,为什么他们不能按照我说的去做?”我想,这也正是你在收到“接受现实吧”的信息后会做出的正常反应。
如果总有那么一部分人不愿意做出任何让步或妥协,那么管理职场不同代际群体的问题将永远、永远得不到解决。如果你不同意我的话,那么,咱们打个赌,敢不敢现在回家告诉你们家里那一位:“从今往后,你愿说什么就说什么,但是我一句都不听,我说的话就是圣旨!”呵呵,你敢不敢?可以想象,唯一的后果就是你会被一脚踢出家门。没事儿,大不了到时候我请你喝一杯。
其次,类似“今时不同往日”这样的观点,虽然不是故意为之,但肯定是极具误导性的,即这句话的潜台词是,我们现在所经历的社会发展状况与历史上任何一个阶段完全不同,这导致生长在不同时期的相邻两代人的特征存在明显差异。这种说法其实是有问题的。的确,电脑和网络的兴起推动了现代社会的进步,大大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本书后面会专门探讨网络和科技革命的影响,对于出生在其之前的人和在其环境中长大的人有何不同。但是,一个新生事物出现后,对不同人群产生不同影响也是很正常的,这没什么大不了的。当然,你会举例,比如英国摇滚乐影响了美国20世纪60年代的整整一代人;汽车工业影响了“镀金时代”那一代人;还有印刷机的使用,使得15世纪后半叶的欧洲呈现两极分化。所以,仅仅简单的一句“今时不同往日”无助于解决任何问题,代际差异导致代际群体紧张,这在历史上不止一次出现,只是现在二者相互影响的方式已经完全不同了。
最后,第三点其实和第二点也有关系,就是你可能经常困惑不解,为什么那些年轻的同事看上去是如此任性,对企业缺乏忠诚?为什么那些年长的员工看上去不思进取,工作缺乏激情?诸如此类。其实,这些让你困惑的问题,在过去几个世纪的职场里面每天都在发生。人们对职场的代际问题关注之多,竟至于将其演绎成故事,从而产生了一些故事化的解决手段。多少年了,总有人告诉我们,职场有彼此对立的4个世代群体,我们处于一个“多世代共事”的职场。这种说法是非常滑稽的。从古至今,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只有两个群体而已——“我们”和“他们”。
从本质上讲,这个世界是由人和人际关系构成的。纵观人类的文明发展史,科技的发展改变了这个世界的方方面面,比如政治决策、经济发展、全球贸易、文化进步。因此,只有正确地理解职场代际管理,才能找到正确的应对之道,而不是照搬照抄50年、100年,甚至3000年前的方法。所以,基于同样的理由,本书的讨论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聚焦于电脑、网络、全天候媒体的出现及其产生的影响。
但这部分内容的讨论只占本书的很少一部分。如果你想掌握命运,掌控这个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你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不是仅仅理解这个问题就可以了,而是要从根本上搞明白职场同事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我们从心理学基本知识和理论当中找到了问题的答案,从人类的洞穴时代到现在,这些知识一直在影响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我向你保证,读完这本书之后,不管你的员工是18岁还是88岁,你会彻底搞清楚如何因人而异实施激励管理。惊到了吧!我可没吹牛。你将会明白,职场员工在不同世代之间没有那么大的差异。如果想让你的职场生涯多一点快乐、健康和效率,和同事相处更融洽一点的话,这本书会告诉你怎么去做。
换句话说,多数关于职场代际管理的书籍,把简单问题给复杂化了,本书将还这个问题以本来面目。
不好意思,本书的部分内容可能有点儿偏学术化。有些读者可能听过我的主题演讲,读过我写的其他书,参与过我举办的其他培训项目,那你就会知道我真的是一个有娱乐精神的家伙,我真的没有故意卖弄以招人厌的意思。所以,我向你保证,读完这本书,你除了会有所收获,也会边读边快乐着——这可能是你之前所想不到的。如果我尽我所能把这本书写得更有娱乐感,想必你不会因此怪罪于我。最近看到一个调查结果说,相对于枯燥的事情,人们更喜欢享受快乐——这正是我这么做的部分原因。
看到这里,你也许会说:“我们公司确实有代际冲突现象,但是我个人对其他任何人都一视同仁,没有任何成见,我就是这样一个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人。”别急,我会证明你并非如此。不妨让我做两点假设:首先,我怀疑你有一点过于自信。其次,你没说实话。不信的话,我们可以做两个小测试来验证一下。
思维小测验1.你是否对不同世代抱有成见?
假设你是一家之长,你有一个儿子和女儿,两个都没超过10岁,你认为睡觉的时间到了,可是俩熊孩子都不想上床睡觉,并跟你撒娇。现在你需要处理一个跟代际管理有关的难题。接下来,你会选择怎么做?
方案A:你让孩子和你一起坐下来,耐心、理性、心平气和地沟通早一点上床睡觉的好处,你会认真倾听孩子的想法,用诸如“我明白你的意思”和“这是一个有趣的理由”肯定孩子想法的可取之处。你把你的想法写在一张纸上,同时列出所有可能的解决方案,然后进行综合比较,找到最佳方案。然后,从双方团结与和谐的愿望出发,找到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最佳妥协方案。这样的话,在你家里,诸如何时上床睡觉这样的问题,通常被消灭在萌芽状态,幸福常驻你家。
方案B:我们拿股市来举例,这个问题就变成了你用股市的规则来公平解决股东们的问题。假设你以对家庭财务贡献的大小为标准向孩子们分配股份,你的孩子们抗议说,联邦劳动法禁止他们工作,于是你让他们完成一些家庭杂务来代替作为对家庭的贡献。在就打扫房间和洗碗应付何种报酬进行激烈讨价还价之后,你召开股东大会以便让所有人畅所欲言。最后,各方承诺遵守最后表决结果直至下一次股东大会召开之前,而下次大会召开的时间将在3个月之后(按照公司章程)或者根据情况而定。
方案C:你粗暴地给孩子们套上睡衣,然后将他们抱到床上,你觉得跟这些熊孩子没法沟通,压根儿你就没想过要沟通。孩子们对你的做法可能会以大哭和噘嘴抗议,但谁管这个?孩子们哭累了自然就老实了,第二天睁开眼他们就会忘掉前一天的睡前“战争”!
那么,你选择哪一个方案(当然情境是假设的!)?我知道你一般会选择C,因为这是唯一一个看起来“正常”的选择。当然。可能你不会对你的年轻同事也这么干,我同样确信当你面对他们跟你的冲突时,你可能只是偶尔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不信任和要开除他们的冲动。
但是,这已经足够说明问题了!
思维小测验2:你对不同世代是否抱有成见?
假如你正在一家超市进行大采购,时间已经很晚了,超市只剩下一个人工结账通道和一个自助结账通道还在工作,碰巧你购买的很多商品都没有条形码,而你又懒得一一去查询价格。就在你推着满满的购物车排队结账时,你看到有个老先生排在你前面,他把食品放在输送带上傻傻地等着——你确信他没睡着,你还看到他从口袋里拿出支票本准备结账。你意识到这个可怜的老先生,他的思维仍然停留在1956年。这种情形之下,你准备怎么办?
方案A:你站在老人后边耐心等候,因为你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做事方法,别人无权干涉。就在这一刻,你不禁回忆起昔日青葱时代的美好,那时所有人都用支票购物。你感谢他让你想起了那么多美好的事情。等老先生结完账,你去帮老先生把货物放进汽车后备箱里,然后才回到超市结账。老先生向你表示感谢,这时候你心中充满着自豪感。
方案B:你主动向老先生建议使用方便和实用的借记卡,而老先生表示担心银行卡的安全性,因为他最近听到不少人因为密码失窃而导致钱财损失的事情。听到老先生的担心之后,你请他改日共进午餐,告诉他银行会和用户签订协议,保证客户的钱是安全的,同时你给他看几篇有关银行借记卡安全的文章,进一步帮助他打消顾虑。接下来,你会向他介绍退休保障的理财规划,然后向他推荐一个值得信赖的理财专家。老人向你表示感谢,并且把他邻居的孙子介绍给你认识。
方案C:你选择到自助通道结账,这样才能节省时间早点回家睡觉。说真的,为什么老年人动作这么慢?他们的日子所剩无几,为什么还不快节约点时间?总是这样,真是的!!!
这个测验的答案还是C。在那样的情境下,我想你知道该怎么做。毕竟这样的情形想必你也会碰到。其实和上一个测验一样,这个情境也是我假设的。但是我敢肯定,因为工作的效率、方式和固执己见等,你同公司的年长同事发生过类似的不愉快。
简而言之,本书将帮你解决以下问题:
●我们将首次证伪所谓的职场4世代模式,告诉大家一个更直观、更易理解的两世代模式。
●你会知道你在职场的真正定位,如同我们对他人有习惯性定位一样。
●接下来我们会讨论职场对每个世代的每一种成见,详细剖析每个世代群体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并告诉你怎样运用这些知识让你和他人和谐共事,以找到一些大家都能理
我们·他们:如何与职场90后相处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