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菜圖鑒》主要選取日常生活中較為常見的257種野菜,以方便讀者認識。比如人們常見的馬齒莧、蕨菜、蒲公英、大車前、豆瓣菜等,詳細介紹它們的名稱、彆名、特徵、功效、習性、分布、飲食宜忌等,使讀者能夠有針對性地食用。同時,為每種野菜配備高清彩色圖片,采取圖鑒的方式展現野菜的各部位特徵,以方便讀者辨認不同野菜。
付彥榮
園藝學博士,高級工程師,畢業於中國農業大學園藝專業,多年從事園藝領域研究與教學工作,現任職於中國風景園林學會。
14植物的分類係譜
15植物的結構
17野菜的葉子類型
20野菜的花
22野菜的果實
23野菜的種子
24野菜的營養價值
25野菜的食用
28野菜的采摘
第一章莖葉類野菜
32馬齒莧
33蕨菜
33莢果蕨
34酸模葉蓼
34灰綠藜
35酸模
35地膚
36反枝莧
37青葙
37牛繁縷
38刺莧
39諸葛菜
39朝天委陵菜
40豆瓣菜
40寶蓋草
41蔊菜
42景天三七
43歪頭菜
43扶芳藤
44鞦海棠
44珍珠菜
45酢漿草
46紅花酢漿草
47鼕葵
48毛羅勒
49刺芹
49地筍
50水芹
51山芹菜
52羅勒
53打碗花
54紫蘇
55薄荷
56香薷
56藿香
57馬蘭頭
57野茼蒿
58野艾蒿
59蔞蒿
60蒲公英
61抱莖苦蕒菜
61山韭
62鳳眼蓮
63薤白
64野韭菜
64絞股藍
65落葵
65榆錢
66刺五加
67柳樹芽
68龍牙楤木
68香椿
69牛膝菊
69黃荊
70牡荊
71五葉木通
71黑三棱
72水田碎米薺
72碎米薺
73大葉碎米薺
73垂盆草
74美麗鬍枝子
74虎耳草
75地榆
76翻白草
77白車軸草
77衛矛
78鳳仙花
79錦葵
79野西瓜苗
80韆屈菜
80天鬍荽
81過路黃
81鏨菜
82連翹
83野芝麻
84紅薯葉
85飯包草
85直立婆婆納
86龍葵
87豬殃殃
87半邊蓮
88接骨木
89鱧腸
89鞦英
90鏇覆花
91野菊
92苦菜
92假蔞
93啤酒花
94遠誌
95月見草
96小茴香
97藜
97紅心藜
98龍芽草
99薺菜
100鵝絨委陵菜
100芝麻菜
101紫蓼
101滿天星
102小花鬼針草
102狼把草
103鬼針草
103鼠麯草
104一年蓬
105花椒
106紅蓼
106水蓼
107紅花
108益母草
109夏枯草
110水苦蕒
111大車前
112大刺兒菜
112鴉蔥
113黃鵪菜
113茵陳蒿
114柳蘭
115鴨舌草
115蘿藦
第二章食花類野菜
118金蓮花
119蜀葵
120木棉
121木芙蓉
121山丹百閤
122雞蛋花
123菊花
124款鼕
125硃槿
126黃花菜
127有斑百閤
127捲丹
128玉簪花
128木槿
129牡丹
130月季
131玫瑰花
132忍鼕
133杜鵑花
133米蘭
134茉莉花
135梔子
136雨久花
136閤歡花
137桂花
138月桂
139泡桐花
139結香
140蘭花
141迎春花
142玉蘭
143白蘭
144槐花
145石榴花
146雞冠花
147山茶花
148鬱金香
149紫萼
150風信子
151水仙
152紫羅蘭
153紫藤
154蠟梅
155迷迭香
156金魚草
157美人蕉
158夾竹桃
159薰衣草
160太陽花
161康乃馨
162天竺葵
163勿忘我
164小蒼蘭
165羊蹄甲
166金盞菊
167綉球
168仙客來
169銀蓮花
第三章根莖類野菜
172魚腥草
173虎杖
173薯蕷
174蓮
175芍藥
176麥鼕
176山葵
177野鬍蘿蔔
178甘露子
178地黃
179桔梗
180魔芋
180黨參
181仙人掌
182何首烏
182展枝沙參
183杏葉沙參
183黃精
184牛蒡
185菊芋
186紫菀
187菱角
187荸薺
第四章果籽類野菜
190苦蕎麥
191芡實
191酸角
192野大豆
193檾麻
193救荒野豌豆
194黃鞦葵
195野燕麥
195薏苡
196枸杞
197銀杏
第五章幼苗類野菜
200皺果莧
200紫花苜蓿
201南苜蓿
201委陵菜
202刺兒菜
202苣蕒菜
203附地菜
203玉竹
204竹筍
205蘆筍
205蘆葦
206白茅
206香蒲
207小香蒲
207女婁菜
208雞毛菜
208田紫草
209活血丹
210紫花地丁
211遏藍菜
第六章藻菇類野菜
214雞樅菌
214鬆蕈
215青頭菌
215鬆樹菌
216雞油菌
216綉球菌
217小美牛肝菌
217雙色牛肝菌
218香菇
218平菇
219金針菇
219草菇
220猴頭菇
220雞腿菇
221茶樹菇
221羊肚菌
222頭狀禿馬勃
222毛木耳
223銀耳
223條斑紫菜
224海帶
224裙帶菜
225鵝掌菜
225羊棲菜
附錄常見野果
228楊梅
229酸漿
230橄欖
231山葡萄
232軟棗獼猴桃
232狗棗獼猴桃
233雞蛋果
234東北茶藨子
235酸棗
235番石榴
236山楂
237毛櫻桃
238野核桃
239榛
240茅栗
241野杏
242毛桃
243沙棘
244構樹
245火棘
246桑
247無花果
248褐梨
248文冠果
249番木瓜
250拐棗
250君遷子
251沙棗
251龍眼
252索引
植物的分類係譜
野菜是植物世界的一員,要想瞭解和辨識野菜就要先瞭解植物的分類和結構。植物的分類係譜圖如下:
門(Phylum)
整個植物界通常被分為16門。有裸藻門、綠藻門、輪藻門、金藻門、甲藻門、褐藻門、紅藻門、藍藻門、細菌門、粘菌門、真菌門等。
綱(Class)
綱隸屬於門。分為單子葉植物綱、雙子葉植物綱。
目(Order)
目隸屬於綱。有澤瀉目、水鱉目、檳榔目、天南星目、鴨蹠草目、莎草目、薑目、百閤目、薔薇目、石竹目、無患子目、毛茛目、玄參目、鼠李目、鬍椒目、樟目等。
科(Family)
科隸屬於目。一個科包含瞭一個或者幾個相近的屬。有香蒲科、眼子菜科、茨藻科、冰沼草科、澤瀉科、禾本科、雨久花科、薯蕷科、芭蕉科、薑科、蘭科、景天科、豆科等。
屬(Genus)
一個屬包含瞭一個或者幾個相近的種。有薔薇屬、嚮日葵屬、藍雪屬、梔子屬、杜鵑花屬、野豌豆屬、萬壽菊屬、曼陀羅屬、酢漿草屬、兔耳草屬、見血封喉屬、茶屬等。
種(Species)
每個單位的個體就是一個種,具有相似的形態特徵。
亞種(Subspecies)
有地理分化特徵的種群,在分類上與本種中其他亞種有可供區彆的形態和生物學特徵。
植物的結構
一棵完整的植物由以下部分構成:
莖
莖是維管植物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地上部分主要依托於莖,多呈圓柱形,也有少數呈其他形狀,如某些多肉植物呈扁圓形或多角柱形。它具有支撐、貯藏、運輸、光閤作用以及繁殖等功能,其主要功能是為植物的各部分輸送營養物質和水分,猶如人類的血管,此外,它還可以為植物的地上部分提供支撐力量,某些植物還可以光閤作用和繁殖後代。莖通常有分枝,分枝可以增加植物的覆蓋麵積,使植物能夠更好地進行光閤作用,也有利於繁殖後代。分枝類型有以下幾種:
葉
葉是維管植物製造營養物質的重要器官之一,因含葉綠素而呈綠色,但也有少數植物呈其他顔色。葉通常由錶皮、葉肉、葉脈組成,每個部分還可以再細分為更小的部分,它們都具有自己的特有功能,各司其職,纔能維持植物的正常生長發育。
根
根是指植物的地下部分,也是植物的重要器官之一。它的主要功能是製造和貯藏營養物質,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及營養物質,一部分通過莖輸送到植物的各部分,一部分則貯藏起來。根是植物最早發育的部分,種子萌發後,突破種皮發育成幼根,然後嚮下垂直生長成主根,主根還會生長齣許多支根,稱為側根,此外,還有許多不定根。根部經過多次生長,最後形成整個根係。
花
花是被子植物的重要器官之一,具有繁殖功能。它一般通過媒介傳播花粉,可分為生物媒介和非生物媒介。花是植物的重要特徵之一,植株可根據花朵數,分為單生和簇生,也可根據雌、雄蕊是否在同一植物上,分為“完全花”“兩性花”和“不完全花”“單性花”。雌、雄蕊生長在同一植物上,被稱為“完全花”或“兩性花”,這種現象也被稱為“雌雄同株”;雌、雄蕊生長不同植物上,被稱為“不完全花”“單性花”,這種現象也被稱為“雌雄異株”。
種子
種子是種子植物的重要繁殖器官之一,由胚珠經傳粉受精而成。它通常由種皮、胚和胚乳組成。不同植物的種子相差極大,不僅大小、形狀、顔色及亮度不同,而且有些植物的種子上麵還長齣瞭毛、翅、芒和刺等。
果實
果實是指被子植物在傳粉受精後,由雌蕊或在花托、花萼等部分參與下形成的器官,由果皮和種子構成,包含一個或多個種子。它可分為三類,即單果、聚閤果和聚花果;單果是由一朵花中的單個雌蕊子房形成,如毛桃、歐李等;聚閤果是由一朵花中的數個離生雌蕊子房及花托共同形成,如蛇莓等;聚花果,又叫復果,是由許多花的子房或在其他器官的參與下形成,如無花果等。
野菜,就是非人工栽培、自然生長、能夠食用的野生植物,它們長期生長繁衍在深山幽榖、茫茫草原、曠野荒地、河畔湖畔以及田埂屋邊等適宜其生長的自然環境中,有很強的生命力。野菜製成的佳肴有味美可口、綠色健康以及營養豐富的特點。此外,有些野菜還有藥用價值,能夠起到輔助治療疾病的作用,它們是大自然贈予我們的“珍貴禮物”。
我國地域遼闊,野生植物資源十分豐富,特彆是野生蔬菜品種繁多,廣大人民食用野菜的曆史悠久,早在3000年前的《詩經》中就有描述人們采摘野菜的詩句。在災荒之年和革命戰爭時期,野菜更可為人們解決果腹之需。即使在人工栽培的蔬菜供應充足的時期,在廣大的農村、山區,特彆是草原、邊遠地區,野菜仍然是人們的重要佐餐食物。
近年來,野菜越來越受人們的重視,主要是由於野菜具有綠色、營養、美容、食療、健身等功效。其中,“綠色”是指野菜一般自然生長在山野叢林間,呼吸新鮮空氣,渴飲天地雨露,汲取自然精華,既不需要農藥和化肥,也不需要大棚的庇護,因此,它是無汙染的,也是純天然的;“營養”是指野菜具有極高的營養價值,某些野菜的維生素含量甚至比人工栽培的蔬菜高齣數倍,此外,野菜還含有蛋白質、碳水化閤物、礦物質以及膳食縴維等;野菜因含抗氧化成分而具有美容價值,不僅可以改善皮膚狀況,而且還可以調節內分泌、促進新陳代謝,因此,它既可以直接烹食,又可以製作護膚品,能産生良好的美容效果;一些野菜還具有很好的食療效果,如果食用得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輔助治療疾病,例如,薺菜有清肝明目的功效,可輔助治療肝炎、緩解高血壓等,苦菜能清熱解毒,可預防貧血及癌癥等,野莧菜可明目,能治療痢疾、眼疾等,蕨菜能利濕養陰,可用於輔助治療熱病等;此外,去山野田間采集野菜也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許多城裏人選擇在周末或假期時郊遊,他們走入鄉野村間,呼吸新鮮空氣,並隨手采摘野菜,有益於身心健康。
野菜還可以用來調劑口味。食用蔬菜品種的固定不變,容易讓人産生厭煩心理,而野菜品種較多,可以作為常見蔬菜的調劑品,以達到豐富餐桌的目的。在許多地方,野菜早已上市齣售,在一些賓館、飯店、酒樓、餐館中,也被作為特種風味端上瞭餐桌。野菜早已成為我國重要的齣口商品之一,並在經濟上獲得瞭較大的效益。因此開發利用野菜,在經濟上具有重要的意義。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野菜都具有以上功能,一些野菜如果食用不當,可能還會適得其反,這主要是由於大多數人缺乏接觸野菜的機會,因此,野菜知識貧乏。因此,食用野菜、采摘野菜需要注意方式、方法,否則會適得其反,具體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吃法不同:不同的野菜需要選擇不同的烹調方法,如有些可在采摘後直接食用,有些則需要在焯水甚至曬乾後食用。
二、適量食用:野菜多性寒涼,食用過多可能導緻脾胃虛寒,有些過敏體質的人還會産生過敏反應,因此,不宜經常食用野菜,且如果發現有過敏現象,應立即停止食用。
三、避免誤食:吃野菜最起碼要知道所食野菜有毒無毒,不認識的野菜最好不要食用,特彆是不認識的菌類,因為許多野生植物有毒,如果誤食,會發生中毒現象,輕者嘔吐、腹痛、腹瀉等,重者可能會危及人的生命。
四、防止汙染:采摘野菜時,要注意有些易受汙染的野菜不宜采摘,如工廠廠房、臭水溝、馬路邊以及市內草坪等處的野菜可能含有毒素,不宜采摘。
五、因人而異:對野菜的選擇要因人而異,有些野菜本身是藥用植物,具有如同中藥的藥性。人們首先要考慮自身的身體狀態,其次纔是口味愛好。例如一些苦味野菜,其性涼味苦,有清熱解毒的功效,不適閤陽虛畏寒的人們食用。
六、正確看待:人們在青睞野菜的同時,要樹立正確的“野菜觀”。現代人們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厭倦瞭傢常菜,偶爾換換口味、吃吃野菜也無可厚非,但野菜不能代替傢種蔬菜。事實上,人們現在所吃的傢種蔬菜,很多都是野菜經過人工栽培或是在此基礎上培育齣來的,營養成分符閤科學指標。因此,從食用安全和營養角度而言,野菜無法替代傢種蔬菜。
鑒於此,為瞭讓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野菜的價值,也為瞭讓野菜愛好者更好地認識野菜、食用野菜,我們編寫瞭本書。
中國的野菜很多,廣義上認為,隻要是能夠食用的野生植物,都可以叫作野菜,但由於書的容量有限,不可能將所有野菜都包括在內,因此,本書主要選取日常生活中較為常見的野菜,以方便讀者認識。比如人們常見的馬齒莧、蕨菜、蒲公英、大車前、豆瓣菜等,詳細介紹它們的名稱、彆名、特徵、功效、習性、分布、飲食宜忌等,使讀者能夠有針對性地食用。
同時,本書為每種野菜配備高清彩色圖片,采取圖鑒的方式展現野菜的各部位特徵,以方便讀者辨認不同野菜。
此外,野菜不同於一般蔬菜,它雖然營養豐富,但需要一定的烹飪方法,如果烹飪方法不正確,不僅會影響口感,還會影響營養成分的吸收。因此,本書根據野菜的不同特性為讀者提供相應的食用方法,使讀者能夠正確食用野菜。另,本書所收錄的野菜某些有小毒,請謹慎食用。
總之,本書同時具有實用性和知識性,不僅能指導讀者如何采摘和食用野菜,還能為讀者科普野菜知識。
我對生物多樣性圖鑒的關注點往往在於其信息結構的閤理性和可檢索性。坦率地說,很多圖鑒的索引設計簡直是災難,找一隻鳥能讓你繞暈好幾圈。但這本《野鳥圖鑒》在信息架構上下足瞭功夫。它的分類係統采用瞭最新的鳥類分子係統學研究成果,這對於研究鳥類親緣關係的人來說非常友好,避免瞭舊版分類法帶來的混淆。更重要的是,它的檢索係統設計得極其人性化:你可以通過“體型大小”、“主要顔色特徵”甚至是“是否有冠羽”這樣的直觀特徵快速定位,而不是被動地去記住復雜的拉丁學名。我特彆喜歡它在每個物種條目末尾設置的“易混淆種對比”小欄目,用並列的方式清晰地指齣瞭容易張冠李戴的物種之間的關鍵差異點,比如翼斑、喙的形狀等,這極大地提高瞭識彆的準確率。這種精細到位的結構設計,體現瞭編者對實際使用場景的深刻理解,讓信息獲取的效率大大提升。
評分這本《野鳥圖鑒》簡直是戶外愛好者的福音啊!我作為一個常年混跡於山林間的“老鳥”,深知一本靠譜的圖鑒對辨識鳥類的關鍵性。這本書的版式設計極其用心,色彩還原度高得驚人,即便是那些對色彩敏感度不高的新手也能一眼分辨齣物種間的細微差彆。圖集的排布邏輯清晰,不僅有精美的彩繪或照片,更重要的是,它詳盡地描述瞭每種鳥類的棲息地偏好、遷徙路綫,以及最具特色的鳴叫聲譜圖。我尤其欣賞它加入瞭“行為習性”這一模塊,比起單純的物種介紹,這些關於鳥兒覓食、求偶甚至築巢的生動細節,讓冰冷的圖鑒瞬間“活”瞭起來。我記得有一次在郊野公園,看到一隻不太熟悉的鶯類,當時拿齣手機查資料半天沒頭緒,如果早有這本在手邊,估計一分鍾就能鎖定目標。它對不同季節、不同性彆的羽色變化描述得也非常到位,避免瞭許多初學者容易陷入的“隻有夏羽雄鳥纔是標準”的誤區。總而言之,對於那些想從“看鳥”升級到“識鳥”的同好們,這本工具書的專業度和實用性,絕對是市麵上少有的精品,強烈推薦給所有熱愛自然、熱衷於觀察野生動物的朋友們!
評分作為一名對鳥類學有基礎瞭解的業餘愛好者,我更看重圖鑒中對“聲音識彆”部分的詳盡程度。畢竟,在茂密的林地中,很多時候我們是“先聞其聲,後見其形”。這本《野鳥圖鑒》在這方麵做得相當超前。它不僅提供瞭詳細的鳴唱(Song)和叫聲(Call)的文字描述,還非常巧妙地嵌入瞭大量的“聲音生態學”知識。比如,它會解釋為什麼某些鳥類的鳴唱在清晨最為響亮,或者特定叫聲在不同季節的功能區彆。雖然這本書本身沒有附帶音頻文件,但它對聲音波形的文字描述和對音調、音色的刻畫,精確到幾乎能讓你在腦海中重構齣那種聲音的質感,這需要極高的語言功底和專業的聽覺訓練。對於那些希望通過聽覺來擴展觀察範圍的朋友來說,這本書提供的聲音信息維度,是許多隻注重視覺呈現的圖鑒所無法比擬的深度和廣度。它真的讓你體會到,觀察鳥類是一個多感官參與的復雜過程。
評分說實話,我對各種自然科學類的“圖鑒”一直持有一種審慎的態度,很多國內齣版的這類書籍,要麼是翻譯腔過重,要麼就是內容陳舊,更新速度跟不上實際的物種變遷。但是這本《野鳥圖鑒》卻給瞭我一個非常驚喜的體驗。它的文字風格非常接地氣,沒有那種高高在上的學術腔調,讀起來就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鳥類學傢在耳邊娓娓道來。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的“分布與稀有度”部分,不僅僅是簡單的地圖標注,它還結閤瞭近年的環誌數據和區域性調查報告,提供瞭非常具有時效性的信息。我曾用它來對比我所在省份的特有種群,發現其中一些數據甚至比我加入的本地觀鳥協會內部資料還要詳盡和準確。此外,這本書在“保護現狀”的介紹上也做得非常齣色,它沒有迴避人與自然衝突的問題,而是提供瞭一些科學的、可操作的保護建議,這使得這本書的價值超越瞭單純的識彆工具,更像是一本生態教育的入門讀本。對於希望深入瞭解鳥類生態學和保護理念的進階愛好者來說,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都是值得稱贊的。
評分我是一個視覺動物,對圖書的裝幀和印刷質量有著近乎苛刻的要求,尤其對於自然圖鑒這種需要精確色彩還原的讀物,印刷不過關,再好的內容也是白搭。然而,翻開這本《野鳥圖鑒》後,我幾乎挑不齣什麼硬傷。它的紙張選擇很有講究,不是那種反光的銅版紙,而是略帶啞光的特種紙,這樣在戶外強光下翻閱時,眼睛不容易疲勞,而且能更好地展現齣鳥類羽毛的質感。更難能可貴的是,它的裝訂工藝非常紮實,即便我經常把它塞在背包裏,帶著它進行野外徒步,書脊也絲毫沒有鬆動的跡象。關於圖片的選擇,我必須點個贊,它收錄瞭大量的野外抓拍瞬間,這些照片的清晰度和光影處理堪稱藝術品級彆,遠勝於那些隻有展翅標本照的圖鑒。這種真實的記錄方式,對於學習鳥類的日常姿態和行為模式至關重要。如果你在尋找一本既能拿得齣手,又經得起戶外嚴酷考驗的“硬核”工具書,那麼這本書的硬件配置絕對是頂級的。
湊單買的,湊得太貴,沒辦法
評分湊單買的,湊得太貴,沒辦法
評分還不錯,快遞很快
評分特彆好的一套書,圖片精美,性價比高,實用漲姿勢,推薦大傢購買
評分好書
評分好書推薦給大傢,值得收藏
評分不錯的書,增強孩子認知
評分好看,不錯值得購買。好好好
評分還不錯,快遞很快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