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苏联红军装备小百科——与《二战德国陆军单兵装备》共著一套研究苏德战争的另类史料!
剖析在二战中获胜的世界*一个社会主义共和国——苏联在战时所使用的枪支弹药、武器装备,侧面展现苏联红军的不屈风骨。
黑白历史照片和彩图穿插,图文并茂,为二战迷带来战争生活、物资配给的详细介绍。
苏联,世界上*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战争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二战历史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史料。苏联能战胜武器装备占世界lingxian水平的德国、日本,除了本身不屈不折的民族精神外,还跟苏联不俗的武器装备、枪支弹药无不关系。二战时期的苏军装备在各个方面的复杂程度是不可想象的,本书力求为读者朋友奉献一本介绍二战红军的小百科。
作为“二战单兵装备”系列丛书的第三册,《二战苏联陆军单兵装备》仍将延续前两册的风格,通过系统的介绍,为读者呈现出二战苏联红军主力——陆军的各个方面。这其中包括苏军的基本情况、军衔制服、个人证件、勋饰奖励、单兵装备、枪支弹药等。本书以黑白照片与彩图穿插的手法来还原历史真相,着力展现二战苏联红军的风骨和部分装备细节,使读者能对二战苏军有所认识与了解。
赫英斌,1974年生人,从小对军事有特殊的爱好,阅读国内及港台军事书刊三十余载,喜好从武器到战史,近年尤其对制服、勋章及单兵装备深感兴趣。发表过军事题材文章,主要作品有《二战德国陆军单兵装备》《二战美国陆军单兵装备》《二战苏联陆军单兵装备》《二战日本陆军单兵装备》《二战美国海军陆战队单兵装备》。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红军
第三章 个人文件
第四章 奖励与徽章
第五章 军衔及符号
第六章 盔帽
第六章 制服
第八章 个人装备
第九章 武器
参考书目
早在1925年,红军装备委员会就认为必须为初级和中级指挥人员装备冲锋枪,随后为此进行了十年左右的努力,并诞生了多种试验型号。其中最具前途的当属瓦西里·杰格佳廖夫(Vasiliy Degtyarev)设计的PPD-34杰格佳廖夫冲锋枪,它于1935年6月被红军批准采用。后来,苏联又采用了改进版PPD-34/38型冲锋枪。由于斯大林身边包括莫洛托夫、日丹诺夫(Zhdanov)和马林科夫(Malenkov)在内的小圈子顽固地拒绝冲锋枪,认为冲锋枪只适合警用;因此,到1939年1月苏联就下达了停止生产的命令,让PPD冲锋仅生产了4173支,并撤回已配发的武器将其存放在仓库内。在苏芬战争中,冲锋枪显示出了巨大的战术价值,因此在1939年12月苏联就撤销上述命令,并命令尽快开发出PPD冲锋枪的改进型,以便大批量生产。同时于1940年1月命令向部队配发冲锋枪,随后采用了改进型PPD-40冲锋枪,在1940年共生产了81118支,随后在生产了5868支后停产。
二战苏联红军最具代表性的轻武器恐怕非PPSh冲锋枪莫属。PPSh-41式冲锋枪由前苏联著名的轻武器设计师格奥尔基·谢苗诺维奇·斯帕金设计,在1940-1941年初完成全面试验。1940年12月,苏军正式采用了新式PPSh-41冲锋枪。由于多数零件采用钢板冲压而成,这种冲锋枪更易于生产,而且近距离时火力猛烈,同时还减少了对步枪的依赖。冲锋枪采用71发弹鼓供弹,1942年2月又采用35发弹匣供弹。由于其多用弹鼓,人们常称它为转盘冲锋枪,成为二战期间使用量最大的冲锋枪之一,可以说哪里有红军哪里就有这种冲锋枪。
除了PPSh冲锋枪外,阿列克谢·苏达耶夫(Aleksey Sudaev)设计了另一种更加简化的新式冲锋枪,它采用35发弹匣供弹,于1942年7月被批准采用,这就是PPS-42冲锋枪。它直到1943年才开始大批量生产,1943年又出现了改进型PPS-43冲锋枪。苏军在战争中相当重视冲锋枪,在战争期间共生产1830万支步枪和冲锋枪,其中630万支冲锋枪(占总数的34%);相对应的是,德军共生产了1160万支,冲锋枪则仅有120万支,占总数的11%)。尽管苏联本国生产的数量很小,但通过《租借法案》,美国共船运了137729支汤姆逊冲锋枪给苏军使用。
……
今天的俄罗斯有一个风俗,新婚夫妻在教堂举行结婚仪式后,要来到无名烈士墓献上两朵红玫瑰。在莫斯科亚历山大公园克里姆林宫墙下建立的无名烈士墓是为了纪念伟大卫国战争年代的无名烈士。1966年12月4日,苏联在这里安葬了从莫斯科州克留科沃村烈士公墓迁移来的无名士兵的遗骨,并于1967年5月8日举行了隆重的墓碑揭幕仪式。
莫斯科无名烈士墓正面朝北,东西走向的红花岗石方形墓碑上面陈设着钢盔和军旗的青铜雕塑,造型简洁明快,蕴意肃穆深长。墓前有一个凸起的大型五星状的青铜火炬,五星中央喷出的火焰的火种是从列宁格勒革命战士纪念碑的长明火引来的,从建成时一直燃烧到现在,从未熄灭,它象征着烈士的精神永远光照人间。火炬前方的灰色大理石地面上镌刻着一行铭文:“你的名字无人知道,你的功勋永垂不朽。”
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我们都无法回避一个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巨大贡献的国家——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中,只有苏德战场集结了数量如此众多的人员以及种类如此多样的军事装备。整个战争期间,德国有70%的师在这里作战。就战斗的激烈程度、战斗的连续性和持久性而言,也没有哪个战场能够与苏德战场相提并论。苏德战场上,德国军队被俘及伤亡人数达1000万,占其全部伤亡人数1360万的73%,主要装备中52500架飞机、37500辆坦克及自行火炮、123580门大炮、2500多艘战舰及运输船和补给船都消耗在苏德战场上。苏德战场战线的延伸程度也是前所未有的,仅在战争初期就波及了超过4000公里的地带,到1942年秋,战线超过了6000公里,整个苏德战线的长度是北非战场、意大利战场和西欧战场战线长度总和的4倍。苏联军队从斯大林格勒攻到柏林、布拉格和维也纳,其行程超过2500公里。
苏联为取得战争的胜利遭受了重大损失,在战争期间共有2650万人牺牲,其中1800万人是平民百姓。苏联武装力量,包括国家安全委员会及内务部的部队,也遭受了无可挽回的损失:牺牲、受伤致死、失踪、被俘未归、非战斗减员人数共8668400人,其中陆海空三军8509300人,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的边防军61409人,内务部军队97700人,其中大部分伤亡发生在1941-1942年,共达3048800人。苏联人民及其武装力量以巨大的努力和英勇的战斗精神为战胜德国和日本所作出的贡献将被历史永远铭记。
作为指文“二战单兵装备”系列丛书的第三册,《二战苏联陆军单兵装备》仍将延续前作风格,通过全面系统的介绍,为读者介绍二战苏联苏联红军主力陆军的各个方面,这其中包括基本情况、军衔制服、个人证件、勋饰奖赏、单兵装备、武器装备等,兵通过历史照片与彩图交叉融合的方式全景式展示二战苏联红军单兵装备的部分细节与风貌,使读者能对二战苏军有所认识与了解。需要说明的是,二战苏军单兵装备在各个方面的复杂程度是不可想象的,希望通过几个月来的努力,将本书作为向二战苏军致以崇高敬意作品的同时,也向读者朋友奉献一本介绍二战苏联红军的小百科。由于水平所限,加之苏军相关内容太过广泛,难免会挂一漏万,许多内容虽已尽量参考包括俄文在内的各种资料,但错误恐在所难免,恳请读者谅解并批评指正。
赫英斌
2013.8.13
这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的“硬核”军事史料!作者在对苏联陆军单兵装备的研究上,展现了令人敬畏的专业精神。书中充斥着大量的官方文件、技术图纸、战场照片和专家解读,其信息密度和学术价值都非常高。 我特别欣赏书中对武器装备的深入分析,不仅仅是列举型号和参数,更是对其战术运用、与友军和敌军装备的对比,以及其在战争全局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刻的剖析。比如,书中可能详细阐述了AK-47(尽管AK-47的量产主要在战后,但战时出现的原型或设计思想同样可以被探讨)的问世如何影响了世界轻武器的发展,或者说,苏军在早期为何大量使用步枪,后期为何逐步增加冲锋枪的配备,这些背后的战术考量都得到了体现。 书中对防具的描述也十分细致,例如对苏军各种型号的防弹衣、防毒面具、护目镜等装备的介绍,以及其在战场上的实际防护效果,都可能被详尽地分析。 除了武器装备,本书对其他辅助性装备的介绍也同样不遗余力。例如,关于苏军的野战厨房装备,包括如何解决士兵的伙食问题,使用了哪些炊具、食品储存方式,甚至是一些行军作战时可能携带的食品种类。 我对书中关于战术动作与装备配合的论述尤为感兴趣。它不仅仅是静态的展示,更是动态地呈现了士兵如何熟练地使用这些装备,如何在战场上完成各种动作,从而有效地发挥装备的效能。 总而言之,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其深度和广度,它不仅仅是一本图册,更是一部关于苏联陆军单兵装备的百科全书,对于想要深入研究二战东线战场军事史的读者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体验,可以用“沉浸式”来形容。从拿到手中那一刻起,我就被它所营造的氛围深深吸引。这本书不仅仅是在讲述装备,更是在讲述那个时代的精神。 书中对每一件单兵装备的介绍都仿佛拥有生命。我能感受到从士兵手中传来的枪械的冰凉,触摸到军服上粗糙的布料,甚至能想象出在恶劣天气下,士兵们依靠简陋的炊具勉强果腹的情景。 作者在内容的选择上,似乎非常注重那些能够代表苏联陆军特质的装备。比如,可能重点介绍了那些皮实耐用、易于维护、且能够适应各种极端环境的武器和装备。这些装备的设计理念,与苏联士兵坚韧不拔的战斗精神是紧密相连的。 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一些“非主流”装备的挖掘。比如,可能介绍了苏军特有的侦察装备、工兵装备,甚至是医护兵在战场上使用的急救器材。这些细节的呈现,让整个苏联陆军的单兵装备图景变得更加完整和立体。 书中可能还包含了许多关于士兵个人生活用品的介绍,比如,他们是如何携带自己的个人物品,如何在野外搭建简易营地,甚至是如何通过一些小物件来保持精神上的慰藉。这些内容,让我更加贴近那个时代的普通士兵。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十分独特,既有专业的军事术语,又不乏生动形象的描绘,将枯燥的装备信息转化为引人入胜的故事。它让我看到了,一件件冰冷的装备背后,承载着的是一个民族的命运,是无数个普通人的牺牲与奉献。 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军事装备的书,更是一部关于历史、关于人性、关于钢铁意志的深刻解读。
评分这绝对是我近年来阅读过的关于二战军事装备类书籍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部!首先,其严谨的考证和详实的资料搜集令人叹为观止。作者在撰写此书时,无疑付出了巨大的心血,深入各大军事博物馆、私人收藏家手中,甚至可能查阅了大量苏联时期的档案资料,才得以将如此丰富且珍贵的单兵装备信息呈现在读者面前。 书中对每一件装备的描述都不仅仅停留在外观,更是深入探讨了其设计理念、发展历程、技术特点、生产厂家,甚至是在不同战场上的实际使用效果和士兵对其的评价。例如,对于苏军标志性的M1942钢盔,书中可能不仅介绍了其材质、重量、内部衬垫,还可能分析了其在防弹性能、佩戴舒适性等方面相较于德军同类产品的优劣。 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一些细节的挖掘,比如不同时期的服装材质变化、徽章佩戴规范的演变,甚至是士兵个人物品的搜集。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却能勾勒出一幅更加立体、更加真实的战争画卷。 此外,书中对装备的分类和逻辑梳理也非常清晰。从制式武器装备,到个人防护用品,再到野营、炊事、卫生等一系列与士兵日常作战息息相关的物品,都得到了系统性的介绍。这种全面的视角,让我对苏联陆军的单兵装备有了更宏观的认识。 这本书不仅仅是给军事爱好者看的,我认为任何对二战历史感兴趣,想了解战争是如何影响普通人生活的读者,都能从中获得极大的启发。它让我们看到,战争的残酷性背后,是无数个士兵在各种装备的加持下,用血肉之躯去拼搏。
评分一本令人惊叹的视觉盛宴!当我翻开这本精装巨著时,瞬间就被扑面而来的历史气息所淹没。书中详尽地展示了二战时期苏联陆军士兵的那些日常却至关重要的装备,从他们赖以生存的步枪、冲锋枪,到标志性的钢盔、军服,再到那些在严酷环境下不可或缺的背包、水壶、工具包,甚至连他们简陋却实用的伙食装备,都被一丝不苟地呈现出来。作者似乎对每一个细节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照片清晰得令人难以置信,许多装备甚至是罕见的实物照片,辅以精准的文字描述,让我们仿佛能触摸到那些尘封的岁月。 对于我这样对二战历史,特别是东线战场情有独钟的爱好者来说,这绝对是一次视觉和知识的双重盛宴。书中的插图极其丰富,不仅仅是简单的装备展示,更包含了不少当时的实拍照片,甚至是详细的图解,勾勒出装备的构造、使用方法以及在战场上的真实情景。 从经典的莫辛-纳甘步枪,到威名赫赫的波波沙冲锋枪,再到各种手榴弹、反坦克武器,每一件武器的演变、型号、甚至生产批次都可能被提及。更让我着迷的是,书中对士兵的个人装备也进行了细致的描绘,例如保暖性能极佳的棉衣,在严寒中必不可少的毡靴,还有那充满象征意义的红星标志,以及各种身份证明、医疗包等等。 这些细节的呈现,让我得以窥见一个普通苏联士兵在战争中是如何武装自己,如何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生存和战斗的。书中的一些图表展示了不同时期、不同兵种的装备配置差异,这对于理解战局的演变和苏联军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视角。 总之,如果你对二战苏联陆军的装备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或者想更深入地了解那个时代士兵的真实生活,那么这本书绝对不容错过。它不仅仅是一本图鉴,更是一部关于钢铁意志与生存智慧的史诗。
评分这本精装书的装帧设计本身就透露出一种厚重与精致。封面设计简洁大气,却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打开书页,扑面而来的是一种严谨而充满力量的军事美学。 作者在内容呈现上,注重细节的挖掘和历史场景的还原。书中可能包含了大量一手的史料照片,这些照片不仅仅是装备的展示,更重要的是捕捉到了士兵在不同环境、不同情境下的状态。比如,在冰天雪地的战场上,士兵如何利用厚重的棉衣和皮帽抵御严寒;在城市废墟中,士兵如何背负着沉重的弹药箱和步枪进行战斗。 我非常欣赏书中对于装备的“故事化”叙述。它可能不仅仅是简单地介绍“这是什么装备,有什么功能”,而是会讲述这件装备背后的故事,它如何被发明出来,如何被士兵们使用,甚至是在哪些著名的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书中还可能包含了大量的图表和示意图,用以清晰地展示装备的构造、组件构成以及使用方法。例如,对于步枪的分解结合图,或者弹药的装填示意图,都能够帮助读者更直观地理解装备的运作原理。 此外,书中还可能探讨了不同时期、不同兵种的装备差异。比如,步兵、装甲兵、空降兵等不同兵种在单兵装备上会有哪些侧重点和不同之处,这些细节的对比分析,让我对苏联陆军的整体构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本书给我最直观的感受是,它不仅仅是关于装备,更是关于装备背后的士兵,关于他们如何用这些装备去面对残酷的战争,去捍卫自己的国家。这是一部充满敬意与历史温度的作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